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華為來說是極其艱難的一年,直到目前仍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由於特殊原因,華為麒麟晶片面臨著難產,而考慮到未來的產品華為目前已經與高通達成和解,雖然給高通交付過高昂的專利費,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選擇了聯發科。
今日據媒體報導稱,華為斥巨資向聯發科訂購了1.2億顆晶片數量,該消息一經曝出就引發了晶片市場的熱烈討論。按照華為近年來手機銷量來看,每年大約在1.8億臺左右,如果2020年華為能保持1.8億臺銷量,那就意味著聯發科將霸佔華為具體銷量份額的三分之二,遠勝高通!
而對於華為增加晶片採購的傳聞,聯發科方面的回應是「根據公司規定,我們不評論單一客戶相關訊息。」而華為這邊也沒有回應,介於此種情形,似乎證明了該消息的真實性。
眾所周知,因為美國的幹擾華為海思麒麟遭遇了斷供,目前華為庫存的海思麒麟 1020 處理器只有 800 萬顆左右,但華為Mate 40 /P50系列的銷量應該會超過 2000 萬,顯然是不夠用的,所以華為很有可能會從Mate40開始採用雙處理器方案,國行版本採用海思麒麟 1020 處理器,海外版則會使用自高通、聯發科甚至三星的晶片。
事實上,如今華為和聯發科的合作已經十分明顯,截至目前華為已經推出了6款搭載聯發科天機800系列晶片的機型,包括暢享Z、華為暢享20 Pro等。顯然,華為將聯發科作為了晶片退路,在中低端機型上華為已經完全信任它,而今如果華為真的加大了對聯發科晶片的訂單,這必將會讓兩者的關係邁入「蜜月期」,甚至意味著聯發科可能「上位」華為供應鏈中端、衝刺高端。
最後,不管怎說,聯發科倘若真能得到華為的超級大訂單,不僅提升在晶片市場的份額、增加營收,而且還能依靠華為發力,推進先進晶片技術的研發速度。而在上月底聯發科公布今年4-6月份的成績單,其顯示,該季度的營收環比增長11.1%,同比增長9.8%,達到676.03 億新臺幣,淨利潤為73.1億新臺幣,盈利能力創下5年來最佳水平,而且據業內人士預測,聯發科在接下來的Q3季度業績還會再創新高。
當然,華為加大與聯發科的合作,絕對不是高通想要看到的局面。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