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力這個品牌,對機箱有過了解的DIY愛好者朋友會比較熟悉,其有著出色的設計和紮實的用料以及做工,在機箱圈久負盛名,在進入大陸生產銷售後,聯力針對市場需求設計了一款機箱:鬼斧,上市後有著不錯的反響,而此次和大家分享的是鬼斧的升級款:鬼斧Air,不僅沿襲了鬼斧優秀的設計,更進一步提升了鬼斧的顏值並加強了散熱設計,還自帶了三個ARGB風扇,無疑大大的提高了性價比,那麼實際使用如何,我們一起上機看看。
聯力 鬼斧Air 初看似乎就是一平平無奇的側透機箱,最多再加一個全鐵網散熱的前面板,但從左側那隱約可以看見的電源倉就知道內有乾坤,鬼斧Air 其實是一款雙側透、電源倉雙開合併支持顯卡豎裝的E-ATX的 RGB機箱,尺寸478*229*494mm,這個寬度可以完美的兼容馬甲內存,不影響安裝水冷。
電源倉的合頁設計,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標新立異,其實還是有著很多實用的功能的,首先這個合頁是和前面板鐵網一樣的網格設計,加上電源處的開孔,意味著電源不再是之前的要麼銘牌全露要麼藏著,而是有了另一種選擇:朦朧美,在低調中透露著內涵。
好吧,其實第二個才是真正實用的功能,一般的機箱雖然在電源隔板這裡也可以安裝風扇來增強顯卡散熱,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個華而不實設計,因為封閉的電源倉在安裝了電源後並沒有多少空間可以進風,這意味著僅僅只是加強了內部的空氣循環,而在設計了鐵網散熱的合頁後可以吸進機箱外的冷風,實現真正的空氣流通,加強顯卡散熱,提升整體穩定性。
電源倉在做了合頁的開合設計後還有一個實用的功能,從下圖可以看到,硬碟倉是伺服器的那種無段式滑軌抽取設計,配合上選配的熱插拔套件,在拷貝資料或超大的素材時無疑是很方便的。
另一邊的合頁也沒有閒著,在合頁上設計了兩個固態硬碟架,進一步提升擴展性,雖然這種合頁的設計在MOD機箱中很常見,但在量產機箱中還是屈指可數的。
拆下前面板看看,機箱內已經預裝好了三個ARGB風扇,三個風扇可以整體取下來,方便安裝水冷,整個風扇架就比較有意思了,是滑軌的方式安裝取下。
默認是安裝在靠近機箱外的第一個滑軌,而安裝水冷時可選內側安裝或者外側安裝,有兩種不同的安裝法。
機箱內部就是比較常見的了,上半部分是主板空間,這裡有一個非常好的設計,右側的24Pin走線板那裡是可以翻轉的,通常安裝ATX的主板使用默認的即可,而安裝E-ATX超大型主板時只需翻轉一下走線板就可以輕鬆的支持E-ATX主板。
從下面兩張圖可以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
顯卡的七個PCI-E槽全部是可拆卸重複使用的設計,並且每個螺絲都有橡膠墊,在安裝顯卡時不會再留下螺絲痕跡,螺絲附近的那個小點是擋板的定位孔,在安裝擋板時可以自動卡在機箱上,種種細節透露著老牌廠商的設計實力。同時這裡也可以選配顯卡豎裝支架來實現顯卡豎裝,方便展示高顏值顯卡。
細心的朋友可以能會發現側透玻璃的固定柱上面的部分要比下面的長上那麼一點,有過安裝側透玻璃經歷的可能比較好理解,當上下固定柱長度一樣時很容易發生下面的孔裝進去了而上面卻在外面,這麼設計後可以更好的定位一次性裝上,這種小細節不服都不行。
另一個側面同樣是側透設計,這側透豈不是會暴露出我的靈魂走線?其實大可不必擔憂,側面所有有可能走線的地方都覆蓋了藏匿板,可以輕鬆遮掩雜亂的走線。
在藏匿板的下面還有一個專門放置風扇控制器的黏貼板,基本上裝機時所有有可能用到的功能都考慮到了。
硬碟倉這裡也是滑軌的設計,可以左右移動方便前面板安裝冷排,或者安裝超長電源。
頂部的I/O接口,開關、重啟、雙USB3.0等等,最左側的C鍵是Color鍵,可以切換RGB的顏色,右側緊挨著的M鍵是Mode鍵,可以切換顏色,可以有7種顏色,8種模式。
此次上機測試的配置如下,CPU:i7-9700,手上目前沒有十代的頂級U,i5-10400目測也不夠看,九代i7八核心將就用用,14nm++也是可以比較好的反應出散熱情況了。
CPU座駕使用的華碩的ROG Z390-H,還行吧這主板,畢竟帶ROG,可以解除CPU功耗限制,方便測試。
CPU散熱器使用的聯力差不多同期上市的 極圈240一體式水冷,冷頭採用鋁製外殼搭配純銅底座,可隨意旋轉調整Logo位置,強迫症愛好者福音,搭配兩個靜音ARGB風扇,提供五年質保。
開始上機,上機走完背線後機器非常的乾淨、簡潔,看上去非常舒適,令人賞心悅目。
背板這裡如果沒有藏匿板,這靈魂走線簡直沒法看。
通下電看看效果,一次點亮,完美,整體還是很和諧的。
這水冷的RGB質感也非常的不錯。
下面上機測試下溫度看看,還是使用老牌挨打64的FPU模式進行拷機測試,室溫在30℃,沒開空調,30℃是南方比較常見的溫度了,全核4.4G的頻率在FPU拷機約5分鐘後溫度趨向平穩,在78℃左右,看曲線圖溫度都成直線了說明散熱還是有餘力的,只是CPU內部矽脂導熱不行沒法出來,查看歷史記錄最高在79℃,這樣的室溫這成績還是挺不錯的。
從這次上機體驗來看,聯力鬼斧Air的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雙開合頁電源倉的設計無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創新且實用的設計,大大提高了實用性和擴展性,全鐵網散熱的前面板配上三個ARGB風扇,散熱、顏值、實用均不落下,而像藏匿版、黏貼板、可翻轉的走線板、PCI-E擋板定位孔、加長的側透玻璃固定柱等等小細節無疑不處處透露著老牌廠商的底蘊,設計、用料、細節等讓人不得不感嘆:老牌不愧是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