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拼多多總是抱有一定成見的。
這些成見的長期存在,最終讓人們對拼多多產生了一些偏見,當偏見越積越多,人們對於拼多多的認識便開始變得苛刻,以致於它的一舉一動都可以挑出一些毛病。
當拼多多Q2財報發布之後,這種質疑同樣開始上演。
可以確定的是,當人們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拼多多的二季度財報,其實,所有看法其實早已失去了本來的面貌,並不能夠真實反映拼多多在資本市場上的客觀表現。
拋棄成見,以客觀、理性地看待拼多多的Q2財報,或許可以讓我們得到一些與外界不同的信息。
看完拼多多Q2財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拼多多早已不再是那個人們心目當中的「小鎮青年」,而是成為了一個「全民的」的拼多多。
1、拼多多早已不是三四線用戶的專屬,而是成為全民的標配。提及拼多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用戶,在他們眼中,拼多多其實就是三四線城市用戶的專屬,而與一二線城市絕緣。
拼多多Q2的財報則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因為正是在今年Q2,拼多多過去12個月的活躍買家數達到了6.832億人。
拼多多僅僅只是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淨增了2億用戶,真正開始衝向「7億」用戶時代。
這個數據其實是非常有標誌性意義的。
在我看來,這個數據代表著拼多多早就不再是人們心目當中的小鎮青年的專屬,而是開始成為全民的標配。
2、移動端用戶持續活躍。在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普及的當下,衡量一個公司成功與否的標準就在於移動端用戶在整個用戶群體當中佔據的比重。
拼多多的Q2財報則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異常活躍的移動端,移動端的持續火爆,其實就在告訴我們,拼多多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標配。
Q2財報當中的另外一個信息同樣印證了這一現象。據財報顯示,拼多多Q2單季客戶端活躍用戶大增8140萬。
這其實說明,在疫情的特殊情況下,當人們宅在家的時候,拼多多業已成為他們購買吃穿住用行商品的主要手段。
很顯然,當宅經濟風靡的時候,拼多多已然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
3、持續盈利,兼顧長遠。長期以來,拼多多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依靠補貼燒錢的方式來獲取流量,在資本紅利見頂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於拼多多的這種發展模式更是多有詬病。
Q2財報的發布,則是向我們展示了拼多多以補貼促消費的合理性。根據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了79%,達到121.93億元。
這其實說明拼多多以補貼促進消費,以補貼拉動消費的打法正在顯現出作用。
在保證持續盈利的同時,拼多多同樣並沒有放棄布局長遠,通過不斷增加研發費用來更好地布局未來。根據Q2財報顯示,拼多多的研發費用16.62億元,同比增長107%,佔營收比重13.6%,高於全行業的平均水平。
對於未來的布局,讓拼多多可以在未來可以找到更多的盈利方式,以滿足用戶更多的新消費需求。
4、想用戶之所想,拼多多真正堅持了用戶第一。在拼多多的Q2財報當中,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就是補貼與推廣費用的持續增加。根據財報顯示,拼多多Q2的補貼與推廣費用達到了91.14億元,同比增長49%。
一直對拼多多補貼的方式看不慣的人們自然會說這種方式難以為繼,亦或者拼多多的增長是依靠補貼來拉動的。
其實,如果我們看看拼多多補貼的產品類型和品種,我們就會發現,拼多多的補貼並不是一味地為了補貼而補貼,或者說簡單地燒錢,而是真正把錢花在了刀刃上。
這個刀刃,其實就是人們的真正需求,即拼多多把錢發展了人們需要的家庭必需品和農產品的補貼上,真正做到了一切從人民的需求出發,而不是盲目地燒錢。
一句話,拼多多才是真正的想用戶之所想,急用戶之所急。
5、構建國內大循環,拼多多當仁不讓。今年以來,國際經濟格局已然發生了深刻且本質的變化。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加快形成發展新格局,已然成為發展的主流。
在這個背景下,拼多多當仁不讓地參與其中。
根據Q2財報顯示,拼多多協同多地地方政府推進搭建「外貿轉內銷」通道,持續助力農產品上行和製造業轉型升級,通過多多果園、多多工廠等作用模式來協助構建國內大循環。時至今日,拼多多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農業電商平臺之一。
據有關數據顯示,拼多多「618」活動期間,農產品的訂單增長136%,共計3.8億單,其中,近75%的訂單來自一二線城市用戶。
這說明拼多多已經成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的橋梁和紐帶。
另外,拼多多推出的「市縣長直播間」以累計售出助農產品超過23.8億斤,直接幫扶260個特色農產區超過85萬農戶。
當人們依然在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到拼多多Q2財報的時候,是無法得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的。
以更深的角度,更別樣的視角來看待Q2財報,甚至來看待拼多多本身,我們才會發現,現在的拼多多早已不是小鎮青年的專屬,而是變成了構建國內大循環的橋梁和紐帶。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資訊,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