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就「社會治理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討論。本報記者 文波 攝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昨天下午,2020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分論壇聚焦「社會治理創新與高質量發展」,邀請9位相關專家及部分創新社會治理先進典型代表做主旨發言,其中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吸引了與會專家熱烈討論,紛紛為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清華大學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嚴飛:
數字時代下公益組織創新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
嚴飛表示,在強調社會治理創新時,要抓住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社會公益組織,數字時代下公益組織如何創新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讓公益事業成為熱點話題,汶川地震後,中國的公益事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參與主體和項目不斷增多,但是也存在公眾的公益理念滯後、公益能力不強、公益文化缺失的現象。數字時代下,如何進一步的增強和創新公益社會組織的發展,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命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武漢出現很好的數字公益案例。當時醫院和民間缺乏防護物資,全國支援武漢,將物資和資源調配到武漢,但在此過程中出現了錯配,不知道什麼樣的醫院需要怎樣的口罩、物資。在最危急的時刻,關注疫情的程式設計師和開發者創建了wuhan2020開源社區,在技術進步資訊流通的當下,用開源協作的方式,讓每一個具有技能的人都參與到抗擊疫情的工作當中,完全體現了去中心化、自願組織共同體的形態,方便各方之間進行信息溝通,進一步調動社會資源的供給。
●湖州市吳興區委書記吳炳芳:
打造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序社會
織裡鎮是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下的一個鎮,改革開放以來,織裡人以繡花枕套和童裝起家,把一條擺攤叫賣的「扁擔街」發展成了佔地25平方公裡、集聚1.3萬家企業和45萬人口的中國童裝名鎮。然而,快速的發展也給織裡帶來了成長的煩惱、治理的難題。
吳炳芳介紹,在不斷推動基層治理方式轉變與方法創新的道路上,結合吳興和織裡實際,建立了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框架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實現三方共同參與公共事務治理與公共物品供給。「就是打造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和有序社會,全面優化基層治理的要素供給、夯實基層治理的物質基礎、匯聚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這是推動織裡蝶變的主要原因。」在有為政府建設上,改革黨委和領導的管理體制,從2012年開始推進鎮的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公安、稅收、執法、生態環境四個部門在織裡鎮設立分局,設立了辦事處。四年投入100多個億,城市實施精細化管理,推行垃圾分類,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目前各個鎮是試點鎮,連續半年考核優秀。另外有效的市場是增強基層治理的內生能力,政府要有作為、村一級要有收入、企業要有利潤,市場的主體就活躍了。
●山東榮成市委副書記王洪曉:
探索信用體系建設,助力社會治理
山東榮成市是隸屬於威海市的一個縣級城市。王洪曉介紹,榮成探索信用體系建設,助力社會治理,特色鮮明:以信用建設為基礎,以志願服務為助力,以文明城市共建共享作為升華。
榮成市信用體系是全覆蓋的,而且是體系性的建設,榮成本地60萬居民,外來人口14萬,企業和社會人都有信用檔案,相當於第二張身份證。榮成將市場主體和廣大市民的行為規範用信用積分管理,好人好事、守法經營等一共150項守信行為進行加分,對於不文明不道德570項失信行為進行扣分,後續配套了獎懲措施。積分等級高的個人和單位,可以享受市裡出臺的優惠政策,比如貸款擔保、免費乘坐公共運輸等。榮成信用產品惠及20多萬人次,並成為2017年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在志願服務愛心互助方面,榮成將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作為發展的方向,創新推出了信用管理+志願服務的模式,發動志願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黨委政府成立管理平臺,將志願服務納入個人信用積分,參與的時間越多,積分越多,超過300個小時,就可以達到3A級,信用分為6個等級,調動了大家參與社會事務的熱情。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左曉斯:
中山要持續推進共享型社會建設
左曉斯表示,中山共享型社會建設是比較突出的,雖然中山經濟發展進入瓶頸階段,但是中山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仍保持較高水平,這與共享型社會建設密切相關。
左曉斯認為中山的社會治理在三個方面很突出,在全省甚至在全國有領先的地位。首先是黨委領導下的全民參與的社會治理體系。其次是資源下沉為特色的「2+8+N」的社區治理的模式,在2010年就提出來了,基層治理比較有成效。第三是網格化發展為依託的社會治理格局。中山社會治理方面比較突出的還有一些品牌,包括全民治安、全民修身、博愛中山、異地商會等關鍵詞,在全國都是領先的。中山還是最早提出積分制入戶入學的城市。
左曉斯建議中山堅持發展新發展的理念,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堅持社會政策創新,為中山堅定社會發展和經濟轉型提供空間;持續推進共享型社會,繼續推進共享型的經濟建設,促進中山實現突破性的發展。
●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紫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柱升:
鄉村善治推動高質量發展
紫南村是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2019年獲得由中央農辦等五部委頒發的「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率先全面建成了高質量的小康社會。
潘柱升認為,鄉村善治是一個具有高度凝聚力、共建共治共享、遵從制度的社會,紫南村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做到開一次村民大會,到會率、村兩委提出表決事項的通過率都達到95%以上。紫南村為構建鄉村治理共同體,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做了一系列探索創新,如推進「三治結合」,以共建實現人人參與,以共治實現人人盡責,以共享實現人人享有。
紫南村堅持用制度管人,用程序管事。十多年來,紫南村依法依規制定各類制度60多種300多條,最終編成十幾萬字的《紫南村自治管理制度彙編》一書,成為治村「法典」,並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農村實際情況進行了修改修訂,保證村莊治理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