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運轉都需要營養物質的維持,而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是通過食物經過胃部的消化吸收而來,但是近幾年來患上胃病的人越來越多,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會降低,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可能得不到供給,時間長了也會影響身體健康,導致抵抗力下降。
胃經常不舒服,多吃3種便宜菜,經濟實惠,胃也好受些
1、蘿蔔
蘿蔔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而且價格也比較低。蘿蔔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可以說跟人參差不多,很多中醫也對蘿蔔特別推崇。我國自古以來也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現在是冬季,也正是吃蘿蔔的季節,大家在平時不妨多吃白蘿蔔,不管是打算養胃還是打算養肺,蘿蔔都是首選。
2、紫甘藍
紫甘藍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紫甘藍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而且還含有很多營養物質,紫甘藍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和硒元素,儘量清除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而且還能促進胃黏膜修復。
3、南瓜
南瓜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而且南瓜的做法有很多種,也可以熬粥喝,還可以直接將南瓜蒸著吃,南瓜有健脾養胃的效果,有補氣護胃的作用,還能促進膽汁的分泌,更好促進身體的消化和吸收。
胃經常不舒服,做好4件事,胃或好受些
1、多運動
長期坐著不運動容易壓迫到胃部,導致胃部蠕動能力降低,消化吸收能力也會降低,這時候不妨多進行運動,不要長期坐著,偶爾站起來運動運動,既能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而且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
2、保持心情愉快
中醫認為怒傷肝,憂思傷脾,經常處於負面情緒下,脾胃功能也會降低,食慾也會降低,同時還會影響腸胃的消化能力,導致胃酸分泌紊亂,胃黏膜受損,出現各種胃部疾病,因此咱平時要想養胃護胃,要保持愉悅的心情。
3、三餐規律
有研究表明,80%的腸胃疾病是跟吃飯不準時,暴飲暴食或者狼吞虎咽有關係。想要胃部更健康的話,就要保證飲食規律,讓胃有一個良好的循環,吃飯的時候要做到細嚼慢咽,才能更好地讓腸胃消化和吸收。
4、嘗試養胃茶
我們的人體70%以上都是由水構成的,多喝水能夠滋養身體器官。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當中記載,猴頭菇、丁香、沙棘、大麥、佛手、茯苓搭配在一起泡水喝能夠養護腸胃,滋潤胃壁,幫助修復受損的胃黏膜。藥食同源的道理如下:
丁香:可以養胃健胃,殺菌,緩解胃潰瘍。
茯苓: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腸胃不適,緩解反酸的問題。
沙棘:可以幫助人體消化,緩解腸胃壓力。
猴頭菇:猴菇多糖和胺基酸具有保護、調理消化系統功能和修復受損胃黏膜的作用
將上面這些食材放在一起熬製成茶水的過程比較麻煩,如果沒有時間的話可以選擇下面的成品茶包。包含了上面所有的食材,都是經過科學配比泡製而成,每一個都是獨立包裝,取出一包用開水衝泡即可飲用,非常的方便。
如果在生活當中反覆出現胃痛胃酸的情況,最好去醫院做一下胃鏡檢查,看看到底是出現了什麼類型的疾病,這樣才能做到對症下藥,千萬不要自己盲目亂吃胃藥,畢竟是藥三分毒,即便是胃藥也會對胃帶來一定的刺激,為了減少對胃的二次傷害,最好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