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文/虞子期

地震在地球上可以說是一個相對比較頻繁的自然災難,全球幾乎每天都有地震的發生,在2020年1月以來,我們確實也看到了幾次較強的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總計是發生了4次強震,其中最強的為1月7日發生在波多黎各附近海域的6.5級強震,幸運的是沒有產生較強的影響,其他強震的等級為6級,6.3級、6.4級。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相對較多,總計達到了17級,除去4次強震的話,還有13次,所以這個頻率相對來說是不低了,這大概就是截止1月17日0時的一個全球短暫時段數據。地震的波動區域非常大,並且出現的突發性也比較強。所以在每次發生地震的時候我們都比較關注。

地震在科學之中無法進行預測,這個也不是第一次進行科普了,這算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吧,如今科學家們都是在建立在模擬地震和地震預警的機制上面。當然模擬地震數據說明主要是根據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的滑動異常,歷史地震數據等數據來給予的結論。這個也不能夠精確地進行地震預測,所以最多就只有一個參考性。而最近幾天,關於日本的地震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主要是發現了位於日本南部近海的一個「異常」現象。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科學報告指出,近日在日本本州南海槽陸海板塊交匯處,首次(也就是第1次)觀測到板塊移動現象,也就是說出現了「板塊異常」,專家稱可能與未來的大地震存在關聯。

當然這個科學報告出現之後,肯定不少的人都要熱議了,因為日本在歷史上出現了幾次強震,這次專家稱可能與未來的大地震存在關聯,那必然會引起重視。根據日本相關的科學報告指出,如果這個位於南海槽陸海板塊地區出現「劇烈的移動」(大移動),將引發最高芮氏9.1級的「本州南海槽大地震」,並有可能引發巨大海嘯。確實「南海槽」是日本科學界一直研究的重點,並且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次的相關報告,因為日本一直擔心該地區會出現較強的地震,所以說這個預測說明幾乎也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擔心大地震是很正常的,因為南海槽板塊可能是屬於一個斷層帶變化比較強的地區,當然這裡說的最強可能達到9.1級的大地震,暫時也是預估說明的。

因為在日本的地震記錄數據之中,該地區的變化出現過較強地震,並且科學報告明確指出了,有十幾場與該板塊的移動有關,所以說這個地區的板塊移動有很大概率會導致強震的發生,而這幾次的大地震的發生,且都間隔90至150年。最近的「昭和東南海地震」發生於1946年,芮氏8.0級,還引發了4至6米高的海嘯。所以從間隔時間來看,確實已經在90至150年的周期範圍之內,當然是否準確這個還不好說,這是日本公布出來的一個規律性變化吧。根據日本相關數據建立的預測模型顯示,位於日本本州南海槽地區發生芮氏8至9級地震的機率,在2013年初為60%至70%,在2018年初則為70%至80%。

所以說從這個規律來看,地震的概率是在不斷的上升之中,如今日本也是加大了對該地區的一個強監測,希望能夠進行更精準的預測,這裡可能大家會有歧義,那就是上面不是說了無法預測嗎?這裡怎麼又說更精準的預測。這兩個概念完全不一樣,大家不要看錯了,更精準的預測表達的意思還是無法預測,所以這個是一個參考性的數據。為了掌握更加精確的數據,日本已經設置了15處觀測站,並且確實也發現了一些「異常」的情況,截至2018年底,其中7處觀測到了板塊移動。位於紀伊水道海域的2處,則分別觀測到大陸板塊向東南方向移動了6釐米和8釐米。所以說確實該地區的板塊移動是正在發生之中。

當然這個屬於「一陣一陣」的,沒有表現很強,如果真的很強,就可能如專家說明的那樣,就可能發生大地震了。當然站在自然災難的角度來說,我們還是不期待地震的發生,因為地震對地球生命的影響真的是太大了,所以希望一切安好吧。最後回到地震預警的問題上,地震預警也不是地震之前的一個說明,而是在地震之後才會發布的。也就是趕在破壞性的地震波到達目標區域前,發出的緊急警報,這樣就可以減輕災難的損失。未來科學家們希望全面覆蓋並且實施「秒級預警」,這在全球很多國家都在實施建立,所以說地震之中一個比較好的措施,我們也期待全球早點覆蓋開來,如今不少地區可以接收到幾十秒,算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

相關焦點

  • 南部發現板塊移動,日媒:若該地板塊劇烈移動,將引發9.1級地震
    日本方面傳出消息,稱該國南部首次發現了板塊移動的現象,日本民眾對此十分緊張,因為這可能與地震有關。2011年,日本設立了一個專門預測南部近海地震的部門,而日前該機構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本州南海槽陸海板塊交匯處,觀測到了板塊移動現象,這是檢測多年以來的首次發現,分析人員指出這很可能與未來隨時發生的大地震存在關聯。隨著後續調查的展開,日本人感到了地震了前兆。
  • 日本首次發現本州島海槽板塊移動,科學家稱或引發巨大地質事件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和海嘯的國家,因為日本列島正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全球每年約有1/4的地震發生在日本列島及其附近,這都是由於這地區的地質結構比較特殊,它正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北美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其中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俯衝到亞歐板塊之下,幾大板塊的相互作用都會對日本列島造成地質活動,從而出現火山地震或者海嘯現象
  • 6級、6.1級、6.9級,日本3天3次強震,真有大地震發生?
    地震在短時間可以說是真的頻繁,當然這是從數據上來說的,根據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在2020年4月18日,日本小笠原群島附近發生了兩次強震,等級大小為6級和6.9級,這兩次地震都未產生海嘯。而時隔1天,日本本州東岸近海再次發生了強震,等級大小為6.1級。
  • 日本又發生5.5級地震,已是本月第三次,9.3級大地震預言或成真?
    這次地震雖然並未對日本產生海嘯威脅,但有相關消息稱,可能在接下來有比此次震級更強的六級地震發生。進入本月以來,日本已經接連發生了3次地震,等級均超過了5級。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接下來會發生預言中的9.3級大地震,但也著實不是什麼好消息。為何日本這麼多地震?
  • 美國發生7.8級大地震,引發海嘯警報
    一場7.8級的大地震襲擊了美國阿拉斯加半島,並引發了海嘯預警。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稱,當地時間周二晚上11點12分,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域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僅為10公裡,美國地質調查局也定此次地震為7.8級,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範圍內發生的最強地震。
  • 日本專家預測,一場9.1級大地震即將來襲,或將造成32萬人死傷!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由於日本位於大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地質一直以來都非常活躍,發生地震那是常有的事情。日本人也為針對這一自然災害,做出了很多的應對措施,比如地震發生預警,以及改善房屋結構,這樣的話能夠減少地震給百姓帶來的傷害。近年來有地質專家又偵測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在未來的30年間日本或將發生一次9.1級的大地震,很有可能造成近32萬人的傷亡。
  • 7級大地震!可能有局部海嘯,2020年地球又在活躍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7月以來,在全球範圍之內的地震可以說並不多,強震以上的級別比6月初期少了很多,而在7月17日,全球出現了首個(第1個)7級大地震,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 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
    50毫米/年,馬尼拉海溝最南端民都洛島海域滑動速率為20毫米/年,利用數據監測模擬發現馬尼拉海溝吸收了菲律賓板塊俯衝亞歐板塊大部分的能量,且具備發生9級或者9級以上的地震的條件,美國地質調查局也將馬尼拉海溝列為未來發生地震海嘯高風險的區域。
  • 日本預告 9級大地震 30米海嘯
    日本內閤府周二(21日)公布有關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警告日本以東海域有可能發生達到芮氏9.3級的大地震,和近30公尺高的海嘯。 預測還說其中2011年曾因海嘯導致嚴重核事故的福島核電站所在地,將有可能再被海嘯襲擊,核電站營運商東京電力表示,將會研究對策。
  • 7.4級大地震後!美國、日本、紐西蘭又先後發生5.5級以上地震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消息指出,本次地震強度是達到了6.2級強震,也是這三次5.5級以上地震最強的,位於日本千葉縣近海附近,不過本次地震沒有引發海嘯,所以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事情。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本次地震引發了千葉縣周邊多地有明顯震感,其中東京某高層建築持續輕微晃動了約30秒,許多在睡夢中的民眾被震動驚醒。
  • 6天內第2次7級大地震,等級7.4級,海嘯預警發布,2020地球怎麼了
    2020年上半年還沒有過去,這已經是第6起7級大地震了,前面四次分別是月29日在古巴南部海域發生的7.7級地震,2月13日千島群島7級大地震和3月25日7.5級大地震,05月06日2印尼班達海7.2級大地震以及6月18日的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以南海域7.3級地震。
  • 中國地震局談日本9級大地震啟示:重視防範地震災害鏈風險
    中國地震局談日本9級大地震啟示:重視防範地震災害鏈風險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今年3月11日是日本東北部近海9級大地震發生9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當天表示,日本9級大地震帶來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必須重視防範地震災害鏈風險。
  • 你知道美國7.8級大地震的地震海嘯預警是怎麼回事嗎?
    美國、日本相繼發布海嘯預警自地震發生以來,至少發生了11次餘震,震級從3.9到6.1不等,可見這一地區地質活動還是非常的不平靜的。由於此次地震震級很大、震源深度也相對較淺,屬於強烈的淺源地震,因此在地震發生後,當地已迅速發布海嘯警報,日本氣象廳在地震發生後也發布了海嘯預報。
  • 日本茨城縣發生5.1級地震:不會引發海嘯,東京有震感
    日本茨城縣發生5.1級地震:不會引發海嘯,東京有震感 王珊寧/海外網 2020-12-30 09:34 海外網12月30日據日本NHK電視臺消息,日本茨城縣北部發生日本震度4級、芮氏5.1
  • 日本9級大地震已9周年!日本氣象廳:它叫東日本大地震
    作為對比,2011年2月26日拍攝的這一地區,正常的海岸線上是沒有海水侵蝕的痕跡的,從這個對比上說,仙臺市沿海岸線洪水侵襲的情況是3月11日襲擊日本的破壞性地震和海嘯的明顯痕跡。而時至2020年3月11日,距離那大地震已經過去了9年。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如今,日本政府還在全力抗擊疫情,關鍵時刻又傳來一個噩耗,有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已經發出預警,可能會發生兩場9級以上的特大地震。這樣的消息聽了都覺得害怕。根據日本官方的預測,位於千島群島以及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千島海溝可能會發生9.3級大地震,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地震。那麼,在地震來臨之前,日本的民眾應該怎麼做呢?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一位專家表示,這麼大級別的地震和海嘯,用沿岸堤壩根本防禦不了,民眾想活命只能撤離。
  • 近百年全球六大9級地震,每次都是「末日」
    地震原因是由太平洋板塊在千島海溝沉入鄂霍次克板塊引起,推估滑移長度600公裡以上,地震引發海嘯。地區: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德烈亞諾夫群島震級:芮氏9.1級大地震。船隻都被衝上了居民地大地震引發了至少十二次餘震以及冰崩、山崩、海嘯和泥噴,其中一次餘震的震級達到了7.3級。
  • 日本政府剛發布地震預警,5天內就發生40次地震,核電站也出事了
    據日本NHK16日報導,4月26日凌晨1點,日本關東及東北等又接連發生了4次地震,在長野縣中部最高震級達到了芮氏4.9級,有6個縣市均有震感。當天早上9點,在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群馬縣等數個縣又發生了芮氏4.8級地震。位於日本茨城縣的東海第二核電站受地震影響一度停運,引發外界關注,後來證實並未發生核洩漏,周邊輻射量監測數值沒有異常。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根據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日本氣象部門通過從本月22日開始統計,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已經接連發生40次以上,所以是高度頻繁,其實在這之前,日本還出現了兩次強震,發生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和本州東岸近海,等級大小分別為6.5級和6.2級,所以這個強度非常大。而這些小地震相當於就是在強震之後,特別是上面提到了日本東部地區的地震相對較為活躍。
  • 今年以來全球第3個大地震發生,等級7.5級,為何這麼強?
    2020年以來的第2個大地震又出現了,根據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北京時間3月25日10時49分,全球又出現了一個7.5級大地震,震源深度為60.0千米,地點是位於千島群島附近地區,俄緊急情況部,美國夏威夷中心分別發布了海嘯預警,我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也發布了海嘯說明,那就是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數百公裡範圍內引發區域海嘯,但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災害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