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點評】華為的毫米波信號傳輸系統發明專利,其第一裝置用於傳輸第一中頻信號,第二裝置對中頻信號進行上變頻處理,得到毫米波信號並進行發射,配合基帶的信號處理可實現完整的毫米波通信過程。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基站的大規模建立與組網,各個設備商在sub-6G和毫米波通信的研發上也在暗暗較勁,希望能在未來物聯網和通信領域佔據更大市場。在2019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展示了其5G終端,在毫米波頻段與基站成功通信並在線播放4K高清視頻。
為滿足新業務場景的網絡需求、以及增強移動帶寬(eMBB)用戶設備的超高速率需求,5G通信在物理層上包括了更為豐富的毫米波頻段(30GHz~300GHz)資源,主要集中在28GHz、39GHz、60GHz和73GHz等。而另一方面,由於毫米波頻段的頻率較高,與低頻率的無線傳輸特性相比,其穿透能力比較弱,降低了基站的覆蓋範圍。
為對抗毫米波頻段的路徑損耗和穿透損耗,除了在基帶上考慮使用波束成形增強信號指向性之外,華為在2018年6月30日提出了一項名為「毫米波信號的傳輸系統和傳輸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810703447.3),提出了射頻端的一種毫米波信號傳輸系統和傳輸裝置,申請人為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圖1 毫米波室內外通信場景圖
毫米波通信的室內室外場景如圖1所示,室內場景包含兩個裝置,第一裝置是包含DAS(分布式天線)的室內傳輸網絡,第二裝置為變頻設備,當室外場景時,需要室外基站和傳輸裝置,如中繼。室外基站用於接收核心網側發送的數據,而傳輸裝置則實現信號的上下變頻。在下行鏈路中,傳輸裝置接收來自的基站毫米波信號,並下變頻為中頻信號,將其發射在自身覆蓋的區域,進而使得UE進行接收。而在上行鏈路中,傳輸裝置接收來自UE中頻信號,並上變頻毫米波信號,發送至服務基站。
圖2 室內場景下的毫米波信號傳輸系統
參考圖2,室內場景下,系統的第一裝置除了可為室內傳輸網絡外,還可以是整合了直放站和DAS二者功能的設備,其中直放站可用於接收第二毫米波信號,並進行下變頻處理得到第一中頻信號,可部署於室內或室外。而如前所述,第二裝置用於實現毫米波和中頻信號的相互轉換,以下變頻為例,將毫米波信號與預設的中頻信號,進行混頻處理,得到第一中頻信號,其中預設的中頻信號頻率低於第一中頻信號的頻率。
圖3 室內場景下的另一種毫米波信號傳輸系統
參考圖3,當處於室內場景下進行毫米波通信時,該發明提出還可以在室外增加第三裝置,如室內基站、室外基站、RRU和BBU中等。當第三裝置接收到核心網的數據發往UE時,需要將數據調製在第二毫米波信號,並發送至直放站,直放站接收到第二毫米波信號進行下變頻處理,得到第一中頻信號。對於毫米波的產生過程,需要對預設的基帶信號進行倍頻處理,並與預設的第一高頻信號進行混頻處理,進而得到毫米波信號。
簡而言之,華為的這一發明專利提供了一種毫米波信號的傳輸系統,其第一裝置用於傳輸第一中頻信號,第二裝置對中頻信號進行上變頻處理,得到毫米波信號並進行發射,配合基帶的數位訊號處理實現完整的毫米波信號通信。
低頻的頻譜資源終歸是有限的,而具有更大帶寬的毫米波應用潛力巨大,其通信網絡具有更大的容量,更低的時延,在未來的遠程醫療、工業精密控制領域都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相信在不久的未來,5G能夠真正的應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校對/h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