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王磊彬
經過4年半的建設,6月28日,被譽為華東第二大通道的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商合杭高鐵貫通後,將加快商丘發展樞紐經濟、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步伐。
如今,隨著「米」字形高鐵路網大格局的基本形成,鄭州作為正在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將會有更多的機遇匯聚而來,帶動整個中原城市群快速發展。
「高鐵+」時代,河南如何借力高鐵實現產業升級,如何借力高鐵實現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區域的互聯互通、協作發展,將成為一個新命題。
商合杭開通商丘融入長三角步伐加快
位於河南東部的商丘市,是河南省轄市中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在國務院確定的「八縱八橫」高鐵網絡中,商丘是重要的節點城市,也是全國66個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之一。
商丘之所以在國家高鐵網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現有的鐵路樞紐優勢分不開。國家鐵路大動脈隴海鐵路、京九鐵路、徐蘭高鐵、京港高鐵與全國區域性鐵路等幹線,相互交會於商丘市區,普鐵、高鐵的雙十字交叉等,都很好地為這個河南第二大鐵路樞紐城市打下了基礎。
商丘與長三角的合作由來已久,中原佳海國際商貿城、傳化公路港等一大批商貿物流企業已在商丘「開花結果」。
「商合杭高鐵開通之後,對商丘與長三角地區的人才、技術交流帶來很多便利,將會使人才、技術的交流更加密集和頻繁。」河南金豆子蔬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賈輝告訴記者。
主要生產豆芽蔬菜的河南金豆子公司,目前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豆芽生產企業,已經在安徽宿州、阜陽、合肥等地建立了分公司,每年都會與上海、杭州等全國各地的技術人才進行交流。
「以前他們來公司進行技術交流,通常乘坐飛機、普鐵或者駕車,坐飛機還要去新鄭機場接,坐普鐵時間太慢,開車路程又太遠。」賈輝表示,高鐵開通之後,2個多小時就可以從杭州、上海到達商丘,不僅節約了時間,還節約了公司的交通成本。
據了解,商丘還是河南省的產業轉移示範城市,圍繞先進位造業、紡織、服裝、製鞋、食品、裝備製造、製冷、超硬材料等已經形成了產業基礎。隨著商合杭高鐵的貫通,商丘將加快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打造長三角高端產業轉移的優勢承接地。
2017年8月,商丘發布全國首個經政府批准的樞紐經濟發展規劃,確定了圍繞大交通構建大樞紐、圍繞大樞紐布局大物流、圍繞大物流發展大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以樞紐經濟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劉榮增表示,商合杭高鐵打通了商丘乃至中原與長三角溝通的新通道,不僅對商丘產業經濟帶來積極影響,這條高鐵還可理解為是「米」字形高鐵的延伸,是連結中原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區域合作的重要紐帶,必將在兩大城市群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高鐵拉動沿線城市發展模式升級
在高鐵經濟的帶動下,高鐵已經成為城市競爭的新優勢,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區域與城市發展帶來新的模式與機遇。
「高鐵經濟的價值在於連接與互融,以商合杭高鐵為例,該高鐵線路與鄭徐高鐵、鄭阜高鐵相互銜接,沿線的站點城市將因此受益。」劉榮增說,這些城市都會因為高鐵而迎來繁榮的機會,因為高鐵而形成新的產業發展優勢。
鄭徐高鐵線路上,沿途經過鄭州、開封、蘭考、民權、商丘等城市,在鄭萬高鐵上,沿途經過禹州、郟縣、寶豐、方城、南陽、鄧州等城市。
據了解,日本新幹線開通時,名古屋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而新幹線開通後,名古屋與東京形成「1小時都市圈」,從而帶動了名古屋汽車製造、電子、商貿等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並且培育出了豐田汽車城、松坂屋百貨公司等全球聞名的大企業,迅速崛起為日本第三大都市。
以鄭阜高鐵河南段為例,沿線經過的城市有鄭州市、許昌市、鄢陵縣、扶溝縣、西華縣、淮陽縣、周口市、沈丘縣。這條高鐵的開通,結束了周口不通高鐵的歷史。
就周口市的經濟而言,由於交通不便利,城鎮化率低,人口眾多,導致各縣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同時,周口也是全國勞務輸出的重點地區。高鐵開通後,有效打開了周口市的交通局面,方便了務工人員的外出工作,同時人才、技術輸入明顯增長,有效推動了周口市的城鎮化進程。
劉榮增表示,高鐵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機遇,但如何利用好機遇去發展當地經濟則考驗著城市經營者的智慧。「並非所有城市都因高鐵修建而迎來快速發展機會,要利用高鐵優勢,主動謀劃,積極作為,結合當地優勢產業,吸引發達地區更多關聯企業與本地融合發展,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
會展、旅遊、房地產等將借力「高鐵+」騰飛
根據對國內外已開通運營高鐵的相關分析,高鐵對沿線產業發展的最直接影響之一就是帶動沿線地區會展、交通、旅遊、餐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專業機構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則為9。
同時,會議會展業是連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最核心的產業環節,舉辦城市的優勢產業同會議會展業形成良性發展互動,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在調節供需平衡、新產業帶動、投資拉動等各個方面均會呈現強大的集聚效應。
「會展行業在促進貿易往來、技術交流信息溝通、經濟合作及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會展業商會會長、河南鴻泰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尚宏強表示,高鐵對會展經濟形成虹吸效應,正推動會展業成長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
以商丘民權縣為例,2016年,鄭徐高鐵開通之後,作為沿線站點的民權也迎來了發展快車道。在高鐵帶動下,民權縣正全力打造「中國冷谷」名片,每年10月份舉辦的中國製冷裝備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外大批製冷行業及關聯產業的龍頭企業參與,而這些來往的客商中,大部分是乘坐高鐵而來。
因高鐵而受益的還有旅遊經濟。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幾乎把河南所有的歷史名城及名勝古蹟都串聯了起來。鄭徐高鐵上的開封、商丘、徐州,鄭西高鐵上洛陽、西安,京廣高鐵往南通往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武漢、長沙等,往北經新鄉、安陽、石家莊然後直達北京。
以鄭州文創園區為例,方特、華誼兄弟、海昌海洋公園、野生動物園等主題公園之所以落戶,與高鐵、人口優勢分不開。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這名負責人認為,高鐵架起了旅遊城市、旅遊景區合作的橋梁,成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引擎,鄭州「米」字形高鐵的建設,使鄭州的樞紐經濟地位更加重要,將為區域旅遊合作,協同發展增添更多的可能。
此外,高鐵對房地產的帶動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凡是高鐵所經之處,周圍幾乎都會形成一個相對發達的居住區、商務區,高鐵線路在給經濟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刺激了周邊地區的價值提升。
建議鄭州依託高鐵樞紐打造高鐵經濟區
自2016年以來,我國加快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著力打造以沿海、京滬等「八縱」通道和陸橋、沿江等「八橫」通道為主幹,城際鐵路為補充的高速鐵路網,推動全國各地紛紛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2小時交通圈,進一步縮短了城市間的空間距離。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河南高鐵朋友圈的不斷擴大,將加速發達地區更多資源導入中部地區,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流入河南,為中部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增添無限動力。
而鄭州與省內及省外周邊城市「1小時至2小時」交通圈格局已經形成,鄭州與武漢、石家莊、合肥、西安、太原的時間距離將縮短至2小時左右。
2019年7月,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印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以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為核心,著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素資源有序流動、產業發展集聚融合、城鄉區域互動協調、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努力構建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加快形成以鄭州為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離不開高密度的高鐵、高效的交通工具做支撐。
據了解,目前,國內不少城市都依據高鐵樞紐站,在規劃建設高鐵經濟區。比如,西安正圍繞西安北站,規劃19.5平方公裡,打造高鐵新城,並移交經開區管理,將打造為大西安最重要的城市窗口;南京市以南京南站為中心,規劃高鐵樞紐經濟區,計劃打造高端商務商貿集聚區和長三角地區旅遊集散中心;重慶市正在以重慶東站為中心建設高鐵經濟區,並且連結重慶北站、重慶西站、重慶站,形成無縫銜接的樞紐集群。
「鑑於目前鄭州『米』字形高鐵已經基本修建完成,建議以鄭州東站、鄭州南站為中心,連結鄭州站,打造集商務、會展、金融、旅遊、物流等為一體的高鐵經濟區,把鄭州『米』字形高鐵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劉榮增說,真正變「交通樞紐」為「經濟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