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殺華為三大絕殺(一):終止晶片設計EDA軟體使用權

2020-08-30 職海大觀

時隔一年,2020年5月15日,美國政府再次動用國家力量來封殺華為。與去年「516實體清單」的影響相比,這一次的打擊更為精準和徹底。

簡單說,就是如果全世界有哪家半導體企業,要為華為生產晶片,就需要先獲得美國的許可。

為什麼美國政府可以管得這麼寬?因為全世界無論哪一家半導體企業都在或多或少使用著美國企業的軟體和技術。這就是所謂的「長臂管轄」。

難道中國的半導體企業也要受此約束嗎?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因為我國的半導體產業鏈中一些底層技術只能採用美國的技術。

美國此次對華為晶片產業的全面限制升級,涵蓋晶片設計的上遊軟體、晶片製造的上遊設備以及當前最主要的有臺積電代工生產的7nm的晶片製造。美國商務部對華為晶片產業鏈所有環節可謂是進行了一次定點式精準打擊。

首當其衝的的是晶片設計的上遊EDA軟體。雖然華為可以設計晶片,但是IC設計的高端軟體EDA工具仍然基本上由Cadence、Synopsys、Mentor三家美國公司壟斷。而在中國市場,這三家EDA軟體公司更是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

就華為來說,自去年516之後,美國這三大EDA廠商與華為的合作已經先後終止。這意味著,華為自那以後再沒有獲得新工具和新升級服務,但是可以繼續使用華為已經購買和獲得授權的EDA工具。也就是說,目前華為海思還可以採用老版本EDA做IC設計。(考慮到軟體技術更新迭代,估計這些帳戶大概還可以用二、三年)

然而長期來看,EDA軟體的國產化替代勢在必行。有分析者認為,美國的技術限制正在給我國國產EDA軟體的發展帶來機遇。

話雖如此,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美兩國在EDA軟體上面的技術差距,以及國產化替代的難度。但同時我們也要放棄「妥協投降」的幻想,尋求技術突圍的可能。

EDA軟體為什麼重要?

如果把晶片製造比作建造一座大廈的話,IC設計就是大廈的設計圖紙,EDA軟體就是這張圖紙的設計工具,只不過EDA軟體比建築設計軟體的複雜度要高出N個數量級。

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的簡稱,是在電子CAD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系統,融合了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及智能化技術的最新成果,進行電子產品的自動設計。

利用EDA工具,電子設計師可以從概念、算法、協議等開始設計電子系統,並可以將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到設計出IC版圖或PCB版圖的整個過程,在計算機上自動處理完成。EDA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電子、通信、航空航天、機械等多個領域。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發展,EDA軟體越來越被業界等同於 「晶片設計軟體工具」的代名詞。

也就是說,EDA軟體是晶片設計的重要工具,但由於晶片設計的複雜工藝、精細化分工和多技術綜合,EDA軟體並不是單指一個或幾個軟體,而是涉及近百種不同的技術,涵蓋多種「點工具」的軟體工具集群。

EDA軟體可以極大地提高晶片設計的效率,同時在晶片製造、封測環節也有應用。EDA與半導體材料、設備共同構成集成電路的三大基礎。

如今的一顆晶片上面,至少數億到數十億以上的電晶體,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持續的模擬和驗證,這些過程都離不開EDA軟體。沒有EDA 工具,水平再高的晶片設計師也沒有用武之地。

從EDA在晶片設計和製造上發揮的基礎性作用上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從EDA軟體的複雜度上來看,其技術實現難度又是非常大的。

具體來說,在晶片的前端設計中,包含了晶片規格的制定和詳細設計、HDL編碼、仿真驗證、邏輯綜合、靜態時序分析(SAT)以及形式驗證;而後端設計中,包含了可測性設計(DFT)、布局規劃(FloorPlan)、時鐘樹綜合(CTS)、布線(Place & Route)、寄生參數提取以及版圖物理驗證等等……

從上面這些設計流程所使用的工具上來看,它幾乎都被Cadence、Synopsys、Mentor三家美國公司壟斷,這可能讓很多呼籲EDA軟體儘快國產化的人們感到失望。

那麼,我國的EDA的國產化替代到底面臨哪些挑戰呢?

EDA國產化替代面臨哪些難題?

我們首先要理解EDA產業的特點。EDA是集成電路產業鏈當中極其重要的關鍵基礎環節,但又是產值相對較小的一個高度集中化的產業環節。

2018年相對於近五千億美金的晶片產業,整個EDA 的市場規模僅為97.15 億美元。而其中有70%的市場份額都由EDA 三巨頭Synopsys、Cadence 和西門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 佔據。全球EDA產業已經形成了三巨頭公司寡頭壟斷格局,在中國市場上,EDA的市場份額中三巨頭更是佔到了95%以上,集中度更高。

這不僅極大的擠壓了我國EDA產業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EDA軟體的國產化的研發節奏。90年代,當美國解除了對中國的EDA禁令之後,美國的先進的EDA軟體迅速來華,一路攻城略地,致使中國剛剛起步的EDA自主研發的節奏被打亂,「市場換技術」成為了此後十幾年的路徑依賴。

與美國高端、成熟的EDA產業鏈相比,我國在EDA產業發展上面有哪些難點呢?

首先是技術門檻。EDA工具是一個「多工具」組成的軟體集群,目前我國的企業在部分工具上實現了突破,但目前在完整可用的全流程工具鏈上,還需要更多的技術積累,而這並非短期之內就能完成。

其次是技術集成度高。EDA是晶片設計公司、晶圓廠、EDA軟體商長期協作的成果,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數學優化和經驗積累,並非一朝一夕可一蹴而就。目前許多EDA企業不僅提供EDA軟體,同時也提供IP設計,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通過開發一些定製化EDA功能來提高IP質量,成為當前主要流行的模式。我國在先進位程上面的集成設計能力顯著落後於國外2-3代。

再次是人才門檻。在EDA軟體研發人才方面,國內設立EDA專業的高校不太多,而且網際網路和金融行業吸引了大量的軟體開發人才,導致EDA軟體研發人才嚴重不足。

最後,我國在EDA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上面也亟待加強。

目前,EDA成為我國半導體行業實現自主可控的關鍵瓶頸。在EDA軟體領域,我國已擁有華大九天、廣立微、芯禾科技、藍海微、九同方微、博達微、概倫電子、珂晶達、創聯智軟等企業,需要在克服以上的難題中,實現由「點」到「面」的全面突破。

EDA軟體國產化替代如何破局?

我們先看當前現狀。去年516實體清單事件前,華為獲得了當時版本EDA工具的永久授權。由於這些EDA軟體能夠領先實際晶片製造工藝兩三年,所以短期內EDA禁令對華為的晶片設計不會有太大影響。

然而如果因為技術出口禁令的持續,華為無法得到更新升級的EDA新版本工具,將極大制約華為在更高端的晶片技術的迭代發展。

不久前,華為嘗試與意法半導體(STM.N)聯合設計晶片,其中一個目的也是想獲得EDA設計技術,以找到美國技術禁令之外的技術備案,但是隨著這輪制裁加劇,這一合作也可能終止。

目前,華為只能將14nm的晶片製造訂單轉移給國內的中芯國際。而在在5nm和7nm晶片製造上,中芯國際依然落後於臺積電的技術和工藝。這其中一個很大原因還是在於為中芯國際提供晶片設計軟體的國內廠商,無法在高端晶片的設計上面實現突破。

從長遠來看,我國EDA軟體的國產替代方案勢在必行。美國新一輪技術限制的升級反而堅定了我國半導體產業自主化的決心和速度。而一系列因素也在悄然推動我國EDA軟體產業的發展和破局。

首先,國內的EDA領軍企業正在得到來自國家和投資機構的多項資助和戰略投資。

就在5月15日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以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對中芯南方分別注資15億、7.5億美元。此舉將極大地擴充14納米晶圓的產能。

同樣國家也在加大對EDA產業的資源傾斜力度,推動EDA軟體的自主化發展。其中,國微深圳的專項子課題「晶片設計全流程EDA系統開發與應用」(「該項目」)已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立項,將獲得該項目共計約4億元資助。而作為本土最大的EDA公司華大九天近幾年也已獲得我國各類投資機構的多達數億元的多輪投資。

在政策扶持上面,面對國內EDA軟體無人使用的狀況,給予國內EDA軟體一定的採購傾斜。比如,近日深圳印發的《關於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其中推出首個國內明確支持EDA研發的政策,包括EDA研發的資助獎勵,購買國產EDA軟體的費用補貼等。

其次,在市場層面,國內IC產業的新發展也為國產EDA軟體的發展帶來一定機遇。

國內晶片目前普遍採用的都是12nm、7nm等新工藝,迫切要求國內EDA軟體研發出可以媲美國際大廠的產品。只有在基於最先進工藝的設計中,才有可能發現流程的缺陷和潛在的產品機會。當然,這對國內IC設計的企業提出了一定挑戰,但在美國隨時可以「卡脖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付出一些試錯成本來推動國產EDA軟體的進步。

像AI晶片、IoT晶片等新應用興起,對現有EDA行業和晶片設計流程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給中小EDA公司帶來了很多新的技術研究方向,成為他們突破EDA巨頭優勢壁壘的新機會。

第三, AI技術作為新變量正在為國內IC設計帶來突破。

近日,谷歌就在運用AI算法來學習晶片的規劃布局,從而在更短時間內,可以設計出超越人工設計的產品。而同樣,AI技術也正在EDA公司中被廣泛採用。比如,華大九天推出的Empyrean Mcfly,就是用AI的算法加速IP驗證,通過AI學習以前的IP案例,對新的IP進行驗證,驗證精度達到99%左右。

另外,如果我們要站在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次美國的「斷芯」事件,我們就必須意識到完善的技術創新的產權保護和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才是我國能夠實現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根本方法。


最後,我們還要冷靜地意識到,EDA軟體以及其他晶片製造的相關核心技術的國產替代,絕對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想一想日本半導體的興盛和衰落,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從短期來看,現有國外EDA軟體的禁用不會對華為造成致命性的影響,但是受美國整個半導體技術限制升級,華為則面臨更兇險的局面。積極博弈和尋求「備胎」成為當下要同時進行的兩手準備。

從長遠來看,國家及業內不能再對美國抱有「妥協」和「求放過」的幻想。產業各界必須拿出耐心和決心來投入基礎科學和核心技術的發展與研發當中。

而在這條更加艱難的道路上,我國的晶片產業以及相關的科技產業,要做好長期承受苦痛的心理準備。對於EDA軟體產業,更是如此。

—————————————————————————————————————————————

更多中國晶片發展新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職緣」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美國封殺華為三大絕殺(三):高端晶片斷供
    華為在5G、半導體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突破,這相當於給美國的技術霸權捅破了天,也讓自己成為美國川普政府不擇手段打壓的重點對象。川普不但直接將華為列入美國的「實體清單」中,強制美國科技企業斷供華為,還多次修改《出口管制條例》,將「源自美國的技術標準」一直不斷的下調,使得全球其他國家的科技企業與華為合作時也多有顧慮,無底線地遏制華為正常的業務及研發。
  • 一芯一E | 美國進一步封殺華為,EDA將是下一個風口
    美國進一步封殺華為!,主要限制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直接禁止華為採購使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外國製造的晶片,同時禁止晶片代工廠使用美國設備為華為定製晶片。第二: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包括華為雲計算技術、英國華為技術研發部等全部列入「實體清單」(即黑名單)。8月27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正在考慮對半導體製造設備及相關軟體工具、雷射器、傳感器等技術的出口進行新的限制,以防止它們落入中國等美國對手手中!
  • 華為真正「命門」,晶片設計軟體EDA
    我國科技領域和大眾傳播領域,目前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被美國封死了晶片製造出路的華為的命運,最近華為把自己親兒子榮耀手機品牌出售的事情再次給華為手機業務的未來蒙上了一層悲壯的色彩。
  • 美國再出手,試圖絕殺華為
    昨天,美國再次對華為出手。這是美國在晶片方向上,對華為的第三波進攻了。第一波是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國企業賣晶片給華為。美國升級了對華為的限制。要求,凡是使用美國技術的公司,未經過審批,不得為華為生產晶片。美國此舉意在封殺華為晶片的代工商--臺積電乃至中芯國際等,讓華為再也無法生產自己的晶片。
  • 美國封殺華為三大絕殺(二):禁售高端晶片光刻機
    我國的中芯國際也曾在2018年向ASML(阿斯麥)預訂了一臺光刻機,2.5億美元的錢已經打到對方的帳上,可是由於美國阻擾,荷蘭政府不給ASML發出口許可證,我們至今沒有拿到設備。如果臺積電不給華為提供晶片,那我們只能從中芯國際採購,而中芯國際目前只能生產14納米的晶片,和現在使用的5納米、4納米高端晶片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如果華為晶片庫存消耗完畢,其產品性能很可能一夜倒退3-5年,對其核心競爭力而言有著巨大的傷害。ASML到底是什麼來頭?一提起荷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巨大的風車,以及色彩華美的鬱金香。
  • 美國絕殺華為,全球禁售晶片,張召忠說:三年後,美國晶片沒人要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基於對我國華為公司所掌握的「5G」技術的「妒忌」,以及我國科技崛起的擔憂。美國最終決定對華為公司下手,其中最狠的莫過於要斷掉華為的晶片供應。我們知道晶片領域一直是對我國「卡脖子」的項目,尤其是我國每年對晶片的需求非常大,美國的這一招可以說相當「毒辣」,那麼美國人真的能得逞麼?
  • 美國斷供EDA軟體!國產EDA軟體將徹底崛起:將全力保障華為晶片設計
    【6月1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美國全面升級了「產品使用規則」之後,華為海思晶片業務也是遭到了進一步限制,華為也將無法繼續使用美國的技術以及設備來設計製造晶片,其中最受大家關注的或許就是美國的EDA軟體麼,因為目前絕大部分晶片設計都離不開美國的EDA軟體,所以很多網友也紛紛認為
  • 美國「卡脖子」的技術清單中,EDA軟體如何突圍?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因為我國的半導體產業鏈中一些底層技術只能採用美國的技術。美國此次對華為晶片產業的全面限制升級,涵蓋晶片設計的上遊軟體、晶片製造的上遊設備以及當前最主要的有臺積電代工生產的7nm的晶片製造。美國商務部對華為晶片產業鏈所有環節可謂是進行了一次定點式精準打擊。首當其衝的的是晶片設計的上遊EDA軟體。
  • 美國再出手,試圖絕殺華為,淺談A股未來的機會
    昨天,美國再次對華為出手。這是美國在晶片方向上,對華為的第三波進攻了。第一波是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國企業賣晶片給華為。美國升級了對華為的限制。要求,凡是使用美國技術的公司,未經過審批,不得為華為生產晶片。美國此舉意在封殺華為晶片的代工商--臺積電乃至中芯國際等,讓華為再也無法生產自己的晶片。
  • 華為的至暗時刻來臨了嗎?美國再次強力封殺華為?
    所以總體來講呢就華為在晶片設計這塊呢已經實現了這個自力更生而且實力還挺強。當然了有懂行的朋友會說就這次新的禁令它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這個晶片的這個設計工具eda也在禁令範圍之內,那這一點呢確實和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是在2019年的那個實體經營清單禁令裡面華為還是可以繼續使用美國的這個 eda的晶片設計軟體和這個來設計晶片的,只是美國廠家呢可能不會繼續提供這種升級服務。
  • 美國絕殺華為晶片,華為未來出路在哪?
    在此次禁令中,美國商務部新增了數條細則。比如,基於美國軟體和技術的產品不能用以製造或開發任何華為子公司(實體名單內)所生產、購買或訂購的零部件、組件或設備。此外,該規定限制了實體清單中的華為方面作為「買方」、「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參與相關交易,前提是必須獲得許可。
  • 華為放大招!投資國產EDA軟體巨頭:解決國產晶片設計軟體短板
    【12月29日訊】大家都知道,自從華為遭受到「晶片斷供禁令」以後,關於華為海思半導體的未來「發展道路」;就成為了廣大網友們關注的焦點,而就在近日,又有媒體透露,華為旗下專注於投資晶片企業的的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勃投資),在近日新增了一筆對外投資,投資了湖北九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而這是一家專注於
  • 美國「絕殺令」出臺,華為這次真的危險了
    自從去年受到制裁開始,華為其實已經想盡辦法來擺脫困難,在不被允許購買美國晶片之後,華為就緊急向聯發科訂購晶片,同時向臺積電尋求高端晶片的生產需求,在麒麟晶片被封殺之後,這讓華為扛過一段困難的日子,但美國並沒有打算放過華為,真正的「絕殺令」已經被爆了出來,華為這次真的危險了。
  • 美國晶片封殺下,華為高通「兩敗俱傷」,最大贏家出現?
    可是這對華為來說還不是最壞的消息,前不久美國繼續發布第三輪晶片制裁,繼續收緊華為晶片供應商範圍,而這次基本封殺了華為外購晶片的可能性。作為當事人的聯發科,緊急做出了回應,「本公司一向遵循全球貿易相關法令規定,正密切關注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的變化,並諮詢外部法律顧問,實時取得最新規定進行法律分析,以確保相關規則之遵循。
  • 美國全面「封殺」華為晶片,麒麟晶片即將斷供,恐成絕唱?
    美國全面「封殺」華為晶片,麒麟晶片即將斷供,恐成絕唱?設置關卡 8月17日晚間,美國商務部發文稱,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將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的權限,並且將38家華為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同時還修改了四個現有的華為實體清單條目。
  • 整整16個月了,華為終於在EDA晶片設計軟體領域對美企發起反擊!
    美國打壓華為的不僅僅是5G和晶片,還有華為真正的「命門」,設計晶片所使用的EDA軟體,這就等於限制住了海思極度驕傲的晶片設計能力!目前全世界超過90%的晶片設計企業所使用的EDA軟體都是由美國三大EDA廠商授權和維護的,現在華為因為美國制裁的原因,連晶片設計都遇到了困難!
  • ​美國絕殺華為晶片!國家終於出手了!五年後美國晶片沒人要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和安全局正式宣布升級對華為的禁令,進一步收緊華為對美國技術獲取的限制,除了將華為全球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同時還禁止華為作為「買方」或「最終收貨人」從第三方採購晶片,然而,這已經是美國對華為發動的第三輪制裁。
  • 華為P10對美國的晶片有著「非凡意義」?卻面臨美國晶片封殺!
    可以看出現在華為和谷歌的之間真的變了,應該說被美國逼的華為不得改變,不能谷歌工作,華為只會推出個人的服務HMS,沒有安卓系統,華為還有鴻蒙系統隨時隨地可以在手機上進行操作。去年面對美國的軟體封鎖,華為都可以推出個人的系統軟體臨時應急,通過迅速更新換代完成替代。這對華為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有著熱情意義非凡,但是現在華為面臨著來自美國晶片封殺。
  • 中國芯的另一個壁壘,EDA軟體的研發刻不容緩
    5月15日,美國政府再次動用國家力量來封殺華為,與去年的「5.16實體清單」的影響相比,這一次的打擊可以說更為精準和徹底,其中主要針對兩個方面,一個是限制全球的晶圓代工廠為華為生產晶片,第二個是不允許華為使用美國的軟體,主要指的是EDA設計軟體。
  • 華為晶片沒有了?華為真正的命門只有這一個,晶片設計的EDA軟體
    美國EDA廠商憑藉技術優勢佔據了95%的份額,EDA軟體一旦被禁用,我們沒有可用的國產替代,那麼國內的晶片產業就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一方面EDA的算法會使電路設計更為合理,使晶片的體積和功耗大為縮小。另一方面在每一模塊的搭建過程中,都可以進行仿真驗證,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縮短設計周期,減少研發成本。EDA軟體在晶片設計中如此重要作用,那開發EDA軟體的難度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