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區塊鏈中的區塊傳播問題

2020-09-07 讀芯術

全文共2087字,預計學習時長6分鐘


圖源:dailyhodl


缺乏可擴展性被認為是大規模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最大障礙,現在,所有的區塊鏈項目都在尋找能夠提高其網絡性能的解決方案。許多新興項目聲稱他們有解決這個問題的靈丹妙藥,這是誇大其詞了,很多觀察員和投資者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核心和根源。


沒有深入的調查和足夠的技術支持,我們很難確定這背後的瓶頸和利弊權衡。本文,我們將探討阻礙比特幣擴展的公認因素。


在分散式對等網絡比特幣發明後不久,研究人員對決定比特幣規模極限的因素產生了興趣。很快,其核心問題就被確定為區塊傳播時間或區塊傳播延遲。


這是新區塊到達網絡中大多數節點所需要的平均時間。在像比特幣這樣的大型去中心化網絡中,每當產生新塊,都會根據Gossip協議進行信息傳播。如果某個節點佔領了新的有效區塊,它將通知其他連接它的節點。


然後,節點將該區塊傳輸到要求其執行此操作的那些節點。在區塊到達網絡中的每個完整節點之前,它要經過7個中間節點,每個誠實的節點在轉發該區塊給其他對等節點之前都要驗證該區塊。顯然,整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每個新的區塊都會影響網絡,使節點和乙太網以最大功率工作。


有人會說,自從該網絡推出以來,Gossip協議已經有了很多改進。例如,比特幣改進方案BIP0152引入了只在區塊體中傳輸短交易ID的選項,而不是整個交易列表。但如果節點在其內存池中沒有該事務,則必須要求其對等方在單獨的消息中進行傳輸。如果該區塊中有大量此類事務,則BIP 0152的改進將失去意義。


由於數據傳輸是區塊中繼中最耗時的部分,研究人員對確定大小的數據包到達網絡中50%、90%或95%的節點所需的時間感興趣。


結果發現,對於一個大小大於20KB的區塊,區塊傳播延遲時間幾乎和區塊大小成正比。根據2013年發布的研究,該塊中每多出1KB的數據都會導致區塊傳播延遲增加80毫秒。


圖源:unsplash


自那時起,每年都會有幾篇關於此主題的學術論文和調查,他們更新上述數據並提出各種改進建議。


此外,該網站監測比特幣網絡的當前狀態和區塊傳播時間,它還提供了有關這一主題的歷史數據圖表。大多數成熟的區塊鏈網絡與比特幣有著相同的設計,這些網絡中的區塊傳播時間遵循同樣的規則。


不幸的是,區塊傳播時間對區塊鏈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響。在網絡中傳播時間越長,礦工在舊區塊上開採的頻率越高。主鏈的分叉發生得更頻繁,孤立區塊的佔比上升,長的傳播延遲導致了所謂的驗證者困境。


一些節點可能會發現跳過區塊驗證步驟是一個有益的策略。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面臨著在錯誤區塊上開採的風險。然而,如果區塊驗證時間很長,這個策略或許就會有利可圖。研究人員發現,長傳播延遲降低了節點抵消51%攻擊和獨立挖掘的能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區塊鏈開發人員經常試圖將區塊傳播時間控制在平均區塊時間的1%以下。


對於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基於PoW共識的主要區塊鏈網絡都是如此。因此,比特幣網絡中50%的節點的區塊傳播時間通常低於6秒。


儘管像BIP 0152中所述的那樣,快速區塊中繼減少了平均區塊傳播時間,但在最壞的情況下,它可能比基本協議花費更多的時間。但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傳播延遲也應該是合理的,這樣礦工才能在大部分時間保持他們的節點同步,並始終驗證提議的區塊。


每當人們談論區塊鏈的可擴展性時,都會提到系統的交易吞吐量。然而,人們忘記了交易吞吐量的提高不應損害網絡的安全性,也不應對希望參與網絡的節點提出數據存儲要求。這些修改可以減少網絡中獨立交易驗證器的數量,從而減少去中心化。


比特幣交易吞吐量可以簡單使用公式計算:


· Bsize是區塊大小(以字節為單位)

· Tsize是區塊中交易記錄的平均大小

· Btime是區塊鏈中連續區塊之間的平均時間


顯然,可以通過增加區塊大小、減少交易記錄大小或減少區塊之間的間隔來增加交易吞吐量。其中,減少交易記錄的大小是比較困難的。


人們也可以嘗試其他兩種選擇。然而,這些操作將增加花費在區塊傳播上的時間,網絡的安全性和分散性可能會因此受到威脅。


圖源:unsplash


或許有人會注意到,在比特幣協議中,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率很低,每個節點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處理和傳輸一個新區塊的重要數據。它的網絡帶寬確實很重要,但它被充分使用的時間只有幾秒鐘。


其餘時間,此節點只是傳輸未決交易和輔助數據。這一發現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更有效的協議設計,以在不影響網絡安全性和分散性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交易吞吐量。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夸克區塊鏈中的區塊高度
    現在跟談談關於區塊高度的那些事情。 「區塊高度」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區塊的高度,簡單點說,即連接在鏈上的個數。所以要理解什麼是區塊鏈高度,我們必須先弄清楚區塊鏈是什麼。如果把區塊鏈當作是記帳本的話,區塊就是記帳本的頁碼。 每一筆帳目都清晰地記在記帳本上。並且為了避免被篡改的風險,保障公平公開,記帳方式都是一起記帳。
  • 區塊鏈大講堂第一期丨什麼是區塊鏈?怎樣通俗的理解區塊鏈?
    很多人一開始搞不懂什麼是區塊鏈?然後就被各種「區塊」、「挖礦」、「去中心化」、「雙花攻擊」、「拜佔庭將軍問題」等各種專業名詞搞的暈頭轉向,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區塊鏈相關技術,零時科技將不定期進行《區塊鏈大講堂》的連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由淺及深的針對性地選擇某個知識點進行深度解讀。
  • 區塊鏈概述---如何簡單的理解區塊鏈技術
    以前是靠信譽、靠百年老店、權威機構等,區塊鏈利用技術建立了新的信任方式,這是可以被量化的,從技術的角度實現的,所以說區塊鏈成為了下一個信任的基石。區塊鏈最核心的革命特性是改變千百年來落後的信用機制。最近經常看到或聽到區塊鏈和比特幣的關鍵詞,但是對於像我這中菜鳥級別的如何簡單通俗的理解區塊鏈呢?
  • 區塊的常識之,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區塊鏈中的密碼學
    區塊鏈的四大核心技術分別是密碼學,分布式帳本,共識機制以及智能合約,密碼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密碼學可以說是區塊鏈的基石,其它技術以此為地基,才搭建出區塊鏈這座高樓大廈。在區塊鏈的世界中,任何一筆交易或者帳戶的地址都是完全依託於哈希算法生成的,這就保證交易或者帳戶地址在區塊鏈網絡中的唯一性,無論我這筆帳轉了多少錢或轉給了多少個人,在區塊鏈這個大帳本中都是唯一的存在,哈希算法在區塊鏈技術中是最基礎的存在,區塊鏈的每個部分都離不開,而且還賦予了區塊鏈種種特點,保護著整個區塊鏈體系的安全。
  • 關於對區塊鏈的一些理解與認識
    如果這世界沒有支付寶或微信,在去中心的環境中,A如何把自己的200元紅包,價值傳輸給B呢?區塊鏈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在去中心的環境下,實現點對點用戶彼此價值傳輸。  時間戳:數據分裝不同數據包內,按順序記錄,解決數據衝突問題。  時間戳+共識機制(工作量證明):解決重複記錄和拜佔庭將軍問題。在去中心化網絡中,使所有節點數據信息保持準確。  為更好的理解區塊鏈運作原理,這裡用一個示例來解釋區塊鏈的運作機制。示例:修家譜。某家族擬修訂家譜,希望每年更新,保持數據準確,且無論太平盛世,還是兵荒馬亂都能保證家譜的延續。
  • 我們真的了解區塊鏈嗎?——重新理解區塊鏈商業價值
    目前學術界對於區塊鏈並沒有標準定義,區塊鏈技術也不是一項單一技術,作為一種系統概念自身也在不停發展進化,所以很難用一個通用定義涵蓋區塊鏈全部含義。對於區塊鏈的理解,更多還是出於自身行業需求角度出發,看待區塊鏈的價值和意義。
  • 大咖共話區塊鏈:媒體如何擁抱區塊鏈?
    在段永朝看來,關鍵是思想上重構採編化流程一體化,其中區塊鏈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財富的生產、內容的生產和財富分配的問題。媒體如何助力中國的全球化戰略?從Facebook對美國選舉的影響,到TikTok在美國深受打壓,媒體,尤其是傳統主流媒體如何運用新的技術浪潮來助力中國的全球化戰略?區塊鏈技術如何為國際化傳播做服務呢?
  • 區塊鏈的常識之,什麼是區塊鏈的架構模型?
    其中,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基礎數據和基本算法;網絡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共識層主要封裝網絡節點的各類共識算法;激勵層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算法和智能合約
  • 如何理解區塊鏈網絡中的重放攻擊
    打開APP 如何理解區塊鏈網絡中的重放攻擊 發表於 2019-07-01 14:26:55 傳統計算機術語中,重放攻擊(Replay
  • 回顧 | 如何理解區塊鏈經濟學
    過去的近40期AMA(Ask Me Anything)中,嘉賓們涵蓋了許多交叉領域,將我們帶入象牙塔中經典的字裡行間,或是一場場會議的交頭接耳中,讓思緒得以生長和交織。年關將至,BlockMania將整理出一些合集,帶大家回顧一下這些令人興奮的討論。首先讓我們先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區塊鏈。
  • 區塊鏈是什麼?應該如何通俗的理解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應用背景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不僅需要內部精細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而且也要求在對外合作過程中的數據安全可控,數據共享與交易的安全性已成為影響企業對外合作、進行資源共享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通過某種技術保證企業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解決數據交換和交易的信任問題。
  • 如何理解區塊鏈轉帳
    簡單理解,區塊鏈是一本記錄流水帳的帳本,裡面記錄著:張三轉 10 個 ETH 給李四,李四轉 5 個 ETH 給王五,王五轉 5 個 ETH 給丁六...既然是帳本,那就有兩個問題不可迴避:誰來記帳?其他礦工作為 A 礦工的競爭對手一直在盯著呢:A 同志,你這是造假,是在給區塊鏈抹黑!然後 A 就成了礦工中的失信人員,大家不承認他記的帳,到手的記帳獎勵和小費也歸其他礦工了。休息一下,閉上眼睛,想像你是工商局的領導,現在要去查比特幣這個帳本了!
  •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如何理解區塊鏈行業的安全問題?
    ➽今日主題:安全雖然有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區塊鏈的行業之中,然而由於很多人之前並沒有接觸過區塊鏈,也沒有相關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薄弱,這就很容易讓攻擊者們有空可鑽。區塊鏈安全細分領域,有幾個現象可以讓大家零距離體會到問題所在。
  • 萬向區塊鏈行業研究 | 區塊鏈在數據要素市場中的應用
    很多專業和學者討論了區塊鏈在數據要素市場中的應用,高度肯定這方面應用對保護和使用個人數據以及為AI發展完善數據基礎的重要意義。但與區塊鏈在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供應鏈金融、存證和防偽溯源等領域的應用不同,數據要素市場本身處於發展早期,在很多核心問題上尚無定論,這使得關於區塊鏈在數據要素市場中的應用的討論很難深入。
  • 專訪霍炬:中文社區第一批傳播比特幣的人,如今怎麼理解區塊鏈
    一年前,霍炬和西喬接受李笑來邀請,擔任基於區塊鏈的數字內容交易及分發網絡PRESSone CTO和COO,李笑來擔任CEO。借了解PRESSone的機會,我對霍炬進行了一次專訪,在採訪中,他並沒有過多提及自己的項目,而是講述了自己對區塊鏈的一些認知,也刷新了我對「內容」的定義。
  • 區塊鏈的常識之,什麼是區塊鏈,共識機制是什麼?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組件。這種自信任的前提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即在一個互不信任的市場中,要想使各節點達成一致的充分必要條件是每個節點出於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都會自發、誠實地遵守協議中預先設定的規則,判斷每一筆記錄的真實性,最終將判斷為真的記錄記入區塊鏈之中。換句話說,如果各節點具有各自獨立的利益並互相競爭,則這些節點幾乎不可能合謀欺騙你,而當節點們在網絡中擁有公共信譽時,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
  • 能源區塊鏈研究 | 區塊鏈的優勢——能源行業中的區塊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球市場洞察力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 Inc)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5年,能源行業中區塊鏈技術的價值有望從區塊鏈可提高能源行業效率及靈活度,並推動其可持續發展。電力巨頭們正不斷應用區塊鏈解決日益嚴峻的電網安全問題,從而刺激了對技術的需求。研發智能合約應用程式的趨勢不斷加強,加之選擇參與者的能力不斷提高,行業前景將越來越廣闊。油氣企業尤為擔心安全問題以及交易隱私問題。
  • 傻瓜讀區塊鏈
    很有可能去年你已經聽說了「區塊鏈」這個詞彙。即使我們都對它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事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解釋為什麼每個人都會在創新和技術論壇上談論它。本文總結了理解區塊鏈最重要的概念,你了解它是什麼,並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什麼是區塊鏈?
  • 區塊脈動-區塊鏈以及區塊鏈技術總結
    我接觸過一些工程師,初次接觸區塊鏈時,不約而同的表達了:都是成熟的技術,不就是分布式存儲嘛。站在工程師的角度,第一反應將這種新概念映射到自己的知識框架中,是非常自然的。但是細究之下發現,這種片面的理解可能將對區塊鏈的理解帶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作為一個技術人員,忽略了區塊鏈的經濟學特性——一個權力分散且完全自治的系統。
  • 鏈博科技:通證是區塊鏈價值網際網路中價值的傳遞媒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描述了區塊鏈是如何將傳統的信息網際網路進行改造,使之成為價值網際網路,以及價值網際網路與信息網際網路之間的區別。不過,就像信息需要通過電話、傳真、網絡等媒介進行傳播一樣,價值也需要自身的傳播媒介。而在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價值網際網路上,最好的傳播媒介就是通證。在這樣一個價值網際網路上,通證能夠起到及其重要而關鍵的作用,使得價值網際網路通暢、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