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奔馳都放棄了,氫燃料電池車還有沒有未來?

2020-11-21 騰訊網

文| 騰馬丁博士

車圖騰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近日,梅賽德斯-奔馳正式宣布取消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計劃。

氫燃料電池一直被認為是「終極能源」,戴姆勒(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在過去30多年來曾致力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目標。不過,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近期正式被奔馳放棄,原因是成本過高——製造一臺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大約是同類電池電動車的兩倍。

奔馳不是第一家退出氫燃料乘用車賽道的車企,前不久大眾、本田均表達過對氫燃料電池車未來的質疑和擔憂。但與此同時,以豐田、寶馬、現代為首的車企仍在「豪賭」氫燃料,堅定不移地加大研發。

與電動化「一邊倒」的格局截然不同,氫燃料,已經呈現出兩極分化的鮮明態勢。

氫燃料電池車,到底是不是未來?

▌「三角聯盟」因錢分手?

奔馳此舉,是氫燃料電池車熱度衰減的一個顯著標誌,但絕不是最初的端倪。

隨著項目的終止,奔馳也將停產其目前唯一的燃料電池車GLC F-Cell,該車型是在2013年與福特和日產合作開發的。在三家公司的分工中,奔馳是唯一的汽車製造商。

事實上,這個「三角聯盟」早就分崩離析。

2018年6月,日產-雷諾-三菱聯盟宣布凍結2013年與戴姆勒、福特籤署的燃料電池車、商用化計劃。理由是燃料電池車開發耗資巨大,聯盟難以同時開發多項技術,決定將未來經營資源集中用於純電動汽車的研發。

根據「三角聯盟」當初的規劃,會再2017年發布一款面向大眾市場的氫動力汽車,但是出現「跳票」,福特首席技術官拉吉-奈爾對媒體說「計劃發生了變化」。此後,福特方面很少公布相關信息。

日產、戴姆勒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相繼退出氫燃料電池的研發,一個理由是「成本太高」,一個理由是「資源集中用於純電動」,這不能不使人聯想到兩家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

戴姆勒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全年總銷量為334萬輛,幾乎與2018年的335萬輛持平。但是,由於「排放門」巨額罰款,戴姆勒各項財務指標十分拮据,2019年息稅前利潤僅為43億歐元,下滑約61%;淨利潤為27億歐元,下跌幅度達到64%;自由現金流下滑51%。

日產汽車在戈恩「出逃」之後動蕩不止,也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經營。2019財年前三個財季(2019年4月-12月),日產汽車營業利潤543億日元,相較2018年的3137億日元下滑82.7%,淨利潤為393億日元,相比2018年為3167億日元,暴跌87.6%。

▌令人頭疼的高成本

上個月,大眾汽車公布了氫燃料和蓄電池式純電動的技術路線圖,並且認為蓄電池才是未來。而早在2019年10月,本田宣布無限期擱置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這意味著,全球前十大車企,放棄(或部分放棄)氫燃料電池的已有三家。

高成本,是氫燃料車發展的一大掣肘,大家可以通過下面的圖片了解下氫燃料電池汽車與電動車的成本對比: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中,燃料電池系統的造價約佔總成本的三分之二,還要加上其他氫氣儲存和配件成本。

當然,還有基礎設施。

2017年的數據是,建設一個日加氫能力200公斤的加氫站約為1500萬元左右(不含土地),一輛小轎車加1公斤氫可跑100公裡,投資回報率非常低。

此外,有數據顯示,在美國加州,一輛氫燃料城市公交價值在120萬美元,相比之下,一輛普通的老式柴油動力公交車價格約為25萬美元;一輛天然氣動力城市公交約30萬美元;一輛電動城市公交約50萬到80萬美元之間;一輛混合動力城市公交大約55萬美元。

▌中國對日本的勝利?

不管是戴姆勒還是日產、本田、大眾,凡是放棄氫燃料的,都有部分原因是資金壓力——電動化轉型尚且艱難,氫燃料便難以顧及。

此前,大眾汽車CEO赫伯特·迪斯曾表示,最初預計電動化轉型將耗資200億歐元,但照目前情況來看這一金額還不夠。

對比當下氫燃料車與電動車的各維度現狀:

市場規模:2019年我國純電動車銷量85.3萬輛,保有量300多萬輛;2019年氫燃料電池車銷量只為3018輛,不到純電動車銷量的零頭。

基礎設施:2019年中國充電樁總數已達122萬個,公共充電場站保有量達4.8萬座,已經實現全國全覆蓋。對比之下,截至2019年底,全國累計建成61座加氫站,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山東、遼寧,未實現全國覆蓋。

美國的情況與我國類似。

根據加州燃料電池合作夥伴組織(California Fuel Cell Partnership)的最新數據,目前美國共有8285輛燃料電池汽車,而美國純電動車的累計銷量,早在2018年就超過了100萬輛。

這是否意味著,這場由中國市場導向的電動化大潮,已經對日本主導的氫燃料電池發展宣告了初步勝利?

目前,日本的氫能及氫燃料電池專利全球居首,已涉及制氫、儲氫、燃料電池電堆和關鍵配件等全產業鏈。在已公開的燃料電池專利中,日本豐田居首位。

(豐田Mirai)

一組對比數據是,在新能源技術路線上,日本從1974年開始押注氫燃料,累計投資了超過150億美元(約1050億人民幣)。而中國工信部有關人士表示,截止到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從目前全球車企的乘用車技術規劃來看,純電動已經成為了主流的、不可逆轉的趨勢,就連執著於雙擎混動與氫燃料的豐田,也已經全面開啟純電動的轉型。

統計顯示,2019年,全球範圍內燃料電池乘用車儘管增長了90%,但銷量僅有7500輛。其中,豐田Mirai銷售2407輛,比上一年微增27輛;現代Nexo銷量為4818輛,打敗了豐田Mirai成為燃料電池銷冠。

如今看來,韓國作為2019年全球最大燃料電池單一市場,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引起人們關注的燃料電池乘用車市場市場了。

▌氫燃料重卡是未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奔馳放棄氫燃料乘用車的同時,戴姆勒宣布與沃爾沃聯合開發燃料電池重卡。

這意味著,作為歐洲最大的兩家商用車企業——戴姆勒與沃爾沃聯手入局,將補齊氫燃料產業鏈的短板。

(全球燃料電池重卡第一梯隊)

目前來看,重卡是最適氫燃料電池落地應用的領域。相比純電重卡,重卡運輸業務載重量大,需要的能量密度更大,氫燃料電池比電池更有優勢。目前純電動重卡續航能力大多集中在200-300公裡, 而燃料電池重卡續航普遍能夠達到400公裡以上。同時,相比氫燃料乘用車,重卡線路相對固定,沿途建設加氫站(遠離居民區)可降低事故風險。

日前,佛吉亞集團執行長Patrick Koller撰文指出,燃料電池車和純電動車將共存於不同的應用領域,燃料電池技術由於其優越的總體性能、更大的續航裡程及更短的存儲動力時間,特別適合商用車和輕型商用車。

「根據我們的估計,到2030年,超過30%的重型車輛和20%的城市公共汽車將使用氫能。」Patrick Koller表示。

2020年3月4日 ,尼古拉(Nikola) 宣布,將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目前估值約33億美元。業內人士預計,這家定位於做零排放商業運輸領域領導者的玩家,一旦上市成功,將會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氫燃料電池重卡整車企業。

- end -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騰爺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相關焦點

  • 奔馳大眾本田放棄氫燃料乘用車,中國的2萬億擊敗日本的1千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戴姆勒集團的梅賽德斯-奔馳,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計劃,因為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太高,大約是同樣規格的蓄電池式的純電動汽車成本的兩倍。但, 這不是全球範圍內第一家宣布放棄氫燃料乘用車的整車企業了,而上個月,大眾汽車公布了氫燃料和蓄電池式純電動的技術路線圖,並且認為蓄電池才是未來,具體情況下圖所示:而早在2019年10月,來自最積極推動氫燃料電池的國家的車企,本田宣布無限期擱置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
  • 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誰才是未來汽車的主宰?
    但是很多人有所不知,還有一種新能源的代替方案,就是氫燃料電池(FCV),但是到目前為止,它的存在感極低。目前僅有日本,歐洲,韓國等為代表的少數國家和汽車廠商在氫燃料電池(FCV)汽車上投入研發資金。那麼,如果純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動力的發展趨勢的話,為什麼廠商們還在研發氫燃料電池呢?相比目前流行的鋰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FCV)有什麼優缺點?
  • 奔馳宣布終止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4月23日消息 據外媒electrek消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日前宣布,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開發計劃。戴姆勒承認氫燃料汽車製造成本太高,大約是同等電池電動汽車費用的兩倍。儘管30多年來,該公司一直致力於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願景。
  • 氫燃料電池未來會成為卡車主要能源嗎?
    戴姆勒奔馳GenH2 Truck將會採用燃料電池作為能源,配備有兩個低溫的液氫罐(零下253度),每個液氫罐存儲40KG的液態氫。目前主流的儲氫方式有有低溫液態、高壓氣態、固態儲氫和金屬氫化物儲氫四種方式,考慮到儲氫設備的重量和體積因素,奔馳選擇了前者。更緊湊的能量結構解放了卡車的部分運力和裝載空間。
  • 通用汽車放棄燃料電池車;Hyperion推出燃料電池超跑;中國成保時捷...
    自主汽車評論:或許是看到歐洲和我國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即使在信奉大排量燃油車的美國近年也開始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而我國的新能源產業鏈及整車廠都將深入到這一汽車動力革命浪潮中,並藉機超越此前的傳統巨頭,比如博格華納、大眾等各賽道巨頭。2.
  • 奔馳正式宣布停止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計劃,會是一場蝴蝶效應嗎?
    奔馳母公司戴勒姆集團日前正式宣布,終止了氫燃料電池的乘用車研發計劃,這項自2013年起與福特和日產公司合作開發的項目被停止了,設計開發的奔馳GLC F-CEL車型也面臨停產。燃料電池車相比於傳統的電動車存在太多的優勢,首先是動力,燃料電池的結構相比於蓄電池組更加的簡單,因此也會實現更小的車身重量,而且燃料電池電能轉化是即時的,並不像蓄電池一樣,動力輸出更加的直接,同馬力狀況下,動力感受自然不同;其次是續航問題,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大概在400公裡左右,但充一次電卻需要5-8個小時,而以氫燃料電池為例,加滿一次4.4公斤的氫氣大概只需要三分鐘
  • 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 誰是新能源的未來
    3、抗低溫性能優異,電池不衰減:純電動卡車在使用過程中難以避免電池衰減問題,而且在低溫環境下電池衰減更厲害,這也是純電動卡車一到冬天續航裡程減少的原因,而氫燃料電池則沒有這個問題,極大提高了低溫環境作業效率。
  • 奔馳氫燃料電池概念車正式發布
    採用氫燃料電池技術。,也沒有任何的進風口,主要採用了圓潤光滑的設計。開發團隊表示,希望未來量產車型能在牽引力、動力系能與續航力上都能與現行梅賽德斯奔馳Actros有相同水平。Martin Daum 表示:「我們一直在追求二氧化碳中和運輸的願景,重點是真正本地化的二氧化碳中和技術、電池動力和氫基燃料電池,是長距離運輸市場上取得成功的關鍵,結合這些技術讓我們能根據應用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車輛選擇。」
  • 奔馳氫燃料電池概念車正式發布!
    氫燃料電池技術。開發團隊表示,希望未來量產車型能在牽引力、動力系能與續航力上都能與現行梅賽德斯奔馳Actros有相同水平。、電池動力和氫基燃料電池,是長距離運輸市場上取得成功的關鍵,結合這些技術讓我們能根據應用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車輛選擇。」
  • 氫燃料電池真沒有未來嗎?未必,又一大品牌有了大動作
    對許多消費者而言,電能車款的發展在數年前,很可能還是如同口號般的存在,如今已經是各大品牌積極搶攻的未來大餅,全球各大市場多數在法規與政策的發展方向上,也都朝向電能化發展,減少車輛對於石化燃料的需求;作為全球前 5 大汽車集團之一的現代集團,同樣積極在電能車款領域上發展,除了目標在 2025 年達成電動車年銷
  • 奔馳GLC F-CELL燃料電池車,國內首發
    奔馳GLOC-CELL的燃料電池車正式在日本國內亮相,這輛車是全球首個將燃料電池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一體化的新能源車型,此前的進給車在2017年法蘭克福車展上發布,2018年底,奔馳GLOC F-CELL燃料電池車在德國交付,這次也是在國內首次公開,作為奔馳首個氫燃料電池的動力量產模型,是根據通常版
  • 長安CS75新型氫燃料車來啦!
    近日,長安CS75氫燃料車型的申報信息在工信部網站曝光,這意味著該車大概率將正式發布並投產。不過,網友表示還有點暈,氫燃料車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有什麼優缺點?值得入手嗎?別著急,今天小編就帶你上車。除了車的顏值,網友最關心的應該是氫燃料車的動力問題,官方介紹顯示,CS75氫燃料車內置儲氫罐可以將內部的氫氣加壓至70Mpa,加滿氫氣只需要五分鐘,基本可以說是充氣五分鐘,連跑800裡。
  • 車企蓄力!氫燃料電池技術要爆發了?
    日前,電哥了解到財政部關稅司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這則通知的主要內容是氫燃料電池的進口零部件關稅將下調,從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我們從氫能相關產品來看,諸如燃料電池增壓器暫定下調至5%、燃料電池用碳電極片下調至5%、燃料電池循環泵下調至2%、鉑載催化劑下調至4%等,核心部件均有一定程度下調。
  • 德國和日本汽車製造商共商氫燃料電池未來_低碳世界網
    德國和日本汽車製造業巨頭19日聚首華盛頓舉行有關氫燃料電池車的聯合峰會,討論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取代傳統能源汽車的長遠方案,與會者對氫燃料電池車前景表示樂觀,但關鍵問題是加氫站數量的增加,並確保其每日服務量。目前,一些加氫站的最大儲量僅能為6輛汽車提供加氫服務,但是也有一些加氫站能夠擴大儲量,滿足100輛汽車的氫氣補給。
  • 從現代NEXO聊聊,氫燃料電池可以是未來嗎?
    氫燃料電池,一度被推舉為汽車新能源的未來趨勢,後來由於各方各面的技術制約,純電動慢慢成為了主流,燃料電池的聲音弱了不少,但豐田、現代等日韓系車企依然在燃料電池上堅持,尤其是現代起亞,一直將氫燃料電池作為主攻趨勢。★NEXO是誰?
  • 「氫」動未來,燃料電池客車發展開啟「加速」模式
    該研究中心的建立,加速推進了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進程。為了充分保證車輛運營無憂,宇通不斷加大對氫燃料電池客車的可靠性試驗。除挑戰超長實測裡程外,為了能讓氫燃料電池客車充分發揮其優勢,宇通還要求未來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客車的續航裡程全部達到500公裡以上。憑藉著優越的性能,宇通氫燃料電池客車已先後交付河北張家口、河南鄭州等地,引領著氫燃料電池客車商業化提速。
  • 氫燃料電池零排放夢想,離成功還差幾個特斯拉?
    雖然無數人質疑現在的特斯拉就是一個巨大的泡沫,但這依然沒有阻擋它前進的步伐。而對於那些同行業競爭的車企而言,想要在傳統鋰電池新能源汽車領域趕上甚至超越特斯拉,顯然難度是非常巨大的。此時,尚未成為主流,且擁有無限光明未來的氫燃料電池,就成了它們的希望。
  • 純電動車和氫燃料車,哪個才是未來?答案顯而易見
    比如說,某個國家有1500億美元的資金,他們是把這些資金全部投入到純電動車和電池的研發上,還是投入到氫燃料電池車的研發上?未來的畫面是,純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很難共存,因為共存的代價巨大。比如說全國建了20萬個充電站,同時建了10萬個加氫站。這顯然是極大的浪費,是不是?因此,從理智上,邏輯上,成本上,純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有可能會在一個較短的歷史時期共存,但一種獨大才是最最長遠的未來。正如早期的手機使用的是鎳鎘電池,現在使用的是鋰電子。
  • 問答|上汽MAXUS EUNIQ 7氫燃料電池MPV好用?_易車網
    問答|上汽MAXUSEUNIQ7氫燃料電池MPV好用?你問我答1.氫燃料電池安全嗎?答:安全可靠,100萬公裡嚴苛驗證,燃料電池車已經到了第三代車型。因為氫氣具有很高的擴散係數和浮力,和氧氣接觸,極易爆炸。
  • 關於氫燃料電池車的「步子」大不大……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僅為1337輛。「有錢、能買的地方已經買得差不多了,不想搞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地方也不會買。」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直言,過幾年這個銷量都不一定保持得住。「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還處於小規模示範階段,還談不上保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