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氫燃料電池車的「步子」大不大……

2020-12-19 中國能源報

「2019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難達各城市已設定的推廣規劃。」在日前於北京舉行的「2019氫能製備、儲運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交流大會」上,行業觀察員田澤普表示,經計算,各企業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設計總和已超現有2025年規劃總量,行業已出現產能過剩徵兆。

那麼,正在全國鋪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步伐是否邁得有點快了?政策和資本青睞有加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又該如何把握機遇,行穩至遠?記者就此展開了採訪。

(文丨本報記者 盧奇秀)

地方跑步入場 規劃多有雷同

宏觀政策一直是推進氫燃料電池發展的主要力量。早在2001年,科技部就將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整車技術路線列入「十五」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確立了「三縱三橫」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研發布局。2019年,「推動加氫設施建設」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使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駛入「快速通道」

據悉,2019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或達5000輛,上海、佛山、張家口等先行城市的示範運行力度持續加大,規劃出千輛級示範目標;濟南、成都、武漢等新一批城市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營。

「僅2019年,就有超過15個市區發布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扶持政策。」田澤普表示,不少城市錯過了鋰電池的發展機遇,不想錯過這一輪「氫」熱。

「規劃雷同問題不容忽視。」 清華大學教授張劍波直言,地方發展規劃大同小異,缺少差異化思想。目前,多地正「大幹快上」發展氫能,策略上都偏愛汽車示範運營,做「氫島」「氫谷」。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目前遠不能讓人滿意。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僅為1337輛。

「有錢、能買的地方已經買得差不多了,不想搞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地方也不會買。」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直言,過幾年這個銷量都不一定保持得住。「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還處於小規模示範階段,還談不上保有量。購買者也主要是政府和相關企業,細究的話,沒有一輛車是真正的市場購買行為。」王秉剛說。

企業方面,也同樣存在規劃雷同的問題。「目前,大家都扎堆去做電堆、做車,卻沒有人想去做公共平臺、服務和檢測。大家都想把產業做大,卻沒有想把產業生態做豐富。」 張劍波稱。

行業尚處攻關期 技術短板待突破

國家大力支持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何還沒有迎來真正的市場化?

據了解,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的氫燃料電池總堆超過1500兆瓦,燃料電池汽車產能總計超萬輛。

「規劃的產能那麼多,能真正獲得投資、實現量產的絕對沒有那麼多,現在是一哄而上去『佔坑』。」田澤普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涉及到全產業鏈的變革,行業需有一個穩步提升的過程,不會出現電動汽車那樣爆發式的增長。「氫氣的來源、純化、運輸、加注以及加氫站的匹配,每個工程都需要時間,需要持久的關注和投入。」田澤普說。

北京氫璞創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洵表達了類似觀點:「按照各地規劃來看,目前產能肯定過剩了,但規劃的產能也存在虛高或者無法落地的情況。」他進一步指出,國家規劃是一個參考,產業發展還是要遵循市場規律。

與行業發展的高漲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技術短板還十分明顯。「行業還處於攻關期,還不具備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的條件。」 王秉剛說,「個別地方政府和企業有些『激進』,把產品硬拉入市場,但產品本身還存在問題。」

張劍波同樣表示,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具體而言,商用車電堆上,外企產品的耐久性已經達到2.5萬小時,國內現在有超過1萬小時的,但還缺少數據驗證。乘用車方面,日本豐田的電堆功率已經達到110千瓦,而我國電堆功率還集中在50千瓦,還需進一步開發;國產膜電極、催化劑以樣品展示為主,還不能實現量產;空氣機還沒有代表性的企業,處於空白。」張劍波進一步指出,「大家都集中在下遊整車領域,而上遊空虛,氫罐、加氫站環節薄弱。」

行業還處於攻關期,資金投入如何才能更理性?張劍波認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技術的發展,應以「小步快破,多輪迭代」的方式前進。「一項技術,不要盲目投入到大批量項目上,試錯成本很高。手裡的錢,要多投幾次、分階段地投入。」張劍波說。

王秉剛更是直言,氫燃料電池汽車比電動汽車更「燒錢」,資金量不夠大、只想湊個熱鬧的企業,就不要把錢「打水漂了」,現在還不是燃料電池汽車全面鋪開的時候,對行業發展要有冷靜的認識。「要有幾家資金雄厚,代表性的大公司長時間、持續地投入,真正去攻克產業鏈上的技術難關。我國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不能只掌握一些皮毛,把國外技術撿過來拼湊,要找到技術和經濟都可行的方案。」王秉剛說。

賺錢難成普遍現象 降成本是當務之急

氫燃料電池汽車何時才能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王秉剛認為,燃料電池能實現批量化生產,氫氣的生產、運輸、儲存具有一定規模,成本也可接受的時候,氫燃料電池汽車才有跟燃油車、純電動汽車有競爭的可能。

成本偏高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王秉剛表示,當下不僅要攻克技術難關,還要做可產量化的研發。

記者了解到,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城市的車用氫氣價格約為60—80元/千克,個別地區甚至在100元/千克以上,價格高昂。

「現在行業最迫切的是解決賺錢問題。」上海氫楓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曹俊告訴記者,「加氫站建設面臨四大困境——用地難、審批難、管理難和賺錢難,隨著政府對氫能的重視,現在建設加氫站阻力沒那麼大了,目前行業的『燃眉之急』是解決盈利問題。」曹俊告訴記者,不考慮補貼因素,目前建設一座日加氫500千克的加氫站成本在900萬元左右,而日加氫1000千克級的加氫站建設成本則高達1300萬元。

據了解,截至目前,新的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政策尚未出臺。「2020年後的補貼政策還不明朗。」田澤普認為,從2019年10月財政部對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兩會」燃料電池提案的回覆來看,政策認識到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大、產業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允許地方繼續對氫燃料電池汽車予以補貼。「我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地方補貼還將繼續,但是補貼的方式和環節會有一些調整。」田澤普稱。

曹俊認為,加氫站建設成本和氫氣價格還有較大下降空間。「隨著國內裝備能力的升級,今年500千克級的加氫站建設成本能降低至800萬元,到2022年將進一步降至600萬元;隨著大規模製氫、高效儲運項目的落地,氫氣價格勢必會下降,2022年後,氫氣價格將會降至35元/千克,甚至30元/千克以下。」曹俊稱。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責編 | 李慧穎

相關焦點

  • 剖析丨氫燃料電池車應用
    2020年4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86號),明確提出將原有的中央財政對燃料電池購置補貼調整為對示範城市的獎勵,本著「以獎代補、擇優支持」的原則,重點支持符合要求的地區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示範
  • 氫燃料電池車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優勢
    鬱峰先生表示,空氣產品公司已經構建出完整、科學的制氫、儲氫、運氫和加氫體系技術,經濟性和操作性均能滿足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化,關鍵還要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而對燃料電池車的前景,鬱峰先生非常有信心。 「談氫變色」是誤會,氫燃料電池安全可控 此外,鬱峰先生還指出,一直以來,不少人都對氫氣的安全性有一個誤區,認為氫氣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氣體,甚至「談氫變色」。
  • 氫燃料電池車循環及其分類
    氫燃料電池車循環及其分類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氫燃料電池車,廠家直銷,價格優惠,歡迎來電採購!
  • 氫燃料電池構造_氫燃料電池的分類
    氫燃料電池構造   氫燃料電池的主要結構包括電極、隔膜與集電器等。分為酸性燃料電池和鹼性燃料電池;按電解質的種類不同,有酸性、鹼性、熔融鹽類或固體電解質:鹼性氫燃料電池(AFC)、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PEMFC)、磷酸氫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鹽氫燃料電池(MCFC)、固體氧化物氫燃料電池(SOFC)。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日韓,這兩個國家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卻都「野心」不小。不僅雙雙躋身發達國家俱樂部,就連在我國引以為豪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更是可與擁有十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並稱「中日韓」,松下、LG化學、SKI、三星SDI在世界範圍內,都不是「省油的燈」。不僅如此,這兩國的氫燃料電池行業企業也相當厲害。
  • 長安CS75氫燃料電池車申報圖 續航510km
    [愛卡汽車 國內新車 原創] 日前,愛卡汽車獲悉了一組長安CS75 FCV(氫燃料電池)車型的申報圖。氫燃料電池車一直是各大車企的研發方面,從此次曝光的CS75氫燃料電池車型一定程度也能夠說明長安在氫燃料電池車型方面發展,可以說已經能夠達到量產階段。
  • 氫燃料電池壽命有多長_氫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
    氫燃料電池壽命有多長   不同於傳統蓄電池以儲能的方式提供電能,氫燃料電池是通過氫氣和氧氣間的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只要具備充足的氫氣源和氧氣源(空氣源),這個轉化過程可以一直持續下去,達到零汙染排放,是一種高效、安全、清潔、靈活的新型發電技術。
  • 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誰才是未來汽車的主宰?
    目前市面上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呢?氫燃料電池相比鋰電池的優缺點關於氫燃料電池,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很複雜的。如果不是專業相關人才,是看不懂的。所以簡單的總結一下。氫燃料電池汽車有以下優點:1. 加氫就像加油一樣,一般只需3~5分鐘。而電動汽車的充電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即使特斯拉推出了超級充電站,通常也需要1個小時以上。
  • 連奔馳都放棄了,氫燃料電池車還有沒有未來?
    氫燃料電池一直被認為是「終極能源」,戴姆勒(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在過去30多年來曾致力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目標。不過,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近期正式被奔馳放棄,原因是成本過高——製造一臺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大約是同類電池電動車的兩倍。
  • 氫燃料電池零排放夢想,離成功還差幾個特斯拉?
    雖然到目前為止尼古拉仍然沒有實現量產(一輛車都沒賣出去),但其宣稱已經拿下超過14000輛氫燃料重卡的訂單,總價達102億美元。這家神秘的新能源車企在6月份上市之後股價一路上揚,市值曾一度達到340億美元,超越福特成為僅次於特斯拉和通用的美國車企。不過,可能是因為餅畫的有點大,導致了做空大鱷的關注。
  • 豐田聯手日野開發氫燃料重卡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再加碼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阻擋了東京奧運會如期舉辦的腳步,但對於不斷加碼氫燃料電池領域的豐田汽車而言卻從未停歇。近日,豐田公司宣布,與旗下子公司日野聯合開發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這意味著,豐田汽車將加快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的布局。
  • 美氫能源電池提速 車企廣泛布局氫燃料車
    在納斯達克市場交易的加拿大氫燃料電池生產商巴拉德動力系統(BLDP)26日公布2013年第四季度財報,業績遠超市場預期,每股攤薄淨虧損僅為0.02美元,即將實現扭虧為盈,該公司股價當日大漲14.33%至3.35美元,盤中一度觸及3.37美元,刷新歷史新高。
  • 氫燃料電池掀起價格戰?燃料電池汽車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同比大增79%,保有量也正式突破了6000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產銷數據顯示,1-7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0輛和403輛,同比分別下降66.5%和63.4%。屈指可數的銷量,也顯露著上半年行業沉寂的景象。但是到了下半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出現了猶如雨後春筍般的爆發式發展,長城、廣汽、上汽大通等自主車企都推出或宣布各自旗下氫燃料電池汽車。
  • 氫燃料電池車優點多多,為何卻遲遲不引入國內?
    Mirai是豐田FCV(Fuel Cell Vehicle,燃料電池車)計劃的產物,早在1992年的時候,豐田就開始研究氫燃料電池汽車了,當時受限於種種因素才沒有開發新車型,而是採用那時候成熟的汽油車平臺去改造成氫燃料電池車。但基於現有汽油車平臺打造新能源車並非最佳方案,只有輕量化科技和適應新型動力系統布局的平臺,才會成為最終作品。
  • 氫燃料電池行業2020年百億大融資
    其中,關於氫能與燃料電池,白皮書指出「部署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研究」「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等。  香橙會研究院點評:目前,各級地方政府藉此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為契機,相繼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期待國家層面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儘快出臺。
  •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將迎「春天」
    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4日至5日在成都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致辭中表示,在車用氫燃料電池產業,燃料電池技術已取得重要突破,燃料電池產業鏈基本建立。  清潔高效、來源廣泛的氫能是中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則是推廣氫能源使用的突破口。  為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加速發展,近來中國連續出臺政策指導。
  • Mirai全新換代 豐田繼續押寶氫燃料電池
    氫燃料的優勢明顯 在新能源車中,純電動車的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續航表現、充電技術也在穩步提升,不過和燃油車相比使用習慣上還是有差距的。 氫燃料電池汽車和傳統燃油車使用習慣相近,和純電動車相比也是有一定優勢的。
  • 車企蓄力!氫燃料電池技術要爆發了?
    日前,電哥了解到財政部關稅司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這則通知的主要內容是氫燃料電池的進口零部件關稅將下調,從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我們從氫能相關產品來看,諸如燃料電池增壓器暫定下調至5%、燃料電池用碳電極片下調至5%、燃料電池循環泵下調至2%、鉑載催化劑下調至4%等,核心部件均有一定程度下調。
  • 氫燃料電池車到底是何方神聖?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方向之一氫燃料電池車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今天嘿電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突然火起來的氫燃料電池車到底有什麼特點首先大家要建立一個概念氫燃料電池車顧名思義,就是把傳統電動車的鋰電池更換成了氫燃料電池驅動車輪的依舊是電動機所以從本質上看氫燃料電池車依舊屬於電動車的範疇傳統的電動車
  • 年終紀事2020|氫燃料電池掀起價格戰?
    2020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狀態,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從安靜走向熱鬧。上下半場之間,為何會形成如此強烈的反差?或許,由於上半年忙於抗擊疫情,所以關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好消息集中在下半年。不過,我們又意外發現,蓄謀已久的產業價格戰在今年悄然打響。  2020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