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社會展現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機遇——數字社會的治理邏輯

2020-10-26 北晚新視覺網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千百年來人們所習以為常的物理世界逐漸轉換為數字世界,人類也由此邁進了數字時代。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層面上,也必然要反映出數字社會的治理邏輯,展現出包容共享型法治的時代訴求。

關印 製圖

首先,在國家治理上,智慧政務、智慧司法成為時代趨勢。

這一方面要求利用網絡技術、數位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為公眾提供便捷的、精細化的、自動化的公共服務和可視正義;另一方面也要求避免底層民眾被排除到信息通信技術產生的紅利之外,克服技術權力化和權力技術化偏好,加大技術便民化、惠民化、民主化力度,向社會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公共參與渠道,增進可視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開放性和參與性,讓人們坐在家裡就可以分享政府數據、利用滑鼠就可以參政議政、憑藉自己的手機就可以監督政府和伸張正義,進而使智慧政務、智慧司法成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機遇。

其次,在網絡空間治理上,多中心協同治理勢在必行。

國家在網際網路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開始不斷攀升,並邁向多中心協同治理。一是網絡空間自治失靈需要國家介入。信息與通信技術固然創造了匿名化、虛擬化、個性化、自由化的全新數字環境,然而,網際網路上的各種動員卻往往來自「不同的和碎片化的政治認同上」,這也為民粹主義創造了條件,使網絡民粹主義和多數人的暴政相互助長,從而扭曲民主的精神實質和實現途徑,而且還滋生了各種黑客、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出現了明顯的自治失靈,國家的介入自然就不可避免。二是政府不斷延伸放大的網絡監管權力,在產生正面作用的同時,也需要進行有效的制約。三是代碼就是網絡空間中的法律。這就使得「網際網路的控制權越來越集中在強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手裡,它們受到軟體和硬體的限制」。因此,這就需要網絡公民、行業組織、新舊媒體、各類單位、商業平臺、政府部門等諸多社會力量,來協同推進網絡空間的多元化治理,「使公眾擁有在線網絡的監督權和參與權」,從而形成分布式的多中心協同治理機制。這不僅是維持和增進網絡空間的生命與活力所必需,也是促進包容共享型法治的重要動力。

再次,在平臺治理上,注重分享和參與的生態化治理逐漸生成。

新型的平臺治理機制應運而生。其一,平臺治理是一個生態體系。它置身於政府與平臺、平臺與用戶、平臺與平臺、平臺與媒體、平臺與公眾等多主體的環狀互動之中,形成一個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的「多環狀生態圈」。其二,保持足夠的開放性和參與性。平臺經濟為外部供應商和顧客之間的價值創造互動賦予了開放的、參與式的架構,平臺治理秉持共建共享價值,吸納更廣泛的社會參與,如淘寶的規則眾議院和大眾評審團、美團的大眾點評等等,形成一種分布式的、多方共贏的治理機制。其三,促進權益平衡和信任合作。平臺經濟模式是建立在對用戶信息數據的收集、控制、分析和使用基礎上的,這既要有基本的社會分享理念,也需要有可靠的信息權利保護,因此,需要以更為科學、更為合理、更為公平的權益平衡方式,來「重塑用戶個人與數據公司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建立數據使用的新秩序」,從而妥善經營所有參與者共同聯繫起來的網狀關係,「有效維持生態圈的利益平衡,並在平衡中攜手前進。」與此同時,也要推進平臺治理的合規建設,「設計出平衡的內部治理系統和外部監管制度,以確保平臺公平運營。」這既是抑制「再中心化」、促進「軟硬協同」治理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動包容共享型法治的內在要求。

最後,在基層治理上,孕育了微粒互動的精細化治理秩序。

一是「微粒社會」中的分布互動。隨著「微粒社會」的扁平化、破碎化、流動化加劇,就「在這個數字和程序算法的世界裡發展出一種新的人性形態」,這些新形態的「微粒人」使得特定人群的行為不再一致,一致的行為人群不再特定,形成了分布式的微粒化互動。二是「微粒人」的分布式參與。因為數字時代的社會秩序主要依靠的不是社會控制,而是人們之間的互動互利行為。「用戶執行的每一項操作,無論多麼微小,對於重新配置算法和優化流程都是有用的。這就是數據的重要性。」因此,虛實雙重空間下的基層治理,須臾離不開網絡論壇、微博平臺、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的「微粒」聚合和分布式參與,它們雖然帶有無中心、平面化、超時空、匿名化、強流動等特徵,卻形成了多元化的亞文化圈和分殊化的社會紐帶,塑造了無數節點共建共享的公共空間、社會動員機制和輿情場域。三是精細化、網格化的基層治理。面對數字社會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國家提出了加強智慧社會建設和基層網格化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戰略目標。需要在網格化基層治理中,根據「微粒社會」和「微粒人」的時代特徵,設計更精細的網絡問政、微信動員、在線糾紛解決等機制,進而構建分布互動的共享賦權機制和民主參與機制,使基層治理真正達到共建共治共享要求。

原標題:數字社會展現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機遇——數字社會的治理邏輯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馬長山(作者為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數字法治研究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

流程編輯:u00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數字社會的治理邏輯
    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層面上,也必然要反映出數字社會的治理邏輯,展現出包容共享型法治的時代訴求。  首先,在國家治理上,智慧政務、智慧司法成為時代趨勢。、憑藉自己的手機就可以監督政府和伸張正義,進而使智慧政務、智慧司法成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機遇。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原標題: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維護國家安全,離不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社會安全涉及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姜曉萍:社會治理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從主體、路徑、目標三個維度體現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內在邏輯和要素構成,對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科學化、結構合理化、方式精細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司法助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司法助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2020-12-2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要更加注重聯動融合、開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創新,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
    「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要更加注重聯動融合、開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創新,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 如何推進共建共治共享 這些經驗值得學習借鑑
    ●清華大學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嚴飛: 數字時代下公益組織創新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 嚴飛表示,在強調社會治理創新時,要抓住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社會公益組織,數字時代下公益組織如何創新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
  • 多元共治+技術賦能 2020數位化治理論壇聚焦社會治理模式重塑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表示,在全民共同參與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商業領域沉澱的數位化技術不能僅服務於自身,還應和更多社會治理場景打通,用數位化技術聯結、支撐、直達每一個社會要素,為社會治理帶來更大的價值。
  • 多元共治+技術賦能 數位化治理為社會和商業治理開闢新通路
    11月28日,由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主辦的「2020數位化治理論壇」在杭州開幕。「今年的疫情讓社會對數位化治理的共識達到了空前的一致。」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表示,在全民共同參與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商業領域沉澱的數位化技術不能僅服務於自身,還應和更多社會治理場景打通,用數位化技術聯結、支撐、直達每一個社會要素,為社會治理帶來更大的價值。
  • 共建共治共享,畫出高質量小康最大「同心圓」
    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社會治理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一直以來,中山市重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形成「全民參與社會治理」「全民創無」等社會治理名片。「十四五」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中山必須緊緊抓住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個「牛鼻子」,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畫出高質量小康「最大同心圓」,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打造綠色社會基礎設施需要共建共治共享
    國家郵政局將進一步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工作,在郵政業「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相關內容,強化上下遊協同治理,持續增加綠色供給和科技應用。作為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工作責任主體,快遞企業也在積極行動。
  • 專家深圳熱議:共享兩輪出行如何激活社會共治?
    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共享兩輪出行行業一直頗受關注。隨著共享單車3.0時代拉開帷幕,如何更好地實現生態友好,成為交通行業人士非常關切的議題。8月18日,由哈囉出行協辦的兩輪共享出行可持續發展座談會召開,與會專家建議通過創新制度供給,破解共治難題,充分利用共享兩輪促進綠色健康城市的發展。
  • 浙江首創:數字賦能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圍繞爭創社會主義先行省目標,樹立「利民為本、法治為基、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理念,堅持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全力推進數字賦能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著力加快「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基層治理體系迭代升級,進一步推動社會治理方式優化、手段更新、體制完善、能力提升,努力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示範區
  • 聚焦數字經濟動能 推進高效社會治理——社會各界積極評價中國互聯...
    新華社杭州11月24日電 題:聚焦數字經濟動能 推進高效社會治理——社會各界積極評價中國網際網路之治新華社記者餘俊傑、張璇「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11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烏鎮舉行,千年水鄉烏鎮再次匯聚全球目光。
  • 數字賦能重塑長三角社會治理新格局
    以5G、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不斷迭代,驅動著社會治理觀念的變革和治理手段的升級。從數位化、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數位化轉型激活新動能,不斷拓展社會治理的新格局。以數位技術賦能社會治理,讓城市有速度更有溫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政企解決方案徐建峰說。以數據開放促進社會共治,政企協同在創新應用中推動數位技術的迭代發展,催生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協同描繪「智慧長三角」。
  • ...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意見》(討論稿)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 劉學文)4月2日,市委書記王立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關於新時代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意見》(討論稿)。王立要求,要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引領,總結疫情防控工作中「幹部下沉、靠前指揮」經驗,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基層治理體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 獨家丨鄭志明院士:區塊鏈的三大關鍵邏輯——共信、共享、共治
    在物聯網時代,就是萬物互聯。這種互聯應該講它是應該叫數字經濟和社會治理的1.0階段。為什麼講叫1.0階段呢?這儘管是把人、信、物三者之間有聯繫,但是這種聯繫和活動,它的價值體現到底在什麼地方,它怎樣轉化為價值,所以區塊鏈真正起的作用是價值互聯。
  • 「平安六和」看杭州 探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密碼
    「六和塔」工作體系以「黨建統領」為塔尖,以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四化」支撐為塔身,以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及文化引領為塔基,市、縣、鄉三級聯動,通過實施「六和工程」,全面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統籌謀劃、共建共治、防控處置、數字治理、依法善治、輿論引導能力。
  • 陸峰:以互信和共治推進數字世界持續發展
    數字世界是人類發展的共同空間,發展和治理數字世界是各國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深化數字世界發展互信,加強數字世界發展共治,完善數字世界發展規則,是推動網際網路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前提,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選擇,是數字世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 北京理工大學祝烈煌:區塊鏈技術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社會交互效率
    區塊鏈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了數位化信任,社會治理成本將會大大降低。在賽智時代趙剛博士的新作《數位化信任:區塊鏈的本質及應用》中作者提出,數位化信任是數字社會的秩序基礎,是數字社會「共建、共治和共享」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