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筆記中國冒險記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做一家成功的網際網路企業,而不是以國外企業的身份適應中國這個市場,這是擺在唐毅面前的抉擇。

一家2018年在中國市場拆分獨立的矽谷公司,卻趕上中美關係降溫,這種遭遇讓唐毅有些始料未及。

2018年6月6日,印象筆記宣布從Evernote分拆獨立成功,唐毅任CEO。獨立後的印象筆記獲得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首輪數億元人民幣投資。中國資方、管理團隊與Evernote均衡持股,在印象筆記的董事會上各佔一席。

「中方共佔2/3的股權,這種決策架構可以保障印象筆記變成一個本土公司,而不是一個矽谷企業在中國的子公司來運轉。」紅杉寬帶數字基金合伙人徐全利告訴本刊。

印象筆記在2017年12月~2018年4、5月完全接收了Evernote原始碼。目前,該公司聲稱完成了80%的用戶遷移,且陸續上線了Widget(剪藏)和Markdown等中國市場獨有功能,員工從2018年初的二三十餘人擴張到約100人。

唐毅告訴本刊,此次分拆較為複雜的地方在於,籤約之後,法律、架構等方面的細節還需要印象筆記與Evernote雙方繼續配合完成;與此同時,矽谷的Evernote管理團隊自10月開始發生人事變動,已有4名高管離職(CTO、CFO、CPO和人力資源負責人),CEO也已更換。因此,後續談判中,「一個企業會一點一滴不斷地感知社會的溫度、貿易關係的溫度、文化衝突的溫度。這個感受很真切」。但他強調,基於雙方共同認可的不變規律,合作仍然在向前推進。

Evernote於2008年推出首款多功能筆記類應用,綠色背景下的灰色大象一鳴驚人。

寬帶資本董事長、北京雲基地創始人田溯寧回憶,第一次見到Evernote聯合創始人Phil Libin時,覺得這位從俄羅斯移民美國的創業者,很像1918年的列寧。當時Phil Libin告訴田溯寧,每個人的記憶都需要幫助。

2018年8月3日,在印象筆記六周年派對上,田溯寧談到,「過去六年,Evernote的發展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大家知道,整個投資界、市場對這種存儲性的公司、工具性的公司(的看法),從滿懷熱情,到了重新探索商業模式的階段。」

解鎖中國市場全部潛能

Phil Libin對於中國市場有頗多期待。2011年,Evernote管理層到訪中國兩三次,隨後確認了它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寬帶資本。入華前,它獲得7000萬美金D輪融資,估值攀升至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俱樂部。Evernote於2012年入華,命名其在華品牌「印象筆記」。

2015年,Evernote的註冊用戶達到1.5億,但其商業化進程卻備受質疑。

這一年,Evernote在前九個月裁員18%,關閉中國臺灣、新加坡和莫斯科的3個辦公室。Evernote的衍生應用服務Evernote Food、Skitch、Clearly同年關閉,用以售賣跨界合作商品的Evernote Market於次年2月關閉。原CEO Phil Libin離職,成為General Catalyst的第四位合伙人;Google Glass負責人Chris O』Neill成為繼任CEO。彼時,Phil Libin曾告訴媒體,「我們會上市,但可能還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在中國市場,2015年Evernote迎來轉折點。在用戶量和付費用戶量上,中國已經是Evernote第二大市場;而在整體收入上,中國馬上要趕上日本成為第二大市場。但時任Evernote中國區總經理谷懿在2015年9月宣布從印象筆記離職。她在微博中提到,中國已經擁有1500萬註冊用戶(非安裝量),經歷四年發展,從當初把美國模式照搬到中國,到現在與本土企業拼速度,「四年前不易,四年後愈難」。

2015年,還在K&;;A Ventures擔任風險投資人的唐毅,獲悉Evernote正在重新尋覓中國區CEO。在做風險投資期間,唐毅就對Evernote頗有興趣。他會把自己的護照、籤證信息、孩子申請學校的材料等存放在印象筆記。當時,他判斷,Evernote並非消費類品牌,而是一個科技品牌,卻擁有巨大的品牌號召力和獨到的產品設計。此外,他認為Evernote在C端具備成為一個不可或缺APP的可能性。在他看來,Evernote不應該輕易地直接跳到B2B領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毅開始了Evernote中國區CEO的面試之旅。他在Evernote總部先後見了數位副總裁、第二任CEO Chris O』Neil等,「絕大部分在我入職之後三個月都離開了」。

唐毅上任前,最後見到的是田溯寧。他記得,田溯寧當時告訴他,Evernote在中國需要的可能是超越中國分公司的一個概念。

唐毅酷愛極限運動,例如自由潛、帆船和馬術,他本人還是能駕馭雙黑鑽級(頂級難度)雪道的雙板滑雪愛好者。「最大的冒險就是什麼也不做。」他說,「作為外企,在故紙堆裡翻,談老腔,下一直在下的那盤棋,沒有什麼意義。」

上任中國區CEO後的唐毅,擁有直接向Evernote CEO Chris O』Neil報告的特權。通常而言,一個地區的高管,其KPI考核內容包括業務收入、業務花費、用戶數量、活躍用戶量等。「但是對我的KPI,從第一天開始就是,unlock full potential of China(解鎖中國市場全部潛能)。」唐毅說。

自2015年11月上任開始,唐毅便致力於推動Evernote中國區分拆獨立。當時,Evernote在中國只有市場、品牌、宣傳、運營和伺服器維護等職能。唐毅認為,Evernote的首要矛盾,是架構和激勵機制的問題;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中國有沒有研發團隊和產品權的問題;而企業治理方面,究竟是通過董事會匯報,還是向對中國完全不了解的人進行一些無謂交流?他當時的信念是,「如果我不完成分拆,我忙碌的意義和有效性會降低」。

如何做一家成功的網際網路企業,而不是以國外企業的身份適應中國這個市場,這是擺在唐毅面前的風險與機遇。

顯然,爭取獨立並不容易。據《財經》雜誌,談判大致分為三階段,爭鋒相繼圍繞估值、智慧財產權和控制決策權。最終,印象筆記取得Evernote全部IP和原始碼,可以自主研發、推進自己的產品戰略。

徐全利將印象筆記的獨立定義為科技公司本土化進入3.0階段。1.0時期,惠普、IBM等外企只需要培養本土的銷售團隊;2.0階段,如領英,它有中方基金參股,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本土產品和一些股權激勵,但「還是沒有完全到位」,控股股東還是外方,人事和財務的決策權還在外方。

徐全利認為,近年,「稜鏡門事件」和科技公司「去IOE」(IBM、Oracle和EMC統稱)行動之後,國內政策對科技公司加強了監管;而BAT崛起,網際網路公司的興起,讓激勵機制不夠有效的外企面臨人才流失。

「我認為印象筆記是讓矽谷科技公司或國外科技公司進入中國3.0版本的第一單,基本上是要把一個國外的科技公司,變成真正的本土企業,有完全獨立的股權架構、治理架構,還有激勵機制。」他表示。

只有緊張狂才能生存

徐全利讚賞唐毅在印象筆記獨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稱其具備三個基因:全球企業高管的基因,作為deal maker(交易能手)的基因,以及純粹創業者的基因。但如今,擺在唐毅面前的問題,恐怕也是困擾Phil Libin和Chris O』Neil,以及新任Evernote CEO Ian Small的問題,即如何讓印象筆記持續創新、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

Phil Libin在2015年離職時,網易有道CEO周楓曾撰文表示,雲筆記在商業模式探索上將兵分兩路,但企業應用方向目前看來機會更大。但周楓2018年9月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我們在to B方向做了一些嘗試,沒有那麼理想。有道VIP(付費用戶)反而更好。」

但唐毅並不願意將印象筆記定義為雲筆記,「我們想標榜自己的未來願景是第二大腦」。第二大腦也是Stepan Pachikov和Phil Libin創立Evernote時的初心。

印象筆記高級副總裁喬遷告訴本刊,「第二大腦」不僅僅是幫用戶記筆記的功能,還有收集、捕捉,信息的加工處理等等,「所以我們是超出雲筆記這個範疇的」。但他也表示,在國內,這幾年雲筆記或文檔類的產品越來越多,例如石墨文檔和騰訊文檔以協作的方式進入市場。

「一方面,體現出用戶需求一直都在,大廠也看到這樣的機會進來;另一方面,印象筆記未來可以承載的內容會更豐富。」Evernote在美國跟谷歌Drive體系是打通的,可以很輕鬆地把谷歌文檔作為附件添加進Evernote。喬遷表示,印象筆記未來在國內也會對接在線文檔生態,「生態越來越豐富了」。

被問及在線文檔與雲筆記是否面臨競爭時,石墨文檔聯合創始人兼CEO吳冰告訴本刊,二者用戶是會重疊,但始終是不同的場景。吳冰本人也是印象筆記的用戶。目前,石墨的營收來源主要是個人高級版用戶和企業用戶,後者佔比更高。目前,石墨已經開始嘗試廣告,此前吳冰曾預計,如果廣告做起來,to C的這一部分收入可能會大於企業收入。

對於近年印象筆記的表現,他認為,最早的印象筆記還是相當棒的,「我覺得應該還有更多優化點,跟最早接觸相比,感覺沒有太多新的東西。」

唐毅告訴本刊,未來,印象筆記將圍繞三個方面發展,一是第二大腦會得到新的詮釋;二是更好地服務工作場景,但「我們不會舉著大旗幟說進軍to B」;三是知識和內容方向。

印象筆記獨立後,完成了雲遷移、新APP上架,上線Markdown、Widget剪藏,產品更新節奏明顯加快。同時,印象筆記陸續推出了大象識堂、大象學院和大象好物商城微信小程序。唐毅表示,大象識堂、大象好物、大象學院,是為了更好地支持用戶體驗,「好物是用戶對於大象品牌的寄託,我們把它放到一個物理的產品上。」被問及大象好物商城與Evernote Market的關係時,唐毅表示,Market是將銷售商品當成一個收入來源,但大象好物絕不是印象筆記的主要收入來源,它是純粹為了承載情感,宣傳品牌,「我們不是個電商公司」。

事實上,在分拆獨立取得的成果裡,Evernote與印象筆記達成一項限制性條款:Evernote向印象筆記開放所有產品原始碼,但僅限於「大中華區」(包括港澳臺)使用,兩年之內,雙方產品技術開發的智慧財產權相互免費授權。同時,Evernote針對企業服務的知識產品也同樣免費授權給中國團隊。目前印象筆記團隊近半數員工「是要直接碰代碼的」。

印象筆記重新起航,而Evernote正迎來第三任CEO。Chris O』Neil離職之前,在宣布裁員的內部信中表示,Evernote在2018上半年業績增長了20%,目前處於穩定的財務狀況中。據TechCrunch報導,Evernote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但該公司此輪估值可能會低於幾年前的12億美元。

「原來Andrew S. Grove(安迪·格魯夫)寫過一本書,only the paranoid can survive,中文翻譯成偏執狂才能生存。我翻譯成只有緊張狂才能生存。」唐毅說,「你只有天天擔心著,天天未雨綢繆,才能跟上甚至超越用戶的期望值而迎來飛速發展。這是我們喜歡的狀態。」

相關焦點

  • 印象筆記·食記 登陸iOS平臺
    《印象筆記·食記》是由美國知名雲筆記軟體Evernote推出的一款免費美食軟體《Evernote·Food》的中國版。早先出了Android版,近日終於登陸iOS平臺。
  • 那些美食印象筆記-食記Android版上線
    6月8日 繼上周我們推出了印象筆記·人脈Android版,幫你打造私人的人脈庫後,今天,我們又將宣布兩條好消息:    1、印象筆記·食記正式登陸中國;      2、「食記」Android版全球推出!
  • 印象筆記、OneNote、熊掌記 哪個筆記App更適合文字工作者?
    並且是以純文字形式的筆記為主。辦公設備陸續換了好幾次,筆記App也陸續嘗試了多款,比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OneNote、熊掌記、訊飛語記等等。OneNote、熊掌記這三款筆記App。筆者最近一次從印象筆記導入OneNote的部分內容,在手機端查看總會與電腦端不同步。 不知道是不是筆者的網絡環境問題。印象筆記和OneNote二者相比,各有各的優勢和不足。如果你的日常工作以文字內容(比如寫文章)為主,那印象筆記更加適合你。 如果你需要使用平板電腦來記筆記,並且經常使用手寫筆,那OneNote更為合適。
  • 印象筆記、OneNote、熊掌記 哪個筆記App更適合文字工作者?
    並且是以純文字形式的筆記為主。辦公設備陸續換了好幾次,筆記App也陸續嘗試了多款,比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OneNote、熊掌記、訊飛語記等等。在本文中,筆者將從自身工作角度,重點來對比一下用戶群體較大且評價較好的印象筆記、OneNote、熊掌記這三款筆記App。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建議大家也多嘗試一些,說不定會發現更適合你的筆記工具和方式。
  • 熱愛生活享受美食 印象筆記.食記2.0版發布
    我想《印象筆記·食記(Evernote Food)》一定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天其全新的安卓2.0版會給你更多不一樣的驚喜。印象筆記·食記是一款幫助你記錄美食的好夥伴,無論是尋找餐廳還是美味的食譜,或者是記錄下一次難忘的沒事體驗,它都通通能辦到,你的美食之旅有了它,就完整了。
  • 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功能大PK
    最近想給男票一個驚喜,寫一個記錄我們戀愛的小日記給送給他,於是需要一個筆記功能的app。打開蘋果手機,一搜關鍵詞「筆記」,出現好幾個軟體,除了蘋果自己的備忘錄之外,排第一的就是有道雲筆記,第二是素記,第三是印象筆記。因為有道在國內比較有名和印象筆記在國外比較有名(是國際知名軟體Evernote的中國版),所以我排除了不知名的素記,下載了這兩個試試。
  • 印象筆記:更新印象 擁抱中國知識生態
    (2018年8月3日,北京)印象筆記今日在北京舉辦六周年慶祝活動,寬帶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田溯寧,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Evernote CMO Andrew Malcolm 發表致辭,解讀印象筆記重組背後的故事和未來圖景;印象筆記CEO唐毅攜手得到
  • 本土派OR外來派 有道雲筆記PK印象筆記
    兩款應用都有收費項目,在細節功能上是有一定差異的,比如部分小功能在印象筆記中需要付費,而有道雲筆記是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的。印象筆記印象筆記的會員帳戶分為兩檔,均為按年收費,標準帳戶售價:98元,高級帳戶售價148元,主要的變化集中在月上傳流量和同步設備的數量上,同時兩種帳戶都可按月購買,方式更靈活
  • 印象筆記推出智能滑鼠,堪稱「記筆記」神器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來自印象筆記的智能滑鼠 EverMOUSE,它在支持語音輸入、翻譯的基礎上,還多了與印象筆記軟體相配的功能,算是一個很獨特的體驗。外觀小巧,手感略差先來看看它的硬體,EverMOUSE 尺寸不大,適合輕度辦公使用,打遊戲就算了,支撐不足,手感也不比專業的遊戲滑鼠,可以看出它的定位還是符合印象筆記一貫的學習和辦公場景。
  • 本土派OR外來派 有道雲筆記PK印象筆記(二)
    每個人都有記筆記的需求,內容從生活瑣碎到靈感乍現,沒有任何限制。
  • 本土派OR外來派 有道雲筆記PK印象筆記(全文)
    每個人都有記筆記的需求,內容從生活瑣碎到靈感乍現,沒有任何限制。
  • 印象筆記更新 支持指紋解鎖及通知欄筆記
    印象筆記是一款跨平臺雲筆記產品,在手機、PC上都可以實現記錄筆記,並且通過網絡還可以實現同步更新,對於商務用戶非常方便,可以通過手機隨時記錄,然後在PC端進行瀏覽或者更新。隨著蘋果iOS 8的發布和功能上的改進,印象筆記近期也做出更新。
  • 7 個方法,把印象筆記打造成輕量級筆記工具
    筆記越來越多之後的,我慢慢把它們都搬到了印象筆記中統一管理。儘管這頭大象已經數度減肥,但如果你習慣了 Drafts、nvALT 等超輕量的筆記工具,或者喜歡 Markdown 語法的簡練,可能還是受不了印象筆記的厚重。這篇文章將從界面和操作兩個角度,幫助你把桌面版印象筆記打造成輕量級筆記工具,享受更純粹的筆記體驗。
  • 在線存儲競爭激烈,印象筆記怎麼辦?
    「筆記」在中國究竟能發展為一門什麼樣的生意?印象筆記CEO唐毅思考了8年的時間。2012年Evernote進入中國,其中文版產品「印象筆記」由此誕生,它憑藉「個人筆記的多終端雲同步」這一非常超前的概念,吸引了一批自我管理意識很強的用戶。早在2015年,中國便成為Evernote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 成為印象筆記高手,打造知識管理系統
    這些年經常不經意地發現「原來那誰也用印象筆記啊」,作為象粉,起初忍不住發個微博或者轉發到用戶群裡。後來發現像拍秒速五釐米的導演新海誠、音樂人高曉松以及大量投資人、律師、醫生都是印象筆記的深度用戶,每天在印象筆記上花 4、5 個小時的時間,把它作為個人和團隊的核心生產力工具。
  • 印象筆記企業版正式在中國上線
    在今天於北京舉行的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印象筆記(Evernote)CEO Phil Libin 宣布他們將在中國正式推出印象筆記企業版。之前這項服務僅在少數幾個國家可用,此番入華之後它將有助於「中國企業生產更多只會財富,提高全球競爭力」。功能方面和此前介紹過的國際版 Evernote Business 基本沒有太大分別,企業筆記本、企業知識庫、管理控制臺等功能均會保留在印象筆記企業版中。
  • Evernote推出中國版本「印象筆記」
    Evernote CEO Phill發表演講(TechWeb攝)【TechWeb報導】5月10日消息,2012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今日召開,Evernote CEO Phill在演講時表示,Evernote正式推出中國版,定名「印象筆記」(www.yinxiang.com
  • 把印象筆記打造成超級學習工具
    把印象筆記打造成超級學習工具以前的印象筆記,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當作存放「垃圾」的筆記軟體,自從超級筆記功能發布之後,它轉身一變成了學習神器、會議神器,感覺可以拋棄notability了。這樣你就再也不用擔心忘記錄音是在筆記的哪一段啦!可能你聽不懂,沒關係,現在印象筆記也有類似功能了,忘記notability,讓我們來看看印象超級筆記的錄音功能。
  • 騰訊教育牽手印象筆記將推出「印象筆記教育版APP」
    作為雲筆記的鼻祖,印象筆記脫胎於Evernote,旨在幫助用戶便捷高效收集信息,並把信息智能整理為知識、轉化為行動。昨日,印象筆記與騰訊教育應用平臺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遠程會議、文檔協作、在線課堂、雲端筆記、智慧作業等方面深入合作,為中國師生提供包含工具、內容和服務的教學一體化方案。
  • 誕生於矽谷的印象筆記,希望被看成中國網際網路企業
    更讓其他矽谷科技公司羨慕的是,Evernote 進入中國的歷程似乎異常順利。2012 年,Evernote 在中國推出「印象筆記」服務,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在中國運營的「印象筆記」,並沒有在政府審查方面遇到什麼困難。但在之後幾年裡,Evernote 接連傳出創始合伙人出走、多個應用關閉、大幅裁員的負面新聞,期間的漲價行為也受到了一些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