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關於格力電器的好消息並不多,一方面,小米和格力集團展開深度合作(格力集團擁有3.22%的格力電器股份),另一層面,格力電器的支柱空調業務被美的反超,可以說,贏了雷軍10億賭局的董明珠,正在和自己的格力電器經歷著史上最反常的夏季,而同樣是銷量下跌,美的在絕對數據上卻領先格力不少,格力單條腿走路終於出現了危機?
首先很多人會把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混為一談,但其實格力集團是格力電器的最大股東,格力集團又是珠海國資委控股企業,也就是說珠海國資委是格力電器的最大股東,而在2019年,格力集團將自己的股權轉讓給了高瓴資本,格力集團目前只持有格力電器的3.22%的股權,其實已經不再是格力電器的大股東了!
但說到底,這個合作的事實恐怕還是會讓董明珠驚訝的,畢竟格力集團的特殊屬性,以及和小米之間的合作區間,是容易和格力電器發生正面的衝突的。根據協議,格力集團將出資35.45億元,參與投資和管理由小米集團發起的小米產業基金,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核心裝備、前沿科技等領域的小米生態鏈和優質供應商進行深度布局。
從這個協議可以看出,珠三角區域需要更多的額格力電器,除了魅族格力之外,珠海需要更強勢的科技巨頭企業,而目前,小米的生態鏈體系其實已經羽翼漸豐,能夠在整個科技網際網路行業起到重要的作用,從2019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小米共投資超過290家公司,總帳面價值約300億元。這些企業不乏一些巨頭,未來珠三角區域尤其是珠海能夠更加強勢的面對深圳的前沿科技競爭。
而小米之所以能夠和格力集團合作,恰恰是其潛力無限,儘管雷軍和董明珠之間打賭失敗,但格力贏了賭局其實輸了未來,小米在賭約的最後一年,業績營收已經呈現了相當強勢的競爭力,如今更是坐擁下一個物聯網和智能家居體系的風口優勢,比起格力電器而言,小米的潛力明顯是要更大!
2020年的夏天對於空調行業而言,絕對是一個慘痛的回憶,因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20年的夏天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熱,對於空調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空調產量為1.04億臺,同比下降16.4%,空調行業總利潤為265億元,同比下降20.7%,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格力空調被老對手美的超越了!
如今美的空調才是行業的老大,從數據來看,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調收入640億元,格力則為413億元,兩者都處在下跌過程中,但格力的跌幅為47.89%,對比來看,美的只有10.37%。除此之外,空調新國標實行之後,目前行業裡的空調將會被淘汰45%,而格力在安徽已經打出口號,只要銷量,不談價格,這算是目前格力絕地反擊的決心!
問題是,單條腿走路的格力其實還是很脆弱的,依靠著空調業務的格力電器,在其他家電層面已經和國內其他電器品牌拉開差距,最為顯著的就是美的的全面布局,形成了對格力有效的優勢,如果能夠在空調業務上壓制住格力,美的有可能就此坐上中國家電第一品牌的寶座。
事實上,空調已經誕生百年,相關的技術原理甚至是迭代已經沒有什麼大的難題,就原理而言,各家其實拉不開差距,即便是奧克斯這樣的性價比廉價品牌,也能夠提供給用戶不錯的空調舒適度,尤其是對於北方而言,一年之中使用空調無非是夏季和供暖前的一個月,所以價格便宜的空調市場是充足的,這也是為什麼奧克斯能夠迅速上位的原因!
而無論是變頻還是定頻,其實強調的不過是舒適度和用戶體驗,但就耗電量本質而言,差距沒有那麼的明顯,這種差距只要不是老式那種吃電空調,一般用戶家庭都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在今年這種氣候溫度之下,可能使用空調的時間滿打滿算也不過一兩個月,所以格力一直強調的核心科技在市場面前,是沒有太大的競爭力的!
當然,格力在空調領域其實已經算是標杆性的產品,是空調領域的代名詞,也因此價格更貴,如今格力也意識到,必須放棄一部分價格來重新鞏固自己的銷量,其實空調行業也是存量遠大於增量市場,格力多賣一部空調,其實對手們就少賣一部。
一直以來,小米和格力其實算作是行業裡的一個模板,小米跨界進入了家電領域,效果還不錯,但格力進入手機行業,輸的一敗塗地,這其實說明了未來的科技企業可以隨時進行降維打擊,同時家電領域的確沒有什麼大的技術難度,也並沒有過高的技術門檻!
所以,未來格力所要面對的除了傳統的電器廠商,還要面對新興品牌的競爭!比如小米已經全面進入家電領域,華為也已經進入電視行業,未來華米OV都進入智能家居,那麼傳統品牌頂不頂得住,而單條腿走路的格力又是否頂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