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屏幕揚眉吐氣,打破壟斷趕超日韓,給國產晶片樹立榜樣

2020-12-24 騰訊網

在美國的「推動」下,國產晶片的自主研發進入新階段。

雖說半導體技術難關多、攻克難度大,但當年在核心技術上同樣一無所有的國產屏幕,如今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筆者相信國產晶片終將走向成功。

說到國產屏幕,筆者不得不提及目前我國在顯示屏上取得的成績。12月18日,Micro LED產業創新論壇暨康佳半導體顯示技術及產品發布會在重慶召開。

會中,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心清宣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顯示器件中TFT-LCD出貨面積達9701萬平方米,全球佔比高達54.5%,產值達到266.85億美元。

筆者了解到,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顯示器件總產值達827.23億美元。這意味著,國產TFT-LCD的產值約佔全球總產值的32.3%。這對於國產屏幕而言堪稱歷史性時刻。

要知道,當年在液晶電視、顯示器等大屏產品及其他面板產品上,國內嚴重依賴日本、韓國等企業,每年的進口額都是一筆巨款。

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的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進口液晶顯示面板19.5億個,為此付出407.5億美元。

隨著中國面板市場需求的激增,進口總額越來越大。而且,由於我國處於被壟斷地位,當年壟斷中國面板市場的幾個韓國企業,甚至包括中國臺灣地區的面板廠商落井下石、坐地起價

令人失望的是,在2001至2006年間,部分臺灣企業仰仗相關政策,夥同韓國三星接連召開53次「晶體會議」協商液晶面板的價格,進一步壓榨中國大陸。

在液晶面板上,中國大陸吃的虧數不勝數。為此,京東方等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奮發圖強,走上自研的道路。

路上遇到的困難和瓶頸之多難以想像,好在最終成功打破了日韓壟斷,屏幕自給率得到高度提升,甚至還走向了全球市場,國產液晶面板得以揚眉吐氣。

歷經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的面板市場,還將成為世界第一的面板生產地。

梁心清預估,2020年中國大陸面板產能在全球的佔比將達到55%。

不過,在AMOLED面板上,我國仍需努力。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國產AMOLED面板出貨面積僅為109萬平方米,全球佔比僅為0.6%。

而且,我國技術結構相對單一,還沒有形成全產業鏈的優勢。在這方面,日韓兩國仍走在中國前面。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對/知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國產屏幕打破壟斷趕超日韓,科技巨頭燒錢300億,終成全球第一
    上世紀90年代,日本、韓國是全球LCD領域的壟斷者,我國液晶電視、顯示器等大屏市場,被二者逐漸蠶食,所剩無幾。 當時,中國企業沒有定價權,只得被「擁屏自重」的日、韓企業所束縛。
  • 國產屏幕雖然崛起,但屏幕晶片仍是短板,被韓企壟斷75%的市場
    中國屏幕巨頭京東方,在經歷過長達十多年的虧損後,終於強勢崛起,不僅打破日韓企業對中國液晶顯示屏領域的壟斷,而且還帶領國產屏幕走向世界前列。近年來,京東方已成功從三星手中奪下全球LCD面板市場霸主的位置,同時在當紅的OLED領域,也對三星造成一定衝擊。
  • 首款「純國產」晶片內存條誕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純國產」晶片內存條誕生隨著川普和美國對我們國內公司變本加厲的打壓行為,讓我們逐漸意識到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只有在關鍵技術方面實現「純國產」,才能在美國的重壓之下實現技術崛起!近日,一則好消息傳來,我國首款「純國產」晶片內存條誕生了!它來自於深圳的一家高端存儲晶片企業,並且目前已經實現了量產,不日就可以正式交付使用,將改變我國晶片內存市場現有狀況!
  • 打破美日韓壟斷?國產存儲晶片取得新突破,官方聲明暗藏玄機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晶片進口國,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的晶片進口金額都超過了3000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大宗進口商品,比石油還緊缺,而我國的國產晶片自給率僅有12%,88%的市場需求都要從國外進口。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市場養育了海外的晶片巨頭,讓它們賺得盆滿缽滿。
  • 打破進口依賴,小米、中興支持國產屏幕
    過去,韓國三星、LG在屏幕領域有著絕對的領先地位。尤其是在OLED屏幕領域幾乎擁有壟斷地位。而三星的AMOLED屏幕也常被網友稱之為A屏,非常受歡迎,蘋果、國產手機廠商都愛用。晶片自不必說,現在依然缺;但屏幕,中國卻不在少了,還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出口國。 據了解,在2010年以前,中國內地的面板產業並不出眾,顯示屏一度是進口金額僅次於石油、晶片、鐵礦石的第四大單一進口產品。
  • 中國晶片打破日韓壟斷,國產化加速進行中
    不過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重視國產晶片,國內集成電路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並給予了重大支持。國家開始放「大招」了,據國家工信部,稅務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集成電路產業相關公告可知,鼓勵發展28nm並且經營15年以上的晶片製造企業,提供最高十年的免稅措施。發展65nm並且經營15年的,也給予極大的免稅優惠政策。
  • 晶片產業的榜樣!國產LCD屏幕實現逆襲,三星LG直接認輸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持續深耕,國產面板企業不僅打破了國外同行的壟斷,更是已經表現出了超越對手的優勢實力,逼得對手紛紛丟盔棄甲。曾經日韓企業是面板領域的絕對王者,但是,隨著京東方的崛起,三星、LG等已經被挑落馬下,而京東方的援手天馬、華星光電等還在持續吞食敵人殘部。
  • 扶持國產華為功不可沒!最近支持的這產品,美日韓直呼:太意外了
    為什麼呢,因為華為5G領先世界,讓中國在全球揚眉吐氣!中國5G超前發展,將帶來巨大效益,會為我國開啟高端就業之路。不僅如此,大家不知道的是,華為做高端手機的最大意義,在於帶動了我國高端產業鏈,這也促使中國高端廠商成長。
  • 華為純國產電腦發力了!自研海思顯卡來襲:再次打破外國晶片壟斷
    【1月14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缺芯少魂」一直都是國產科技企業的短板,尤其是在PC領域,幾乎所有的國產PC廠商都嚴重依賴於外國晶片、外國的作業系統,例如在晶片方面,我們一直都依賴於Intel、AMD這兩家晶片巨頭,而作業系統方面則依賴於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所以在PC產業鏈中,美國科技巨頭一直都掌握著非常重要的話語權,但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國內最大的民營科技巨頭—華為,似乎也一直都在努力
  • 國產快閃記憶體打破壟斷,3年做到全球第7,邁入世界第一梯隊
    三星作為世界科技巨頭,不僅壟斷了OLED產線,在快閃記憶體晶片領域也有很高的競爭力,國產手機幾乎都是採用三星快閃記憶體技術但開放包容的中國敞開大門吸引外企,也就有了更多和外企合作交流的機會,這幾年來國產快閃記憶體晶片也是迎來高速發展,就拿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來說,目前就已經成為了全球第7的快閃記憶體巨頭,拿到了行業近1.6%的市場份額,其提供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已經可以滿足國產手機的需求,目前正在往更高產能和良品率目標發展!
  • 國產龍芯CPU的崛起,耗時20年打破壟斷,為國產晶片點燃希望
    一步一個腳印,才是國產晶片發展的出路。在20年的時間裡,國產龍芯也不斷踐行著這一點,為國產晶片點燃希望。 2001年,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開啟了龍芯的研究,開始了漫長的自研之路。為打破徹底打破國外壟斷,龍芯從底層指令集做起,逐步攻克每一個難點。
  • 國產龍芯CPU的崛起,耗時20年打破壟斷!為國產晶片點燃希望
    但國產晶片企業並未放棄,仍然在獨立打造屬於中國的晶片。為了徹底打破國外壟斷,龍芯從底層的指令做起,逐步攻克每一道難題。龍芯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實現了自研指令集,編譯器,微結構和主頻等功能,致力於打造純國產晶片。
  • 國產盾構機領先全球,蟬聯3年銷量第一,給國產光刻機樹立榜樣
    19 21:00:02 來源: 數碼小妖精 舉報   由於我國在光刻機製造業上的劣勢,導致晶片製造領域無法實現獨立
  • 晶片製造舉步維艱,國產內存顆粒另一番光景,長鑫發力打破壟斷
    美國對華為的一紙禁令,讓我們普通的消費者也感受到了國內晶片行業的窘境,大家都很關心華為麒麟晶片的命運,的確,在手機行業,華為麒麟是唯一一款能夠與高通,蘋果抗衡的產品,不過,隨著美國政府對其的打壓,為華為生產麒麟晶片的臺積電目前是無法繼續合作了。
  • 國產晶片巨頭的崛起,打破CPU技術壟斷,一年賣出50萬顆晶片
    國產晶片巨頭崛起龍芯中科就是典型代表,誕生於2000年的龍芯中科,對於一家晶片設計公司而言,入場時間並不算早。目前,龍芯產品共有三個系列,1、2、3號晶片也成為了國產CPU行業的代表作品,龍芯中科憑此正在市場上快速崛起。打破CPU技術壟斷龍芯對於中國晶片產業還有著非常重要意義,龍芯一號是我國首枚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微處理晶片,成功打破了海外公司在CPU市場的技術壟斷。
  • 國產巨頭再次集體行動!有望打破外國晶片材料壟斷:取得技術突破
    根據上海新陽透露,目前在晶片關鍵材料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突破,未來有機會成為國內首批打破國外光刻膠材料技術壟斷的企業,根據官宣計劃書,上海新陽將會在2023年實現晶片關鍵材料的產業化,其實不僅僅上海新陽這家國產晶片巨頭開始行動了,國內還有更多的晶片巨頭已經開始蓄勢待發
  • 全球「最純」國產PC誕生!打破外國技術壟斷:所有晶片/系統都是國產
    ,更多的都只是組裝罷了,因為真正做到純國產的只有「機箱、滑鼠、鍵盤、屏幕等非核心元器件產品」了;」 確實也是如此,無論是國產PC巨頭聯想,還是其他PC整機廠商,目前在關鍵的核心元器件產品方面,依舊非常依賴於進口。
  • 不止有晶片,國產三大企業接連出手,打破美國壟斷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科技戰的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國產企業開始注重自研技術的發展,因為華為、中興等企業的事件已經明確地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國產企業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無懼打壓,實現成長和發展。尤其是晶片方面的成績,更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存在。
  • 美日韓壟斷全球快閃記憶體晶片,隨意操控價格,中國國企成功打破壟斷
    2018年,中國進口了3120億美元的晶片(為中國進口金額最高的物品超過石油),其中存儲晶片佔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的39%,達到1230.6億美元。這1230.6億美元的存儲晶片中,高達97%的是DRAM(內存)和FLASH(快閃記憶體)。
  • 華為立志要打破美國壟斷!正式對外官宣:將加入國產系統生態聯盟
    、作業系統等方面的斷供,雖然目前美國針對華為的打壓,雖然讓華為很是難受,但無疑也讓國內科技企業再次覺醒,以往一直所依靠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科技無國界」等理念是非常錯誤,直接幫助我們國內的科技企業樹立起了「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觀念」,讓我們認識到了目前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