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推動」下,國產晶片的自主研發進入新階段。
雖說半導體技術難關多、攻克難度大,但當年在核心技術上同樣一無所有的國產屏幕,如今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筆者相信國產晶片終將走向成功。
說到國產屏幕,筆者不得不提及目前我國在顯示屏上取得的成績。12月18日,Micro LED產業創新論壇暨康佳半導體顯示技術及產品發布會在重慶召開。
會中,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心清宣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顯示器件中TFT-LCD出貨面積達9701萬平方米,全球佔比高達54.5%,產值達到266.85億美元。
筆者了解到,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顯示器件總產值達827.23億美元。這意味著,國產TFT-LCD的產值約佔全球總產值的32.3%。這對於國產屏幕而言堪稱歷史性時刻。
要知道,當年在液晶電視、顯示器等大屏產品及其他面板產品上,國內嚴重依賴日本、韓國等企業,每年的進口額都是一筆巨款。
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的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進口液晶顯示面板19.5億個,為此付出407.5億美元。
隨著中國面板市場需求的激增,進口總額越來越大。而且,由於我國處於被壟斷地位,當年壟斷中國面板市場的幾個韓國企業,甚至包括中國臺灣地區的面板廠商落井下石、坐地起價。
令人失望的是,在2001至2006年間,部分臺灣企業仰仗相關政策,夥同韓國三星接連召開53次「晶體會議」協商液晶面板的價格,進一步壓榨中國大陸。
在液晶面板上,中國大陸吃的虧數不勝數。為此,京東方等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奮發圖強,走上自研的道路。
路上遇到的困難和瓶頸之多難以想像,好在最終成功打破了日韓壟斷,屏幕自給率得到高度提升,甚至還走向了全球市場,國產液晶面板得以揚眉吐氣。
歷經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的面板市場,還將成為世界第一的面板生產地。
梁心清預估,2020年中國大陸面板產能在全球的佔比將達到55%。
不過,在AMOLED面板上,我國仍需努力。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國產AMOLED面板出貨面積僅為109萬平方米,全球佔比僅為0.6%。
而且,我國技術結構相對單一,還沒有形成全產業鏈的優勢。在這方面,日韓兩國仍走在中國前面。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對/知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