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解密」華為室內場景下的毫米波傳輸系統

2020-11-02 愛集微APP

【嘉德點評】華為的毫米波信號傳輸系統發明專利,其第一裝置用於傳輸第一中頻信號,第二裝置對中頻信號進行上變頻處理,得到毫米波信號並進行發射,配合基帶的信號處理可實現完整的毫米波通信過程。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基站的大規模建立與組網,各個設備商在sub-6G和毫米波通信的研發上也在暗暗較勁,希望能在未來物聯網和通信領域佔據更大市場。在2019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展示了其5G終端,在毫米波頻段與基站成功通信並在線播放4K高清視頻。

為滿足新業務場景的網絡需求、以及增強移動帶寬(eMBB)用戶設備的超高速率需求,5G通信在物理層上包括了更為豐富的毫米波頻段(30GHz~300GHz)資源,主要集中在28GHz、39GHz、60GHz和73GHz等。而另一方面,由於毫米波頻段的頻率較高,與低頻率的無線傳輸特性相比,其穿透能力比較弱,降低了基站的覆蓋範圍。

為對抗毫米波頻段的路徑損耗和穿透損耗,除了在基帶上考慮使用波束成形增強信號指向性之外,華為在2018年6月30日提出了一項名為「毫米波信號的傳輸系統和傳輸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810703447.3),提出了射頻端的一種毫米波信號傳輸系統和傳輸裝置,申請人為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圖1 毫米波室內外通信場景圖

毫米波通信的室內室外場景如圖1所示,室內場景包含兩個裝置,第一裝置是包含DAS(分布式天線)的室內傳輸網絡,第二裝置為變頻設備,當室外場景時,需要室外基站和傳輸裝置,如中繼。室外基站用於接收核心網側發送的數據,而傳輸裝置則實現信號的上下變頻。在下行鏈路中,傳輸裝置接收來自的基站毫米波信號,並下變頻為中頻信號,將其發射在自身覆蓋的區域,進而使得UE進行接收。而在上行鏈路中,傳輸裝置接收來自UE中頻信號,並上變頻毫米波信號,發送至服務基站。

圖2 室內場景下的毫米波信號傳輸系統

參考圖2,室內場景下,系統的第一裝置除了可為室內傳輸網絡外,還可以是整合了直放站和DAS二者功能的設備,其中直放站可用於接收第二毫米波信號,並進行下變頻處理得到第一中頻信號,可部署於室內或室外。而如前所述,第二裝置用於實現毫米波和中頻信號的相互轉換,以下變頻為例,將毫米波信號與預設的中頻信號,進行混頻處理,得到第一中頻信號,其中預設的中頻信號頻率低於第一中頻信號的頻率。

圖3 室內場景下的另一種毫米波信號傳輸系統

參考圖3,當處於室內場景下進行毫米波通信時,該發明提出還可以在室外增加第三裝置,如室內基站、室外基站、RRU和BBU中等。當第三裝置接收到核心網的數據發往UE時,需要將數據調製在第二毫米波信號,並發送至直放站,直放站接收到第二毫米波信號進行下變頻處理,得到第一中頻信號。對於毫米波的產生過程,需要對預設的基帶信號進行倍頻處理,並與預設的第一高頻信號進行混頻處理,進而得到毫米波信號。

簡而言之,華為的這一發明專利提供了一種毫米波信號的傳輸系統,其第一裝置用於傳輸第一中頻信號,第二裝置對中頻信號進行上變頻處理,得到毫米波信號並進行發射,配合基帶的數位訊號處理實現完整的毫米波信號通信。

低頻的頻譜資源終歸是有限的,而具有更大帶寬的毫米波應用潛力巨大,其通信網絡具有更大的容量,更低的時延,在未來的遠程醫療、工業精密控制領域都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相信在不久的未來,5G能夠真正的應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校對/holly)

相關焦點

  • 「專利解密」矽典微 室內定位系統
    【嘉德點評】矽典微發明的室內定位系統和方法,結合wifi指紋加毫米波雷達的室內定位及跟蹤方案,採取wifi線下線上的定位方式,通過wifi定位和毫米波可以協同鎖定目標物,該項方案具備低成本、遠距離、高精度以及施工難度小等優點。
  • 「專利解密」諾基亞改良5G毫米波傳輸幀結構,在美測試破紀錄
    未來的5G網絡旨在實現超過10Gbps的傳輸速率,而毫米波技術被認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當前,為了支持高數據率和低延遲的傳輸,已經提出了一些傳輸幀結構的設計方案,下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傳輸幀結構示意圖。圖1現有技術中的傳輸幀結構示意圖然而,該結構並不適用於高頻帶系統。
  • 「專利解密」5G毫米波市場,一加蓄勢待發
    【嘉德點評】一加的天線專利,可使天線組合設備同時具備通信射頻功能及探測射頻功能,提高了產品價值,使其應用到導航系統、探測系統、成像系統及自動駕駛系統等,擴展了產品的應用範圍。集微網消息,近日愛立信攜手一加完成了國內首個商用系統和智慧型手機的5G毫米波測試,一加手機在各方面的測試指標中,均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
  • 「專利解密」華為:一種5G通信方法
    集微網消息,小編最近發現了華為一項進入PCT的5G專利(WO2017152411A1),它涉及5G通信方法、網絡設備和網絡接入點。這一專利布局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以及非洲地區工業產權組織,可見這一專利的價值比較大。
  • 「專利解密」蘋果LiDAR測距系統
    【嘉德點評】蘋果公司發明的LiDAR系統,通過將雷射脈衝傳輸組合在LiDAR中並包括雙傳輸和接收系統,就可以實現近程和遠程光學系統的測距功能,並且可以動態的修改不同脈衝序列串中的雷射脈衝發射,通過調節雷射脈衝的時間設置,就可以實現不同的掃描模式。
  • 「專利解密」捷通科技改良VLC晶片,照明通信兩不誤
    【嘉德點評】捷通科技的此項專利提出了一種集成可見光通信系統晶片的系統結構,在實現正常照明功能的同時,利用不同的控制信號實現了數據的雙向傳輸,在未來的商場導覽、導航方面具有很大應用前景。集微網消息,捷通科技是國內注重發展可見光通信的新興企業,其智能LED系統集成可見光通信與可見光室內定位、WiFi連接和照明三合一功能,可廣泛應用於商場導購、語音導航、室內展館導覽等場景。
  • 「專利解密」華為如何利用可見光實現雙向數據傳輸?
    集微網消息,前不久我國研發的全球首款商品級超寬帶可見光通信專用晶片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正式發布, 可支持每秒G比特量級的高速傳輸, 為室內綠色超寬帶信息網絡、基於虛擬實境功能的家庭智慧服務、高速無線數據傳輸等領域的可見光通信應用提供晶片級的產品。
  • 「專利解密」華為毫米波天線陣列助力5G終端研發
    【嘉德點評】 華為的這項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可用於毫米波通信並應用於5G終端,獲得高增益的同時,提供較寬的波束覆蓋範圍來克服空間的衰減。集微網消息,隨著5G商用逐步走向規模化,作為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通信憑藉其高帶寬、低時延等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網速飆升,高通多方面支持,5G「商用新貴」毫米波到底是啥?
    一年一度的「科技圈春晚」——蘋果秋季發布會帶來了 iPhone 12 系列新品,無數用戶翹首以盼的5G版iPhone也如期而至,這也是蘋果首個iPhone 5G手機系列,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所有iPhone 12機型上都搭載了完整的5G,包括對毫米波5G的支持。
  • 谷歌斬獲ICCV2019多個獎項;華為等公司完成5G毫米波技術多項測試
    【今日資訊頭條 | ICCV 2019 | 谷歌斬獲 ICCV 2019 多個獎項】來源:twitter谷歌上周於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 ICCV 2019 斬獲多個獎項:由谷歌以及 Technion 聯合發表的論文「SinGAN:從單一自然圖像中學習生成模型」獲得 The Marr Prize(最佳論文獎);「Building Rome in a Day」獲得 The Helmholtz
  • 「專利解密」華為TWS的雙鏈路數據傳輸方案
    【嘉德點評】華為的TWS藍牙耳機專利,通過在手機與藍牙耳機之間建立ACL和SCO的雙鏈路,來保證手機與耳機連接的可靠性,同時採用雙線圈式的無接觸充電方法來提高耳機的壽命。為了進行可靠的藍牙連接以及穩定的充電效果,華為分別在19年6月14日申請了一項名為「藍牙通信方法、TWS藍牙耳機及終端」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910513900.9)以及在19年7月25日申請了一項名為「一種無線充電藍牙耳機」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910677888.5),申請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專利解密」加持5G和UWB,聯睿電子新型室內高精度定位方法
    【嘉德點評】聯睿電子的一體化定位系統專利,結合5G網絡和UWB技術,以5G通信網絡為基礎,充分利用5G異構定位架構,融合UWB單基站定位技術,為同時解決定位精度和定位覆蓋兩大核心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在現有的室內定位系統中,由於建築物等對GPS衛星定位信號的遮擋,導致了室內定位精度低、範圍小等問題。
  • 「專利解密」「多穿一堵牆」——華為Wifi6+如何提升功率譜密度
    【嘉德點評】華為通過選擇傳輸功率譜密度進行數據傳輸的方案,使得站點在提高接入信道概率的同時還可以採用儘可能大的功率譜密度進行數據傳輸,從而最大化提升系統的傳輸效率。所以在一定範圍內提高CCA閾值可以增加系統的吞吐量,可提高的範圍取決於具體的應用場景。Mediatek公司之前提出了一種將CCA閾值與傳輸帶寬相關聯的方法,用來增加站點接入信道的概率。然而在方案中,一部分場景中的站點不能採用儘可能高的功率譜密度進行數據發送,即沒有最大化接收站點的接收信噪比,這樣也就導致未能最大化系統的傳輸效率。
  • 「專利解密」解密泰鬥微複雜室內環境定位技術
    【嘉德點評】 泰鬥微電子科技這項專利提出一種室內複雜環境定位方法,通過採集信號強度矢量,並獲取各個位置上預設的指紋數據,進而利用矢量匹配的思想對終端設備進行定位,可有效地解決由於不同終端接收信號強度之間的差異而造成的定位不準的問題,有助於提高室內環境的定位精準度。
  • 蘋果申請無線通信系統專利 能以1Gbps的速度傳輸AR/VR內容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9月14日消息,近日美國專利及商標局公布一項授予蘋果的AR/VR新專利。專利說明顯示,蘋果設計了一款毫米波無線通信系統。據介紹,這款毫米波無線通信系統可應用在多種場景下,使用者能以1Gbps的速度向佩戴頭顯的他人傳輸AR/VR內容。
  • 「專利解密」谷歌最新公開的智能搜索系統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谷歌在18年5月15日申請了一項名為「預測對於特定場景的搜索的意圖」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880032893.4),申請人為谷歌有限責任公司。根據目前該專利公開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項智能搜索技術吧。
  • 「專利解密」OPPO「雙面屏」or華為「摺疊屏」?
    圖1據悉,華為這款摺疊屏手機拍照時,拍攝的人和被拍攝的人均可以看到鏡面上的像,就像如上圖1所示。然而小編發現,其實早在2015年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早申請的一件專利(公開號CN105120180A)中揭曉了一種同樣可以實現「拍攝的人和被拍攝的人均可以看到鏡面上的像」的一種基於後置攝像頭進行自拍的方法。那麼其與華為摺疊屏到底什麼異同呢?
  • 國行 iPhone 12 或無緣毫米波,好消息是價格可能便宜
    ,目前我國主要採用 Sub-6GHz ,該頻段的特點是:信號穿透力強,但數據傳輸速度要慢於毫米波。而美國主要採用的是毫米波頻段,其特點是傳輸速度快,但穿透力很差。毫米波是波長約在1毫米 ~ 10毫米之間的電磁波,電磁波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其穿透力越差。建設覆蓋更廣泛的 5G 商用網絡,Sub-6GHz 有著更大的優勢,而毫米波等主要應用場景則是人口覆蓋密集如機場等場景。
  • 「專利解密」華為如何實現物體檢測在大規模場景中的應用 助力智慧...
    【嘉德點評】華為發明的物體檢測方法,通過構建跨域知識圖譜,可以捕捉到不同待檢測物體間的內在關係,從而更加精確的進行物體識別,在智能安防等複雜場景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應用。其中華為的機器視覺技術尤其適合應用在智慧安防等領域,尤其是在AI技術的加持下,可以讓安防變得更加的省心且智能。例如,物體檢測就是一項基本的計算機視覺任務,它可以識別圖像中物體的位置和類別。在實際應用中,研究員和工程師們會根據應用場景與實際任務需求的不同創建針對不同具體問題的數據集,用於訓練高度定製化和獨特的自動物體檢測器。
  • 通信行業毫米波專題報告:毫米波發展如火如荼
    5G 時代將面臨海量連接和超高速率的需 求,毫米波技術將重點應用於熱點高流量地區擴容。室外,商業步行街區、 車站、街道等業務極熱點區域已成為毫米波代表性場景。室內,高密度的 場館和室內私有企業場景如音樂會、體育館也將是毫米波適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