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又有重要進展!「陷阱」之謎!

2021-01-06 孜然學術

混合無機-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主要受到捕獲電荷載流子並導致無用重組的缺陷的限制。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黃勁松教授(通訊作者)報導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單晶和多晶太陽能電池中「陷阱」的空間和能量分布解析結果。其中,單晶中的陷阱密度相差五個數量級,最低值為2×10^11 cm-3,且大多數深陷阱位於晶體表面。相關論文以題為「Resolving spatial and energetic distributions of trap states in metal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於2020年3月20日發表在Science上。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4/1352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s)的光伏性能主要歸因於其高的光吸收係數、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長的電荷擴散長度和小Urbach能量。在MHPs中,缺陷耐受性最初被認為是其優異的載流子輸運和特殊的複合性能的一個來源,這這主要是由於大多數點缺陷在鈣鈦礦中具有較低的形成能,不形成深電荷陷阱。同時隨後的研究表明,鈣鈦礦材料表面和晶界的結構缺陷會導致深電荷陷阱,從而指導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鈍化技術的發展。但這也僅僅是間接推斷出來的。非輻射複合過程也會導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能量損失,這與鈣鈦礦中的缺陷誘導陷阱密切相關。電荷陷阱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器件的降解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了解陷阱態在空間和能量中的分布是理解電荷陷阱對鈣鈦礦材料和器件影響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其中, 熱導納光譜(TAS)和熱刺激電流(TSDS)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陷阱態密度(tDOS)與能量的關係。這些方法通常可以從傳導或價帶邊緣達到~0.55eV的陷阱深度,這對於大多數低帶隙鈣鈦礦來說,這通常足夠的。像表面光電壓光譜和帶隙光電流這樣的技術能夠探測寬帶隙鈣鈦礦中存在的更深的陷阱態,採用亞帶隙光致發光技術研究了鈣鈦礦中發光陷阱態的性質。

本文中,作者展示了一種最新基於電容的技術的激勵電平電容壓型(DLCP)方法,能夠提供太陽能電池上的良好的載流子和陷阱密度的空間分布。同時繪製了鈣鈦礦單晶和多晶薄膜中陷阱的空間和能量分布圖,然後對典型的平面結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單晶和薄膜中缺陷密度和分布進行了簡單的比較。此外,多晶膜界面的所有深度的電荷缺陷密度比薄膜內部的電荷缺陷密度大1~2個數量級,並且膜內部的曲線密度仍然比高質量的單晶大2~3個數量級。令人驚訝的是,在表面鈍化後,鈣鈦礦和空穴傳輸層的界面附近檢測到了大多數深陷阱,在那裡嵌入了大量的納米晶,從而限制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圖1. DLCP技術。

圖2. MAPbI3中陷阱的空間分布

圖3. MAPbI3中的厚度與陷阱密度分布的關係

圖4. 鈣鈦礦薄膜中陷阱的空間和能量分布

為了獲取更高的效率,作者模擬了帶隙為1.50和1.47eV的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分別對應於FA0.92MA0.08PbI3和FAPbI3。假設這些材料具有相同的缺陷密度,且捕獲截面為規則多晶MAPBI3薄膜,則器件的PCE可達22.5%和22.8%。進一步的來說,當薄膜中的缺陷密度大大降低到與單晶中的缺陷密度相同時,效率可以進一步提高到27.7%和28.4%。(文:Caspa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公眾號友好轉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揭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缺陷」之謎
    近年來,鈣鈦礦成為太陽能電池研究的新寵。相比於共稜、共面形式連接的結構,具有特定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更加穩定,更有利於缺陷的擴散遷移。因此,鈣鈦礦具備了許多優異的物理化學特性,如電催化性、吸光性等。同時,鈣鈦礦結構非常適合作為太陽能電池吸收光線的活性層,因為它們吸收光線的效率比矽更高,轉換效率潛力更大,且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更綠色,近年來鈣鈦礦電池已逐漸成為矽太陽能電池的替代品。然而,鈣鈦礦材料製作的太陽能電池,往往會出現明顯的性能損失和不穩定性,確切的物理原因依然成謎。
  • 今日《Science》正刊:效率高達29%!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重要突破!
    將矽和金屬滷化物鈣鈦礦配對的串聯太陽能電池,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選擇,其可超越單電池的效率限制。近日,來自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等研究者,報導了一個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其認證的功率轉換效率高達29.15%。
  • 最新《Science》:26.7%!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又有新突破
    最大限度地提高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PCE),需要一個具有寬帶隙高性能、穩定的鈣鈦礦電池。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7/155鈣鈦礦光伏(PV)技術令人印象深刻,目前單結器件的效率已經達到了25%。
  • 解析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陷阱態的空間和能量分布
    Zhenyi Ni和美國應用物理科學、機械與材料工程以及計算機和能源工程研究團隊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最新報告中,描述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單晶多晶太陽能電池中陷阱態或缺陷的空間和能量分布。研究人員將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的光電性能歸因於其高的光吸收係數、載流子遷移率、長的電荷擴散長度和小的Urbach能量(代表系統中的混亂)。理論研究表明,由於鈣鈦礦的低形成能,結構缺陷和晶界而在材料表面形成深電荷陷阱的可能性,可指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鈍化技術的發展(化學反應性的損失)。電荷陷阱狀態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其他設備的降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 近期Nature/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文章大盤點!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自2009年被第一次報導其優異的光伏性能,經過十餘年的迅速發展,最新認證的光電轉換效率(PCE)已從最初的3.8%增長到25.5%。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等多個領域均有應用,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近期發表在NS頂刊上的重要成果。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近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異常火熱。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
  • 僅半年13篇Science/Nature,看這個「明星」材料如何獨領風騷
    >5. 3月20日《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陷阱」之謎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黃勁松教授團隊報導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單晶和多晶太陽能電池中陷阱態的空間和能量分布狀況。單晶中的陷阱密度變化了5個數量級,最低值為2×1011 cm-3,且大部分深陷阱位於晶體表面。多晶薄膜界面上所有深度的電荷陷阱密度比薄膜內部的大1~2個數量級。薄膜內部的陷阱密度又比高質量單晶的大2~3個數量級。更令人驚訝的是,表面鈍化後,在鈣鈦礦和空穴傳輸層的界面附近檢測到了大多數深陷阱,其中嵌入了大量的納米晶體,從而限制了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 2016年鈣鈦礦型材料十大研究進展
    2016年鈣鈦礦型材料十大研究進展 發布時間:2017-02-14   來源:新材料在線 鈣鈦礦型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和發光二極體中的巨大應用潛力,使其成為過去一年材料科學研究中的超級明星。
  •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可以高效轉換並利用太陽能。除了目前主要的矽基太陽能電池外,探尋高效率且廉價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MAPbX3 (X=Cl, Br和I)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卓越的光電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基於這類鈣鈦礦結構材料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短短幾年間在效率上頻頻突破,由2009年的不到4%迅速提升到了22.1%。
  • 大約200年前發現的鈣鈦礦:可能是下一個太陽能電池革命的關鍵
    他們認為基於金屬和滷素的鈣鈦礦非常有用,具有巨大的潛力,因為其光伏電池的製造成本,可能比自1950年代問世以來一直佔有市場的矽基電池將要便宜得多,有足夠的潛力也許有一天會顯著地挖掘化石燃料在能源領域的份額。
  • 楊世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正在開悟之坡上穩步前進
    CellPress:我們知道楊教授在納米材料、能源等多個領域都有建樹。請問楊教授,您和您團隊目前正聚焦在哪方面工作當中,有哪些激動人心的進展和發現?楊世和教授:我們團隊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利用,包括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和化學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是一邊接受陽光的能量一邊將其轉換成電能,因此可將太陽能電池看作是一個「光-電轉換器」。截至目前,國內外出現過不少種類的這種神奇的「轉換器」,而他們研究的是目前學術界備受重視的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電池規模化生產取得新進展__上海有色網
    SMM網訊:德國科學家研究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這些結論有助於開發適合於在襯底上沉積鈣鈦礦電池材料的「墨水」物質。儘管近年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但許多最顯著的成就都產生在小於1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並且使用的工藝並不適用於大規模商業設備的生產。
  • 鈣鈦礦光伏第一人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Nature:離子液體添加劑,長期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基於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光伏技術之一。在過去幾年中,通過調整鈣鈦礦的組成,優化器件結構內的界面,以及採用新的封裝技術,這些器件的長期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然而,特別是在光熱條件下, 鈣鈦礦活性層中的離子遷移可以說是最難緩解的。牛津大學Henry J.
  • 穩定性達IEC61215:2016標準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優異的光電轉換性能及低廉的成本引起廣泛關注。然而,由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對外界條件如水、光、熱和氧的敏感性導致其較差的穩定性,成為制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走向商業化的主要障礙。
  • 矽或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創造新的世界效率記錄
    而「後起之秀」鈣鈦礦正在成為一個有前景的合作夥伴,現在工程師們已經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效率記錄,他們創造出的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接近30%。自約十年前鈣鈦礦進入太陽能電池領域以來,它一直以驚人的速度打破效率紀錄——尤其是當它跟矽配對時。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寧志軍課題組在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太陽能電池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基於鈣鈦礦的單節和疊層電池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但是目前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多基於重金屬鉛的材料體系,可溶性的重金屬鉛帶來的環境問題將阻礙其商業化進程,因此環境友好型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基於該異質結構的反式器件實現了20.7%的效率和1000h的連續工作壽命,為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構築提供了一條途徑。基於雜化/準無機核殼結構的高效高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混合有機-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可溶液加工和低成本等優點而備受關注。然而,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超過25%,但其穩定性仍然有待提高。原因之一是有機陽離子容易發生移動,特別是易揮發的甲銨離子(MA),加劇了材料結構的變化。
  • 我們距離10年工作壽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還有多遠?
    本文採用達到10年工作壽命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技術成熟的標誌,討論分析了進一步提升鈣鈦礦電池及組件穩定性的策略。 背景介紹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從首次報導以來備受關注。近幾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現已接近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而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優勢明顯,預計相比於其他光伏技術更低。
  • 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日【光伏資訊】微信公眾號(PV-info)了解到,央視科教欄目在節目中科普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一種新型材料鈦鈣礦的出現,讓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這種新材料到底是什麼?它做成的新型太陽能電池相比傳統的,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什麼是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