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芯文庫 | 解析:射頻晶片工作原理、射頻電路分析

2020-09-05 智芯諮詢

一部可支持打電話、發簡訊、網絡服務、APP應用的手機,通常包含五個部分:射頻、基帶、電源管理、外設、軟體。

射頻:一般是信息發送和接收的部分;

基帶:一般是信息處理的部分;

電源管理:一般是節電的部分,由於手機是能源有限的設備,所以電源管理十分重要;

外設:一般包括LCD,鍵盤,機殼等;

軟體:一般包括系統、驅動、中間件、應用。

在手機終端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射頻晶片負責射頻收發、頻率合成、功率放大;基帶晶片負責信號處理和協議處理。那麼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是什麼關係?

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的關係

射頻(Radio Frenquency)和基帶(Base Band)皆來自英文直譯。其中射頻最早的應用就是Radio——無線廣播(FM/AM),迄今為止這仍是射頻技術乃至無線電領域最經典的應用。

基帶則是band中心點在0Hz的信號,所以基帶就是最基礎的信號。有人也把基帶叫做「未調製信號」,曾經這個概念是對的,例如AM為調製信號(無需調製,接收後即可通過發聲元器件讀取內容)。

但對於現代通信領域而言,基帶信號通常都是指經過數字調製的,頻譜中心點在0Hz的信號。而且沒有明確的概念表明基帶必須是模擬或者數字的,這完全看具體的實現機制。

言歸正傳,基帶晶片可以認為是包括數據機,但不止於數據機,還包括信道編解碼、信源編解碼,以及一些信令處理。而射頻晶片,則可看做是最簡單的基帶調製信號的上變頻和下變頻。

所謂調製,就是把需要傳輸的信號,通過一定的規則調製到載波上面讓後通過無線收發器(RF Transceiver)發送出去的工程,解調就是相反的過程。

工作原理與電路分析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為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範圍在300KHz~300GHz之間。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高頻(大於10K);射頻(300K-300G)是高頻的較高頻段;微波頻段(300M-300G)又是射頻的較高頻段。射頻技術在無線通信領域中被廣泛使用,有線電視系統就是採用射頻傳輸方式。

射頻晶片指的就是將無線電信號通信轉換成一定的無線電信號波形, 並通過天線諧振發送出去的一個電子元器件,它包括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和天線開關。射頻晶片架構包括接收通道和發射通道兩大部分。

射頻電路方框圖

接收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接收時,天線把基站發送來電磁波轉為微弱交流電流信號經濾波,高頻放大後,送入中頻內進行解調,得到接收基帶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邏輯音頻電路進一步處理。

該電路掌握重點:1、接收電路結構;2、各元件的功能與作用;3、接收信號流程。

1、電路結構

接收電路由天線、天線開關、濾波器、高放管(低噪聲放大器)、中頻集成塊(接收解調器)等電路組成。早期手機有一級、二級混頻電路,其目的把接收頻率降低後再解調(如下圖)。

接收電路方框圖

2、各元件的功能與作用

1)手機天線

結構:(如下圖)

由手機天線分外置和內置天線兩種;由天線座、螺線管、塑料封套組成。

作用:

a)接收時把基站發送來電磁波轉為微弱交流電流信號。

b)、發射時把功放放大後的交流電流轉化為電磁波信號。

2)天線開關:

結構:(如下圖)

手機天線開關(合路器、雙工濾波器)由四個電子開關構成。

作用:

完成接收和發射切換;

完成900M/1800M信號接收切換。

邏輯電路根據手機工作狀態分別送出控制信號(GSM-RX-EN;DCS- RX-EN;GSM-TX-EN;DCS- TX-EN),令各自通路導通,使接收和發射信號各走其道,互不幹擾。

由於手機工作時接收和發射不能同時在一個時隙工作(即接收時不發射,發射時不接收)。因此後期新型手機把接收通路的兩開關去掉,只留兩個發射轉換開關;接收切換任務交由高放管完成。

3)濾波器:

結構:手機中有高頻濾波器、中頻濾波器。

作用:濾除其他無用信號,得到純正接收信號。後期新型手機都為零中頻手機;因此,手機中再沒有中頻濾波器。

4)高放管(高頻放大管、低噪聲放大器):

結構:手機中高放管有兩個:900M高放管、1800M高放管。都是三極體共發射極放大電路;後期新型手機把高放管集成在中頻內部。

高頻放大管供電圖

作用:

a.對天線感應到微弱電流進行放大,滿足後級電路對信號幅度的需求。

b.完成900M/1800M接收信號切換。

原理:

a.供電:900M/1800M兩個高放管的基極偏壓共用一路,由中頻同時路提供;而兩管的集電極的偏壓由中頻CPU根據手機的接收狀態命令中頻分兩路送出;其目的完成900M/1800M接收信號切換。

b.經過濾波器濾除其他雜波得到純正935M-960M的接收信號由電容器耦合後送入相應的高放管放大後經電容器耦合送入中頻進行後一級處理。

5)中頻(射頻接囗、射頻信號處理器):

結構:由接收解調器、發射調製器、發射鑑相器等電路組成;新型手機還把高放管、頻率合成、26M振蕩及分頻電路也集成在內部(如下圖)。

作用:

a)內部高放管把天線感應到微弱電流進行放大;

b)接收時把935M-960M(GSM)的接收載頻信號(帶對方信息)與本振信號(不帶信息)進行解調,得到67.707KHZ的接收基帶信息;

c)發射時把邏輯電路處理過的發射信息與本振信號調製成發射中頻;

d)結合13M/26M晶體產生13M時鐘(參考時鐘電路);

e)根據CPU送來參考信號,產生符合手機工作信道的本振信號。

3、接收信號流程

手機接收時,天線把基站發送來電磁波轉為微弱交流電流信號,經過天線開關接收通路,送高頻濾波器濾除其它無用雜波,得到純正935M-960M(GSM)的接收信號,由電容器耦合送入中頻內部相應的高放管放大後,送入解調器與本振信號(不帶信息)進行解調,得到67.707KHZ的接收基帶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邏輯音頻電路進一步處理。

發射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發射時,把邏輯電路處理過的發射基帶信息調製成的發射中頻,用TX-VCO把發射中頻信號頻率上變為890M-915M(GSM)的頻率信號。經功放放大後由天線轉為電磁波輻射出去。

該電路掌握重點:(1)、電路結構;(2)、各元件的功能與作用;(3)、發射信號流程。

1、電路結構

發射電路由中頻內部的發射調製器、發射鑑相器;發射壓控振蕩器(TX-VCO)、功率放大器(功放)、功率控制器(功控)、發射互感器等電路組成。(如下圖)

發射電路方框圖

2、各元件的功能與作用

1)發射調製器:

結構:發射調製器在中頻內部,相當於寬帶網絡中的MOD。

作用:發射時把邏輯電路處理過的發射基帶信息(TXI-P;TXI-N;TXQ-P;TXQ-N)與本振信號調製成發射中頻。

2)發射壓控振蕩器(TX-VCO):

結構:發射壓控振蕩器是由電壓控制輸出頻率的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在生產製造時集成為一小電路板上,引出五個腳:供電腳、接地腳、輸出腳、控制腳、900M/1800M頻段切換腳。當有合適工作電壓後便振蕩產生相應頻率信號。

作用:把中頻內調製器調製成的發射中頻信號轉為基站能接收的890M-915M(GSM)的頻率信號。

原理:眾所周知,基站只能接收890M-915M(GSM)的頻率信號,而中頻調製器調製的中頻信號(如三星發射中頻信號135M)基站不能接收的,因此,要用TX-VCO把發射中頻信號頻率上變為890M-915M(GSM)的頻率信號。

當發射時,電源部分送出3VTX電壓使TX-VCO工作,產生890M-915M(GSM)的頻率信號分兩路走:a)、取樣送回中頻內部,與本振信號混頻產生一個與發射中頻相等的發射鑑頻信號,送入鑑相器中與發射中頻進行較;若TX-VCO振蕩出頻率不符合手機的工作信道,則鑑相器會產生1-4V跳變電壓(帶有交流發射信息的直流電壓)去控制TX-VCO內部變容二極體的電容量,達到調整頻率準確性目的。b)、送入功放經放大後由天線轉為電磁波輻射出去。

從上看出:由TX-VCO產生頻率到取樣送回中頻內部,再產生電壓去控制TX-VCO工作;剛好形成一個閉合環路,且是控制頻率相位的,因此該電路也稱發射鎖相環電路。

3)功率放大器(功放):

結構:目前手機的功放為雙頻功放(900M功放和1800M功放集成一體),分黑膠功放和鐵殼功放兩種;不同型號功放不能互換。

作用:把TX-VCO振蕩出頻率信號放大,獲得足夠功率電流,經天線轉化為電磁波輻射出去。

值得注意:功放放大的是發射頻率信號的幅值,不能放大他的頻率。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條件:

a.工作電壓(VCC):手機功放供電由電池直接提供(3.6V);

b.接地端(GND):使電流形成迴路;

c.雙頻功換信號(BANDSEL):控制功放工作於900M或工作於1800M;

d.功率控制信號(PAC):控制功放的放大量(工作電流);

e.輸入信號(IN);輸出信號(OUT)。

4)發射互感器:

結構:兩個線徑和匝數相等的線圈相互靠近,利用互感原理組成。

作用:把功放發射功率電流取樣送入功控。

原理:當發射時功放發射功率電流經過發射互感器時,在其次級感生與功率電流同樣大小的電流,經檢波(高頻整流)後並送入功控。

5)功率等級信號:

所謂功率等級就是工程師們在手機編程時把接收信號分為八個等級,每個接收等級對應一級發射功率(如下表),手機在工作時,CPU根據接的信號強度來判斷手機與基站距離遠近,送出適當的發射等級信號,從而來決定功放的放大量(即接收強時,發射就弱)。

附功率等級表:


6)功率控制器(功控):

結構:為一個運算比較放大器。

作用:把發射功率電流取樣信號和功率等級信號進行比較,得到一個合適電壓信號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

原理:當發射時功率電流經過發射互感器時,在其次級感生的電流,經檢波(高頻整流)後並送入功控;同時編程時預設功率等級信號也送入功控;兩個信號在內部比較後產生一個電壓信號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使功放工作電流適中,既省電又能長功放使用壽命(功控電壓高,功放功率就大)。

3、發射信號流程

當發射時,邏輯電路處理過的發射基帶信息(TXI-P;TXI-N;TXQ-P;TXQ-N),送入中頻內部的發射調製器,與本振信號調製成發射中頻。而中頻信號基站不能接收的,要用TX-VCO把發射中頻信號頻率上升為890M-915M(GSM)的頻率信號基站才能接收。當TX-VCO工作後,產生890M-915M(GSM)的頻率信號分兩路走:

a.一路取樣送回中頻內部,與本振信號混頻產生一個與發射中頻相等的發射鑑頻信號,送入鑑相器中與發射中頻進行較;若TX-VCO振蕩出頻率不符合手機的工作信道,則鑑相器會產生一個1-4V跳變電壓去控制TX-VCO內部變容二極體的電容量,達到調整頻率目的。

b.二路送入功放經放大後由天線轉化為電磁波輻射出去。為了控制功放放大量,當發射時功率電流經過發射互感器時,在其次級感生的電流,經檢波(高頻整流)後並送入功控;同時編程時預設功率等級信號也送入功控;兩個信號在內部比較後產生一個電壓信號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使功放工作電流適中,既省電又能長功放使用壽命。

國產射頻晶片產業鏈現狀

在射頻晶片領域,市場主要被海外巨頭所壟斷,國內射頻晶片方面,沒有公司能夠獨立支撐IDM的運營模式,主要為Fabless設計類公司;國內企業通過設計、代工、封裝環節的協同,形成了「軟IDM「」的運營模式。

射頻晶片設計方面,國內公司在5G晶片已經有所成績,具有一定的出貨能力。射頻晶片設計具有較高的門檻,具備射頻開發經驗後,可以加速後續高級品類射頻晶片的開發。

射頻晶片封裝方面,5G射頻晶片一方面頻率升高導致電路中連接線的對電路性能影響更大,封裝時需要減小信號連接線的長度;另一方面需要把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開關和濾波器封裝成為一個模塊,一方面減小體積另一方面方便下遊終端廠商使用。為了減小射頻參數的寄生需要採用Flip-Chip、Fan-In和Fan-Out封裝技術。

Flip-Chip和Fan-In、Fan-Out工藝封裝時,不需要通過金絲鍵合線進行信號連接,減少了由於金絲鍵合線帶來的寄生電效應,提高晶片射頻性能;到5G時代,高性能的Flip-Chip/Fan-In/Fan-Out結合Sip封裝技術會是未來封裝的趨勢。

Flip-Chip/Fan-In/Fan-Out和Sip封裝屬於高級封裝,其盈利能力遠高於傳統封裝。國內上市公司,形成了完整的FlipChip+Sip技術的封裝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本平臺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國際第三代半導體眾聯空間。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casazlkj

相關焦點

  • 深度分析射頻電路的原理及應用
    射頻電路方框圖  射頻電路的原理  射頻電路的原理我們以普通手機射頻電路來詳細的介紹:  1、接收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接收時,天線把基站發送來電磁波轉為微弱交流電流信號經濾波,高頻放大後,送入中頻內進行解調,得到接收基帶信息(RXI-P、RXI-N、RXQ-P
  • 手機射頻電路的結構以及詳細分析工作原理解析
    目前手機的射頻電路是以RFIC 為中心結合外圍輔助控制電路構成的,本文檔詳細介紹了射頻電路中各典型功能模塊工作原理和電路特點,對於設計設計者來說非常實用。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
  • 電巢:射頻晶片超詳細原理講解
    那麼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是什麼關係?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的關係射頻(Radio Frenquency)和基帶(Base Band)皆來自英文直譯。工作原理與電路分析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為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
  • 射頻電路阻抗匹配原理
    打開APP 射頻電路阻抗匹配原理 發表於 2017-11-13 09:00:18   射頻電路
  • 射頻識別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解析
    二、射頻識別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射頻識別系統組成 射頻識別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標籤、天線、閱讀器。此外,還需要專門的應用系統對閱讀器識別做相應處理。 圖1 RFID系統按組成 1)標籤:電子標籤或稱射頻標籤、應答器,由晶片及內置天線組成。晶片內保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作為待識別物品的標識性信息,是射頻識別系統的數據載體。
  • 基於Ansoft Designer的射頻功放電路阻抗匹配優化
    針對工作頻率為433MHz的射頻功率放大電路中的阻抗匹配問題,提出了基於EDA軟體——Ansoft designer的阻抗匹配優化設計方法。運用Ansoft designer對射頻功放電路進行了阻抗匹配優化設計,並對電路進行了仿真分析。
  • 關於射頻晶片,沒有比這一篇更全了!
    在手機終端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射頻晶片負責射頻收發、頻率合成、功率放大;基帶晶片負責信號處理和協議處理。那麼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是什麼關係? 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的關係 先講一下歷史,射頻(Radio Frenquency)和基帶(Base Band)皆來自英文直譯。
  • 「射頻電路電子設計自動化的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助力我國射頻...
    射頻電路仿真建模:自主研發EDA軟體,打破國際壟斷 目前國際主流射頻EDA軟體主要有Cadence、ADS等,這些國外軟體了壟斷了市場的絕大部分。與此同時,他們仍然存在著在分析射頻電路時消耗資源大、效率低、建模難度大等問題,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 射頻電子電路設計圖集錦TOP8 —電路圖天天讀(135)
    接收機的接收極限是由接收機自身噪聲性能決定的,所以在收音機的射頻電路中要求儘量選用低噪聲元件。  高頻RFID射頻電子電路設計原理分析  高頻RFID頻率是13.56MHz的,以最常用的RC500為例,射頻輸出兩個腳TX1,TX2,接收一個腳RX,另外一個是RX的偏置電壓 VMID,讓RX信號偏置到1/2電源電壓位置,保證接收性能最好。
  • "射頻電路電子設計自動化的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助力射頻領域自主...
    射頻電路仿真建模:自主研發EDA軟體,打破國際壟斷目前國際主流射頻EDA軟體主要有Cadence、ADS等,這些國外軟體了壟斷了市場的絕大部分。與此同時,他們仍然存在著在分析射頻電路時消耗資源大、效率低、建模難度大等問題,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 射頻前端晶片中最靚的崽兒,慧智微電子2021屆校園招聘啟動!
    廣州慧智微電子是領先的高性能微波射頻前端晶片提供商,致力於通過軟體定義的射頻晶片使能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廣州慧智微電子秉承「慧聚創新,智享無線」的理念,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出有基礎專利的射頻前端可重構技術,在全球率先實現技術突破及規模商用,使射頻前端器件可以通過軟體配置實現不同頻段、模式、制式和場景下的復用,取得性能、成本、尺寸多方面優化,幫助客戶化繁為簡、與時俱進。
  • RF射頻電路設計規範,必看!
    但是RF電路的設計就跟電磁幹擾一樣,一直是工程師們最難解決的問題。想要成功設計出一塊好的RF電路,就必須要仔細將整個設計過程中每個步驟和細節都要仔細規劃,穩中求勝。 射頻電路的設計和普通pcb的設計,在理論上有很多的不一樣。首先,射頻電路存在不確定性,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可以設計出一塊好的射頻電路,其實是射頻電路的設計當中,還是有很多的規則技巧可以使用的。
  • 華為看家本領:一文看懂射頻晶片原理與發展前沿
    一、概述射頻晶片是指轉換射頻信號和基帶信號的晶片。發送信號時,射頻晶片將基帶信號轉換為指定頻段的射頻信號,通過天線發送至基站;接收信號時,射頻晶片將天線接收到的特定頻段的信號轉換為基帶信號傳遞到基帶晶片。
  • 基於51單片機和IC射頻卡的射頻識別門禁系統設計
    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在其應用的過程當中,需要在電磁原理的基礎上利用射頻信號來對目標對象進行信息的獲取,由於其應用的廣泛,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內的應用,因此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各種環境的作業當中。
  • 【創芯大講堂】射頻晶片設計實操課程
    ,詳細講解了射頻晶片設計流程中的系統設計、電路原理圖設計、仿真及優化方法、版圖設計、寄生參數提取及後仿真優化等的實際操作,在電路設計過程中學習射頻IC設計和驗證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認識電路的本質,為射頻晶片設計工程師崗位做好準備,為優異的晶片產品設計打下基礎。
  • 最簡單無線發射電路圖大全(超聲波發射/射頻收發電路/調頻發射器)
    電路工作電壓為9V,工作電流為40~45mA,控制距離大於8m。 最簡單無線發射電路圖(三):基於nRF24L01的射頻收發電路原理圖 nRF24L01可工作於2.4GHz~2.5GHzISM頻段,該收發器內置頻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體振蕩器、調製器等功能模塊,是一款集成度較高的無線收發器。nRF24L01的外部電路比較簡單,而且融合了增強型ShockBurst技術,其中輸出功率和通信頻道可通過程序進行配置。
  • 新型射頻開關轉換電路的設計與應用
    通常RF系統中有許多輸入輸出的埠,用多埠網絡分析儀分析散射特性價格比較昂貴。所以一般要用開關對多輸入多輸出的信號進行切換,然後用比較簡單的二埠網絡分析儀進行分析測量。在核磁共振系統中,一般接收系統的通道個數小於天線線圈的個數,所以多路線圈也要應用開關進行切換選擇。 目前一般的設計中用現成的開關晶片實現切換功能。
  • Ic卡與射頻卡的區別
    Ic卡的工作原理  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頻讀寫器向IC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LC串聯諧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諧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容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
  • 解析射頻PA在通信領域的作用及重要性
    (或耗電量),根據 Yole 數據顯示,2017 年手機射頻前端中射頻 PA 市場規模約 50 億美元,在整個射頻前端中價值量佔比 35%,僅次於濾波器,也是射頻前端價值量最高的單類型晶片。 發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工作原理 發射通道是使用基帶信號
  • 揭秘射頻晶片,5G時代的晶片之王
    射頻濾波器的作用是保留特定頻段內的信號, 將特定頻段外的信號濾除, 從而提高信號的抗幹擾性及信噪比。以聲表面波濾波器為例, 其工作原理:輸入電信號被輸入叉指換能器轉換成同頻率聲波, 經過輸出叉指能換器轉換成電信號, 實現頻率選擇。 濾波器的市場驅動主要源於新通信制式對額外濾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