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1 1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每年正月十五過後,青羊區內的知名餐飲企業成都市飲食公司,旗下的賴湯圓食品廠就要進入短暫的行業生產淡季。按照行業慣例,從三月開始,這個中華老字號品牌就要準備忙著端午期間的粽子等食材備料。
而在眼下,這家設在成都近郊的食品廠卻是一派繁忙。設在廠區門口的紅色招工易拉寶,廠區內排隊等候拉貨的車輛,生產車間內的滿負荷流水作業,足以說明這裡的復工復產景象。
3月17日,走進賴湯圓食品廠生產車間時,車間主任胡興春在各條生產線上來回忙不停,檢查工人們是否嚴格執行防疫防護著裝保障,抽查食品包裝及產品質量是否達標。
「從2月初開始復工,到現在已經是滿產、滿負荷的狀態了。」胡興春介紹,目前一線車間120多名工人每天兩班倒,產量較去年日產30噸擴大到60噸,足足翻了一倍,有效保障了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供應。
從同期日產最高30噸到現在產量翻倍背後,對於賴湯圓食品廠這樣的生產型企業來說,充足的人手是關鍵。賴湯圓食品廠擁有速凍食品、速凍生制、速凍熟制等三個車間,製作湯圓、水餃、抄手、包子、饅頭等上百個品種。疫情發生後,一邊是全力保障供應的市場需求,一邊同樣面臨著企業市外工人暫時不能回的實現困境。
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中華老字號也在創新應對。成都市飲食公司企業在抓好科學有序復工復產,促進餐飲市場儘快回暖上,整合老字號門店人力資源優勢,實現集團內人手的轉崗、流通、培訓,全力打通產業鏈上的生產人手緊張這一堵點,確保已復產食品廠的穩產滿產。
「從鍾水餃、賴湯圓等門店調配的30多個人手,充實到了生產一線。」胡興春說,人員緊張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產量也就上去了。「這些從門店調配的人員日常都是餐飲界的熟手,像包餃子、製作抄手、饅頭等都較有經驗。」通過短期的轉崗培訓,這批「應急」力量填補了人手的緊張。目前,賴湯圓食品廠也調整產能分布,重點生產餃子、湯圓、饅頭,全力確保市場供應。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美食之都」,位於青羊區文殊坊的成都市飲食公司,旗下擁有龍抄手、賴湯圓、陳麻婆豆腐等9個「中華老字號」,在做好餐飲企業的復工復產、穩產滿產上,也通過玩轉外賣新零售等方式,探尋中華老字號的復甦之路。
面對新零售商機,成都市飲食公司旗下「中華老字號」除開通外賣服務,還開展線下活動、創新銷售方式,將耗子洞的樟茶鴨、盤飧市的滷拼、夫妻肺片等菜品直送顧客手中,推動傳統美食從百年老店走向社區。
首批共有5家「中華老字號」第一次通過社群團購活動進入社區,從銷售額來看是預計的三四倍,其中不乏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對於此番試水活動,成都市飲食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這是中華老字號的大膽創新和嘗試。「通過主動接觸新的消費群體、適應新的年輕群體,感知到了年輕群體對老字號的信心度,也讓市場檢驗了老字號的吸引力。」活動中,成都市飲食公司也將旗下老字號的促銷活動作為增值福利服務發下去,為後期堂食恢復起到暖場、引流作用。
「活動超出預想,也讓我們思考,新的餐飲形勢下該如何拓寬銷售思路。」成都市飲食公司董事長胡家鳳介紹,全力復產滿產的同時,後續也計劃讓這些老店的非遺傳承人,進一步研究如何在保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開發出適合新零售的菜品。
來源:國際美食處
原標題:《中華老字號的甦醒之路 跟鍾水餃「借人」 賴湯圓產量翻倍》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