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富鋰錳基正極材料中Nb摻雜對電化學性能的改善

2020-12-28 騰訊網

富鋰錳基正極材料被認為是鋰離子電池的潛在正極材料,與常規LiCoO2、LiNiO2和LiNi1/3Co1/3Mn1/3O2正極材料相比,它們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比容量(> 250 mAh g-1),並且成本和毒性更低。但是,它們的商業應用受到嚴重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循環過程中不可逆結構轉變引起的電壓衰減以及具有低電子/離子電導率的低倍率性能的限制。因此,通過改性(例如表面塗層、晶格摻雜、優化元素組成和分布以及粒徑調節)獲得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富鋰錳基材料已成為一大研究關注要點。通常,離子摻雜被認為是穩定密排氧結構和改善富鋰錳基材料電子結構的有效方法之一。

Nb被認為是Li2MnO3中替代Mn的最合適元素,因為Nb–O鍵的結合能比Mn–O的更強,有利於抑制脫鋰過程中的O析出。此外,與Mn4+相比,具有較大離子半徑的Nb5+可以擴展晶格參數。已有一些關於Nb元素摻雜到正極材料中的報導。然而,這些研究旨在改善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很少解釋改善正極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機理,特別是使用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的密度泛函理論(DFT)。

在本文中,中國科學院鹽湖資源綜合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青海鹽湖研究所的周園研究員、海春喜研究員等人通過溶劑熱和高溫固相法合成了原始及Nb摻雜的富鋰錳基正極材料。通過聚焦離子束掃描電子顯微鏡、能量色散X-射線能譜、X-射線衍射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的分析表明,成功將Nb摻雜到材料的體相結構當中。DFT計算表明,由於鋰離子遷移勢壘能量降低而使Nb-O鍵更加牢固,從而Nb摻雜加速了Li離子擴散並穩定材料結構。電化學評估表明,Nb摻雜顯著增強電化學性能。Nb-0.02可維持271.7 mAh·g-1的放電比容量,在0.2 C下經過300次循環後的容量保持率高達98.50%。然而,在相同參數下,原始材料的放電比容量和循環保持率分別為212.8 mAh·g-1和86.68%。Nb-0.02的初始庫侖效率和初始放電比容量分別為86.94%和287.5 mAh·g-1,而原始材料的則分別為73.59%和234.2 mAh·g-1。因

【圖文導讀】

圖1. 原始和Nb摻雜Li1.2Ni0.13Co0.13Mn0.54O2的SEM圖像:(a, b)Nb-0,(c, d)Nb-0.01,(e, f)Nb-0.02,(g, h)Nb-0.04。Nb-0.02的橫截面SEM圖像以及Ni、Co、Mn和Nb的元素分布。

圖2. Nb-0、Nb-0.01、Nb-0.02和Nb-0.04的粉末XRD譜圖。

圖3. XPS全譜:Nb-0、Nb-0.01、Nb-0.02和Nb-0.04的Nb 3d、Co 2p、Mn 2p、Ni 2p、O 1s和C 1s光譜。

圖4. Nb-0、Nb-0.01、Nb-0.02和Nb-0.04的電化學性能。(a–d)初始充電/放電曲線,(e)0.2 C倍率下的循環性能。

圖5. 原始和Nb摻雜Li1.2Ni0.13Co0.13Mn0.54O2的CV和EIS分析:(a, b)Nb-0和Nb-0.02的CV分析,(c, d)Nb-0和Nb-0.02的EIS分析。

圖6.(a)LiNiCoMnO結構,(b)從TM到TM的遷移路徑示意圖,(c)LiNiCoMnNbO結構,(d)從TM到Nb的遷移路徑示意圖,(e)原始(LiNiCoMnO)和TM層-Nb(LiNiCoMnNbO)結構的遷移能量。

圖7.(a)TM層中兩個氧空位位點結構,(b)這些氧空位位點的氧空位形成能。

通過以上表徵分析,可以總結出Nb摻雜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改善的電化學性能原因:(1)Nb–O鍵的結合能強於Mn–O、Co–O和Ni–O的,有利於穩定材料結構並抑制脫鋰過程中的O逸出。(2)在鋰混合階段摻入Nb可使Nb元素不僅摻入材料的結構,而且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Li3NbO4相;其中結構中的Nb元素可進一步穩定材料,表面上的Li3NbO4相可以防止表面電解質中產生HF,從而避免直接侵蝕。另外,作為鋰離子導體Li3NbO4可以提高鋰離子擴散速率。因此,可以減少過渡金屬在電解質中的溶解(示意圖1)。

示意圖1. 兩種樣品的微觀結構演變和反應機理示意圖。

【總結】

本工作研究了Nb摻雜對形貌、結構、表面化學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電化學測試結果表明,Nb摻雜極大改善了富鋰錳基材料的循環性能、ICE和電化學動力學。Nb-0.02的放電容量可維持271.7 mAh·g-1,在0.2 C下經過300次循環後的容量保持率高達98.50%。Nb-0.02樣品的ICE和放電容量分別高達86.94%和287.5 mAh·g-1。根據DFT計算,較強的Nb-O鍵和較小的Li-離子遷移勢壘能有效穩定了材料的結構,並在Nb摻雜後加速Li-離子的擴散。此外,Nb摻雜結構中的氧空位形成能比原始樣品中的更高。另外,對於Nb摻雜結構,在每個Li濃度下氧空位形成焓都超過0,表明氧原子可以在LixNiCoMnNbO結構中穩定。這些結果表明,適量的Nb摻雜有效穩定材料結構,抑制阻抗增加,加速鋰離子擴散,並改善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可以預期,這項研究中提出的Nb摻雜改性策略將有助於開發其他電化學性能得到改善的正極材料。

Shengde Dong, Yuan Zhou*, Chunxi Hai*, Jinbo Zeng, Yanxia Sun, Yue Shen, Xiang Li, Xiufeng Ren, Chao Sun, Guotai Zhang, Zhaowei Wu. Under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ith Nb doping in lithium-rich manganese-based cathode materials.J. Power Sources2020, DOI:10.1016/j.jpowsour.2020.228185

相關焦點

  • 張會剛: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
    以電化學儲能技術為例,在傳統化學化工專業培養計劃中,學生的電化學基礎是在物理化學課程中建立,缺乏對固體和半導體的認識;與材料和固體相關的專業培養計劃中,電池技術所需的溶液化學和界面化學基礎不足。圖片來源:Pixabay南京大學於21世紀初,在材料系的基礎上成立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下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 【博億工業】從電池性能角度來講講鋰電池對正極材料的要求
    一般而言,正極材料的關鍵性能指標有:化學成分、晶體結構、粒度分布、振實密度、比表面積、pH值、首次放電比容量、首次充放電效率、循環壽命等。比如錳酸鋰的Li含量僅為4.2%,而鈷酸鋰和鎳酸鋰達到約7.1%,富鋰錳基的則可高達約10%。材料組成固定的話,主元素含量應該以實際測試平均值加公差的形式給出,以達到相應的電化學活性並保持批次之間的穩定性。鋰離子電池中的正極材料都是含鋰的氧化物,一般鋰含量越高,容量越高。比如錳酸鋰的Li含量僅為4.2%,而鈷酸鋰和鎳酸鋰達到約7.1%,富鋰錳基的則高達約10%。
  • 中科院化學所胡勁松: 原位轉化硒摻雜使FeOOH成為低成本、高效鐵基...
    取決於析氧物種與其的吸脫能力,雖然鐵元素比鎳與鈷儲量豐富,價格低廉得多,但鐵基催化劑析氧性能遠低於鎳與鈷基材料。中科院化學所胡勁松研究員課題組近日藉助理論計算揭示 Se 摻雜顯著提升全鐵基 FeOOH 催化劑的電化學析氧催化活性。基於此,通過簡單的原位電化學活化策略,製備出了低成本、高效的富鐵析氧催化劑,並表現出與目前最佳富鎳和富鈷催化劑相當的催化性能。
  • ...無人機用高能量高倍率鋰電池鈷酸鋰正極材料的開發及產業化應用
    鳳凰網:鋰電池,這種輕巧可充電且性能強勁的電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鑑於鋰電池使用的快速增長,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找出可以提高其效率和性能的材料與研發方向,請您介紹下您的科研思路及方向?當升科技總經理陳彥彬: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的核心關鍵材料,各種應用場景對鋰電池及其材料在能量密度、輸出功率、循環壽命、高溫存儲和安全性等性能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石墨烯基材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GO),並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可應用於許多領域,如電子器件和能源存儲、淨化水、環境修復(如吸附石油洩漏),綠色能源轉換的光、電催化,複合材料強化,抗菌藥物和納米診療等。一些應用利用材料的物理(如電導率、疏水性和表面積)和化學(例如,官能團)性質,而另一些應用則不僅依賴它們的化學反應活性,但也依賴他們的電學性質(例如,催化應用)。
  • 二硫化鎢納米片有望改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性能
    二硫化鎢納米片有望改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性能。在鋰離子電池工業化推廣中,正極材料正成為其發展的主要瓶頸。與其他材料相比,低維度二硫化物納米片因具有層狀結構和大表面積的特性,而被公眾認為是一種很有前景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與電解質溶劑發生熱化學反應的概率。
  • 上海矽酸鹽所在鋰氧氣電池碳基複合正極載體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目前,包括多孔碳、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在內的碳材料是二次鋰氧氣電池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正極載體。因此,提高碳基正極的抗氧化性和電化學穩定性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基礎要素。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張濤研究員團隊提出碳骨架和超薄非碳皮膚層相結合發展穩定的碳基複合正極載體的思路。該研究團隊以多壁碳納米管、金屬鈦粉和碘為原料,通過氣相外延生長方法控制多壁碳納米管表面sp2雜化碳層的反應程度,由外向內地將碳納米管壁逐層轉化成TiC表面層。
  • 物理所在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較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之一。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提高,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進展|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
  • 研究探討高鎳正極儲存條件 以提供最佳電池性能
    蓋世汽車訊 眾所周知,在電池製造過程中,很多正極材料都具有溼敏性。然而,隨著高鎳電池組件日益普及,華威大學(WMG)的研究人員發現,儲存和加工正極的條件越乾燥,電池的性能表現越好。
  • LG化學籤署140GWh購電協議 可覆蓋無錫正極材料工廠所需電力__上海...
    12月14日,LG化學發布消息稱,近日,公司位於江蘇無錫的正極材料工廠—樂友新能源材料(無錫)有限公司與當地風能太陽能發電企業——江蘇潤風新能源有限公司源籤署了供應140GWh的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
  • 「三分鐘讀頂刊」CEJ:電化學活性MnO用作水系鋅電正極材料
    【文章亮點】1、MnO通常被認為是非電化學活性的,但是本文發現MnO中的Mn2+溶解可以使其具有電化學活性,用作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2、文章提出被活化的Mn1-xO材料具有H+/Zn2+共嵌入機理。合成示意圖電化學性能圖【結論】MnO電極在第一圈循環中得到了活化,從非電化學活性變為電化學活性物質,主要得益於錳離子的溶解會使MnO中錳價態變高。非原位XRD證明 MnO電極的充放電機理為H+/Zn2+共嵌入機理。
  • 氮摻雜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本質研究
    CO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合成原料,因此電催化還原CO2制CO是CO2有效利用的一條重要途徑。氮摻雜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易於調變的電子特性,在電催化還原CO2制CO中展現出了優異的催化性能。但目前由於缺少可控摻雜氮物種的製備方法,對氮摻雜碳活性位點的認識仍存在爭議。為了更有效地設計高活性的氮摻雜碳催化材料,對其電催化還原CO2活性位點的深入認識具有重要意義。▲圖1.
  • 鋰電池行業深度報告:材料創新,降本提質
    但實際上,在電芯充放電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反常反應」,降低電芯循環圈數與容量保持率,從而減少電動汽車的使用壽命。改善電芯使用壽命的主要方法是對電解液改性。 安全性失效是鋰離子電池發生較多的一種失效,來源於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熱失控問題。
  • 「超威集團」前沿|中科院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對正極材料的檢測方法做一個初步的介紹
    編者按 正極材料的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能給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帶來巨大的提升,當然,也會給材料加工帶來一定的難度。 作為鋰離子的提供者——正極材料,其種類也是很多的,從磷酸鐵鋰、錳酸鋰、鈷酸鋰、到鎳鈷錳三元材料,從低鎳含量的三元材料到高鎳含量的三元材料,從NCM到NCA、從常規的材料到高電壓的材料、從一次顆粒團聚形成的二次顆粒到大單晶顆粒、從元素分布均一的材料到核殼結構、梯度包覆摻雜的材料……正極材料的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能給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帶來巨大的提升,當然,也會給材料加工帶來一定的難度。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其中,固-固界面化學和電化學穩定性不佳導致正極材料固-固界面不斷發生化學和電化學反應,使鋰離子在反應過程中逐漸消耗,造成電池的容量衰減;其較差的機械穩定性導致正極材料固-固界面發生剝離,減小了正極活性物質與導電劑和集流體的接觸面積,使電池阻抗大幅增加,降低了電池的容量和循環壽命;界面熱穩定性不佳導致正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在高溫下容易發生分解和元素滲透,造成電極與電解質在高溫下相變從而失效
  • 進展|4.6V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市場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目前,開發下一代更高電壓的鈷酸鋰材料已經成為科研界及企業共同關注的熱點。隨著充電電壓的提高,鈷酸鋰材料會逐漸出現不可逆結構相變、表界面穩定性下降、安全性能下降等問題,限制了其實際應用。通常研究人員通過採用多種元素痕量摻雜的手段對鈷酸鋰材料進行改性,以提升其在高電壓充放電過程中的穩定性。理解不同摻雜元素的作用機制對於設計性能更佳的鈷酸鋰材料至關重要,然而實驗上確定各痕量摻雜元素的作用機制存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