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丨美國非洲裔青年布朗遭白人警察槍殺六周年 美國消除種族...

2021-01-06 央視新聞

2014年8月,美國非洲裔青年布朗在密蘇裡州聖路易斯的弗格森市遭白人警察槍殺,時隔六年之後,涉事警察至今未被起訴,警察暴力執法致非洲裔美國人死亡的事件仍然在接連不斷地發生。美國種族歧視現象始終無法解決,來看記者發回的觀察報導。

布朗遭白人警察槍殺事件已經過去了6年,在弗格森這座不大的城市裡,非洲裔美國人群體與警察的相處仍然並不融洽,不同種族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尊重依舊很難實現。儘管每年8月,人們都會紀念布朗,但這座城市裡像布朗一樣的非洲裔青年並未感受到有什麼改變。

弗格森市非洲裔居民 希克斯:一切都沒什麼變化,如果(遇到警察)唯一能做的,就是舉起手放在頭後面,我從不認為(遇到危險時)找警察能夠真正保護我的安全。

弗格森市非洲裔居民 鮑爾:作為一個非洲裔美國男性,我覺得(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永遠也不會有改變。

2014年麥可·布朗被白人警察槍殺導致全美大規模抗議示威之後,美國《華盛頓郵報》做了一份有關警察暴力執法致平民死亡的數據統計,數據顯示,只佔美國總人口13%的非洲裔美國人,遭警察槍殺的比例卻是美國白人的兩倍還多。美國種族問題專家表示,美國種族歧視這一現象根深蒂固,一直沒能得到實質改變。

美國布法羅大學種族問題專家 亨利·泰勒:非洲裔美國人一直是勞動力市場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卻一直都處在社會最底層,非洲裔美國人也一直在爭取改變,非洲裔美國人社區裡一直有種憤怒和挫折感,他們的掙扎與堅持,已經成為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一種文化傳統。

對於如何才能真正消除對非洲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美國知名非洲裔作家米勒表示,首先美國社會各階層、主要是白人要對其他族裔有充分的同情心,另外,還要發自內心傾聽非洲裔美國人的心聲和訴求,並從主觀意識上充分認知非洲裔美國人的價值,這些比冷酷的立法要更有變革性意義。

知名非洲裔作家 佩珀·米勒:改變看待非洲裔美國人的心態,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們(對非洲裔美國人)不具備充分的同情心的話,就不會真正重視(非洲裔美國人),如果不真正重視,種族歧視的問題就根本無法改變。

央視記者 劉旭:今年5月,喬治·弗洛伊德遭「鎖頸」致死讓全美暴發的反對警察暴力、反對種族歧視抗議示威活動一直持續到現在,很多城市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也讓像布朗一樣被白人警察槍殺的事件再次被關注。但就布朗案來說,時隔六年、經歷三次調查都未能對白人警察定罪,再加上美國社會中黑人等少數族裔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長期面臨分配不均的情況,想從社會意識上對黑人有公平的認知、進而消除美國社會中根深蒂固地種族歧視現象,仍然是漫長且艱難的過程。央視記者劉旭 美國首都華盛頓報導。

(編輯 王洪禹)

相關焦點

  • 布朗之死撕裂美國的種族傷疤
    又過了50年,黑人青年布朗之死表明,雖然擺脫了奴隸身份,黑人卻始終沒有擺脫被歧視的命運,儘管美國人選了一個黑人總統。  美國密蘇裡州州長當地時間8月16日宣布,該州進入緊急狀態,並在弗格森鎮實行戒嚴。在此之前,弗格森鎮因一名黑人青年在8月9日被警察開槍打死,由此引發大規模騷亂。
  • 反種族歧視怒火再激起!美國又一起警察無故槍殺非洲裔案件曝光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又曝出一起警察無故槍殺非洲裔的案件,在當地再次激起人們反種族歧視的怒火。 美國又見警察槍殺非裔 當地時間22日凌晨1時許,警察亞當·科伊和一名搭檔接到報警電話,稱有人在一輛車裡坐了很久,不停地開關引擎。他們抵達現場後,在一個開著的車庫門裡看見了安德魯·希爾。幾秒鐘後,警察開槍。
  • 美國警察槍殺無辜非洲裔現場細節曝光 射傷男子後未施救...
    2020年12月22日,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警察亞當·科伊無故槍殺47歲的非洲裔男子安德魯·希爾,在當地激起人們反種族歧視的抗議。涉事警察隨後被停職調查。俄亥俄州警方日前發布了事發當天的執法記錄儀錄像,錄像顯示,在被擊中後,安德魯·希爾並未得到任何救治。
  • 涉案白人警察被免訴引抗議 弗格森槍擊案繼續發酵(圖)
    11月24日,示威者得知「布朗被槍殺事件」涉案警察被免於起訴的消息後表達不滿。新華社發  經過3個多月的漫長等待,美國中部時間11月24日晚8時許,密蘇裡州聖路易斯縣總檢察官羅伯特·麥卡洛克召開記者會宣布,大陪審團因證據不足,判定白人警察威爾遜謀殺非洲裔青年布朗等罪名不成立。不出所料,這一結果像顆「炸彈」瞬間引爆了弗格森鎮部分抗議民眾的不滿與憤怒,並與維持秩序的當地警察發生衝突,局勢一度失控。
  • 美警察暴力執法致黑人死亡美國的種族歧視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據外媒報導05月27日美國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跪壓7分鐘致使其死亡 美警方稱非裔黑人曾拘捕才對適用武力但據目擊者稱弗洛伊德並沒有任何拘捕行為是被美白人警察強行暴力執法被她新眼看著死去的在執法過程中弗洛伊德曾多次提出,求你了,我不能呼吸了。
  • 警察跪殺男子點燃美國種族怒火 有人開始焚燒國旗……
    市警察局長阿拉東多也呼籲:「不論是搶劫、破壞財產還是別的,正義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通過這些行為實現過。」 「我舉手,別開槍」弗洛伊德的悲劇,只是美國種族歧視陰影下的一個小小縮影。 早在2014年7月17日,黑人小販加納因疑似售賣私菸,遭數名白人警察按倒在地。他不斷發出「我不能呼吸」的求救,卻同樣被忽視。加納後因心臟病突發身亡。
  • 國際觀察 | 美國種族「至暗史」之二:黑人平等「夢想」難圓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記者劉陽柳絲楊定都)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本月初在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與遭警察槍擊背部導致癱瘓的黑人男子雅各布·布萊克的家人會面時承認,數百年來,系統性種族主義在美國一直存在。  1776年,美國發布《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但對於當時美國飽受奴役壓迫的數十萬黑奴來說,這只是一個巨大的謊言。
  • 美國警察槍殺無辜非洲裔現場細節曝光 射傷男子後未施救
    2020年12月22日,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警察亞當·科伊無故槍殺47歲的非洲裔男子安德魯·希爾,在當地激起人們反種族歧視的抗議。涉事警察隨後被停職調查。俄亥俄州警方日前發布了事發當天的執法記錄儀錄像,錄像顯示,在被擊中後,安德魯·希爾並未得到任何救治。 執法記錄儀的錄像顯示,希爾中彈後倒地、呻吟,亞當·科伊上前查看,但未做急救。
  • 北美觀察丨種族分化深入美國校園 疫情重創少數族裔學業
    而白人學生中的這一比例卻幾乎沒有變化。除了成績上的差異,美國少數族裔學生在入學率上的下降幅度,也比白人學生更大。芝加哥公立學校10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該學區今年秋季入學人數相比去年減少了1.5萬人,是近20年來下降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各族裔學齡前兒童的入學率都有所下降,但在非洲裔和拉美裔群體中尤為突出。
  • 美國黑人兒童被警察槍殺概率比白人兒童高6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7日報導,美國醫學雜誌《兒科學》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相比白人兒童,拉美裔兒童被警察槍殺的概率要高3倍,非洲裔兒童更是高6倍。 研究對2003年到2018年的數據進行了統計。
  • 環球深觀察丨「百萬黑人大遊行」25年後 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
    環球深觀察丨「百萬黑人大遊行」25年後 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愈發嚴重環球資訊+  作者:  2020-10-18 分析指出,種族主義借疫情升溫
  • 美國種族歧視無處不在 非洲裔美國人生存難、「很受傷」
    美國既有的種族歧視問題一直未見緩解,種族關係進一步惡化,社會對立加劇。少數族裔,特別是非洲裔,在就業、薪酬、教育等領域,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現象尤為嚴重。美國佛羅裡達州聖彼得斯堡市長競選人 保羅·孔格密:如果你不喜歡美國,隨時可以從機場離開,滾回非洲!滾回非洲!
  • 北美觀察丨竟與抗議者合影 美國警察什麼情況?!
    △《華盛頓郵報》報導,數十名與國會山遭抗議衝突事件相關的警察,或被停職,或接受調查輿論指出,在去年大範圍爆發的「黑人的命也是命」反種族歧視抗議中,警方全副武裝,對和平抗議者大肆使用武力鎮壓。然而,這次以白人為主的抗議者衝擊國會,警方卻縱容其闖入國會大廈為所欲為。這一強烈反差背後,是長期存在於美國社會的種族不公和「白人至上」主義在作祟。
  • 美國芝加哥繼續發生遊行示威抗議黑人青年被槍殺
    原標題:美國芝加哥繼續發生遊行示威抗議黑人青年被槍殺  原標題:美國芝加哥繼續發生遊行示威抗議黑人青年被槍殺   新華網芝加哥11月27日電(記者何險峰)數千名抗議者27日冒雨走上美國芝加哥街頭,繼續抗議白人警察賈森·范戴克槍殺17歲黑人青年拉寬·麥克唐納,並在感恩節後第一天打折促銷的「黑色星期五」阻止購物者進入商場
  • 芝加哥爆發「黑色聖誕節」遊行 抗議黑人青年被槍殺
    新華網芝加哥12月24日電(記者何險峰 徐靜)數百名抗議者24日走上美國芝加哥街頭,抗議白人警察賈森·范戴克槍殺17歲黑人青年拉寬·麥克唐納,呼籲民眾關注警察執法不公現象,要求市長伊曼紐爾辭職。  記者在現場看到,抗議者手舉「停止警察暴力」「伊曼紐爾馬上走人」「根除系統性種族歧視」等標語牌,在芝加哥最有名的商業中心——被稱為「壯麗一英裡」的北密西根大道高呼口號遊行。一些抗議者則堵住大道兩邊的商場大門,呼叫「官方掩蓋警察殺人事實」「沒有公平就沒有利潤」等口號,阻止購物者進入商場。  一位叫羅賓遜的抗議者告訴記者,他們稱這次遊行為「黑色聖誕節」遊行。
  • 央視: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凸顯社會深層矛盾
    原標題:新聞觀察丨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凸顯社會深層矛盾這次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警方針對黑人男子的暴力執法案件,讓人聯想到2014年美國密蘇裡州弗格森市發生的另外一起警察針對黑人男子的暴力執法案件。輿論認為,不斷發生的美國警方對黑人暴力執法事件折射了困擾美國社會的各種深層次矛盾。2014年8月9日,弗格森市18歲黑人青年布朗在沒有攜帶武器的情況下,遭白人警察威爾遜攔截搜查並被開槍打死。屍檢顯示,布朗至少身中6槍,其中有兩槍在頭部。同年11月24日,美國密蘇裡州地方陪審團宣布槍殺布朗的白人警察威爾遜被免予起訴。
  • 槍擊非洲裔男子的美國白人警察不被起訴 檢方決定在美國多地引發...
    槍擊非洲裔男子的美國白人警察不被起訴 檢方決定在美國多地引發抗議遊行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無法消除的歧視怒火終於延燒至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北京時間8月26日,為抗議黑人男子雅各布·布雷克被警察連開7槍導致癱瘓,NBA球隊雄鹿隊,拒絕出戰與魔術隊的季後賽比賽。雄鹿隊的舉動迅速得到其他球隊響應,湖人隊、雷霆隊、開拓者隊等多支NBA球隊相繼宣布罷賽。
  • 「社科網評」種族歧視日益凸顯美國人權問題「頑疾化」
    而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到美國南北戰爭數百年間,非洲奴隸貿易盛行,大量非洲奴隸被勞役虐待致死,針對非洲裔的種族隔離制度也直到20世紀中期之後才逐步得到廢止。到了今天,儘管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已經有所改觀,但在骨子裡美國社會依然以盎格魯—撒克遜白人以及新教徒為尊,所有不符合這些特性的種族、族群和宗教文化群體都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或多或少的歧視。
  • 北美觀察丨竟與抗議者合影 美國警察什麼情況?!_國際新聞_新聞...
    輿論指出,在去年大範圍爆發的「黑人的命也是命」反種族歧視抗議中,警方全副武裝,對和平抗議者大肆使用武力鎮壓。然而,這次以白人為主的抗議者衝擊國會,警方卻縱容其闖入國會大廈為所欲為。這一強烈反差背後,是長期存在於美國社會的種族不公和「白人至上」主義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