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力鬼斧Air機箱評測:傳承的外觀,再進化的散熱

2020-12-14 超能網

聯力與去年底推出了一款中塔機箱——鬼斧,其個性化的雙側板外觀、考慮周到的內部結構設計以及強悍的散熱性能讓其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而我們評測室也給出了推薦銀獎。今年,他們帶來了這款機箱的「船新本」——鬼斧Air。Air這個詞在產品上可以用來形容輕薄小巧,但很明顯這不是一款中塔機箱能做到的,所以這個Air在全新的鬼斧機箱上就應直譯為空氣的意思。鬼斧Air,就是一款在散熱性能上進一步優化的「小改款」。

機箱規格如下:

更加素雅的外觀,有待提升的質感和設計

相比去年的鬼斧,新的鬼斧Air第一眼看過去最大的變化就是前臉。雖然整體設計保持了和鬼斧一模一樣的外突梯形設計,但是去除了前面板兩側的ARGB燈光區域。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塊網眼鋼板。我們拿到的這個是白色版本,所以顯得更加素雅簡潔。正面只有一個鍍鉻聯力logo在底部。

頂部是機箱的前IO。即使是去除了前面板的ARGB燈光,但由於三把標配的ARGB風扇的存在,聯力還是保留了控制燈光顏色和模式的兩個按鈕。剩下的就是比較常規的重啟、帶燈環的開機按鍵、耳機麥克風二合一的3.5mm插孔以及兩個USB3.0(聯力將其換成了更低調的黑色)。旁邊一個堵起來的則是Type-C口。默認並不附帶,需要購買聯力官方的附件自行加裝。配置上還是比較主流,但是按鍵的質感以及縫隙還有待加強,並且按鍵的功能圖示和名稱衝壓深度過淺,不細看幾乎無法分辨。如果官方能用顏色進行塗描或許會更好。

雖然遠觀這個純白色的箱子非常漂亮,但細看箱體與前面板結合處還是可以看到非常輕微的色差。當然,畢竟是塑料和鋼材兩種材質,即使同一種顏色也很難克服這個問題。不過應該是由於漆面較薄原因,箱體表面看起來還是比較粗糙。

由於這是基於鬼斧推出的更新產品,所以鬼斧上獨特的雙側板也得到了保留。雖然這是一個功能性設計,但在外觀上也為其加分不少。在一眾「大側透」的機箱中顯得與眾不同。與鬼斧不同的是,這次的鬼斧Air下側板換成了整面網孔的設計,理論上能帶來更好的空氣流動性。與機箱前面板的網孔相契合,從側面看過去,你甚至能直接「透視」到內部的框架。

雖然這已經是聯力第二次採用了雙側板,但對於開合方式上,個人覺得還有優化的空間。也許是為了一個更乾淨的外觀,聯力並沒有在玻璃側板上設置任何的拉手,玻璃也是規整的方形。內嵌的設計導致每次打開玻璃側板前都需要先打開下側板。如果能在玻璃邊緣切割一個凹槽會使開合更方便。

與玻璃側板相同,下側板前方也沒有任何縫隙。想要打開這塊側板只能從尾部摳開,就感覺有一絲絲...難受。鬼斧Air側板內側跟鬼斧一樣,在邊角處設置了泡棉減震,磁鐵設置在泡棉底下。但實際開合起來似乎並沒有感受到它的減震效果,每次關上依舊還能聽到較為大聲的鋼材撞擊聲。扣上後可以看到還有一條較為明顯的縫隙,用戶可以在此安裝另購的RGB燈條。

在機箱的右側,由於不需要考慮氣流,所以下側板變成了整塊鋼板。鋼化玻璃下的線材蓋板讓強迫症患者大呼舒爽。

至於機箱的尾部,就是比較常規的布局了——電源下置、後IO孔旁邊預留有120mm的風扇位、PCI-E擋板。跟之前的鬼斧一樣,顯卡默認採用橫置安裝。

底部有一個抽拉式的百葉窗式的防塵網,四角均有橡膠腳墊。

總結來說,聯力鬼斧Air基於之前的鬼斧改編而來,前面板和側板換用了細密網孔的設計。整體外觀在延續了上代設計的情況下變得更加簡潔,全白的顏色讓其看起來還是比較乾淨舒適,不過表面的粗糙感、側板生硬的開合撞擊聲都讓整體的質感下降不少。雖然考慮到售價比上一代產品還便宜了70元,來到了600元的價位,但個人覺得還是可以有一些改進。

依舊是幾乎無可挑剔的內部設計

內部結構上,鬼斧Air與鬼斧完全一致,作為曾經獲得我們編輯推薦獎的產品,其優秀程度不必多說。從左側的主要區域看起,鬼斧Air主板託盤上寫著支持ITX、M-ATX和ATX,實際上它還可以支持E-ATX尺寸的主板。只需要卸下右側擋板頂部的兩顆螺絲再將其反裝即可兼容。

看到電源倉的頂部,有個鏤空的可拆卸擋板,這個區域可以安裝兩把120mm的風扇或者兩塊2.5英寸硬碟。而旁邊的可拆卸擋板則可以給前置冷排和風扇留出充足的空位。

下方就是電源和硬碟的位置了,這個區域兩側通透。可以讓用戶在任意一側調整電源。旁邊的硬碟籠支持三塊3.5英寸硬碟,撥開一側即可輕鬆抽出硬碟支架。如果想實現更優雅方便的硬碟熱拔插,需要選購官方的硬碟熱拔插套件。

相比於主要區域,側邊的設計就豐富很多,首先打開下側板就可以看到預設的兩個2.5英寸硬碟位。

卸下左邊硬碟籠的一顆手擰螺絲就可以左右滑動硬碟支架,不過滑動還是需要較大的力氣,這個問題在鬼斧上就已經存在,這樣的設計一方面給前面的水冷留出了空間,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電源倉有著更大的空間。得益於此,聯力鬼斧Air的電源倉空間相當大,可以支持到200mm長度的電源。電源倉底部有緩衝泡棉為電源提供支撐。

而側邊的主要空間一眼看過去是兩個碩大的理線擋板,都採用了手擰螺絲固定,拆卸方便。左邊的擋板裡是機箱前IO以及前置風扇的線材。就是比較常規的USB 3.0、音頻、跳線。只不過加上三把ARGB的風扇的線材就顯得比較凌亂了。

打開右邊的擋板裡面是另外一塊鋼板,專門用來放置集線器,並且提供了靠左/靠右兩種安裝位置,同樣也是手擰螺絲的設計。

下方則是兩個2.5英寸硬碟位,至此所有的硬碟位都已經盤點完,鬼斧Air總計提供了3個3.5英寸硬碟位+6個2.5英寸硬碟位,撐滿主板的SATA接口還有餘,存儲配置方面鬼斧算是一步到位了。

機箱附贈的三把風扇通過單獨的框架固定,卸下前面板以及左右兩側固定框架的兩個手擰螺絲即可取出框架。可以看到機箱框架上還設置了走線孔位。風扇框架通過凸起固定在機箱框架上,正反都能安裝。

風扇支持5V ARGB燈效,轉速最高1300RPM。

機箱的結構方面到這也說的差不多了,兼容性上就在這一併總結:

水冷:頂部支持240mm(Max),前部支持360mm(Max)。風冷:176mm,能兼容市面上大部分高端塔式散熱。顯卡:384mm(前部無風扇或水冷),等同於沒有限制。雖然前面指出鬼斧Air尚有優化空間,但在內部結構方面,無論是兼容性、擴展性、人性化設計方面個人認為均沒有明顯槽點。從設計合理性的角度考慮,鬼斧Air是我一定會推薦的一款機箱。

裝機體驗:大面積理線擋板帶來極致整潔觀感

拋開內部較為獨特的設計,鬼斧Air的內部布局還是比較常規的,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這款機箱裝機過程十分常規,並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而為了搭配這個純白的箱子,我也特意挑選了以黑白為主調的一些配件,配置如下:

由於我們採用了聯力自家的極圈 銀 360冷排,只能裝在機箱前部,因此首先需要卸下風扇支架,這樣一來鬼斧Air就成了一款半開放式機箱,有足夠的空間安裝硬體和接線。

電源方面我特意選擇了這款較長的EVGA SUPERNOVA 1200 P2電源,稍微移動硬碟籠後可以輕鬆放入,前部的空間也足夠放置冷排和風扇。

將電源、主板和水冷安裝完畢後,就可以開始理線了 。前IO的線材彎折以後使用附帶的魔術扎帶紮好接入主板,水冷風扇的線材從頂部走到右側擋板處,再接入主板相應接口。至此,主要的裝機步驟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理線和插上顯卡了。有一說一,我必須承認這個走線只是隨意為之,並沒有過多的思考,因此整體觀感還是比較凌亂的,但這就是理線擋板的好處了,扣上兩塊理線擋板,再蓋上下側板。整個背面瞬間乾淨整潔,除了兩條主板供電線外沒有其他的裸露線材。

至於顯卡方面我們還是選擇了常規的橫置安裝方式,這也是鬼斧Air的默認配置。當然,如果你對於顏值的要求比較高,官方也提供了豎裝支架和PCI-E轉接線可供選購。

正面十分乾淨,沒有多餘線材。

在不開啟RGB燈的情況下,整套配置在顏值上還是相當在線的,黑、白、漆面、金屬都相得益彰。簡約又不單調。

而由於玻璃側板的存在,所以RGB燈光也毫無遮擋。雖然鬼斧Air相比之前的鬼斧去掉了前面板的RGB燈帶,但是水冷風扇自帶的RGB燈效帶來的燈光還是能夠透過網孔,依舊光彩奪目。(甚至有些晃眼...)

散熱測試:散熱能力極為優秀

我們的機箱散熱性能測試採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能更好的獲得一致性,便於各類機箱散熱性能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將發熱模塊+散熱器視為一個大的發熱體,將機箱視為一個散熱器,這個大的發熱體的功耗和溫度會因機箱這個散熱器的性能而不同。

我們可以將機箱當作一個大的熱阻體來計算,通過測試得到機箱內外溫度差及功耗,就可以計算出它的熱阻,考慮到測試時的精度和誤差,以及為了便於比較,我們最終將機箱的散熱性能指標轉化為超能指數:

Exp = 3.3*Pd/(10+Tc – Ta)

Pd指發熱模塊穩定後的平均功耗,Tc指發熱模塊的表面溫度(此處為機箱內的平均溫度,我們的測試點為CPU散熱器風扇前5cm處和顯卡下方某固定點),Ta指環境溫度,Exp越大,表明該機箱的散熱性能越好。

在我們的機箱散熱測試模型中,搭配固定的風冷散熱器(先馬冰雪130),測試時,散熱器的風扇運轉。機箱風扇配置為前置進風風扇裝滿,1個後置出風,機箱風扇的轉速控制為1000RPM,如果機箱沒有標配風扇,則統一使用ProArtist M12風扇,轉速同樣控制在1000RPM。

鬼斧Air標配前置三風扇,我們還加裝了一個後置風扇,轉速均控制在1000RPM,在我們的測試下,機箱內平均溫度26.9°C,穩定時發熱模功率為295W,此時的環境溫度為26.1°C,通過計算後可得出該機箱散熱性能的超能指數為:

Exp = 3.3*Pd/(10+Tc – Ta) = 3.3*295/(10+26.9-26.1)= 90.1

雖然這是我們首次使用機箱散熱性能的超能指數這一指標,實際上我們內部有做過多次模板測試,因此光從這個分數來看,90+分足以說明鬼斧Air的散熱能力,對於90+分的機箱,我們給出的評價是:散熱能力極為優秀,甚至可能會是很久一段時間內的最好成績。

總結:實用先行,顏值隨後

或許你會奇怪我為什麼會對這麼一款有著獨特設計的純白機箱給出這個結論,難道只是因為不滿它的質感和細節?當然我承認這確實影響了我的觀點,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在內部結構部分,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聯力的用心,不管是良好的硬體兼容性、最大限度的空間利用還是各種從用戶裝機角度考慮的設計,都讓我從主觀上非常喜歡這款產品。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外觀就會發現,其實除了純白的顏色,其他都是針對「散熱」這個功能進行設計的。前面板和左側版整面開孔的設計使它有著更強於上一代的散熱表現,可以令人驚豔。所以總的來看,在顏值和實用方面,明顯更偏向後者。

而即使鬼斧Air在實用上已經做到了方方面面,但官方還是推出了四款附件供消費者自行「進化」手上的機箱。如果你是一個實用性上的完美主義者,可以按需選購,只不過這樣一來,機箱的整體價格就來到了千元左右,性價比就顯得略弱了一點。如果你不在乎這些額外的功能,只是希望一個設計優秀,散熱強悍的中塔機箱,其629元的價格就顯得相當有誠意了,它絕對是我首推的一款產品。

相關焦點

  • 聯力鬼斧Air機箱評測:傳承的外觀,再進化的散熱
    聯力與去年底推出了一款中塔機箱——鬼斧,其個性化的雙側板外觀、考慮周到的內部結構設計以及強悍的散熱性能讓其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而我們評測室也給出了推薦銀獎。今年,他們帶來了這款機箱的「船新版本」——鬼斧Air。Air這個詞在產品上可以用來形容輕薄小巧,但很明顯這不是一款中塔機箱能做到的,所以這個Air在全新的鬼斧機箱上就應直譯為空氣的意思。
  • 感受尖峰鐵藝與優良散熱的魅力,聯力鬼斧AIR機箱評測
    說聯力這個品牌,相信不少玩家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它那些做工精緻的鋁合金機箱。其實早在去年年底的時候,聯力就已經推出了首款全鐵工藝的機箱鬼斧,它以出色的做工和設計深受玩家們認可,熱度還是挺高的。最近,聯力推出了鬼斧的升級款鬼斧AIR機箱,它不但保留了尖峰鐵藝架構和高可玩性的特點,而且經過優化後的風道和結構更是可以帶來出色的散熱效果,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 風道升級,散熱效果媲美開放式環境、聯力LIANLI鬼斧AIR機箱 評測
    一、 前言之前聯力的鬼斧機箱讓人印象深刻,漂亮的外觀、厚道的用料、給力的內部空間設計和出色的機箱風道設計,但是機箱的前部設計略微有些複雜緊接著聯力又推出了全新的鬼斧AIR機箱,在鬼斧機箱的基礎上,將機箱前部的面板部分改成衝網孔,增加機箱進氣面積的同時,還讓機箱前部的設計更加的簡潔、精緻,看起來更加的大氣
  • 風道升級,散熱效果媲美開放式環境、聯力LIANLI 鬼斧AIR 機箱
    一、前言 之前聯力的鬼斧機箱讓人印象深刻,漂亮的外觀、厚道的用料、給力的內部空間設計和出色的機箱風道設計,但是機箱的前部設計略微有些複雜 緊接著聯力又推出了全新的鬼斧AIR機箱,在鬼斧機箱的基礎上,將機箱前部的面板部分改成衝網孔,增加機箱進氣面積的同時,還讓機箱前部的設計更加的簡潔
  • 鬼斧神工再現,散熱新升級聯力鬼斧AIR RGB體驗
    對於一個優秀的機箱來說,除了擁有高顏值、內部結構合理、做工用料出色外,散熱方面同樣也是需要考慮的地方,畢竟現在安裝高端硬體的玩家比比皆是,尤其是i7和i9,AMD就更不用說了,這些高端產品動侃一兩百瓦的發熱可以說是對機箱散熱的一大挑戰。而最近聯力推出的鬼斧Air機箱就可以說滿足了各位高端玩家的需求。
  • 風冷玩家福利-聯力鬼斧Air機箱測評
    一、前言去年底我拿到了鬼斧,那臺機箱的細節之多,讓我直接一口氣寫了上萬字,鬼斧也是19年我覺得最有設計感的一臺機箱。時隔半年聯力又整出了一臺散熱優化版鬼斧,對了這其實對聯力來說真的是常規操作了,因為包浩斯也出過散熱優化版,出於好奇我就搞來了一臺,我們來看看這臺機箱到底做了哪些散熱優化吧。
  • 顏值設計均出色的老牌廠商機箱 聯力 鬼斧Air RGB機箱 上機體驗
    聯力這個品牌,對機箱有過了解的DIY愛好者朋友會比較熟悉,其有著出色的設計和紮實的用料以及做工,在機箱圈久負盛名,在進入大陸生產銷售後,聯力針對市場需求設計了一款機箱:鬼斧,上市後有著不錯的反響,而此次和大家分享的是鬼斧的升級款:鬼斧Air,不僅沿襲了鬼斧優秀的設計,更進一步提升了鬼斧的顏值並加強了散熱設計,還自帶了三個ARGB風扇,無疑大大的提高了性價比,那麼實際使用如何,我們一起上機看看。
  • 【開車預售】聯力鬼斧機箱
    聯力最近推出了一款架構非常不錯的機箱——鬼斧,其四開門飛翼設計,可移動伸縮水冷架子、整機全鐵架構、並且背部附帶了理線強迫症患者的福音——
  • 618裝機正當時,聯力鬼斧機箱全新體驗
    而聯力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品牌,無論是產品做工還是設計方面,都十分不錯,以前一直用聯力的雙子星,趁著近期聯力有優惠,而且升級版LANCOOL II鬼斧機箱的到來讓我有了生機機箱的衝動。其實對於顯卡豎接,以前也不是沒有差不多的方式,顯卡豎接難免讓顯卡有性能上的影響,記得以前NVIDIA就有個機箱是主板平放的形式,不過佔面積比較大,所以並不受玩家喜愛。對於LANCOOL II鬼斧機箱,升級還是挺多的,在外觀設計方面完全不同了風格,更大面積的進風口,加入了更大面積的RGB幻彩燈效,迎合了現在玩家的需求。
  • 聯力618活動精選:尖峰鐵藝鬼斧機箱499元秒殺
    如果你最近正好有裝機計劃,那麼就可以關注下聯力京東官方旗艦店,6月18日當天多款機箱以及配件產品都有著不錯的活動價格。聯力618活動分為秒殺直降和預約搶購兩種方式,秒殺活動直接就是在18日當天,而預約搶購則是6月17日18點-24點進行預約,18日零點-20日零點進行搶購。
  • 機箱不給力 換個鬼斧AIR機箱給10700K平臺更好的散熱附裝機介紹
    先是有AMD處理器破天荒開始漲價,隨後顯示器也果斷跟上節奏,再之後,中高端顯卡似乎也迫不及待要加入漲價的隊伍...苦等倆月還沒見著10600K影子的朋友,也終於還是入了10700K的坑。為了配上這個處理器的段位,還特地入手了聯力新品機箱跟360水冷散熱,至於裝機效果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瞅。
  • 機箱不給力 換個鬼斧AIR機箱給10700K平臺更好的散熱(附裝機介紹
    先是有AMD處理器破天荒開始漲價,隨後顯示器也果斷跟上節奏,再之後,中高端顯卡似乎也迫不及待要加入漲價的隊伍...苦等倆月還沒見著10600K影子的朋友,也終於還是入了10700K的坑。為了配上這個處理器的段位,還特地入手了聯力新品機箱跟360水冷散熱,至於裝機效果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瞅。
  • 一臺有內涵的機箱——聯力鬼斧測評(下)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鬼斧的散熱表現吧,首先還是交代一下測試環境,室溫在16.5度,溼度74%。有人說那我怎麼判斷一款機箱到底散熱好不好呢,其實你在拷機的時候打開散熱側板就知道了,一款風道出色的機箱,其實在打開側面板後拷機溫度也是不變的
  • 鬼斧穿上了通透的蕾絲套裝會變成什麼?性感聯力鬼斧AIR在線表演
    為了防止電腦也在這個時候熱得裂開,聯力順勢推出了鬼斧系列的船新版本,鬼斧AIR,這名字一聽就讓人覺得清涼啊,那麼這款鬼斧AIR相較於之前的鬼斧帶來了什麼不一樣的變化?是否繼承了鬼斧系列的神工結構?能否成為集神工結構+神工散熱於一體的極品神箱?我給大家搞了一個鬼斧AIR回來一起來探究探究。
  • 聯力鬼斧機箱裝機秀,卡皇低調出鏡
    前言年末了,經過雙十一雙十二的廝殺,大家的裝機熱度也低了不少,許多廠家也會將手頭的新品壓一下,留著明年Q1再發布,但最近聯力高調的發布了他們全新的中高端機箱:鬼斧今天就是一期給粉絲「枯燥乏味」的日常裝機,他看中的機箱正好是開頭說鬼斧,一同出鏡的還有他信仰的卡皇:EVGA RTX 2080Ti KINGPIN,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次的秀效果如何。
  • 萬元高性能電腦配置:R9 3900XT 鬼斧AIR裝機評測
    :聯力極圈240電源:安鈦克HCG 850機箱:聯力鬼斧AIRCPU方面,AMD R9 3900XT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12核心24線程設計,6MB二級緩存,64MB三級緩存,TDP 105W,基礎頻率也3.8GHz,加速頻率從銳龍9 3900X的4.6GHz提升到了4.7GHz
  • ​萬元高性能電腦配置:R9 3900XT鬼斧AIR裝機評測
    :聯力極圈240電源:安鈦克HCG 850機箱:聯力鬼斧AIR,聯力鬼斧AIR,看中的就是它顏值十分高。AIR還可以支持前置3*12cm/2*14cm風扇或360冷排(支持50~110mm調節);頂置2*12cm/14cm或240冷排;後置1*12cm風扇或120冷排,無論是使用風冷還是水冷進行散熱,聯力鬼斧AIR都可以很好地支持,玩家們可以放心安裝。
  • 聯力雙子座幻彩版機箱評測:兼顧RGB燈效和散熱
    聯酷/LANCOOL對一般玩家來說可能會比較陌生,作為聯力旗下的機箱品牌,聯酷的PC-K7在十餘年前真的可謂風靡一時,之後聯酷漸少聲息,直至今年聯力才宣布了聯酷的回歸計劃;在ComputeX 2018上,聯力展出了一款機箱新品——LANCOOL ONE,國內亦稱雙子座,分為RGB版和幻彩版,其中Digital後綴命名的即是幻彩版,我們今天要評測的就是聯力雙子座幻彩版機箱
  • 真的不一樣,真的有細節,真的舒服-聯力鬼斧上癮體驗
    其實對於聯力,我也是很多年前在一些偏僻的網站和雜誌上看到過一兩次,真正進入國內普通群眾比如我這種見識沒多少的憨憨的視野也是這一兩年的事情。前段時間玩過一個臺產的ITX小箱子,就覺得臺灣那邊的廠子做機箱設計很有意思,玩起來的確不一樣。因此這次我也想看看臺產的中塔機箱是否玩起來也會有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所以我購入了一臺來自聯力的鬼斧,來真實把玩體驗一下臺產機箱的獨特魅力。
  • ITX機箱中的時代寵兒 聯力PC-Q38迷你機箱評測
    ITX機箱中的時代寵兒 聯力PC-Q38迷你機箱評測 2018年09月28日 16:29作者:劉國亮編輯:劉國亮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