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韓國三星、LG在屏幕領域有著絕對的領先地位。尤其是在OLED屏幕領域幾乎擁有壟斷地位。而三星的AMOLED屏幕也常被網友稱之為A屏,非常受歡迎,蘋果、國產手機廠商都愛用。
屏幕的主動權掌握在韓企的手中,讓眾多國產手機廠商受到很大的鉗制。這不得不讓人擔憂,萬一三星哪天斷供了,手機廠商所要付出的代價超乎想像。好在,隨著國產屏幕廠商的努力,這種被人「卡脖子」的困局正在被擺脫。
過去十年,中國科技界一直面臨著「缺芯少屏」的尷尬境地,不僅被國外廠商任意定價,而且在科技上也「低人一頭」。晶片自不必說,現在依然缺;但屏幕,中國卻不在少了,還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出口國。
據了解,在2010年以前,中國內地的面板產業並不出眾,顯示屏一度是進口金額僅次於石油、晶片、鐵礦石的第四大單一進口產品。
不過,近年來,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屏幕廠商的奮力追趕、積極布局,憑藉多條高世代線建設,中國顯示屏幕產能不斷擴大。最突出的無疑是LCD屏幕領域,2020年第一季度,國產LCD面板的出貨量佔比高達55%,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全球領先。
在LCD屏幕領域,中國屏幕廠商通過10多年的努力成功反超韓企,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而韓企在LCD領域基本已經退出市場;下一站,中國屏幕廠商的目標是OLED屏幕。
雖然在這一領域依然是韓企三星和LG的天下,但隨著我國京東方、維信諾等企業OLED屏幕的量產,至今中小尺寸OLED屏幕已實現自給自足,在市場上也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
據群智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量約為3.8億片,其中,OLED面板出貨量約為9700萬片,柔性OLED面板出貨量約為4200萬片,同比增長約7.1%。
據專家預測,到2021年,我國OLED產線月產能將超過450片,佔全球產能比例26%;到2023年,中國大陸地區的OLED屏幕總產能佔比將近46%,預計我國OLED屏幕產能有望三年後超過韓國。
雖然目前國內的OLED 屏幕技術依然還沒有超越韓企,但以前完全依賴進口的現象,基本已經擺脫。
經過十年博弈,日本、韓國在屏幕領域的壟斷地位終於被打破。隨著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等屏幕廠商的強勢崛起,智慧型手機廠商紛紛開始採用國產的OLED屏幕。
比如,2018年華為發布的Mate 20 Pro就採用了京東方OLED屏幕;隨後,P30系列、Mate 30系列、P40系列不分機型使用了京東方的OLED屏幕。華為旗下的榮耀30系列同時採用了京東方和維信諾的OLED屏幕。
中興也選擇了和維信諾合作,不僅5G版中興天機Axon 10 Pro搭載的柔性AMOLED屏幕由維信諾獨供,其發布的全球首款屏下攝像手機Axon 20 5G,也是採用了維信諾研發的屏下攝像頭方案。小米發布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在屏幕上選擇了華星光電供應。另外,小米還與華星光電聯合打造了第三代屏下攝像技術。
不僅如此,國產OLED屏幕也得到了海外手機廠商的高度認可。據外媒報導,無緣為iPhone 12系列供應OLED屏幕的京東方,仍有望在明年進入蘋果的供應鏈,在明年下半年為iPhone 13供應OLED屏幕。據韓媒報導,三星新一代Galaxy S手機(S21或S30)也有望搭載京東方的屏幕。
此外,摺疊屏手機的興起亦加速了OLED屏幕博弈升級。今年2月,三星和華為曾率先推出了新一代摺疊屏手機產品,TCL將在明年年初推出首款三折屏幕的摺疊屏手機。
眾所周知,摺疊屏手機會是智慧型手機下一個爆發的細分市場,這也將成為國產屏幕廠商的新機遇:打破海外企業的壟斷,成為全球柔性屏領域崛起的新勢力。而要想在這一領域搶佔先機,必須注重加強對整個摺疊生態體系的培育。
在這一關鍵節點,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等屏幕廠商積極布局,加緊提高各自柔性AMOLED的產能,以應對即將爆發的摺疊屏手機市場。
目前,國內已有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柔性屏幕產線將投入量產。也正是得益於國產屏幕廠商的給力表現,據悉,華為MateXs將使用京東方的柔性摺疊屏,摩託羅拉Razr V3採用華星光電及京東方的摺疊屏……
國產OLED柔性屏的量產,一方面,讓國產手機品牌多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減輕了摺疊屏市場對三星、LG等國外屏幕廠商的依賴,從而進一步帶動國內屏幕產業鏈崛起。
綜合來看,國產屏幕廠商正在不斷地取得突破,隨著小米、中興等國產手機品牌將越來越多的屏幕訂單釋放給它們,國產屏幕廠商也將在產能和資金的支持下,慢慢縮小與三星之間的差距。
有行業人士直言,國產OLED屏幕超越韓系廠商雖然短時間內看比較困難,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續加大、行業技術的提升、5G商用的助力以及下遊市場OLED屏幕需求的不斷增長,我國趕超韓企或許不需要太長時間。未來,中國屏幕廠商也將憑藉著對自主創新的堅持,在全球顯示面板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從而站上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