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訊 華潤、永輝等傳統零售商紛紛在生鮮電商的門檻外倒下,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各路「人馬」對這片電商藍海的追逐。7月19日,商報記者從全市網絡零售產業工作會議上獲悉,在推動菜園壩水果市場等傳統農產品(000061,股吧)經營企業「觸電」的同時,我市將支持每日鮮網、奇易網等本土電商企業發展成為生鮮領域的業界樣本。事實上,每日鮮網在國內首創的O2O聯手物聯網的生鮮模式已引起業內關注,並有意將其複製到北京等一線城市。
每日鮮試水生鮮電商
儘管傳統零售涉足生鮮遭遇尷尬,不過電商企業仍在該領域豪擲千金。
商報記者近日獲悉,重慶本土電商企業每日鮮網在國內首嘗線上線下結合(O2O)、並輔之以搭建物聯網技術的電子菜箱的生鮮電商路徑。目前,已經在渝北區某高端社區斥資百萬元,鋪設數臺類似於ATM機的生鮮智能購物終端和每日鮮線下體驗店,欲將該小區打造成為生鮮購物電商化的「智慧社區」。
事實上,各路企業「啃」生鮮「骨頭」早已不再是新鮮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將送蔬菜等農產品變得像送信一樣的生鮮電商生態鏈,在國內確屬首吃「螃蟹」。
每日鮮網董事長兼CEO吳限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與在北京廣受歡迎的鮮直達一樣,每日鮮網已經在潼南等區縣搭建起自營的蔬菜直供基地,建立一條從田間地頭直達家庭廚房的生鮮管道,在此基礎上每日鮮網還利用物聯網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在社區為用戶建設了電子菜箱。
「下班時,每日鮮的會員用手機APP或在社區大堂的ATM機下單購買蔬菜等農產品,1~2小時內物流配送便會將蔬菜像送信一樣,送到客戶的電子菜箱,客戶根據電子菜箱已收貨的物流提示,實現到家就能取到蔬菜並準備晚餐。」吳限介紹說。
奇易網九顆米等集體涉水
公開資料顯示,在德國等歐洲主流零售市場,商超的電商業務已達數百億歐元的規模。而在國內,網上超市1號店2012年銷售額已超過60億元人民幣。業界人士紛紛表示,生活用品電商化是一大趨勢。
與面向終端的每日鮮網不同,重慶奇易網總經理蔣曉春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奇易網的本質是一個經營農產品為特色的B2B和B2C的平臺,負責幫助社區零售商做網絡營銷,並將小商家聯合起來,規模採購降低成本。
商報記者了解到,入駐奇易網的商家,有不少是社區內的蔬菜生鮮農產品經營商家。蔣曉春表示,在生鮮電商領域最難突破的是物流問題,而奇易網這種將社區零售商聚集起來,各自做配送,避開了物流困擾。據了解,去年奇易網的營業額已經達到8億元。
此外,據了解,重慶另一家大型電商九顆米也已與近百家區縣農業生產個人或集體合作,「縮短從農場到餐桌的距離」,以農產品直銷的方式,發展生鮮電商。目前已形成在主城除巴南和北碚外,其他7區免費配送的物流體系。
重慶市商委科技信息處處長王迎曦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每日鮮等本土企業創新的生鮮模式,與永輝等傳統零售商的生鮮模式不同,將會大大降低配送的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並能最大程度保護生鮮產品的品質。
在王迎曦看來,在重慶大力發展網絡零售業之際,作為主管部門,不會去主導企業做什麼。但是對於一些有前景的電商項目,相關部門將會大力扶持,打造行業樣本。
成本高昂誰能搶得先機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不管選擇怎樣的途徑,也難改生鮮電商是塊硬骨頭的本質。
知名經濟學家、投資人溫元凱7月20日在重慶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做生鮮電商面臨諸多困境:一方面,出於食品安全產品的考量,企業往往要自營基地保障產品品質,與線下廉價生鮮產品形成差異化;另一方面高昂的物流成本和生鮮產品自然損耗,將大大推高成本。
「生鮮電商需要找到合適的目標客戶群體,比如每日鮮的購物終端,要保證一臺購物終端每月至少有200單,才不會虧本。」溫元凱坦言,有意將每日鮮網O2O加物聯網的生鮮模式「複製」到北京等一線城市,而目前最大的挑戰則在於誰來買單消費。
每日鮮網董事長吳限告訴商報記者,與永輝曾嘗試的半邊天或是鮮直達等生鮮電商不同,每日鮮網的生鮮購物終端和APP定向推送,都只針對市內的一些高端社區的高收入群體,他們的時間成本高昂,「網上買菜」最有可能變成這類人群生活習慣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目標客戶群體模糊不清,進而導致線上線下衝突,正是永輝超市(601933,股吧)嘗試生鮮電商無疾而終的誘因之一。「永輝超市是傳統零售界的大佬,但是它來做電商,缺少電商必備的網際網路基因。」電子商務重慶實驗室網絡零售研究所所長沈紅兵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線下生鮮往往需規模效應盈利,傳統零售企業做生鮮電商,由於是基於一樣的供方鏈,往往很難實現線上和線下差異化發展。
在沈紅兵看來,如果生鮮經營上的線上線下產品不能實現差異化,就難找到人為線上的高價買單。「誰的時間成本高,誰就是願意為賣菜時間掏腰包的人群,生鮮電商應該從這個群體中發現商機,比如別墅區住戶和高端白領階層。」
對於生鮮電商未來的擴張之路,在吳限看來,每日鮮網的生鮮電商模式在重慶試水成功後,只需要將在重慶發展的軌跡「複製」到其他城市便可實現擴張。
蔣曉春的看法也幾近如此。「奇易網的未來目標是希望做成百億企業,顯然要求企業走出去,現在正在重慶嘗試這種模式,一旦成功了便可複製到其他城市。」他說。
業內認為,生鮮電商由於產品特質,區域化、社區化發展是一大方向,但也隱藏模式易於複製的風險。包括北京的中糧我買網、鮮直達等企業在內的電商企業,也都在圍繞區域化,發掘生鮮電商這片藍海。誰先摸索到生鮮電商的門道,找到培養用戶忠誠度的路徑,誰將搶得「複製」先機。
(來源:重慶商報 作者:李陽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