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全國各地各級各類學校都明確了開學時間,到目前,大多數學生已經陸續開學,只要做好防控措施,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張文宏教授都說了,現在要進行複課,雖然面對校內密集的人群,我們要教導學生進教室前要測量體溫,隨時佩戴好口罩、出門勤洗手,做好防護外,上下學路上要避免和陌生人接觸,不要胡亂逛街,保障自己的安全健康第一。
張文宏的採訪記錄一:
近日,張文宏教授說了一句話,這段時間,孩子早餐不許吃粥,只吃3樣高營養的。目前已經有很多學校陸續開學,學校人群密集,除了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防護,孩子們如何增加自身抵抗力也非常重要。
張文宏教授在直播的時候對學生家長提出建議:「你家孩子不管是胖是瘦,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要超級的重視。絕不要給他吃那些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的、高蛋白的,早餐不許吃粥,他不吃也不行,不吃就不上學了。」
張文宏的採訪記錄二:
在回答法國華人提問時又一次強調:「蛋白質是抵抗疾病最重要的東西,一定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補充營養」,特別是國外的留學生們,回家路上要注意兩點:
1、把口罩摘下來一會兒沒關係,只要不和坐在你身邊的人一同摘下就沒關係。
2、一定要吃東西,但不是吃方便麵或者餅乾,一定要吃高蛋白的食物。
通過兩次採訪中,張教授都提出提高抵抗力,早餐要讓孩子吃雞蛋、喝牛奶、三明治等高蛋白的食物,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而且強調不能喝粥。
自從「早餐不能喝粥」引起網友熱議後,張文宏教授回應,很多網友批評喝粥是中國傳統,不喝粥是崇洋媚外,針對這些評論,張教授還是依然堅持,從抵抗病毒來說,還是不要喝粥,病毒的抗體產生要靠蛋白質。他認為重症轉輕症最主要的一點要保證營養和蛋白質,中國人最喜歡喝魚湯了,魚渣也要吃掉,都是蛋白質。
早餐吃什麼,對於不同地區的人來說,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愛好,也和個人的習慣有很大關係,比如現在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的早餐由學校的餐飲企業統一發放,一周五天時間,注意營養搭配,葷素結合,早中晚三天安排的非常合理恰當,也正適應青春期的孩子成長。
粥沒營養嗎?
「有的。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一書中稱讚粥「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中醫認為,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米粥主要成分是糖和碳水化合物,在南方,清晨,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粥,覺得營養又健康又養胃,粥是一種把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糧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首先,適當喝粥確實有益健康。」
曾經小時候,喝稀飯是最常見的早餐,而人們也覺得早餐喝點啥才能吃得好,而稀飯和粥是最好做,也是成本最低的一款早飯,父母經常熬好了粥叫我們。
醫生說:喝粥喝粥水以及粥煮爛的麵條等半流質來幫助緩解胃的消化功能差以及避免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因為粥較好消化,可以適當的飲用,我們都不能做的太甜或者太鹹,太甜糖會太多,太鹹鹽分會太多,對身體的健康都極其不利。
學生的一日三餐
三餐有喝粥,有牛奶,有雞蛋。
早餐:學生一周之內肯定是有幾天給安排的,而且牛奶、雞蛋、蛋糕、麵包各種各樣的五穀雜糧都有。
午餐:學生集體去餐廳吃飯,三個菜,一個湯,菜也是根據季節和不同的味道,每天的飯菜保證質量還能保證新鮮。
晚餐:對於北方人來說,多數是面,比如,炒麵,活絡面,牛肉麵,酸湯麵、扯麵、油潑麵,有時候還有炒米飯。這樣的一頓飯份量足,絕對可以吃得飽。
對於正常上課的學生,他們的能量需求還是可以滿足的,而且在農村的孩子,讀到初二的時候,男生的身高和體重發展比較快,一個暑假都會大變樣,至於自己的營養問題,家庭不同,飯菜質量也有所不同,不過,每一個家庭對於孩子健康還是很重視的,每周在學校期間,會送一箱牛奶,保證孩子的生活,所以,張教授說的還是對的,為了孩子的健康,學校和家庭都應該準備充足的雞蛋和牛奶。
也為了祖國的花朵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他們的身高,體重指標,營養的改善,這樣也會使他們的學習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