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解析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一、什麼是射頻識別?

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射頻識別最重要的優點是非接觸識別,它能穿透雪、霧、冰、塗料、塵垢和條形碼無法使用的惡劣環境閱讀標籤,並且閱讀速度極快,大多數情況下不到100毫秒。

射頻識別技術的優勢不在於監測設備及環境狀態,而在於「識別」。即通過主動識別進入到磁場識別範圍內的物體來做相應的處理。RFID不是傳感器,它主要通過標籤對應的唯一ID號識別標誌物。而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二、射頻識別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射頻識別系統組成

射頻識別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標籤、天線、閱讀器。此外,還需要專門的應用系統對閱讀器識別做相應處理。

圖1 RFID系統按組成

1)標籤:電子標籤或稱射頻標籤、應答器,由晶片及內置天線組成。晶片內保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作為待識別物品的標識性信息,是射頻識別系統的數據載體。內置天線用於和射頻天線間進行通信。

2)閱讀器:讀取或讀/寫電子標籤信息的設備,主要任務是控制射頻模塊向標籤發射讀取信號,並接收標籤的應答,對標籤的對象標識信息進行解碼,將對象標識信息連帶標籤上其它相關信息傳輸到主機以供處理。

3)天線:標籤與閱讀器之間傳輸數據的發射、接收裝置。

2、射頻識別系統運行原理

電子標籤進入天線磁場後,如果接收到閱讀器發出的特殊射頻信號,就能憑藉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片中的產品信息(無源標籤),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有源標籤),閱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圖2 閱讀器獲得讀寫指令

圖3 閱讀器射頻調製器將信號發送到天線

圖4 天線詢問標籤

圖5 天線將獲得的標籤信息回傳

此外,按照讀寫器與標籤之間射頻信號的耦合方式,可以把它們之間的通信分為:電感耦合和電磁反向散射耦合。

1)電感耦合:依據電磁感應定律,通過空間高頻交變磁場實現耦合。電感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中、低頻工作的近距離RFID系統。

2)電磁反向散射耦合:依據電磁波的空間傳播規律,發射出去的電磁波碰到目標後發生反射,從而攜帶回相應的目標信息。電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高頻、微波工作的遠距離RFID系統。

圖6 兩種耦合方式對比

通俗的理解,電感耦合這種模式主要應用在低頻(LF)、中頻(HF)波段,由於低頻RFID系統的波長更長,能量相對較弱,因此主要依賴近距離的感應來讀取信息。電磁反向散射耦合主要應用在高頻(HF)、超高頻(UHF)波段,由於高頻率的波長較短,能量較高。因此,閱讀器天線可以向標籤輻射電磁波,部分電磁波經標籤調製後反射回閱讀器天線,經解碼以後發送到中央信息系統接收處理。

三、射頻識別系統分類

目前,按照RFID系統使用的頻率範圍,可將RFID系統劃分為四個應用頻段:低頻、高頻、超高頻和微波。

表7 RFID系統頻率分類

表8 RFID標籤分類

按照工作頻率的不同,RFID標籤可以分為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和微波等不同種類。其中,LF和HF頻段RFID電子標籤一般採用電磁耦合原理(電磁感應),而UHF及微波頻段的RFID一般採用電磁發射(電磁傳播)原理。

1、低頻射頻標籤

低頻段射頻標籤,簡稱為低頻標籤,其工作頻率範圍為30kHz~300kHz。典型工作頻率有125KHz和133KHz。低頻標籤一般為無源標籤,其工作能量通過電感耦合方式從閱讀器耦合線圈的輻射近場中獲得。低頻標籤與閱讀器之間傳送數據時,低頻標籤需位於閱讀器天線輻射的近場區內。低頻標籤的閱讀距離一般情況下小於1米。

典型應用:動物識別、容器識別、工具識別、電子閉鎖防盜(帶有內置應答器的汽車鑰匙)等。

2、高頻射頻標籤

高頻段射頻標籤的工作頻率一般為3MHz~30MHz。典型工作頻率為13.56MHz。該頻段的射頻標籤,因其工作原理與低頻標籤完全相同,即採用電感耦合方式工作,所以宜將其歸為低頻標籤類中。但另一方面,根據無線電頻率的一般劃分,其工作頻段又稱為高頻,所以也常將其稱為高頻標籤。

高頻標籤一般也採用無源為主,其工作能量同低頻標籤一樣,也是通過電感(磁)耦合方式從閱讀器耦合線圈的輻射近場中獲得。標籤與閱讀器進行數據交換時,標籤必須位於閱讀器天線輻射的近場區內。中頻標籤的閱讀距離一般情況下也小於1米。

典型應用:電子車票、電子身份證、電子閉鎖防盜(電子遙控門鎖控制器)、小區物業管理、大廈門禁系統等。

3、UHF、微波射頻標籤

超高頻與微波頻段的射頻標籤簡稱為微波射頻標籤,其典型工作頻率有433.92MHz、862(902)MHz~928MHz、2.45GHz、5.8GHz。

微波射頻標籤可分為有源標籤與無源標籤兩類。工作時,射頻標籤位於閱讀器天線輻射場的遠區場內,標籤與閱讀器之間的耦合方式為電磁耦合方式。閱讀器天線輻射場為無源標籤提供射頻能量,將有源標籤喚醒。相應的射頻識別系統閱讀距離一般大於1m,典型情況為4m~6m,最大可達10m以上。閱讀器天線一般均為定向天線,只有在閱讀器天線定向波束範圍內的射頻標籤可被讀/寫。由於閱讀距離的增加,應用中有可能在閱讀區域中同時出現多個射頻標籤的情況,從而提出了多標籤同時讀取的需求。

典型應用:鐵路車輛自動識別、貨櫃識別,還可用於公路車輛識別與自動收費系統中。

四、RFID與物聯網

RFID是物聯網感知外界的的重要支撐技術。傳感器可以監測感應到各種信息,但缺乏對物品的標識能力,而RFID技術恰恰具有強大的標識物品能力。因此,對於物聯網的發展,傳感器和RFID兩者缺一不可。

如果沒有RFID對物體的識別能力,物聯網將無法實現萬物互聯的最高理想。缺少RFID技術的支撐,物聯網的應用範圍將受到極大的限制。但另一方面,由於RFID射頻識別技術只能實現對磁場範圍內的物體進行識別,其讀寫範圍受到讀寫器與標籤之間距離的影響。因此,提高RFID系統的感應能力,擴大RFID系統的覆蓋能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考慮到傳感網較長的有效距離能很好的拓展RFID技術的應用範圍。未來實現RFID與傳感網的融合將是一個必然方向。

就目前RFID的發展情況而言,在很多工業行業中已經實現了RFID與傳感網絡應用的初步融合,兩者取長補短的互補優勢正在深化物聯網應用,它們的相互融合和系統集成必將極大地推動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應用前景不可估量。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詳解RFID射頻識別系統的工作原理(附圖)
    軟體系統完成信息的處理和應用,通信設施負責整個RFID系統的信息傳遞。 從電子標籤到讀寫器之間的通信及能量感應方式來看,RFID系統一般可以分成兩類,即電感耦合系統和電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統。電感耦合通過空間高頻交變磁場實現耦合,依據的是電磁感應定律,電感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中、低頻工作的近距離RFID系統。
  • RFID射頻識別系統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汙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 RFID射頻識別技術詳解之RFID系統構架與基本原理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汙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 RFID射頻識別系統詳解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汙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 智芯文庫 | 解析:射頻晶片工作原理、射頻電路分析
    一般包括系統、驅動、中間件、應用。工作原理與電路分析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為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範圍在300KHz~300GHz之間。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
  • 基於51單片機和IC射頻卡的射頻識別門禁系統設計
    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在其應用的過程當中,需要在電磁原理的基礎上利用射頻信號來對目標對象進行信息的獲取,由於其應用的廣泛,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內的應用,因此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各種環境的作業當中。
  • 深度分析射頻電路的原理及應用
    射頻電路的原理  射頻電路的原理我們以普通手機射頻電路來詳細的介紹:  1、接收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接收時,天線把基站發送來電磁波轉為微弱交流電流信號經濾波  接收電路方框圖  2、發射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發射時,把邏輯電路處理過的發射基帶信息調製成的發射中頻,用TX-VCO把發射中頻信號頻率上變為890M-915M(GSM)的頻率信號。
  •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打開APP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gzchenkong2018 發表於 2020-05-13 10:16:57
  • 手機射頻電路的結構以及詳細分析工作原理解析
    目前手機的射頻電路是以RFIC 為中心結合外圍輔助控制電路構成的,本文檔詳細介紹了射頻電路中各典型功能模塊工作原理和電路特點,對於設計設計者來說非常實用。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
  • 射頻識別技術怎麼用於門禁系統應用?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特點,提出了射頻識別技術在門禁系統中的應用模型,並重點介紹了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實現。該系統具有識別準確率高、抗幹擾能力強、通信可靠等優點。射頻識別(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術是自動識別技術在無線電技術方面的具體應用與發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以達到識別與數據交換的目的?.因此它可實現多目標識別、運動目標識別和遠程實時監控及管理。
  • RFID標籤的基本工作原理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標籤進入磁場後,接收讀寫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藉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片中的產品信息(Passive Tag,無源標籤或被動標籤),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籤或主動標籤);讀寫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RFID系統由兩部分組成:讀寫單元和電子標籤。
  • 如何設計射頻識別系統中電子標籤天線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由電子標籤(Tag/Transponder)、讀寫器(Reader/ Interrogator)及中間件(Middle-Ware)部分組成的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系統。射頻識別中的標籤是射頻識別標籤晶片和標籤天線的結合體。
  • 解密RFID射頻識別技術其中奧秘
    由於射頻識別技術的諸多優點,它的應用場景也不斷在延伸。射頻識別系統的硬體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了解射頻識別系統的組成部分,再來認識工作原理。先是讀寫器通過其天線向外發射特定電磁波,當電子標籤進入到發射天線的工作範圍內後,就會產生感應電流變為激活狀態,將內部存儲的信息通過天線發送出來;讀寫器的天線接收到來自電子標籤的信號,再對信號進行解調與解碼處理,再上傳至後臺主機系統中進行處理。
  • 科普:先進合成孔徑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系統組成
    科普:先進合成孔徑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系統組成 雷達通信電子戰 發表於 2020-12-18 15:28:26 繼高度成功的ERS-1/2 SAR之後,歐洲航天局發射了攜帶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
  • 2012計算機大綱解析之計算機組成原理
    跨考教育訊 2012年計算機統考大綱已經公布,我們第一時間來解析一下計算機統考大綱的第二部分計算機組成原理及相關知識點:計算機組成原理部分也佔了45分,是分值最高的兩部分之一,可見計算機專業研究生選拔對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要求之重
  • 2014考研計算機專業課大綱,組成原理部分四大變化解析
    2014考研大綱已發布,新東方在線網絡課堂考研輔導團隊第一時間對考研各科新大綱進行了解讀,以下是對2014考研計算機統考專業課計算機組成原理部分的解析,希望能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一、組成原理考查目標 1、 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 互連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2、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體與軟體之間的界面,掌握 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 多種RFID標籤標準的射頻識別閱讀器設計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利用射頻信號的空間耦合及反向散射特性對目標對象進行自動識別以及數據交換的技術。因此識別過程不需要人工幹預,具有高精度、長壽命、易操作等特點。  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由於識別距離遠的特點,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管理、工廠生產控制等領域。
  • 什麼是射頻識別技術?本文帶你了解其中奧秘
    射頻識別(RFID)是由上世紀50年代的雷達技術衍生出的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它通過無線電信號來識別特定的目標,並且讀取寫入相關數據,可以與識別目標進行數據交換。光聽它的名字大家感覺很陌生,但其實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常用的身份證和校園卡就使用了這種技術。要想了解射頻識別技術,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射頻識別系統。
  • 2021考研計算機大綱:408計算機組成原理部分原文解析
    2021考研計算機大綱:408計算機組成原理部分原文解析 2021考研大綱已於9月9日公布,考研大綱是對考研科目的考試範圍、考試要求、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權威政策指導性考研用書。
  • rfid讀寫器工作原理
    rfid讀寫器通過天線與電子標籤進行無線通信,可以實現對標籤識別碼和內存數據的讀出或寫入操作。典型的rfid讀寫器一般由射頻模塊、控制單元以及天線組成。rfid讀寫器的天線可以內置也可以外置。rfid系統的組成rfid電子標籤:電子標籤又稱為射頻標籤、應答器、數據載體;rfid讀寫器:讀取電子標籤的設備;rfid天線:在標籤和讀寫器之間傳遞射頻信號,天線的設計對讀寫器的工作性能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