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狀告老乾媽」事件,又出現了新的反轉。
6月30日晚間,老乾媽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則聲明,稱:「經核實,我司從未與騰訊公司或授權他人與騰訊公司就「老乾媽」品牌籤署《聯合市場推廣合作協議》,且我司從未與騰訊公司進行過任何商業合作。」
老乾媽同時還在聲明中表示:「對於該事件給我司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司保留追究相關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事件起源來自於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一則民事裁定書,裁定書顯示:同意原告騰訊請求查封、凍結被告老乾媽名下價值1624.06萬元的財產。
有相關報導稱,2019年老乾媽曾冠名騰訊旗下《QQ飛車》,應該是這起糾紛的緣由所在。
在當時的合作中,老乾媽不僅成為QQ飛車S聯賽的行業年度合作夥伴,還在遊戲中加入了有老乾媽元素的遊戲裝備等軟性植入。
騰訊方面堅稱:此事系老乾媽在騰訊投放了千萬元廣告,但無視合同長期拖欠未支付。騰訊被迫依法起訴,申請凍結了對方應支付的欠款金額。
一方面是騰訊的言之鑿鑿,一方面則是老乾媽的矢口否認,在這起事件中,究竟誰成為了被騙的一方?
老乾媽不缺1600萬元廣告費
作為當之無愧的國民級產品,老乾媽自然是不缺這1600萬元廣告費的。
來自於今年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公司銷售收入破50億元,同比上漲14.43%,創歷史新高。
即便是在銷售收入出現明顯下滑的那幾年,老乾媽的銷售總收入也穩定在40億之上。
從納稅體量上來看,老乾媽也是一家從不缺錢的公司,2012年至2017年間,老乾媽上繳各項稅收近32億元,被多次評為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連續多年獲貴州省「納稅大戶」稱號。
為數不多與老乾媽相關的負面財務消息中,比較有影響力的發生在2017年5月的員工洩密案,老乾媽前員工違反「競業限制與保密協議」,對外洩露老乾媽配方,最終被判定為涉案金額高達千萬元。
但根據當時警方披露的消息稱,老乾媽公司涉案千萬元的金額,是經過專業的審計核算出來的,大頭來源於因商業秘密洩露致使相似產品的上市,對老乾媽同款產品銷量和去年同期的銷量對比,這一塊損失近千萬元。
實際上此案並未對老乾媽產生太大的的營收影響,只是之後被多方謠傳成為「老乾媽虧損千萬」。
總體上來看,老乾媽歷年在整體現金流上都保持穩健姿態,這或許也是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能堅持「不貸款、不參股、不上市、不融資」的底氣所在。
此外在2019年9月的媒體採訪會上,老乾媽方面還曾表示,將加強老乾媽品牌文化建設及推廣。從這點上也能夠佐證,老乾媽在產品推廣上至少是有過費用預算的。
老乾媽需要做廣告嗎?
雖然表態說要加強品牌文化建設及推廣,但老乾媽在市場營銷方面上的「摳門」程度,卻在近年來一以貫之。
最為明顯的例證是,作為企業對外宣傳的主要陣地,老乾媽「雙微一抖」(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的新媒體矩陣幾乎處於空白狀態。
這次發表「騰訊狀告老乾媽」事件的官方公眾號,自2017年以來僅僅更新過三次,而微博和抖音,老乾媽更是沒有進行過任何官方宣傳。
在老乾媽屈指可數的幾次網絡營銷,很多也是來自於第三方公司的操刀。
之前引起過不小爭議的《擰開乾媽》魔性單曲營銷案,事實上也不是出自老乾媽的策劃,而是由聚划算聯合老乾媽共同打造。
為何不願意做線上化的品牌運營,這或許和老乾媽的產品定位及銷售渠道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營銷專家認為,完全的線上化或年輕化並不是老乾媽的必要模式,其優勢在傳統渠道和網絡基礎之上。
但必須清晰認識到的是,在高達300億的辣醬市場中,老乾媽並不是行業中的寡頭,除了面對老牌辣醬企業的競爭外,一些新興品牌也開始通過網絡渠道開始瓜分市場份額。
被稱作「辣醬爆發元年」的2017年,辣醬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且無一不選擇了門檻更低的網際網路市場作為立足點。
這種來自於「後浪」的競爭壓力,也在迫使老乾媽做出改變,近兩年老乾媽以電商旗艦店為陣地,也陸續推出過不少營銷活動,以提振網絡渠道的產品銷量。
廣告費羅生門,誰會最後買單?
對於在各自領域都享有盛譽的兩家企業,老乾媽和騰訊之間的廣告費紛爭,必然不會是一場黑白分明的交鋒,中間的誤解和信息不對稱,很可能就是事件爆發的導火索。
按照騰訊方面的回應,雙方是於2019年3月正式籤訂協議,騰訊投放資源用於「老乾媽」油辣椒系列推廣。
此時在老乾媽內部還有一則重要的人事變動,那就是創始人陶華碧重新出山,再度執掌老乾媽。
而在此之前的幾年,老乾媽的大權則是由陶華碧的兩個兒子李貴山和李妙行把控。
但由於接班人當權的這幾年,老乾媽營收始終處於低迷狀態,最終讓陶華碧選擇回歸,重新挑起了老乾媽的大梁。
而在此之前兩位兒子為挽救銷量下滑所做出的的營銷動作,很有可能就不被老人家所認可。
比如與騰訊方面的推廣合作。
老乾媽與騰訊的服務合同糾紛,筆者猜想的情況是陶華碧回歸前所籤署的合作協議,但付款動作發生在陶華碧回歸之後。
而處於種種考量,陶華碧對於此前公司決策層所籤訂的廣告合約及其效果不滿意,進而導致了與騰訊方面的溝通不暢,最終使得騰訊訴諸法律來解決款項糾紛。
兩代人的經營理念有所不同,自然在企業決策上也會出現不同取向,但落實到具體的執行層面上,既然木已成舟,老乾媽這1600多萬,最終可能還要履行支付義務。
畢竟有著「南山必勝客」之稱的騰訊,在錢上面的事,還從未吃過太多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