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8月5日消息(記者 石丹)從爆發到遭遇滑鐵盧,奢侈品電商僅用了不到三年時間,當這個概念逐漸遇冷的時候,寺庫再次宣布獲得融資。
在CEO李日學看來,這是因為寺庫突破了單純的線上售賣概念,開始向奢侈品鑑定、售後服務、實體店運營延伸。獲得融資之後,寺庫的重點投入方向將集中在服務環節以及海外市場的擴張。
如何擴張海外市場?
2008年,奢侈品電商寺庫第一家「庫會所」在濟南開業。6年時間裡,寺庫在專業鑑定、奢侈品二次流通、售後服務三模塊上建立了行業標準。
針對海外市場的擴張,寺庫CEO李日學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會將國內成功的模式複製到海外市場,在海外開設更多的實體店。目前,寺庫在北京、上海、成都、香港、東京開設了5家高端實體庫會所,總面積達1萬平方米。而米蘭、紐約和巴黎的庫會所也正在醞釀當中。
李日學認為,雖然在紐約、米蘭這些城市,一線甚至超一線的時尚品牌數量繁多,品牌店鋪也隨處可見,但是不斷增加的中國旅遊人群,讓越來越多的本土消費者開始湧向海外,他們在海外消費的過程中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和推薦,寺庫在海外設置的實體店就是瞄準了這類人群。「儘管現在奢侈品牌店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僱傭了大量中國員工,但是海外語言、文化背景、消費習慣和國內都存在差異,完全本土化的設計和運營會提升用戶體驗」。
李日學認為,網際網路已經發展到3.0時代,每個類型用戶都被切分地很細,務實的做法是只摘取消費者某一塊需求,現在沒有一個公司能說把整個用戶需求吃透。「寺庫的定位是高端消費服務平臺,我們只希望做好民用高端消費這一塊,我們是一個服務平臺,不是一個銷售平臺。寺庫以後會跟更多的奢侈品品牌合作,和它們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
從奢侈品鑑定、售賣、服務出發,寺庫還開通了汽車、飛機等頻道,未來會加入餐飲、旅遊等細分頻道,通過這些頻道將細分領域高端消費的服務標準做出來。
據透露,2013年寺庫中國的註冊用戶超200萬,銷售額突破10億元。
如何保證貨源和質量?
貨源問題一直是奢侈品平臺的「痛點」。儘管國內奢侈品電商一度活躍、受到資本青睞,但拿不到品牌官方授權卻是硬傷。
對於一線奢侈品品牌商,他們不願意跟電商平臺合作:一是不希望被電商拉低身價,二是不希望線上渠道影響、制約到自身的價格體系。國內的奢侈品電商一方面自己採購海外品牌,買手搶購等;另一方面跟品牌代理商合作,這樣做的風險就是不能100%確保貨源,常常遭遇渠道商竄貨等問題。
面對國內奢侈品電商的這種混亂局面,寺庫的應對方法是:自建奢侈品鑑定養護中心,即寺庫經手賣出的每一件商品,都要經過鑑定中心的鑑定,鑑定合格後才能進行售賣,不合格的商品會打回原地。
在2009年10月,寺庫開始建立自己的奢侈品養護服務項目。如今寺庫旗下的至一奢護是首個通過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奢侈品養護企業,有3000平米的工廠,有40多位專業的鑑定養護技師。目前仍在不斷地從法國和義大利吸納更多的人才進入鑑定團隊。
寺庫的奢侈品鑑定師透露,他們每年鑑定的不合格商品高達30%左右。寺庫這種先鑑定,再發貨的做法也導致其出貨速度慢,用戶收貨時間長等問題。寺庫方面對此也表示,「要保證貨品品質,鑑定需要時間,好在大部分用戶對此都表示理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