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升級!華為買的1.2億顆晶片還能到貨嗎?聯發科正式回應

2020-08-21 吳拿科技王



一紙禁令之下,華為無奈宣布麒麟晶片面臨停產,這讓許多國人的心為之一緊,擔憂華為未來會不會「無芯可用」?

不過同時也有好消息傳來,那就是華為已經向聯發科下了1.2億顆晶片的超級大單,未來將由聯發科給華為提供晶片,這雖然不再是華為的自研晶片,但大家也很願意支持在重壓之下的華為。可出人意料的是西方居然又將禁令升級了:全面限制華為從外部購買晶片!


這一次的禁令升級之下,米國一次性將華為的38家子公司拉入了「實體清單」,並且嚴格限制任何公司使用他們的技術製造晶片來賣給華為,甚至還規定華為不能作為「買方」、「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參與的相關交易。

簡而言之,以前是臺積電等公司不能給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但現在任何一家使用了米國技術的公司都不能賣晶片給華為!


這意味著華為真正已被逼到「自主研發」的道路之上,但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很多人在問:華為之前下單的1.2億顆晶片又能否到貨呢?

針對米國的禁令,聯發科已經正面做出回應:

公司一向遵循全球貿易相關法令規定,正密切關注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的變化,並諮詢外部法律顧問,實時取得最新規定進行法律分析,以確保相關規則之遵循。


很明顯,聯發科和臺積電、中芯國際一樣,都難以繞開技術壁障給華為提供晶片。於是聯發科的股價應聲暴跌10%,他們因此而承受重大損失。

但對於這一點我們其實也不必責怪上訴公司,要怪只能怪咱們的核心科技還落後於人,畢竟沒有光刻機的話上訴公司都將無法生產晶片!


但是目前正處于于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再加上我們國內正全力投資、發展半導體科技,所以現在科技界認為全力攻關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我們實現「換道超車」的機會,沒必要跟在西方的屁股後面追!

而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更是明確表示:

「中國半導體材料與國外的差距已不是那麼大,我很樂觀地相信可以追得上。」


相關焦點

  • 禁令又升級!華為剛買的1.2億顆晶片能到貨嗎?聯發科這樣回應
    有消息稱,華為已經向聯發科下了1.2億顆晶片的超級訂單,有了這些晶片,華為的手機部門可以減少很大的損失。可是華為沒想到的是,美國又對禁令升級了,不僅限制華為製造晶片,還限制華為購買晶片。這一次的禁令升級,美國將華為的38家子公司拉入了「實體清單」,限制他們賣晶片給華為,同時還規定華為不能作為「買方」、「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參與的相關交易。
  • 禁令再升級,華為之前從聯發科買的1.2億顆晶片還能到貨嗎?
    今年5月份因為一紙禁令,華為無奈宣布了麒麟處理器面臨停產,臺積電宣布從9月14日開始斷供華為的麒麟處理器,這讓很多網友們都捏了一把汗,網友們都擔憂華為未來會不會無芯可用。而就在這個時候,華為向聯發科採購了1.2億顆晶片,這些晶片足夠解華為的燃眉之急了。
  • 封鎖再升級,華為剛買的1.2億顆晶片能到貨嗎?聯發科正式回應
    有消息稱,華為已經向聯發科下了1.2億顆晶片的超級訂單,有了這些晶片,華為的手機部門可以減少很大的損失。可是華為沒想到的是,美國又對禁令升級了,不僅限制華為製造晶片,還限制華為購買晶片。這一次的禁令升級,美國將華為的38家子公司拉入了「實體清單」,限制他們賣晶片給華為,同時還規定華為不能作為「買方」、「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參與的相關交易。
  • 禁令升級!華為還能如願買到晶片嗎?聯發科正式回應
    華為最近的處境真的是一波接著一波,在之前華為已經對外承認麒麟晶片停產,大家都為華為感到可惜,但是華為又和聯發科進行合作,在接下來的時間由聯發科為華為提供晶片服務。就在大家以為華為快熬出頭的時候,禁令再次升級:全面限制華為從外部購買晶片!
  • 1.2億顆晶片拿不到了?聯發科、高通忍痛分手,華為形勢嚴峻
    當前「華美大戰」(美國針對中國華為的持續封殺)是除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外,在通信領域和科技領域被全球矚目的一個焦點話題。美國從去年開始不斷地針對華為消費端產品所需要的核心產品晶片進行儲蓄的圍堵。在今年5月美國再次升級封殺令,要求全球所有使用了美國技術的企業,要想買晶片給華為必須要先得到美國的行政許可令,實際上就相當於在正面戰場上完全封殺了華為的晶片來源。
  • 1.2億顆晶片泡湯?聯發科措手不及,已申請繼續向華為供貨
    2003年,「山寨機」開始風靡中國手機市場,「山寨機」的巔峰時期是在2008年和2009年,這兩年「山寨機」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在1億臺和1.4億臺。最終狹路相逢之下,高通大獲全勝,聯發科也就此一蹶不振。本來近日美國封鎖華為晶片,同時禁止美國科技公司與華為合作,那麼聯發科將成為最大贏家,據傳甚至已經獲得華為超1.5億顆晶片訂單。但是美國8月17日突然擴大禁令範圍,讓聯發科也措手不及,1.2億顆晶片或將泡湯。
  • 1.2億顆晶片訂單背後:華為摔跤,聯發科吃飽!
    芯東西(ID:aichip001)文 | 溫淑據臺灣媒體最新報導,聯發科拿到了華為1.2億顆晶片訂單。7月最後一天,聯發科公布其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其當季營收超預期達676億新臺幣,環比增長11.1%,同比增長9.8%。其中,6月份聯發科營收為252.79億臺幣,創造四年以來最高紀錄。還有這被媒體捕風捉影曝出的1.2億顆晶片訂單,也正印證這一點。
  • 1.2億顆晶片訂單背後:華為摔跤,聯發科吃飽
    拿到了華為1.2億顆晶片訂單。還有這被媒體捕風捉影曝出的1.2億顆晶片訂單,也正印證這一點。今天,聯發科CFO對此消息的回應稱,「不評論單一客戶相關資訊」,可見並未否認。截至發稿,華為方面尚無回應。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季度,華為已經超過三星登頂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智慧型手機廠商。
  • 1.2億顆晶片訂單背後的隱情,華為跌倒聯發科吃飽,晶片大時代
    據臺灣媒體最新報導,聯發科拿到了華為1.2億顆晶片訂單。在華為自研的海思晶片代工生產受到美國「鎖喉」、美國限制臺積電代工生產後,聯發科正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其中,6月份聯發科營收為252.79億臺幣,創造四年以來最高紀錄。還有這被媒體捕風捉影曝出的1.2億顆晶片訂單,也正印證這一點。今天,聯發科CFO對此消息的回應稱,「不評論單一客戶相關資訊」,可見並未否認。截至發稿,華為方面尚無回應。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季度,華為已經超過三星登頂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智慧型手機廠商。
  • 美國升級對華為外購晶片禁令 聯發科作出回應
    當地時間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了對華為的修訂版禁令。在修訂版禁令中,美國加強了對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生產的產品限制,並在實體列表中增加 38 個華為子公司,這意味著華為外購晶片的路徑將會被受到極大的阻礙。
  • 華為運回1.2億顆晶片,還不算聯發科的晶片,至少一年無憂
    在華為被第二輪制裁之後,中芯國際和臺積電都宣稱在9月14日之後就無法再為華為代工晶片。那麼華為智慧型手機就將徹底失去麒麟晶片了,當時我們也分析過了,在如此情況之下,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就僅剩下最後一條出路,那就是購買第三方晶片。但是在八月份之後,針對華為的禁令又進行了升級,華為購買晶片都成了問題。到了這個局面,那麼華為智慧型手機唯一的出路就是使用庫存晶片。
  • 華為採購聯發科1.2億顆晶片,聯發科份額遠超高通,瞬間崛起
    ,以前華為也和高通籤定過採購意向書,但是因為禁令的保存高通現在還不行賣給華為晶片。依照媒體所曝光的訂單金額推算,華為這次一次性採購聯發科超出1.2億顆聯發科晶片數目。,大概在每一年1.8億臺。如果本年華為可以或許保持1.8億臺銷量不變,那麼聯發科本人獨吞1.2億顆晶片,霸佔華為具體銷量份額的2/3。
  • 聯發科已經趕在禁令緩衝期到期前向華為出貨1300萬顆晶片
    火速出貨1300萬顆晶片:在禁令緩衝期到期前便有消息稱華為與聯發科達成合作,聯發科將向華為提供成品晶片包括手機使用的移動晶片當時傳聞是華為向聯發科下單1.2億顆晶片,下單的主要是中端晶片例如聯發科天璣800 5G晶片用於華為手機
  • 聯發科被坑慘了,備貨華為三千萬顆晶片被積壓!米OV會接納嗎?
    ,華為向高通支付了18億美元專利費,然而由於美國的限制,高通很可能無法向華為大量供應晶片,於是聯發科就成為華為的首選。隨後就傳出華為向聯發科緊急下了1.8億顆晶片訂單,希望通過從聯發科大舉採購手機晶片滿足它的需求,聯發科每年的晶片出貨量在4億顆左右,華為下的這張大單已接近聯發科晶片出貨量的半數。
  • 華為用專機運回所有晶片,1.2億顆能撐多久?
    從進入2020年開始,美國對華為進行了幾乎瘋狂的打壓,不僅在手機晶片方面「斷供」華為,還禁止第三方企業為華為提供任何服務。這對於華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影響。而根據美國商務部頒布的禁令來看,從9月15日開始美國對於華為的禁令將會正式生效。雖然,此前有爆料稱以臺積電、高通、聯發科等行業科技巨頭公司,向美國提交申請,建議放緩對於華為的限制,以及允許向華為提供晶片服務。
  • 華為38家子公司陷困境,1.2億晶片恐打水漂?聯發科回應來了
    在今年,華為的境遇可謂是非常的困難,先是被美國制裁,隨後臺積電和高通紛紛和華為解除了合關係,因此這一次麒麟晶片的停產也讓很多人對華為的未來感到擔憂,不過在前段時間也有好消息傳來,那就是,華為已經跟聯發科達成了合作,聯發科將供應華為
  • 1.2億顆晶片!華為向聯發科採購大量訂單,市值暴漲136億元!
    8月4日,"導體行業觀察"發文稱,據臺媒報導,華為與聯發科籤訂了合作意向書與採購大單,訂單金額超過1.2億顆晶片數量;以華為近兩內預估單年手機出貨量約1.8億臺來計算,聯發科所分得到的市佔率超過三分之二,遠勝過高通。
  • 華為被曝和聯發科籤訂1.2億顆晶片採購合同,華為拋棄麒麟?
    今年5月份針對華為的禁令又加強了,禁令升級之後,華為就只剩下120天的緩衝期了,過了緩衝期之後,各大代工廠就沒有辦法再為華為生產晶片而來。也就是說未來華為自研的晶片就被斷供了,首當其衝就是麒麟處理器,因為麒麟處理使用的工藝最為先進,最新的麒麟1020處理器已經是5nm級別,全球只有臺積電可以生產,就算是退一步的麒麟990處理器也是7nm工藝,也依然只有臺積電可以生產。
  • 1.2億顆晶片訂單 聯發科撐起華為半邊天?
    據相關媒體報導,聯發科獲得了來自於華為的1.2億顆晶片訂單,至此,圍繞著華為與晶片之間的喧囂終於塵埃落定,聯發科正式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 也許用一個不算十分恰當的比喻來形容這一事件——海思一倒,聯發科吃飽。
  • 麒麟晶片成絕唱?華為採購1.2億顆聯發科晶片,與麒麟無奈說再見
    華為的海思半導體於2004年就正式成立,在2009年成功研製出了首顆麒麟晶片,這甚至比蘋果公司的A4處理器還要早上一年。可以看出華為對於自研晶片是有多麼的看重。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臺積電也是對外界表示,由於經過多次協商依舊沒能獲得美國的特許,在2020年9月15日之後將會徹底停止與華為之間的晶片合作,這無疑是給華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聯發科拿下巨額訂單根據臺媒今日最新的報導,華為與聯發科達成了合作意向,並且華為還向聯發科籤下了1.2億顆聯發科晶片的巨額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