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州級苗族古歌、苗族飛歌傳承基地掛牌

2021-01-07 百姓視訊

12月23日,凱裡市第一批州級苗族古歌、苗族飛歌傳承基地掛牌儀式市苗歌協會舉行。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是傳授傳統技藝和開展非遺項目研究、展示、生產性保護等活動的重要場所和載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及示範帶動具有重要作用。

凱裡市苗歌協會是苗族歌者最集中也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社會組織,對苗族古歌、苗族飛歌的傳承和發展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協會將組建一支資質優秀的苗歌隊伍,做好苗歌會員動態管理,積極轉向市場化運作,發揮協會最大作用,不斷創新協會發展,讓我市的非物質文化苗歌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傳播。

據悉,近年來,凱裡市文體廣電旅遊局積極引導非遺傳習所切實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建立更多非遺保護傳承載體,促進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資源更加鮮活有力。(通訊員:楊然)

相關焦點

  • 苗族小夥吳欣陽:用鏡頭記錄苗族文化
    「2020『九洲同播』杯貴州『天眼新聞』短視頻大賽」中,一段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刻道文化」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優美的風景、漂亮的苗家姑娘、精緻的苗族銀飾、神秘的刻道文化等等元素,配以獨特的苗族古歌,被網友點讚。
  • 「特別報導」「到貴州·見不同」系列微紀錄片探索貴州故事
    聽見貴州,閻維文尋聲黔東南滄桑、質樸、悠揚、融合……閻維文的黔東南之行,走過了郎德上寨、南花苗寨、岜沙苗寨、小黃村、肇興侗寨、黎平天生橋等地,將一路搜尋到的用這些詞語概括,勾勒出他心目中貴州苗侗音樂的輪廓。閻維文貴州之行的第一站是黔東南州郎德上寨,苗族古歌也是他此行首個要找的苗族音樂。
  •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拓展「五重修復」構建司法修復新體系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拓展「五重修復」構建司法修復新體系2020-12-22 11: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綜合        瀏覽量: 1007 次 我要評論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拓展「五重修復」,多軌並進,充分發揮司法職能,高位謀劃、高標起步,構建具有黔東南特色的「
  • 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一曲悠揚婉轉的《苗家迎客歌》拉開音樂會序幕, 濃鬱的苗族風情撲面而來,令現場觀眾耳目一新。接著,阿苗千千演唱了飽含苗族民間音樂元素的原創歌曲《苗家歡歌》《阿苗千千》《幸福苗寨》《苗家美》等,一展新創苗歌的魅力與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歌唱的實力。
  • 苗族古歌把彝族習俗當做夏族習俗,竟證明遠古四川與中原姻親關係
    西部苗族古歌裡有很多與」沙族「戰爭的故事,沙族就是漢族(包括遠古黃帝部落和夏族)。在眾多的戰爭故事中,有一個奇怪的故事,它提到的所謂漢族習俗,漢族並沒有,有這個習俗的卻是四川和雲南的彝族!這僅僅是苗族古歌記錯了嗎?這場戰爭發生在上古,這很可能可以從一個側面證明古蜀國和中原的結盟婚姻關係是真實存在的。
  • 苗族古歌中如何描述人類起源?沒有女媧造人,卻有姜央造萬物
    在苗族古歌的開始,便介紹了開天闢地的故事和天地萬物的由來。古歌用問句的形式,沿著時間線倒著向上追問。在創造天地的過程中,古歌中涉及許多神奇的人和物。古歌中特別提到有一個叫姜央(苗語:Jangx Vangb)的人。
  • 為什麼說黔東南是貴州旅遊最值得去的地方,那裡有什麼神奇之處?
    很多人知道貴州有黔東南, 黔東南代表貴州的形象, 那個黔南到底指貴州的什麼地方,又有什麼特色? 在這次的小編中,我來回答這個大家無法理解的問題!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腹地,與湖南、雲南、廣西等省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 黔南區的名字字面上是指貴州的東南部,這裡苗族和侗族佔主要人口,因此被稱為黔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當然除黔南外黔西南、黔南等自治州也就是黔南只是貴州省許多少數民族自治州中最有特色的一個,黔南少數民族多,民族風情濃厚,被稱為原生民族文化博物館, 這裡是每天都能過節的地方,這裡是中外遊客稱讚的「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後一家
  • 河南具茨山傳說和苗族古歌揭露炎帝黃帝早期戰爭,炎帝因此遷都
    苗族古歌澤嘎勞苗族古歌裡出現了一個叫澤嘎勞的人物。他在苗族故事裡是一個比較全能的人。他會在旱地灌溉,可以在水地種稻田。田一塊連著一塊,沒有邊際。不管是小米還是大米,又或者是大麥小麥,他都會種植。他也會遍嘗百草,為民治病。他不僅會農耕灌溉,還會教女人做「活計」,具體什麼「活計」苗族古歌並沒有說。在炎帝神農氏傳說中,詳細說了女人活計是什麼,就是教人種麻和織麻布。
  • 苗族古歌揭露其中一支竟遠遷良渚古城
    但是我發現,其實苗族先民也曾南下良渚,與百越人共同生存。最後隨著遷三苗於三危,他們中的部分人和縉雲氏一起被遷到了甘肅。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苗族古歌記載苗族戰敗南下苗族的一個支系,西部苗族,號稱是蚩尤後人,原居山東平原地區,戰敗後南下,後又被舜帝遷於三危。
  • 同源異流,苗族眼中漢族形象的變遷
    二、從互相協助到「既仰慕又憎惡」《苗族史詩》記述中就有祖先尋找礦石鍛造金屬的記載,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裡還有使用文字經歷,兩個民族此時還是一個鬆散的共同體,有過互相協助,在《苗族古歌.沿河西遷》中記述了了苗族文字的丟失原因時提到:Dail diel ghab hnid hliod聰明機智的漢人Tik leix diot bob hfud文字插在髮髻頂
  • 墨戎苗寨苗族銀飾,歷史傳承,探索國家非遺的奧秘!
    墨戎苗寨苗族銀飾,歷史傳承,探索國家非遺的奧秘! 提起苗族姑娘,很多人會想起她們那一身形制奇特、光燦奪目的銀飾裝束,尤其是在苗族的一些盛大節日裡,身著苗族盛裝的一排排女子在人群中宛若銀色的長河,伴著清脆悅耳的銀佩聲,氣勢浩蕩,頗為壯觀。
  • 苗族姑娘潘雪,是抖音上的網紅,而讓她獲取流量的不是美貌
    97年的苗族姑娘潘雪,是抖音上的網紅,而讓她獲取流量的不是美貌,而是打鐵。潘雪來自黔東南州凱裡市下司鎮,去年,她從貴州財經大學畢業,就立馬回到凱裡老家,成了一名女銀匠。而潘雪選擇上抖音分享打鐵視頻、做直播,則是因為今年疫情關係,貴州凱裡的銀飾一條街幾乎都空了,張永富的店也沒了生意。「師父隔壁鋪子原來是個兼職的銀匠在做,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關門盤給了另一個人。現在,第二任店主也把店關了。」潘雪說。
  • 黔東南州凱裡市以文化塑造文明城市之魂
    黔東南州凱裡市以文化塑造文明城市之魂 發布時間:2020-09-17 14:33:33      來源:黔東南新聞網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符號,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 晟田集團參觀貴州本土民族醫藥企業,為發展民族醫藥樹信心
    去年,國務   院總理代表國   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強調要「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支持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創新發展」被列為重點工作任務,這已是連續多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支持中醫藥發展。
  • 少數民族文化——苗族
    苗族歷史久遠,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說淵源於殷周時代的「鬃」人。秦漢時主要居住在湘西、黔東一帶,包括在「長沙、武陵變』或「五溪蠻」的名稱之中,以後逐漸遷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區。還有認為是和遠古的「九黎」有關。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成自己的祖先。
  • 阿髦都苗族餐飲:赫章苗族飲食文化的探索者
    一開始,張躍就把目光放到了苗族傳統飲食上。他說,在貴州,對於苗家美食,人們普遍會想到黔東南酸湯魚,其實,還有很多特色菜值得挖掘和打造。「這一塊在赫章縣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赫章縣是貴州黑山羊主產區,獨特的氣候和生態環境,造就了當地羊肉質鮮嫩、不羶不糙的卓越品質。清燉、黃燜、碳烤……張躍在苗家傳統秘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美食的獨特見解,不斷改進和調試,讓羊肉變幻出各種奇妙的口味。  阿髦都羊肉,很快成為當地一絕。  羊肉的大獲成功,更加堅定了他挖掘本土苗族飲食的信心。
  • 最美家庭:堅守村小40載 苗族老大哥攜女傳承苗族文化
    當地村小  四川新聞網宜賓5月19日訊(記者 李春雨)在宜賓市興文縣大山深處,大壩苗族鄉小寨村村小的彝族老師熊永倫堅守40年,把學校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愛小家更愛大家,培養了一代代棟梁,被當地村民親切地譽為「苗族老大哥
  • 墨戎苗寨:苗族銀飾手工鍛制技藝,非遺傳承,延續經典!
    湘西是湖南地區苗族同胞居多的苗族聚集地,這裡的苗族同胞在此生活了數年,由此這裡也有著大大小小的苗寨,墨戎苗寨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意義的寨子之一。 墨戎苗寨即龍鼻嘴村,全村由13個苗寨組成,寨子位于吉首、古丈、保靖三縣(市)交界處,正處於張家界至鳳凰這一「黃金通道」上。「墨戎」為苗語,意為「有龍的地方」。
  • 文化十分丨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前不久,在第15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非遺+旅遊」展區重點展示了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及非遺扶貧成果,其中就包括被譽為「東方第一染」的苗族蠟染。來自貴州丹寨的設計師成昊,將這一少數民族技藝與現代服飾相結合,為非遺走進生活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