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獨家揭秘:披著借貸「外衣」非法竊取隱私的移動應用

2020-12-15 法制網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移動應用內保存的個人隱私數據信息愈加豐富,在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市場中,利益驅使之下違規操作層出不窮,非法竊取用戶隱私泛濫成風。

近日,360安全大腦監測到,在金融類移動軟體中,存在一批具有隱秘拍照行為的軟體魚目混珠,以提供借貸服務之名,悄無聲息進行隱私非法收集行為,隱私安全如履薄冰。

靜默偷拍+明文上傳

非法獲取用戶隱私「手段」再升級

據360安全大腦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旬,共發現信用袋、給你花、唄唄花等9款軟體,捕獲90個樣本。相比以往,這9款軟體「偷盜」手段略有不同,除了非法收集用戶敏感通訊數據外,還會嘗試對用戶面部圖像進行靜默偷拍與上傳。 

軟體名稱與功能

手法一:靜默偷拍, 悄無聲息獲取隱私信息

經深入分析發現,這類借貸軟體都用了同樣的操作手法,常規啟動登陸頁面,然後停留輸入信息,最後登錄主頁面,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偷拍」,悄無聲息獲取個人信息。

圖1 信用袋登錄頁面

這類軟體都藉助了開源的無預覽拍照工具AndroidHiddenCamera進行靜默偷拍,用戶打開登錄界面後,這款工具便會開啟「非法之路」,先檢測手機機型,然後根據機型調用前置或後置攝像頭,最後進行靜默拍照,也不會發出提示音與閃光,輕鬆躲避用戶感知。

當然,手機型號不同,也決定了選擇不同。該類軟體在靜默拍照時首選前置攝像頭偷拍用戶面部圖像,只有檢測到某些具有升降攝像頭的特定機型才會使用後置攝像頭,例如OPPO k3、VIVO x27等。而針對具有升降攝像頭的手機,這類軟體會避開採集面部圖像,以免攝像頭升起讓用戶有所察覺,達到偷拍目的。

檢測機型確定攝像頭類型

靜默拍攝的圖片名稱為a.jpg,保存在用戶手機SD卡中以軟體名全拼命名的文件夾下,如「信用袋」的圖片保存路徑為/sdcard/xinyongdai/camera/a.jpg。如果路徑下有同名文件存在不會進行覆蓋。當用戶身份認證成功後,該圖片會被私自上傳至指定伺服器,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實現一樹百穫。

手法二:明文上傳,敏感數據被「盜取」

值得一提的是,除偷拍用戶面部圖像外,這類借貸軟體毫無限制、「掃蕩式」地採集用戶的各種敏感通訊與網絡數據,包括用戶簡訊、通話記錄、通訊錄、接入網絡等,進行非法收集與明文上傳。

用戶登錄成功後必須先完成多重認證才能進行借款操作,藉助認證,這類軟體乘機收集用戶簡訊、通話記錄與安裝軟體列表,並將這些個人敏感信息連同認證時上傳的身份證照片一併明文發送至指定伺服器。

主功能界面與認證頁面

在這一環節,與身份認證同步進行的隱私非法收集與明文上傳過程同樣讓用戶無任何感知,且在首頁、認證頁與個人頁都看不到隱私聲明,環環相扣,不留痕跡,其賊心不言而喻。

溯源追蹤「一鍋端」

多款借貸軟體暴露「狼子野心」

360安全大腦溯源分析發現,該類軟體中部分軟體的隱私回傳伺服器域名xinxinshuju.com,可以確定非法收集用戶隱私的目標單位——湖南新薪時代信用服務有限公司。據該公司官網業務與官方介紹,其主要從事海外金融APP開發。

圖3 新薪時代公司官網

除「給你花」、「信用袋」、「唄唄花」等9款具有靜默拍照行為的軟體外,還有5款為該公司非法收集用戶隱私的軟體,這些軟體同樣都是借貸軟體,雖然沒有集成靜默拍照功能,但同樣存在用戶無感知的隱私非法收集行為。

移動軟體濫用隱私仍難自持

對標「紅線」共耕指尖安全「責任田」

自移動金融行業興起至今,360安全大腦始終對金融類軟體隱私收集保持著高度關注,截至此次新薪時代信用服務有限公司事件的披露,共發現上千款有著隱私不當收集行為的金融類軟體,其中以借貸軟體為主。金融類軟體出於業務風控特性,往往需要採集部分用戶數據,但無克制不受限採集與靜默採集現象卻在金融類軟體中泛濫。

可見,在大數據與個人隱私邊界模糊的時代,五花八門的軟體早已成為狼豺虎豹爭相搶奪的「潘多拉之盒」,借貸軟體中招僅是惡意軟體權限濫用的冰山一角,因此,強烈的監管風暴也隨之颳起。 

在立法層面,《網絡安全實踐指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必要信息規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先後出臺,明確了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等6項認定準則,包含31種場景。

當然,面對此種現狀,企業、用戶、應用市場與安全廠商等都應在相關法律法規「紅線」之內,承擔社會責任,共同保護隱私安全。

企業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獲取隱私授權與進行隱私採集,對自身作為第三方或有其他第三方參與的場景,按規定明確彼此責任與義務並嚴格執行,做到用戶隱私規範採集、合理使用、謹慎共享;

用戶作為隱私竊取APP最終受損方,應謹慎授予隱私權限和許可隱私聲明,儘可能從可信應用市場下載APP,安裝並及時更新殺毒軟體;

應用市場作為APP渠道方,必須對隱私類APP審核上架嚴格把關,從市場源頭控制可能威脅用戶隱私安全的APP進入市場;完善舉報制度,及時控制問題APP繼續傳播;

安全廠商應結合新技術完善檢測機制,儘快發現存在隱私不規範採集行為的APP,並協助相關部門、應用市場、企業等參與方共同控制問題APP進一步傳播。

360烽火實驗室

360烽火實驗室,致力於Android病毒分析、移動黑產研究、移動威脅預警以及Android漏洞挖掘等移動安全領域及Android安全生態的深度研究。

作為全球頂級移動安全生態研究實驗室,360烽火實驗室在全球範圍內首發了多篇具備國際影響力的Android木馬分析報告和Android木馬黑色產業鏈研究報告。

實驗室在為360手機衛士、360手機急救箱、360手機助手等提供核心安全數據和頑固木馬清除解決方案的同時,也為上百家國內外廠商、應用商店等合作夥伴提供了移動應用安全檢測服務,全方位守護移動安全。

相關焦點

  • 50餘款手機軟體涉嫌竊取用戶隱私,借貸...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陶愛蓮表示:「測試中,我們發現SDK插件沒有經過用戶的許可來竊取消費者手機當中簡訊的內容。」依據《信息安全技術移動網際網路應用(App)收集個人信息基本規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等相關規定。
  • 竊取隱私手段再「升級」,給你花等9款APP被指靜默偷拍
    竊取隱私手段再「升級」,給你花等9款APP被指靜默偷拍 北京日報客戶端7月7日消息,如果隨意在軟體市場安裝了一款金融借貸APP,在你登陸註冊時,這款軟體可能已經默默打開攝像頭拍下了你的頭像信息,並竊取了你的簡訊
  • 360打造SDK安全檢測平臺 破解隱私竊取監管難題
    來源:金融界網站7月16日,在延遲四個月播出的「315」晚會中,央視曝光了國美易卡、麥芽貸等50多款App中內嵌SDK插件竊取用戶隱私的問題,這些App通過內置SDK插件,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讀取、上傳用戶電話號碼、通訊錄、簡訊記錄、應用列表等信息,並竊取聯繫人、交易驗證碼等數據
  • 央視揭秘APP竊取隱私亂象 360為企業、個人上「雙保險」
    一款移動教學軟體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一款辦公軟體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近7000次;多款知名APP啟動時會同時喚醒了手機裡十幾個應用在後臺運行……近日,央視新聞曝光多款手機APP過度收集用戶信息、違規竊取用戶隱私,相關案例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 360極速瀏覽器國內首推隱私防追蹤技術 防止用戶隱私被非法竊取
    日,360極速瀏覽器宣布將正式上線隱私防追蹤功能,可以通過辨別與封鎖多種追蹤技術,防止用戶上網習慣被追蹤,進而阻止垃圾郵件和彈窗廣告。據悉,這是國內首家使用隱私防追蹤技術的瀏覽器,可以有效防止用戶隱私被非法嗅探和竊取。
  • 30億條隱私數據被竊取 360瀏覽器新增警告提示功能
    日前,浙江省警方公布破獲了一起大規模數據竊取案件,犯罪團夥涉嫌非法竊取用戶個人信息30億條,涉及96家網際網路公司、按照人民網披露的消息,涉案公司北京瑞智華勝為新三板上市企業,瑞智華勝及其關聯公司在為電信、聯通、移動等運營商提供精準廣告投放系統的開發、維護的過程中,藉機獲取了伺服器的遠程登錄權限。
  • 數據非法交易形成黑產 360借條構築用戶隱私安全防火牆
    數據非法交易形成黑產 360借條構築用戶隱私安全防火牆2020/5/11 12:01:59 來源:中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隨著公民個人隱私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個人信息也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問題。
  • App竊取個人隱私「網絡小偷」為何屢禁不止
    徐駿 作(新華社發)剛和好友通過手機聊完育兒經,購物APP上的各種母嬰產品推薦就找上門來;正在應用上瀏覽二手房信息,中介電話不期而至……為什麼手機這麼懂你?其實,這是手機應用軟體通過頻繁自啟動,在搜集你的個人隱私。APP竊取個人隱私為何屢禁不止?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反恐與網絡安全治理專委會常務副主任秦安表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APP竊取個人隱私行為的背後有著巨大商業利益,部分應用程式像小偷一樣竊取用戶個人信息,或通過倒賣牟取非法利益,或用於商業廣告投放。另一方面,對相關行為的處罰力度較輕,不法分子有恃無恐。
  • 惡意扣費、隱私竊取……這十款移動應用請刪除!
    這十款違法移動應用請刪除!】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淨網2019」專項行動中通過網際網路監測發現,十款違法有害移動應用存在於移動應用發布平臺中,其主要危害涉及惡意扣費、隱私竊取和賭博三類。這些違法有害移動應用具體如下: 1、《小歷》(版本1.0)、《頭像吧》(版本1.0)、《Pictu》(版本2.9.1)這三款移動應用在用戶不知情或未授權的情況下,通過隱蔽執行、欺騙用戶點擊等手段,訂購各類收費業務,導致用戶經濟損失,具有惡意扣費屬性。
  • 惡意APP是如何竊取用戶隱私錢財【詳細介紹】
    作為集通訊、支付、社交多功能於一體的新型信息交互工具,一個移動智能終端(手機及平板電腦等)往往能裝載一個現代人大部分的隱私與帳戶信息。也正因此,許多不法分子會以APP(應用程式)為掩護、「黑」進一部手機從而獲取隱私信息與金錢財產。
  • 360安全大腦溯源黑灰產「驚天魔盜團」
    近期,360安全大腦發現了一批存在嚴重隱私竊取行為的色情軟體,不僅能夠竊取用戶簡訊、通訊錄等隱私信息,還能在受害者使用軟體時實時錄像用戶行為。更為嚴重的是,背後的黑灰產團夥批量製作多種類型的灰黑產軟體,包括色情、賭博、手機遠控、雲呼等,該團夥有明確組織分工及傳播分發特點,牟利手段多樣。目前,360安全大腦已將追溯的黑灰產情報接入360威脅情報雲,幫助客戶防禦安全風險。
  • 這9款借貸APP會偷拍用戶面部圖像,你的手機有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9日電 打開手機,通過借貸APP借款已經成為不少人的選擇。但你知道嗎?不少借貸APP在非法收集用戶影像資料。近日,360烽火實驗室曝光了一批這樣的移動應用軟體。包括給你花、信用袋、唄唄花、萬分期貸、花易貸、今日錢包、魚躍分期、魚米分期和開心果等9款軟體。
  • 315晚會點名50餘款應用,後臺私自竊取隱私,你的手機安裝了嗎?
    手機安全方面也曝光了多達50餘款應用,這些應用會在後臺偷偷竊取手機的各種信息,如設備的IMEI、IMSI、運營商信息、電話號碼、簡訊記錄 、通訊錄、應用安裝列表和傳感器信息等,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用戶的隱私。
  • 「315」曝美的空調遙控器APP竊取隱私,美的:APP系山寨
    7月16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些手機應用中存在第三方SDK插件,竊取用戶信息的情況。被曝光的應用中有一款名為「美的空調遙控器APP」,@美的空調官方微博 隨後發布聲明表示這不是官方應用,目前成立了調查組追查開發者。
  • 本質還是披著「區塊鏈」外衣的傳銷騙局
    趣步在去年曾紅極一時,甚至一度登頂某應用商店生活類下載排名第一。顯然,趣步本質上又是一個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龐氏騙局。相比很多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龐氏騙局資金盤項目,趣步打的「網際網路健康」牌的玩法看上去比較複雜,即便是多重外衣的包裝,傳銷的本質是確定的。
  • 中介搭橋 購物外衣下的現金貸重燃
    這些現金貸產品大多披著消費購物的外衣,有部分借款「口子」再次利用「手機回租」的模式試圖繞過現金貸監管。在分析人士看來,此類業務本身在貸款資質、資金來源、貸款投向等方面容易產生各類風險隱患。中介搭橋的引流生意 月賺近15萬「之前監管比較嚴,不好借款,四處找不到口子。」
  • 防止APP竊取用戶隱私問題,OPPO安全在行動
    在2020年3·15晚會所曝光的問題中,手機APP竊取用戶隱私的情況再度出現。根據央視報導稱,部分APP中集成的SDK存在未經過授權竊取用戶的個人敏感信息的情況。OPPO作為一家軟硬服一體化的科技公司,軟體安全與網際網路應用安全是其在安全領域的重要建設部分。OPPO安全團隊從實際出發,防止APP竊取用戶隱私問題,切實保證用戶的隱私及數據安全。
  • 牟取暴利的風險遊戲 購物外衣下現金貸重燃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嶽品瑜 宋亦桐隨著用戶借款需求的不斷攀升,地下借貸市場重燃,這一次玩家們絞盡腦汁不斷對項目進行著「創新、改進」。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現金貸玩家改變了生存邏輯,以中介為依託換了一身鎧甲,重新附體在各大隱蔽的App上。
  • 你的隱私被APP竊取了嗎?
    抖音非法獲取用戶通訊錄,推薦大量「可能認識的人」,其中包括多年未聯繫的同學、朋友。這是違規竊取隱私的乃至於,當我們被問道:「現在哪些APP在竊取用戶隱私?」答案只能是一個無奈的「所有」。乃至於,之前百度CEO李彥宏在演講的時候,直接總結說:中國人更開放,對隱私沒那麼敏感,願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