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開展首例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患者為96歲心臟病老人

2020-12-19 環球網

本文轉自【浙江之聲】;

今天上午,舟山醫院心血管病科為一位96歲的心臟病老人,成功進行了「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這是舟山首次進行這種起搏器植入。

這位患者為96歲的老年女性,入院時被診斷為房顫伴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心跳慢時只有30次/分(正常值為60-100),同時還有多年的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無法耐受常規的起搏器。而相比傳統的起搏器,「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將起搏器通過導管植入到心腔內部,手術時間短,恢復快。這種先進的起搏器雖然只有膠囊大小,但擁有超強的電池續航能力,壽命將達12年。

上午10點25分,老人被推進導管室,在省級醫院專家指導下,醫護團隊慢慢將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放置患者體內。約半小時後,舟山市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宣告成功。術後,老人心跳恢復至60次/分,屬於正常心率。

2019年12月國內成功完成全國第一臺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此次手術在舟山醫院的順利進行,也標誌著舟山市心律失常診療水平與國際接軌。下一步,舟山也將進一步將醫療技術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使更多海島患者獲益。(浙江之聲綜合舟山臺)

相關焦點

  • 河南首例!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
    7月8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近日該院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實施河南首例無導線(Micra)起搏器的植入手術,給更多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據悉,接受手術的是一位兒童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跳嚴重過緩,引發了心慌、疲勞、頭暈等一系列症狀,植入心臟起搏器是目前最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鄭大一附院心血管病醫院邱春光教授說:「患兒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且活動較多,帶導線的起搏器會給其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選擇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 河南首例!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實施
    7 月 8 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近日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的介入手術室內,在董建增院長的指導下,邱春光教授團隊完成了河南首例無導線 ( Micra ) 起搏器的植入手術,開啟了我省心律失常無導線起搏治療, 將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
  • 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完成全國首例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9日訊(記者 胡旭陽)日前,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實施
    經過手術後,現在我不僅心率正常了,爬山也不成問題啦!」老奶奶如是說。11月6日,已經80歲高齡的鈴蘭(化名)阿姨要出院了,她和女兒一起來到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三病房護士站,向為她實施手術的心內科團隊和護士們表示感謝。
  • 全國首例!86歲高齡心動過緩患者造影劑過敏,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不足2克膠囊大小 青島市首例無導線起搏器在市立醫院成功植入
    半島網6月30日訊6月19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成功完成青島地區首例無導線起搏器Micra植入。開啟了青島市無導線起搏器治療心律失常的新時代,標誌著市立醫院心律失常診治水平邁入了國內先進水平。
  • 全國首例!患者心動過緩造影劑過敏 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國際領先 天津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
    央廣網天津8月1日消息(記者王漪 蘇平)日前,天津市胸科醫院成功獨立完成該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例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心律失常診治邁入國際領先水平。  接受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的患者王奶奶(化名)今年81歲,出現間歇心悸症狀已有兩年,近期病情加重後來到胸科醫院就診後收治入院。經診斷,王奶奶患有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房顫、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速、高血壓三級(高危)等情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進行治療。
  • 威海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完成
    日前,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心內科成功完成威海市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標誌著該院起搏器植入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該患者為91歲女性,因「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房纖顫」已先後植入及更換起搏器3次。
  • 河北省完成首例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楊玫 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近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內二科醫護人員為一名七旬患者成功植入了一枚Micra起搏膠囊——無導線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患者術後12小時下地活動,三天後平安出院。據悉,此次植入Micra起搏器在河北省尚屬首例。
  • 重慶實施首例無導線起博器植入手術 起搏器僅重2克
    05-08 14:54:19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5月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獲悉,重慶首例無導線起博器植入手術患者成功出院了。手術的成功標誌著重慶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診療技術邁入了國際領先水平。
  • ...進博會明星產品——可以兼容磁共振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Micra...
    患者林老伯今年85歲,動態心電圖提示其患有快慢症候群,反覆暈厥,心臟最長停跳6秒。但是林老伯體重僅35公斤,十分消瘦,植入傳統經靜脈起搏器有較高的囊袋潰破的風險。經過心內科討論,喬增勇主任決定根據老人特殊情況,實施個性化治療,為其推薦了進博會明星產品——無導線起搏器Micra,該起搏器沒有導線,不需製作囊袋,極大減少了導線和囊袋帶來的併發症,非常適合這位高齡消瘦患者。經過和患者家屬的協商,家屬接受這個治療方案。
  • 我好像做了一個「假手術」:92歲老人成功植入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
    今年92歲的李爺爺是個活脫的「老頑童」,他摸著心口,神秘地說,自己好像做了一個「假手術」。半年前,李爺爺因反覆頭暈黑朦來到瑞金醫院心內科謝玉才主任醫師門診,被診斷為心房顫動伴慢室率。「老人血管條件不太好,而且卵圓孔未關閉,手術中要避免心臟承受過大的壓力……」雖然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已是駕輕就熟,但手術前一天,瑞金醫院心內科主任吳立群主任團隊還是進行了仔細的預案分析,確保萬無一失。
  • 宜昌市中心醫院成功實施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日電 (滕林)11月26日,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成功為一例90歲高齡患者成功施行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開啟了宜昌地區無導線起搏器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新時代,術後第二天患者即能下床自由活動了。
  • 不足2克「膠囊」讓心臟搏動超12年 88歲奶奶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她也成為醫院首位接受無導線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該起搏器不足2g,續航壽命超12年,且無需在胸前開刀,該技術是目前起搏植入領域的最高水平。這標誌著成都市五醫院正式開啟了無導線起搏器治療心律失常的新時代、醫院心律失常診治水平邁入了省內先進水平。
  •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心內科成功完成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
    僅有維生素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g,卻擁有超強的電池續航能力,預計壽命超過12年,可以為心臟提供持續穩定的動能,同時可以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掃描,這樣如此迷你的一枚無導線心臟起搏器,卻可以給患者以重生的希望。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86歲患者為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千裡慕名求醫「昨天做了起搏器手術,明天就可以出院,完全感覺不到是做了一次手術,來華西醫院真是來對了!」,86歲的患者喜笑顏開地說。
  •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成功完成西海岸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
    該患者為64歲男性,因「頭暈半天」入院。心電圖提示心動過緩,心率31次/分,符合起搏器植入適應證。該起搏器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胸前皮下製作囊袋放置脈衝發生器(起搏器),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而且Micra無導線起搏器直接植入在心腔內,無傷疤、無切口,患者在植入後幾乎感覺不到起搏器的存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 【病例幫】無導線起搏器植入—簡單手術也有風險
    Micra起搏器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胸前皮下製作囊袋放置起搏器。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其具有的無傷疤、無切口等特點。相較於傳統起搏器,Micra無導線起搏器體積減小了93%,僅有維生素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g。擁有超強的電池續航能力壽命超過12年,同時兼容1.5T(特斯拉)/3.0T核磁共振掃描的創新功能,可以為心臟提供持續穩定的動能。患者的術後恢復情況也相對傳統手術方式更加良好。
  • 甘肅首例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
    人民網蘭州7月8日電(王文嘉)日前,在甘肅省人民醫院介入手術室內,該院幹部病房心內科主任王楠主任團隊為87歲的患者成功植入一枚最新的Micra心臟起搏器,該患者也成為了甘肅省首位嘗鮮全球最小「膠囊」起搏器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