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鄰章
中國素來有「世界工廠」名號,擁有龐大生產實力的「中國製造」在全球範圍也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難以撼動的地位。
近日,日媒也發布文章,表達了對中國製造的讚嘆。
日媒在文章中表示了對中國製造頂尖地位的認可,同時還稱「認為隨著東南亞製造業衝擊世界市場,中國製造已經不再巔峰」的想法十分沒有根據,東南亞製造業不僅不能給中國帶來任何影響,中國製造本身的規模和成就,也在持續給周邊國家以壓力。
但如此實力強勁的中國製造也曾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打造自主品牌的能力。
因為沒有與生產力匹配的強力品牌,許多中國製造企業不得不一直為國外大牌代工。
這也導致了這樣的場景出現:一家中國製造工廠同時運行著兩條生產線,用完全相同的材料和技術、流程生產著類似的產品。
其中一條生產線是為國外大牌代工的產品,貼上統一品牌貼牌後,不僅售價高昂,在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而另一條線則是自主品牌的產品,價格便宜許多不說,有時候還會被消費者「嫌棄」質量不好。
幾年前還因此有過一樁烏龍事件,當時,一個日本的智能馬桶在中國走紅,許多中國人甚至專門奔赴日本搶購這一款馬桶,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後來人們卻發現這款馬桶的標籤上赫然寫著「Made in China」字樣,而國內早就有類似的馬桶售賣,售價也只要日本馬桶的四分之一。
不僅如此,代工工廠雖然做完了所有的累活、髒活,但卻因為沒有「品牌」這個核心競爭力,所以也沒什麼話語權,最後錢都進了國外品牌的兜裡,工廠的利潤並不高。
因此,許多代工企業也一直在尋求機會轉型做自己的品牌,而今年的內循環,就成為了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機會。
隨著內循環啟動,內需擴大,天津、廣東、福建、寧波等五大製造重地就率先做出了改變,紛紛調轉馬頭,瞄準國內市場,開始了從外貿到內銷的嘗試。
許多製造企業也行動起來,牽手網際網路和新電商平臺,藉助他們的流量和資源加速研製自主品牌,衝擊國內市場。
如今,浙江也加入進來。
浙江義烏的「球泡大王」愛普特,就牽手拼多多開始了轉型,在拼多多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愛普特的電商銷售額穩步增長,在今年雙十一更是實現了破百萬元的記錄,愛普特也入選拼多多新品牌計劃,準備做強自有品牌,堅定進軍國內市場。
同樣通過新品牌計劃成功轉型的企業還有很多,比如曾經給星巴克等國際品牌做代工的施密特,也在研究拼多多的平臺數據後,反向定製了一款「智能溫顯」保溫杯,產品上線之後迅速走紅,拉動店鋪月銷破百萬。
他們的成功也只是越來越多製造企業成功打造自主品牌的縮影,有了網際網路、新電商的技術和資源支持,製造業轉型之路上的重重困難,也變成了一馬平川。
畢竟中國製造從來不缺硬實力,相信當品牌等弱項被補齊,實力強勁的中國製造企業一定會如虎添翼,走入全新的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