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遼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和企業辦事的堵點、難點,不斷完善服務機制,創新服務模式,大力推進實體辦事大廳、網上辦事大廳、手機移動端、自助服務建設,促進「一網一門一次」融合,增強了政務服務的主動性、精準性和便捷性,用更好的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前不久,內蒙古誠達(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6個工程項目申請辦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申請人通過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提交所需材料,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工作人員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受理後,市住建局窗口工作人員進行網上審批,當天下午就核發了施工許可證。整個辦事過程只用4個小時,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了93%,申請、受理、審查、決定等環節全程在網上運行,讓辦事群眾、企業真正享受到了「指尖上的審批速度」。
通遼市有序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讓企業辦事更便捷高效。在市旗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立了工改專區和綜合受理窗口,涉及工改的辦理流程、審批事項和辦理環節全面優化。目前,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減至68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減至60個工作日以內。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不用多次來回跑了,辦理營業執照時我只跑了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一次性就把事情辦成了,的確很方便!」市民劉先生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群眾和企業辦事更加「省心」主要得益於通遼市「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的有序推進。在「一網通辦」方面,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成並穩定運行,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8%,接入「蒙速辦」特色應用事項33項,累計梳理電子證照769個、辦理電子印章292枚,實現了便民利企事項「掌上辦、指尖辦」;在「只進一扇門」方面,全市審批服務事項入駐政務服務大廳實現應進必進;在「最多跑一次」方面,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項佔入廳事項的90%以上,實現了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則、跑多次是例外」的目標。
簡政放權,讓管理更加高效規範。2016年以來,按照自治區政府相關要求,先後三次對市旗兩級行政權力進行梳理,確保了「行政權力進清單,清單之外無審批」。截至目前,市本級行政權力事項6874項、公共服務事項162項;旗縣級行政權力事項47365項、公共服務事項2042項。通遼市積極開展變相審批清理工作,對各地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定期進行清理,確保各項審批工作依法規範行使。目前,未發現市旗兩級政府及部門設置變相審批的行為。對國家和自治區下放的行政權力事項,協調指導各地各部門認真做好承接工作,確保各級各項行政權力平穩承接、規範行使。截至目前,市本級共承接自治區下放事項1011項,各旗縣市區承接下放事項45項。
市民熱線讓群眾訴求「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市民心裡「熱乎乎」。通遼市建立了12345市民熱線服務中心派單、旗縣分中心跟蹤督辦、街鎮(蘇木)具體承辦的三級辦理體系,新的市民熱線服務大廳已經交付使用。截至12月底,12345市民熱線共受理市民各類訴求12.55萬件,群眾訴求綜合響應率98.25%、解決率96.93%、群眾滿意率96.28%。積極回應群眾的關切,人民網地方領導市長專區回復率位列盟市領導第1名。
2019年以來,通遼市圍繞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報建等營商環境重點指標,先後開展了兩輪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行動,集中整改了一批營商環境建設突出問題,使通遼市營商環境質量顯著提升。通遼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從2018年全區倒數第三位升至2019年全區第五位,並被評為「2019年中國優質營商環境典範城市」。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通遼市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當好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店小二」,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務實的工作態度和更有力的工作舉措,不斷提升通遼市政務服務水平,為優化營商環境不懈努力。(記者 邵南)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