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向2nm製程衝刺:已找到路徑

2020-12-03 TechWeb

7月13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在2nm研發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

臺積電

臺媒稱,三星已決定在3nm率先導入GAA技術,並宣稱要到2030年超過臺積電,取得全球邏輯晶片代工龍頭地位,臺積電研發大軍一刻也不敢鬆懈,積極投入2nm研發,並獲得技術重大突破,成功找到切入GAA路徑。

臺積電負責研發的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還為此舉辦慶功宴,感謝研發工程師全心投入。

臺積電3nm製程預計明年上半年在南科18廠P4廠試產、2022年量產,業界以此推斷,臺積電2nm推出時間將在2023年到2024年間。

臺積電今年4月曾表示,3nm仍會沿用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主要考慮是客戶在導入5nm製程後,採用同樣的設計即可導入3nm製程,可以持續帶給客戶有成本競爭力、效能表現佳的產品 。

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等等。其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臺積電公司股票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2330,另有美國存託憑證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號為TSM。

相關焦點

  • 臺積電2nm製程重大突破!GAA技術
    7月13日消息,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在2nm研發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
  • 臺積電2nm製程取得巨大成功,將切入GAA技術
    追求先進位程一直是臺積電、三星等晶片廠商一直努力的方向。更先進的製程擁有密度更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著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複雜的電路設計,也就能達到更高的性能。如今臺積電已經量產了7nm工藝並即將投產5nm。
  • 採用GAA技術 臺積電2nm工藝研發已找到路徑
    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正在加緊衝刺2nm製程,並有重大突破,已經研發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GAA)。     此前,三星已經決定在3nm率先導入GAA技術,並表示在2030年超越臺積電,從而獲得全球邏輯晶片代工第一位置
  • 國產晶片,即使追趕也要卯足全力,臺積電2nm製程重大突破
    據臺媒經濟日報透露,臺積電2nm製程研發獲重大突破。隨著臺積電在2nm新製程節點有重大突破,宣示臺積電將可延續摩爾定律發展,更確定未來朝1nm推進可能性大增,三星又被落在身後。臺積電向來不對訂單等動態置評,且迄今仍低調未對外透露2nm製程細節,僅表示2nm將是全新架構。
  • 臺積電傳來新消息,事關2nm製程晶片,美國工廠或成虛設?
    雖然臺積電掌握了5nm,但這不過是高端製程工藝的開始,初代的5nm還有良率問題。到了明年第二代5nm工藝亮相,就能將良率大大提高,到時候給客戶生產的晶片,在質量上會更加出色。臺積電顯然不會止步於5nm,再往前進步就是3nm和2nm了。到了2nm,很有可能接近晶片物理極限,似乎只有「神」才造得出來。
  • 臺積電2nm製程研發取得突破 將切入GAA技術
    據報導,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在2nm研發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三星已決定在3nm率先導入GAA技術,並宣稱要到2030年超過臺積電,取得全球邏輯晶片代工龍頭地位,臺積電研發大軍一刻也不敢鬆懈,積極投入2nm研發,並獲得技術重大突破,成功找到切入GAA路徑。臺積電負責研發的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還為此舉辦慶功宴,感謝研發工程師全心投入。
  • 臺積電舉辦慶功宴:2nm製程取得重大突破
    【天極網IT新聞頻道】7月13日消息,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憑藉領先技術優勢獲得了包括蘋果、華為、高通等大客戶。現在有臺灣媒體報導稱,臺積電在2nm研發有重大突破。   報導稱,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在2nm研發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
  • 臺積電、三星2nm之爭:最難的不是技術,而在於客戶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和抄襲2nm之爭晶片市場上目前能做到最高端的工藝水平就是5nm了,世界上只有臺積電和三星掌握了5nm製程工藝。到了這個層次,每一代工藝的提升都是非常困難的。可是在前些時候,有臺媒稱臺積電取得了2nm突破,並且將切入GAA技術。在2nm上找到了路徑,GAA技術是一種環繞式柵極技術,這項技術三星同樣也在導入,不過和臺積電不同的是,三星導入的是3nm。
  • 臺積電光速前進:3nm、4nm後年量產,2nm正在攻堅
    自從市值進入全球前十之後,臺積電似乎一發不可收拾。在近日的臺積電技術研討會上,臺積電不但確認了5nm和6nm順利量產之外,而且還正式宣布明年5nm的增強版N5P工藝也會推出,同時3nm和4nm的晶片也會在後年量產。
  • 臺積電年報首度提及2nm技術 去年開始研發
    【TechWeb】4月24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近日上傳了2019年年報,並在年報中首度提及2nm技術。臺積電在2018年年報中,臺積電的表述為,公司3nm技術已進入全面開發階段,而3nm以下的技術已開始定義並密集進行先期開發。
  • 臺積電,三星進入2nm時代,國產晶片還有趕上的可能嗎?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目前已經成功找到路徑,利用GAA(環繞閘極)技術,實現了2nm製程工藝的突破。目前臺積電3nm工藝仍然沿用FinFET技術,不過該項技術已經不適應3nm以下工藝,臺積電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以維持在晶片製程方面的領先優勢。
  • 臺積電2nm製程進入交付研發階段
    消息指出,臺積電2納米製程研發現已進入「交付研發」階段,且法人預期2023年下半年即可風險性試產。臺積電去年就成立2納米專案研發團隊,在考慮成本、設備兼容、技術成熟及效能表現等多項條件下來尋找可行性路徑,如今臺積電雖然仍沒有公布細節,但已表示將會是全新架構。而據供應鏈消息透露,臺積電2納米即將改採全新的GAA基礎,使用多橋通道場效應電晶體(MBCFET)架構。
  • 攻克2nm!臺積電正式官宣,但三星先行一步,有望趕超臺積電?
    5nm是集合了高端EUV光刻機技術,先進位程工藝打造而成的,全球只有兩家企業能生產5nm,分別是臺積電和三星。既然已經達到了5nm的水準,接下來就要向更先進的技術發起挑戰。2nm可能就是人類研發晶片的最高極限,看似很遙遠,可是臺積電正式官宣一項好消息。
  • 臺積電在2nm晶片技術上取得突破
    據中國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2nm晶片技術研發已取得重大突破,找到了實現的路徑,將採用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A)。臺積電3nm製程晶片預計明年上半年在臺積電南科18廠P4廠試產,於2022年量產,業界以此推斷,臺積電2nm推出時間將在2023年到2024年間。臺積電曾在今年4月表示,3nm製程晶片仍會沿用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主要考慮客戶在導入5nm製程後,採用同樣的設計即可導入3nm製程,可以持續為客戶帶來成本有競爭力、效能表現佳的產品。
  • 臺積電將於2023-2024年切入GAA技術
    7月13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臺積電衝刺先進位程,在2nm研發上有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gate-all-around,簡稱 GAA)技術。此前三星曾表示將在3nm率先導入GAA技術,並宣稱要在2030年超過臺積電,取得全球邏輯晶片代工龍頭地位。臺積電研發毫不鬆懈,積極投入2nm研發,並獲得技術重大突破,成功找到切入 GAA 路徑。這次臺積電能在2nm製程節點上有所突破,歸功於臺積電挽留了3年前即要退休的臺積電最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
  • 臺積電突破2nm!三體宇宙的「技術爆炸」真實存在?
    中國科技新聞網9月23日訊,有臺媒報導稱,臺積電2nm製程研發獲重大突破。以目前的研發進度研判,預計臺積電將於2023年下半年可望進入風險性試產,2024年正式量產。2015年成了晶片製程發展的一個分水嶺,當製程工藝進入14納米時,聯電止步於此。
  • 臺積電2nm進展神速
    近日,在蘋果發布搭載了臺積電5nm工藝A14處理器的新款iPad Air後,臺積電再次成為了業界的焦點。根據外媒報導,在5nm工藝秀肌肉後,臺積電下一步將重點研發更先進的3nm和2nm工藝。在上個月舉行的臺積電技術論壇上
  • 突破2nm!臺積電為何能給「摩爾定律」續命?
    與此同時,臺積電在更先進位程的研發和設備投入上更加不遺餘力。 為應對新製程工藝產能擴大的需求,臺積電已經向ASML訂購了新的13臺極紫外(EUV)光刻機,要求在2021年全部交付。據估算,13套EUV可能使臺積電花費高達22.84億美元。
  • 臺積電2nm進入新階段,預計2023年試生產,三星難超車
    臺積電上年就創立了2納米項目研發部門,在考慮到了成本、機器設備兼容模式、技術成熟度和性能主要表現等多種要素後,他們找到了一條行得通的途徑,現階段臺積電儘管都還沒發布實際的計劃方案
  • 臺積電2nm進入新階段,預計2023年試生產,三星難超車
    ,他們找到了一條行得通的途徑,現階段臺積電儘管都還沒發布實際的計劃方案,但早已表明將使用全新升級的構架。從現階段臺積電發布的製程推動情況看來,選用EUV的5納米良率早已追上7納米,由此可見臺積電在良率提高層面的底蘊已呈現,乃至業內預估臺積電2nm風險試生產良率達到9之上。三星儘管提前量產了3納米GAA,但並不一定就能超過臺積電,並且GAA的良率很有可能也不會像預估的那般顯著,因為2納米GAA的產品研發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