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傳華為向聯發科下1.2億顆晶片訂單引發熱議,華為或藉機提前優先卡位並獲得聯發科高端SoC,以便為華為P50備貨。
圖:華為P50 Pro 概念圖
據臺灣工商時報,華為向聯發科下1.2億顆巨額訂單,預計絕大部分為5G晶片。而聯發科原預計2020年全年的5G晶片出貨量為8000萬顆,華為訂單就已超出該數值50%,成為聯發科最大客戶幾乎板上釘釘。
由於2020年下半年,華為還有包括華為Mate40 系列、Nova8 系列、榮耀Magic3 系列以及榮耀V40 系列在內的多款重磅新機發布,如果沒有意外,這些手機都將搭載基於臺積電5nm工藝的麒麟1020 處理器,數量可能達到1億顆。
而9月14日起,臺積電將不再為華為供貨,華為勢必要為年底的大部分機器和2021年初的P50 備貨。畢竟進入7nm以下工藝時代,晶圓和高端SoC產能都是先到先得,至於性能和競爭力都是有芯可用的後話。
圖:聯發科中高端5G SoC
因此,晶片大師認為,華為採購的這批聯發科晶片預計將包括聯發科今年底發布的旗艦SoC,有很高几率用於華為2021年初發布的旗艦機P50上,而P50千萬級別的出貨量也符合這筆訂單的規模。
而這筆關鍵訂單若成真,就意味著在華為的支持下,聯發科將真正在高端手機市場打開局面,同時又獲得了千萬級別出貨量,可謂名利雙收。同時,華為也是手機大廠中唯一不可能大規模將訂單轉向高通的廠商,可以成為其穩定的大客戶。
股價、財報好看又能重新和高通一較高下,何樂而不為?
圖:二季度全球手機品牌出貨量(IDC)
對華為而言,憑藉這筆巨額訂單,華為足以要求獲得聯發科高端SoC的優先出貨和議價權,既保證了P50 系列的供貨,又不至於被競爭對手搶跑或拉低晶片定位而影響銷售。
而最神奇之處莫過於,這批華為海思無法下達的訂單,最終還是通過聯發科重新回到了臺積電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