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3倍,本次免費」、「充3000送500」、「充值越多,返利越多」,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這些廣告口號已耳熟能詳,各種預付卡活動充斥在生活消費的每個角落,每當我們踏入飯店、美容院、健身房、理髮店這些場所時,伴隨在「歡迎光臨」之後通常就是「你充值了嗎?」。當預付卡為消費提供優惠及便利時,卻也埋下了「卡跑跑」的隱患,美容、健身、教育等多個行業成投訴及跑路重災區,花式坑你沒商量,今年你中招了嗎?
忽悠、變臉、跑路,預付卡商家的三大法寶
法寶一:忽悠
相信有很多消費者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明明只是打算去理髮,結果卻被突如其來熱情地推薦辦卡,在你洗頭的過程中不斷推銷洗髮水、染色膏、美容服務,總之是抓緊每一秒鐘時間,一切打著對你好的名義,只要你乖乖付了款,立馬祭出第二件法寶。
法寶二:變臉
一旦辦了預付卡,服務立馬變得敷衍,噓寒問暖變成了不耐煩,很多消費者紛紛表示,只要付了錢,就不會再享受到第一次體驗到的服務質量,更有甚者就會玩起折扣不能調整,餘額不足不能補差價的套路。折扣為5折的卡想升級為4折只能繼續充值,餘額劃完後即使差額不足百元也要接受再充值的套路,可謂套路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
法寶三:跑路
根據媒體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多於80%的消費者曾經掉過預付卡消費的「坑」。深圳的金女士在小區內遇到了健身房的推銷員,聲稱小區內健身房馬上就要開業,預存一定金額就可以享受不小的優惠。在交了6000元辦理了家庭卡後,苦等多個月之後,等來的結果卻是不會開業了,同時還以各種理由延遲退款。正應了那句話,「錢沒花完,人就已經不在了」。根據深圳市今年前10月的消費者數據顯示,預付式消費投訴共1.9萬宗,其中經營者停業或者跑路的投訴佔近27%,共4720宗。
同店不通用、捆綁貸款、發卡變集資,花式騙你沒商量
伴隨著網際網路、行動支付等消費方式的變化,商家的套路也會跟著升級。當你興高採烈在地區門店辦理了一張預付卡時,準備在其它區的店面使用時,卻被告知對方只是加盟店,無法使用,這種同店不通用的情況近年來屢有發生,且成逐年增長態勢,充值後兄弟門店卻互不相認,讓消費者越發無奈。
與以往不同預發卡消費不同的是,金融信貸參與其中的現象愈演愈烈,在教育培訓、美容整形法務裝修等領域,經營者往往會描繪非常好的場景,甚至以無息貸款利誘,其實背後卻隱藏高額違約條款,以及當服務質量不達標時退款難和仍需償還貸款的風險。
更有甚者將目光瞄向了高端養老服務,通過採用「會員制」投資的模式,以高額返利為誘餌,誘騙老年人將養老金投入其中,然後卷錢跑路,截至今年6月在江西就有4000人「中招」,總金額超5億元。龐氏騙局借道預付卡消費,真是花式騙你沒商量。
監管措施仍需創新,預付消費「三思而後行」
一直以來,預付卡消費管理對應的法條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其中明確規定預付卡發行後企業需於30日內到有關部門備案,並將預收資金按一定比例在商業銀行存入存管資金。但在執行過程中,由於預付卡消費涉及多個行業,目前仍然存在著監管難的情況。
近年來有多位專家及人大代表就預付消費提出建議,包括引入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資金監管平臺;強制將存管資金按照一定比例存儲到指定銀行;引入信用約束機制,通過行業黑名單制度追究經營者失信行為。
消費者在預付消費前也要貨比三家,「三思而後行」。一是儘量選擇正規、信譽良好的商家;二是辦理預付卡前要充分考慮將面臨的經濟、法律風險;三是要儘量保留消費票據及記錄,以免發生糾紛時,使維權有所保障。預付消費的同時,請謹記享受優惠的同時,也在承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