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射頻識別系統中電子標籤天線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由電子標籤(Tag/Transponder)、讀寫器(Reader/ Interrogator)及中間件(Middle-Ware)部分組成的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系統。射頻識別中的標籤是射頻識別標籤晶片和標籤天線的結合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779.htm

標籤根據其工作模式不同而分為主動標籤和被動標籤。主動標籤自身攜帶電池為其提供讀寫器通信所需的能量:被動標籤則採用感應耦合或反向散射工作模式,即通過標籤天線從讀寫器中發出的電磁場或者電磁波獲得能量激活晶片,並調節射頻識別標籤晶片與標籤天線的匹配程度,將儲存在標籤晶片中的信息反饋給讀寫器。因此。射頻識別標籤天線的阻抗必須與標籤晶片的輸入阻抗共軛匹配,以使得標籤晶片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射頻識別讀寫器所發出的電磁能量。

此外,標籤天線設計時還必須考慮電子標籤所應用的場合,如應用在金屬物體表面的標籤天線和應用在普通物體表面的標籤天線在天線的結構和選材上存有很大的差別。適合於多種晶片、低成本、多用途的標籤天線是射頻識別在我國得到廣泛普及的關鍵技術之一。


圖:射頻識別系統

射頻識別系統與天線分類

對於採用被動式標籤的射頻識別系統而言,根據工作頻段的不同具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是感應耦合(Induc.tiveCoupling)工作模式,這種模式也稱為近場工作模式,主要適用於低頻和高頻RFID系統:另一種則是反向散射(Backscattering)工作模式,這種模式也稱為遠場工作模式,主要適用於超高頻和微波RFID系統。

感應耦合模式主要是指讀寫器天線和標籤天線都採用線圈形式。當讀寫器在閱讀標籤時,發出未經調製的信號。處於讀寫器天線近場的電子標籤天線接收到該信號並激活標籤晶片之後,由標籤晶片根據內部存儲的全球唯一的識別號(ID)控制標籤天線中的電流大小。這個電流的大小進一步增強或者減小閱讀器天線發出的磁場。這時,讀寫器的近場分量展現出被調製的特性,讀寫器內部電路檢鋇0到這個由於標籤而產生的調製量並解調並得到標籤信息。

在反向散射工作模式中,讀寫器和電子標籤之間採用電磁波來進行信息的傳輸。當讀寫器對標籤進行閱讀識別時,首先發出未經調製的電磁波,此時位於遠場的電子標籤天線接收到電磁波信號並在天線上產生感應電壓,電子標籤內部電路將這個感應電壓進行整流並放大用於激活標籤晶片。當標籤晶片激活之後,用自身的全球唯一標識號對標籤晶片阻抗進行變化,當電子標籤晶片的阻抗和標籤晶片之間的阻抗匹配較好時則基本不反射信號,而阻抗匹配不好時則將幾乎全部反射信號。這樣反射信號就出現了振幅的變化,這種情況類似於對反射信號進行幅度調製處理。讀寫器通過接收到經過調製的反射信號判斷該電子標籤的標識號並進行識別。這類天線主要包括微帶天線、平面偶極子天線和環形天線。圖二是我們研製的能工作於多種識別環境下的UHF電子標籤天線。

電子標籤天線的設計與測試

如前所述,作於低頻與高頻的射頻識別系統採用感應耦合模式進行通信,所以T作於這兩個頻段的讀寫器與電子標籤都採用線圈形式的天線。工作在這兩個頻段的射頻識別系統都受制於近場作用的範圍,從而導致其識別距離較短。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採用近場通信的射頻識別系統最大的識別距離小於1米。

由於低頻和高頻頻段的射頻識別系統採用的是電磁場耦合模式,所以系統中的天線都採用線圈形式。採用這種形式的主要原因如下:

1.電磁場的耦合在線圈之間比較緊密:
2.天線採用線圈的形式進一步減小了天線的體積進而減小了標籤的體積:
3.標籤晶片的特性要求標籤天線具有一定的電抗。

在超高頻和微波波段時,電子標籤和讀寫器之間的通信採用反向散射工作方式。這時候,連接電子標籤和讀寫器之間的橋梁不再是近磁場而是電磁波。此時,被動型電子標籤處於讀寫器的電磁波遠場中。根據頻帶的波長和天線的口徑可以計算出該頻帶內射頻識別系統的遠場和讀寫器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被動性標籤在超高頻範圍內的丁作距離可達10米左有,根據現有資料來看。工作於微波波段(主要指2.45GHz)的被動標籤工作距離僅為1米左右。所以目前採用反向散射下作模式的射頻識別系統主要使用位於860~960MHz的超高頻頻段。

在由被動型標籤天線組成的射頻識別系統中,標籤需要從瀆寫器產生的電磁場或者電磁波中獲取能量激活標籤晶片。所以在電子標籤中有一部分電路專門用於檢測標籤天線上的感生電動勢或者感應電壓,並通過二極體電路進行整流並經過其他電路進行電壓放大等等。這些電路被集成存標籤晶片內部。當晶片進行封裝時通常還會引入一部分分布式電容。但是,天線設計本身並不需要知道晶片中的具體電路而只需要掌握晶片和經過封裝之後的晶片阻抗,並利用最大能量傳遞的法則設計天線的輸入阻抗。

由於電子標籤晶片的輸出阻抗具有電抗分量,為了達到能量的最大傳遞,需要將天線的輸入阻抗設計為標籤晶片阻抗的共軛。一般而言,電子標籤晶片的輸入阻抗為Z=R_X形式。為了獲得共軛形式的阻抗,電子標籤天線的阻抗應為Z=R+iX形式。

如前文所述,工作在低頻與高頻的射頻識別系統中的被動標籤天線採用了線圈形式,這種線圈形式即可引入感抗用於抵消等效電路中的容抗從而實現標籤晶片和天線之間的最大能量傳遞。

而對於工作於超高頻和微波頻段的標籤天線而言,為了引入感抗以抵消晶片的容抗,需要在天線設計中加入環形結構進行感性饋電,或者加入T型配『31等結構。另外,為了在規定的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下獲得更遠的閱讀距離除了要求電子標籤天線也具有高增益。還要求電子標籤天線和標籤晶片之間能夠有足夠的匹配。

在標籤天線進行設計和仿真並獲得理想結果之後,需要將天線加工並進行測試以驗證設計和仿真的正確性。也正兇為前文中所介紹的標籤天線具有複數阻抗的特性,其測試方法和具有實數阻抗天線的測試方法有所區別。另外,在同一個標籤天線的測試過程巾,根據所需數據的不同其測試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測試天線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專門測試天線的輸入阻抗。但標籤天線的阻抗為負數阻抗,且其虛部與實部之比較大(通常X/R》10),這樣的阻抗曲線在smith圓圖中靠近短路圓不易通過smith網圖觀察天線的阻抗帶寬。為了獲得標籤天線的輸入阻抗。可以將測試設備的輸出埠直接與天線的輸入埠相連由於這種方式並未考慮標籤天線本身具有複數阻抗這一特性。天線和測試設備之間並沒有取得共軛匹配,此時只能得到天線的阻抗參數,諸如散射矩陣參數和駐波比等常用來衡量天線的電路參數不能直接獲得。

為了獲得是散射參數和駐波比等電路參數,以便對天線的阻抗帶寬特性進行評價,可將實測的阻抗參數帶入相關公式進行計算或者採用阻抗匹配的方法在測試設備和天線之間加入匹配電路。匹配電路可用兩種方法構成,一是採用工作頻率較高的分立元件構成,二是採用微波電路構成。需要注意的是配電路應該距離天線埠足夠近。這樣才能獲得較大的帶寬並避免天線和配電路之間的連接線路帶來的負面影響。

電路用於標籤天線的測試。不過採用匹配電路具有一些缺點:
1.不論使用分立元件還是使用微波電路來構成阻抗配電路,其帶寬總是受限的,當天線真實帶寬大於配電路的帶寬時,所測試到的帶寬將不再準確;
2.南於配電路總是存在損耗,所以測試得到的帶寬和回波損耗值等參數和真實的天線參數有一些差別;
3.引入的配電路總是和天線之間存在距離,從而使得測試現一定誤差。

採上述使用匹配電路進行測試的方案除了可以獲得一定精度的帶寬和同波損耗等參數之外,對於測試天線的方向圖和增益等輻射特性也是必須的。只有通過阻抗配電路才能將天線接收到的絕大部分能量基本無反射地傳遞到測試系統中,從而測試相應的輻射參數。

隨著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場合要求使用射頻識別系統。電子標籤天線作為射頻識別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其設計、生產、測試等均是未來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由於電磁波的固有特性,在諸如臨近金屬、液體等環境中,射頻識別系統的性能將大打折扣。在這樣的環境中除了提高讀寫器的性能之外,電子標籤天線的性能的提高更為重要。目前我們正在針對電子標籤天線在這些複雜環境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另外,柔性電子標籤貼附在非平坦表面時性能也會有所惡化。如何避免柔性標籤應用到非平坦表面帶來的影響也是目前我們另一個研究重點。

相關焦點

  • 射頻仿真軟體ADS設計UHF RFID標籤天線的步驟解析
    無線射頻識技術是利用射頻信號來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系統由電子標籤(包括晶片和標籤天線)、閱讀器(含閱讀器天線)和後臺主機組成。當前,射頻識別工作頻率包括頻率為低頻(125KHz、134KHz)、高頻頻段(13.56MHz)、UHF超高頻段(860~960MHz)和 2.45GHz以上的微波頻段等。
  • RFID射頻識別系統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汙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 433MHz RFID標籤天線的設計
    有源射頻識別定位系統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定位場景。針對實際場景下電子標籤小型化的需求,在半徑為14 mm的半圓裡,應用彎折線實現了標籤PCB天線的小型化設計,增益達到-17 dB。基於集總元件電路,天線實現了433 MHz的諧振特性,且標籤天線與標籤晶片實現了50 Ω的阻抗匹配。
  • RFID射頻識別系統詳解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汙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 採用ZigBee和RFID技術的電子標籤識別系統
    與有線傳輸系統比較,ZigBee無線傳輸技術可實現數據信息的無線雙向傳輸,省去了布線的麻煩,而且ZigBee組網高效、快捷、簡單。為了提高RFID系統的傳輸距離、靈活性及降低系統成本,結合ZigBee和RFID技術,設計了一種電子標籤識別系統。系統測試表明:該系統具有成本低,靈活性高、傳輸距離遠、低功耗等優點,拓展了ZigBee技術在無線RFID系統中的應用。
  • 射頻識別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解析
    二、射頻識別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射頻識別系統組成 射頻識別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標籤、天線、閱讀器。此外,還需要專門的應用系統對閱讀器識別做相應處理。 圖1 RFID系統按組成 1)標籤:電子標籤或稱射頻標籤、應答器,由晶片及內置天線組成。晶片內保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作為待識別物品的標識性信息,是射頻識別系統的數據載體。
  • 如何用仿真軟體ADS設計UHF RFID標籤天線
    無線射頻識技術是利用射頻信號來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系統由電子標籤(包括晶片和標籤天線)、閱讀器(含閱讀器天線)和後臺主機組成。當前,射頻識別工作頻率包括頻率為低頻(125KHz、134KHz)、高頻頻段(13.56MHz)、UHF超高頻段(860~960MHz)和2.45GHz以上的微波頻段等。
  • RFID電子標籤是如何輸入數據的?
    RFID電子標籤又稱射頻標籤,通過電子標籤與讀寫器之間的耦合元件實現射頻信號的空間(無接觸)耦合,並根據耦合通道中的時序關係實現能量傳輸和數據交換。那麼RFID電子標籤是如何輸入數據的?  RFID電子標籤是如何輸入數據的?通過編程器可有效地讀取和寫入RFID電子標籤的數據。讀寫器/閱讀器(能夠讀/寫的閱讀器)還可有效地讀取和寫入RFID電子標籤的數據。
  • 詳解RFID射頻識別系統的工作原理(附圖)
    典型的RFID系統主要由RFID讀寫器、電子標籤、RFID中間件和應用系統軟體4部分構成,一般我們把中間件和應用軟體統稱為應用系統。 RFID系統分成邊沿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邊沿系統主要是完成信息感知,屬於硬體組件部分。
  • 射頻識別技術怎麼用於門禁系統應用?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特點,提出了射頻識別技術在門禁系統中的應用模型,並重點介紹了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實現。該系統具有識別準確率高、抗幹擾能力強、通信可靠等優點。本文介紹了一個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門禁系統,將RFID技術應用於門禁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實現對車輛快速可靠地識別,使安防中門禁管理實現高效化、智能化。 射頻門禁系統由車載電子標籤、車感線圈、射頻接口、信號處理、控制系統與管理系統六個部分組成。
  • RFID射頻識別技術詳解之RFID系統構架與基本原理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汙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在地下管線標識和定位中的應用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一般應用於圖書管理系統、門禁系統、考勤系統、食品(藥品)安全追溯等等。無線射頻設別技術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近幾年來,由於無線無源射頻識別技術的非接觸性和無源特點,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也應用於地下管線標識和定位中。該技術可穿透地面水泥、覆土等,閱讀器可以直接與地下管線定位的信號識別器進行問詢和應答,完成地下管線的定位和識別。
  • 一種超高頻RFID讀寫天線的設計
    這裡給出一種遠距離 RFID讀寫天線的設計方案,採用射頻標籤專用讀寫器RI-R6C-001A,該器件要求天線阻抗為50 Ω,頻率為13.56 MHz,因此採用_亡藝簡單、低成本的PCB環形天線。  2 RFID讀寫天線的設計  2.1 RFID讀寫天線工作原理  天線是發射和接收射頻載波信號的設備。
  • RFID(電子標籤、射頻識別)倉儲物流行業解決方案
    目前,倉儲管理系統通常使用條碼標籤或是人工倉儲管理單據等方式支持自有的倉儲管理。但是條碼的易複製、不防汙、不防潮、操作繁瑣等特點,和人工書寫單據的繁瑣性,容易造成人為損失,使得現在國內的倉儲管理始終存在著缺陷,為此RFID(電子標籤、射頻識別)技術應運而生。  RFID(電子標籤、射頻識別)這一最新科技產品的投入應用,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的問題。
  • 解密RFID射頻識別技術其中奧秘
    實施物流過程中的貨物追蹤、信息自動採集、倉儲管理應用、港口應用、郵政包裹、快遞等。由於射頻識別技術的諸多優點,它的應用場景也不斷在延伸。:射頻標籤、讀寫器、收發天線。1.射頻標籤:也被稱為電子標籤,它包含存有電子數據的晶片和內置天線,晶片中的電子數據可以用作識別物品的標識性信息。2.讀寫器:是用來對電子標籤中的信息進行讀取或者寫入的設備,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其中的射頻模塊向標籤發射信號,接受標籤的應答信息,解碼其中數據,並通過接口上傳至主機中進行處理。3.收發天線:是讀寫器和標籤之間傳輸數據的發射接收裝置。
  • 超高頻射頻標籤如何測靈敏度(方法理論和實踐)
    超高頻標籤是指840M到960MHz無源射頻識別標籤。這個波段的標籤起源自EPC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 其中EPCglobal是電子產品編碼標準組織,第一類第二代RFID標準經常也被縮寫為C1G2。這個標準規定了超高頻860M-960MHz範圍的射頻識別協議。
  • 多種RFID標籤標準的射頻識別閱讀器設計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利用射頻信號的空間耦合及反向散射特性對目標對象進行自動識別以及數據交換的技術。因此識別過程不需要人工幹預,具有高精度、長壽命、易操作等特點。  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由於識別距離遠的特點,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管理、工廠生產控制等領域。
  • 什麼是射頻識別技術?本文帶你了解其中奧秘
    射頻識別(RFID)是由上世紀50年代的雷達技術衍生出的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它通過無線電信號來識別特定的目標,並且讀取寫入相關數據,可以與識別目標進行數據交換。光聽它的名字大家感覺很陌生,但其實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常用的身份證和校園卡就使用了這種技術。要想了解射頻識別技術,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射頻識別系統。
  • RFID電子標籤在包裝上的拓展應用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由電子標籤(Tag)、讀寫器(Reader)和天線(Antenna)3個部分組成。具體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上位機發送指令使讀寫器工作,讀寫通過天線發送射頻信號,電子標籤接收到射頻信號後,轉化為電流,供晶片工作,讀出內部所儲存的數據,經調製後發送出去;天線接收標籤反饋的信息並送至讀寫器,經解調後還原出標籤數據
  • 電子標籤技術概述及其在倉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1 RFID概述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jficaTIon的縮寫,它足一種非接觸式的識別技術,是無線電技術在自動識別領域應用中更具體的技術名稱。電子標籤是射頻識別(RFlD)的通俗叫法。它是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