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科技戰之下,華為和蘋果無疑成為了矛盾的中心點。一邊是美國對華為的不斷打擊,一邊又是國內開始將矛頭指向同為手機巨頭的蘋果。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蘋果也逐步開啟了將生產線撤離我國市場的計劃。
據悉,直接觸發蘋果宣布將生產線撤離中國的是在8月份時,蘋果應用商店中的APP就被監管部門以要遵守相關版本號的規定下架了3萬多款,給蘋果公司造成的損失高達50億。
近日,印度官方回復稱,蘋果已經從中國向印度轉移了8家蘋果代工廠。印度憑藉著廉價的勞動力、優惠的政策支持和較大的消費市場,成為企業生產線專業的熱門目標。
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一旦蘋果將生產線全面撤離中國,那富士康豈不是要「倒閉」?實則不然,因蘋果生產線撤離中國將會深受影響的另有其人。
首個與蘋果達成合作的內地代工廠——立訊精密
提起代工廠,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富士康,作為一家中國臺灣的高新科技企業,富士康目前已經擁有了120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客戶群。就算蘋果的代工廠全面撤離中國,富士康也能夠及時挽回損失。
但是,立訊精密就不同了。據悉,成立於2004年的立訊精密技術導向公司,旗下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通訊、企業級、汽車及醫療等全球多個重要領域。
並且憑藉著公司自主產品的核心技術與蘋果和華為都成為合作關係。與蘋果達成的訂單也越來越多,其份額已經佔據了公司的絕大部分,一旦蘋果代工廠全面撤離中國,對立訊精密造成的損失將不可估量。
此外,比亞迪也將面對巨大損失
成立於1955年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除了較為出名的汽車業務之外,比亞迪在IT領域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以手機代工業務為例,全球平均每10部手機中就有2部使用了比亞迪電子的技術,主要客戶有蘋果、華為、三星、小米等廠商。在與蘋果的合作商,比亞迪也一度有望超越富士康成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加工蘋果供應鏈。
所以,一旦蘋果生產線全面撤離中國,也會給比亞迪造成不小的損失。不管是立訊精密還是比亞迪,某一合作企業的撤離都是未來發展道路上必須會面臨的難題,如何應對這一情況,是必修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