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起空調,很多人可能會想起董明珠的格力,這個稱呼很有趣。格力的確是從董明珠開始才好了起來。 但是製作空調的人很多,不僅有格力,還有美的,在這期間美的的大老闆出現在新聞上。
同時小米公司也開始進攻家具行業,不過是智能家居,華為公司也是自己的智能家居,在昨的發布者大會上餘承東取出了鴻蒙系統2.0,鴻蒙系統有望在今年登上華為的智能屏幕。
格力這家公司是一家很棒的公司,以前在這家公司製造空調並不厲害。 當時的空調「第一」是春蘭空調,春蘭比格力強得多,但是春蘭的做的範圍太多,摩託車和房地產都會,結果「涼了」。
春蘭並不是敗給格力一家,而是敗給了美的、格力、海爾等新秀,空調這個東西有數百年的歷史,而現在的格力,敗給了美的。在世界500強排名中,竟相差一百多位。
為什麼格力會變成這樣呢?其實還是參與了雷軍和董明珠的「賭約」,這是網絡思維和傳統工業思維的格鬥。在這次戰鬥中勝利者只是網絡思考,董明珠看起來好像贏了,但實際上輸了。
雷軍公司製作了10年的智慧型手機,現在進入智能家居,被稱為「雷布斯」的男人對格力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接下來會怎麼樣,擦亮眼睛觀看。
其實家居裡的市場很大,不僅有空調,還有電視、冰箱、電飯煲、電磁爐等。 真的太多,市場大,技術含量不足以形成壟斷,但品牌出來後,品牌效應真的要做好。
美的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美的對別人的影響是,看起來沒有和任何具體的電器連接起來,其實這很好,對外部造成衝擊,損失也不大。 最好的例子是蘋果公司,很多人知道蘋果的手機,但實際上蘋果的手機是蘋果公司最便宜的產品。
但是,格力太特殊了,很多人說格力就會想起董明珠,然後就沒了,而且格力還比志高差。董明珠肯定也想改變這個收益過分依賴空調的狀況,但是沒辦法,多次改變失敗,對空調業務的依賴越來越重,這樣下去就會變成惡性循環。 畢竟空調技術是有天花板的。
總之,從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美的全面超過了格力,今很多人說是因為今年的大環境,格力開始下坡。但問題是,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格力都沒有超過美的。 接下來的董明珠怎麼辦?
小米公司雖然在「賭博合同」中輸給了董姐姐,但是僅過了一年,就聽說過董明珠和雷軍的合作。 這可能是格力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