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先進生產性服務業 成都有哪些優勢

2020-12-26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三方賦能 活力盡顯

  開放通道的賦能:成都國際鐵路港貨櫃吞吐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記者 胡大田 攝

  一顆咖啡豆變成一杯星巴克,是整合全球19個不同國家供應商的結果。不僅如此,蘋果、沃爾瑪、亞馬遜,以及京東、阿里巴巴等,其成功秘訣都離不開供應鏈。英國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多福稱,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昨日召開的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上,明確提出要著眼成都全球位勢全方位提升和城市功能能級層次提升,厚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優勢,聚焦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力和支撐能力,產業空間承載能力和要素流集散能力,以及國際國內要素融通連結能力,著力構建與城市功能體系相適應的生產服務經濟體系、空間體系和供應鏈網絡體系。

  近年來,成都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打造內陸開放高地。通道、平臺、生態圈三方面開放賦能,為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集聚比較優勢,為邁向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都生產性服務業,活力盡顯。

  通道賦能

  成都邁入「雙機場時代」

  將成為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

  11月3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首次校飛,緊接著下月將開展試飛,將於明年正式建成投用,成都將邁入「雙機場時代」。天府國際機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中計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建成投用後將進一步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戰略腹地、國際大循環的門戶樞紐地位。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城市群需要機場群支撐,成渝地區有著發展民航業的天然優勢,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作用,其建成投用後,將成為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也必將成為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之一。

  近年來,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加速推進國際航空供應鏈體系建設,截至目前,成都的國際(地區)航線數量增至129條,航線規模位列全國第四、中西部第一。今年以來,面對突發疫情,成都在確保9條全貨機航線持續穩定運行的基礎上, 搶抓中日(成都)現代服務業示範合作機遇,新開通成都至東京國際定期全貨機航線。同時,持續完善航空物流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全貨機+客機腹艙」「定期航班+包機」等多元化航空物流服務方式,保障了疫情期間高航空依賴型跨國企業的供應鏈需求和正常生產經營。

  與此同時,國際陸港供應鏈體系也加速構建。成都國際鐵路港貨櫃吞吐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目前已構建起7條國際鐵路通道、6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共連接境外55個城市、境內18個城市,持續優化完善泛歐泛亞三級節點、四級網絡體系,高效貫通歐亞樞紐節點和經濟腹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歐班列(成都)在全國率先恢復常態化運行並實現逆勢增長,為TCL、聯想、吉利等60餘家國際化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

  開放通道的賦能效應直觀地傳遞到了外貿數據上。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外貿進出口帶來了較大的衝擊和挑戰,但成都的外貿運行持續保持著逆勢增長態勢,成為經濟運行中的一大亮點。這既彰顯了成都的開放活力,也彰顯了發展韌性。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月,成都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逼近6000億元大關,達5922.6億元,同比增長24.5%。

  平臺賦能

  外貿「穩定器」作用明顯

  落戶成都的綜保區數量增至3個

  生產性服務業是世界城市搶佔產業競爭制高點、提升城市能級位勢、構建國際供應鏈體系的關鍵產業,既能大幅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增強中心城市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力帶動力,又能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昨日召開的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明確提出要著眼成都全球位勢全方位提升和城市功能能級層次提升,厚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優勢,聚焦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力和支撐能力,產業空間承載能力和要素流集散能力,以及國際國內要素融通連結能力。加快自貿區、綜保區、鐵路港經開區、臨空經濟示範區、國別合作園區提能增效,鼓勵在蓉總部企業依託高能級開放平臺在境外開展對外合作。

  綜保區是目前國內開放程度最高、政策最全面、功能最齊備的海關特殊監管區。2018年4月,成都高新綜保區進出口規模首次躍居全國綜保區第一,至今已持續30多個月保持全國綜保區首位。作為一大開放平臺,綜保區在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力。統計表明,綜保區對外貿進出口「穩定器」作用發揮明顯,今年前10月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4525億元,同比增長28.7%,佔全省比例為67.7%。

  如今,綜保區在四川已構建起了6個成群成勢的集群格局,其中成都的綜保區構建起了「三足鼎立」新發展格局,除了早已投入運行的成都高新綜保區,今年成都高新西園綜保區已通過正式驗收,最近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已通過預驗收,將於年內封關運行。

  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蒲少偉稱,綜保區除了是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外,還是國際自由貿易的重要門戶樞紐節點,在主動融入「雙循環」中能夠實現動能轉換。成都高新、西安關中、重慶西永等五個特殊區域,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承載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節點,也是我國唯一可比肩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的超萬億外貿進出口產業規模的特殊區域集群。

  與此同時,另外一大開放平臺——四川自貿試驗區自2017年4月正式掛牌以來,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圍繞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堵點、痛點、難點」,自主開展改革創新,破解市場主體發展難題,釋放改革紅利,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聚能聚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成都自貿試驗區註冊企業13.45萬戶,同比增長47%,遠超成都市平均水平,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國自貿試驗區前列。

  生態圈賦能

  產業聯盟相繼亮相

  推動產業發展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成都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和經濟組織方式,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作出了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的戰略部署,規劃布局了66個產業功能區和14個產業生態圈。

  今年,作為14個產業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建設加快推進,兩個生態圈的產業聯盟在今年相繼亮相,集聚優勢資源、促進協同合作,推動「政產學研用融」一體化發展。

  來自市口岸物流辦的數據顯示,自航空航天產業聯盟成立以來,已吸引成飛、中電科航電、航天七院、電子科技大學等50餘家頭部企業、知名院校及關聯配套企業加入,成功籤約29個重大產業化項目,涉及總投資870餘億元,「政產學研用融」交互拓展成效初顯。

  今年10月,成都市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聯盟也正式亮相。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專委會主任胡大劍稱,成都建設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體現了把握重大機遇,也擁有良好基礎和比較優勢。

  聯盟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整合上下遊、左右岸資源,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引領帶動產業集群發展。自今年4月籌備組建以來,成都市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聯盟已匯聚知名物流企業、供應鏈龍頭企業、高校院所、金融機構和國有投融資平臺等多個領域近200家成員單位。

  生態圈就是「朋友圈」,產業生態圈建設「核心在產業」,包括產業鏈的上下遊協作和左右岸配套。圍繞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機遇,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航空航天、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加快賦能成勢,在招引工作上強調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瞄準「六類500強」、全球物流50強,支持設立採購中心、轉運中心、單證中心、結算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區域總部基地和平臺性功能性項目,推動產業發展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在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建設方面,以「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為導向,會同各產業功能區牢牢把握強鏈補鏈的總體部署,加快國際物流頭部企業引進培育。通過聚焦物流市場主體和行業細分領域,以高能級功能性平臺類項目為抓手推進強鏈補鏈,目前已集聚DHL、UPS、準時達、積微物聯、中遠海運、中外運、京東等40餘家知名供應鏈龍頭企業和物流集成商,其中產業功能區已招引落戶順豐、申通、圓通、韻達、蘇寧等30餘個省市重點物流項目。

  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航空航天、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建設上,下一步將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國際航空、國際鐵路供應鏈樞紐功能,完善全球供應鏈體系樞紐支撐,增強要素集聚連結能力,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持續賦能。(成都日報記者 楊富 程怡欣 孟浩)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關焦點

  • 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總規亮相 明確三個階段目標
    今日上午舉行的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上,《成都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首次亮相。在重點任務方面,《規劃》提出圍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目標,著力補短板、強優勢、提能級,提出了構建生產性服務業經濟體系、空間體系和供應鏈網絡體系等三個體系。一是構建連結全球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規劃》指出,總部經濟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一種管理運籌模式、一種高級經濟形態,下一步重點在於增強總部經濟集聚能力、運籌能力和輻射能力。
  • 江蘇以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構築實體經濟強支撐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要精準施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 瀋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瀋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規劃(2014-2017年...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三大目標」,即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生態宜居之都,以開展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和國家現代服務業試點為契機,以鐵西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突破口,立足於中心城市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條件,堅持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國際化發展方向,加快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位造業融合互動發展
  • 「十三五」成都國際鐵路港生產性服務業總投資破...
    2021年1月1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悉,「十三五」期間,成都國際鐵路港發揮中歐班列「吸金石」作用,先後籤約引進玉湖、菜鳥、盒馬鮮生、中遠海運、蘇寧雲商等160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生產性服務業總投資破「千億元」。
  • 集團快訊 | 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2021賀新年·園區數位化賦能...
    本次會議主旨回顧功能區工作、表彰先進、總結經驗、明確目標、夯實舉措,助力功能區發展,使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工作精彩開局。為總結統計工作經驗,表彰先進,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抓好年度數據上報和產業運行分析,落實各項統計工作目標和要求,根據各功能區2020年前三季度生產性服務業統計工作的組織和完成情況,依據貢獻率、上報率及配合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相關工作的情況
  • 2019年四川規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營收4421.89億元,增14.53%
    封面新聞記者 宋堯5月26日,記者從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獲悉,截至去年底,四川省規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3699戶,營業收入4421.89億元,同比增長14.53%,開展服務型製造的企業比例達34.3%,位列全國第四,西部第一。
  • 製造服務業發展謀劃升級版
    業內稱,政策紅利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將進入加速期,智能工廠、健康醫藥、現代物流等行業也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製造服務業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製造業新業態,是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的新形式。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數量大幅增長,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2.9%,增速明顯高於其他服務業。
  • 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常州確定這麼幹
    力爭到2025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左右,全力打造國家「兩業」融合發展新標杆、長三角「三新」經濟發展新高地。  突出重點   擴能升級生產性服務業  常州市製造業基礎雄厚,優勢明顯,是全國知名的工業智造明星城市。
  •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物流中心主任李忠奎:成都現代流通服務業可以...
    今日上午9點舉行的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上,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物流中心主任李忠奎圍繞新發展格局下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思考作主題交流。在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物流中心主任李忠奎看來,成都正立足自身的經濟腹地、市場輻射、通道體系的比較優勢,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門戶樞紐城市,而在城市能級提升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現代流通服務業可以有更好地發展和作為。在會上發言中,李忠奎也從促消費、拓外貿、當先行三個角度出發,分享了與成都發展相適應的建議。
  • 嘉興市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風採展(八)|浙江航天恆嘉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01   企業介紹   公司依託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航天五院503所)在大系統工程項目管理、系統集成、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衛星遙感和導航等領域的基礎優勢,通過自主研發、資本運作、產業聯盟等方式
  • 28.為什麼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建議》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這是構建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我國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第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內在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服務業持續快速增長,在三次產業中已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
  • ...年版)》發布 重點增加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中西部地區等條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8日訊 (記者 顧陽)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28日聯合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自2021年1月27日起施行。新版產業目錄在保持已有鼓勵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堅持促增量、穩存量、提質量並舉,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重點增加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中西部地區條目,引導外資投向,提振外資信心,促進外資基本盤穩定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總條目1235條,較2019年版增加127條、修改88條,進一步擴大了鼓勵外商投資範圍。
  • 濟源虎嶺高新片區入選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單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崔峰 通訊員 張雲近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省發改委公布的我省首批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單位名單獲悉:本次全省共15個企業、12個園區、3個區域共計30個單位入選。
  • 協調服務業與製造業關係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有媒體梳理報導了我國35項被發達國家「卡脖子」的產品和技術,其中有28項集中在製造業領域,如晶片、光刻機、航空發動機、高端電容電阻等,7項屬於與製造業緊密關聯的生產性服務業。被稱為「卡脖子」產品和技術,是因為這些產品和技術是眾多產業的重要材料、關鍵零部件和關鍵技術,但大多掌握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荷蘭、法國、瑞典等發達國家。
  •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濟南有哪些著力點?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濟南有哪些著力點?新動能「噴湧而出」,在產業圖強路上搶佔高點——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解讀之四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特別是今年1至10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2%,居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第一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3%,扛起了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大旗。濟南日報 呂傳泉 攝做強實體產業首先要明確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濟南優勢明顯、成績顯著。
  • 2020四川服務業企業100強名單發布 成都地區佔據絕對優勢
    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1月7日,2020四川企業100強發布會在成都召開。會上發布了2020年四川服務業企業100強名單。榜單數據顯示,成都地區在服務業百強中佔據絕對優勢,全省各地區之間差距較大。先來看榜單前10名。
  • 關於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年來,我國兩業融合步伐不斷加快,但也面臨發展不平衡、協同性不強、深度不夠和政策環境、體制機制存在制約等問題。為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漫調e空間綦江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育成中心項目正式落地!
    漫調e空間綦江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育成中心項目正式落地!9月14日上午,「漫調e空間綦江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育成中心」項目在2020信息安全與數據災備技術產業高峰論壇上舉行籤約儀式,在市、區各級政府、省內外企業、媒體的見證下,漫調e空間綦江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育成中心項目正式落地,漫調e空間也正式開啟大重慶版圖布局!
  • 做優做強「四大品牌」 成都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謝燃岸 李媛莉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