通訊員 屈嘯
在人來人往的珠海拱北海關,監控視頻的畫面顯示,不管是戴口罩還是沒有戴口罩,都不影響系統對每一張人臉進行精準識別。
眾所周知,人臉識別依賴臉部的多個特徵點,戴口罩會遮蓋住大部分特徵,導致識別率降低。今年疫情發生後,長沙高新區企業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人工智慧+公共安全」領域的佼佼者,迅速攻克人臉識別系統對「口罩臉」束手無策的難題。
「算法優化加上大量的數據訓練,發揮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能力,實現了戴口罩與不戴口罩的識別精度基本持平。」該公司基於人臉識別的熱成像設備,憑藉識別精度高、測溫數據準,已在出入境自助申報等領域廣泛使用。
聽上去高大上的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其實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不僅讓「刷臉」暢通無阻,也讓篩查變得更高效。
「這張小小的晶片看上去簡單,但計算性能卻超過了80臺伺服器。」在人和未來生物科技(長沙)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指著一塊電路板大小的FPGA生物計算加速器向記者介紹。該公司自主研發的FPGA生物計算加速器,首次將人類30X全基因組分析計算由36小時縮短至28分鐘。
今年疫情發生之初,人和未來第一時間把原創的生物計算加速器部署在阿里雲上,免費為抗疫研究機構提供算力資源和技術支持。公司下設的醫學檢驗所在疫情期間,為全省各地衛生疾控系統、產業園區等5000多家單位提供新冠核酸檢測服務,並支援武漢、北京、新疆等地,目前累計檢測50多萬例,日均篩查量達到8000人/份,帶動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顯著增長。
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培育智能經濟相關的創新產品和服務。
在湖南,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產業逆勢上揚。
據省工信廳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人工智慧相關企業數達到3126家,人工智慧核心產業產值70億元,同比增長16.7%;大數據直接關聯企業數4549家,大數據產業規模突破350億元,同比增長16.7%。
「產業集聚正加速形成。」省工信廳負責人介紹。湖南省大數據產業園(長沙馬欄山)吸引了阿里文娛、優酷、愛奇藝等近400家行業頭部企業入駐;長沙星沙引進區塊鏈企業108家,婁底萬寶已聚集北京金股鏈、杭州趣鏈等一批行業領先企業。根據工信部2019年《數據中心發展指引》,全國超大型數據中心41個,我省佔5個。
5月,中國移動(湖南)大數據中心項目啟動建設,全國首條面向社會運營的智慧公交線路落地長沙;6月,中國電信磐雲大數據中心在長沙啟用;7月,投資20億元的百度ARM雲手機產業基地在長沙天心區揭牌,湖南大數據交易中心開工建設……搶抓「新基建」帶來的政策機遇,一批重點項目正在為湖南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產業注入澎湃新能量。
省工信廳負責人表示,將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引導,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企業在製造業行業的產業化應用,助力全省製造業加快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