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市,江蘇省轄縣級市,由蘇州市代管,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明弘治十年 (1497年)建太倉州;民國元年(1912年)定名太倉縣;1993年3月,撤縣建太倉市。太倉境內有金倉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太倉現代農業園、太倉沙溪古鎮、弇山園等旅遊景區。被授予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衛生城市(區)、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等榮譽稱號。2019年,太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4.97億元。
教育
太倉市擁有小學39所(其中民辦小學8所),普通初中15所,普通高中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社區教育中心7個,老年大學1所。全市在校學生10.30萬人,其中公辦學校9.17萬人。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是以世界著名核物理科學家——吳健雄的名字命名的一所院校,學校坐落於江蘇省太倉市,是一所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江蘇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
學院前身是創辦於1907年的江蘇省太倉師範學校和創辦於1979年的太倉廣播電視大學;2004年,江蘇省太倉師範學校、太倉廣播電視大學、江蘇太倉職業教育中心校整合升格建立健雄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佔地面積7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館藏圖書40萬餘冊;有在編教職員工6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5700餘人;學院設有9個二級學院,共開設34個專業。
太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0年9月,太倉共有60個項目列入太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其中有18個項目分別被列入國家、省和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太倉市現代農業園區
太倉市現代農業園區是該市面向21世紀,為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而設立的一個集生態、綠色、高效、富民於一體的農業園區,也是我市確定的永久性農業發展區。園區位於交通便捷的市域中東部,規劃總面積3.5萬畝,分為涉農加工貿易區、特色農業創新示範區、農業產業孵化區和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區4大功能區。通過招商引資進入園區的各類項目有25個,投資總額達6億多元人民幣,流轉土地近6000畝,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已形成休閒觀光農業、高效農業、科技農業、外向農業、循環農業源農業6個特色主導產業。
近年來,園區充分利用我市沿江、沿滬優勢,特別注重引進生態休閒觀光項目,通過政府搭建平臺,已有5個休閒觀光項目入駐園區,總投資近5億元。特別是近兩年來,園區建設全面提速。投入6000多萬元對核心區路網、河道、綠化、景觀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提檔改造;投入2億多元相繼建成了6000平方米現代農業展示館、4600平方米的花卉園藝展示館、恩鈿月季公園、玫瑰莊園一期、2萬平方米名貴蘭花溫室生產基地、生態餐廳等一批農業項目,一個集農業科技展示、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商務會務為一體,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的農業生態休閒度假區已初步形成。自2006年首個休閒觀光農業園——豔陽農莊對外營業以來,園區累計接受部、省、市各級領導視察200批次,接待國內外遊客70多萬人。
2006年園區被省農林廳(現農業委員會)列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007年被蘇州市農林局(現農業委員會)評為生態休閒農業先進單位,2008年分別被省農林廳和科技廳評為省觀光農業園和科技示範園,2009年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國月季峰會,恩鈿月季公園被確定為中國月季峰會的永久承辦地。
太倉旅遊景點
沙溪位於江蘇省太倉市的中部,距上海虹橋機場50公裡,滬寧高速公路在這裡開闢了出口處,從上海至沙溪只須2小時。沙溪境內水鄉古鎮,歷史悠久,風景獨特,物產豐富,素有「東南十八鎮,沙溪第一鎮」的美稱。
沙溪鎮始於元末。明治年間,市鎮日趨繁榮。監察御史蘇贊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葉遇春等達官貴人,相繼在這裡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遠近聞名。到明清時,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大批商人應運而生,需要一個文化交流、商品經濟活動的地點。於是,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建築脫穎而出,古樸的石拱橋橫跨戚浦河,「印溪書舍」、「南野齋居」、「連蕊樓」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小橋流水,小巷深處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
沙溪古鎮區內歷史文化遺存豐富,保存著獨具特色的明清臨水建築、幽深古老的小巷、古樸雄渾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等等。開鑿於宋代的七浦河貫穿全鎮,河道寬闊,河中有島,為江南古鎮一大特色。沿河兩岸的古宅民居,錯落有致,鱗次櫛比。沿河街道綿延1.5公裡,訴說著沙溪昔日商貿的繁榮。
河上橫跨著三座古石拱橋(均為太倉市文物保護單位)即:利濟橋、庵橋;義興橋,均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沙溪又是人文薈萃之地,我國傑出的舞蹈大師吳曉邦誕生在這裡。他將舞蹈與生活巧妙的溶為一體,成為中國新舞蹈藝術的開創者之一。結合古鎮傳統文化,沙溪精心打造了詩歌館、促織館、舞蹈館、童趣館等景點,讓往來遊客既能得到休閒和娛樂,也能了解一些知識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