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迷茫的你:如何運用運營思維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我們初出茅廬,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常常看中的是薪資待遇、工作是否輕鬆、是否體面等外職業生涯的發展,而較少的關注是否能得到技能和品性方面成長、是否有足夠可支配時間學習等內職業生涯的發展。然而,這些外在的因素極易發生變動,而且在你內功不好、不足以匹配相應的外職業生涯的情況下,這種能力和野心的不匹配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困擾。

最近,朋友一個學工商管理的弟弟明年六月份就本科畢業了,眼看大三快要結束了,這時需要在工作和繼續求學間做出一個抉擇。

我問他:你想繼續讀書還是畢業就工作?

他堅定的說是—工作,讀書學一些理論沒什麼用,浪費時間,還不如在社會大學裡學一些有用的東西,為以後的事業多增加砝碼。

話雖如此,大想法他是有了,但出來具體幹啥,他也不知道。別看這個專業的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工商管理,望文生義,畢業之後就是工商業方面的管理人才,業界翹楚。

然而,事實上,他在校期間沒有什麼專業方面的實習(工商管理也很難有匹配的企業實習),學的都是些理論知識,感覺啥都能幹,實際上因為毫無經驗,啥都幹不了。他讓我幫忙分析分析,由於我是做運營的,看著他思考很久,電光火石般的想到把他作為一個「產品」來運營,用了工作中常用的四種運營思維分析了下。

運營中常涉及到的四種思維方式

一、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指從一個點出發,進行思維的多向擴展,最終產生出許多個方案,而不是唯一方案。

過往的經歷會對我們現在的選擇有直接的影響,想要迴避這種影響的後果是很嚴重的。運用發散性思維,先羅列出過去對自己較重要的事件經歷,然後根據現有狀況進行收斂總結,由此順勢推導出現在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之前在一本人物訪談雜誌上看到一篇採訪報導,說的是一位從業10餘年、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中學教師的職業故事。這位教師在她大學快畢業時,非常困惑於自己畢業後要從事什麼工作,於是她去問她的老師、同學,甚至做了很多職業測試。結果無一不是指向教師、培訓師之類的工作。但當時的她渴望豐富多彩的工作環境,認為自己生性自由,活潑好動,毅然決然的想擺脫這些「枯燥」的崗位。

於是畢業後,她做銷售,站過櫃檯;也自學過設計,從事電商美工;進過外企,做了一段時間的採購…3年間她換了6份工作,無一例外,這些工作她都沒做得長久…最後,家裡人實在看不下去了,託關係給她找了份中學語文老師的工作。這次她似乎認命了,也不再牴觸這個選擇,決定潛下心來去做好教師的崗位。出乎意料的是,這份工作她一幹就是7年,2年就從初出茅廬、站上講臺時戰戰兢兢的「菜鳥」老師,最終成為侃侃而談、深受學生愛戴的「美女老師」…她天生就是一塊當老師的料!

「其實,後來我也分析過為什麼我能做好老師這個崗位:兒時,我特別喜歡看書,喜愛文學和歷史;在中學時,我就特備喜歡給人分享我看到的新奇事物、珍聞趣聞,談到這些時,我根本不知疲倦;在大學期間,我的演講技能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大家在遇到功課上的難題時,總會想到我,恰好我又好為人師…我想,這跟後來我在教師崗位上的如魚得水有很大關係吧」,她如此解釋自己在教師崗位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的確,過往的經歷會對現在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看看已故的喬幫主是怎麼說的吧:

「你無法在展望未來時串聯點滴,你只能在回顧過去時將其升華。所以你要相信,這些點滴片段會在未來以某種方式串聯起來。你要相信某種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因緣甚至是其他一切。這種方法從來沒有讓我失望,在我的生活中,這種意念造就了我的與眾不同」。

基於此,我讓同學的弟弟給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列一個清單,主要是一些他以前和現在經常做的,是他認為很重要的事情或經歷,包括且不限愛好、成就、理想,列出來,經過我整理後,是這樣的:

經整理後的同學弟弟的過往經歷

我把他所有的事件劃分為3個階段,即兒時、中學和大學,這幾個時期可以統稱為「青少年」,這段時期所經歷的人和事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當然職業發展也不例外。我再按事情的屬性進行細化,得到如下圖所示的「稟賦」圖:

       同學弟弟青少年時期的「稟賦」劃分

上圖所反映的內容是我將同學弟弟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事情歸類所得到的稟賦劃分結構,這些他所喜歡、經常性的、有著深刻記憶的事件塑造了現在的他,從這些事件或經歷中,我大致歸納出了他身上所具備的三種稟賦/能力:創造能力、交際能力和商業能力。這些稟賦/能力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崗位(大類):

創造能力:畫家、作家、設計師(美工、網頁設計師、UI設計師、動畫設計師、平面設計師、三維設計師)…交際能力:教師、銷售、商務拓展、媒介合作、培訓師…商業能力:運營、市場、策劃、直接創業…

最後,他從這些清單裡選擇了商務拓展,覺得這個自己比較喜歡,也能跟之前的經歷相匹配。當然,日後能做出什麼業績,還得靠他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咯。

二、逆向思維和流程化思維

逆向思維是一種一種逆轉因果的思維方式,從原因可以推知結果,反過來從結果也可以反推原因或步驟。

流程化思維是把整個事件的進程細分為幾個步驟,再對每個步驟進行逐個擊破,以期有序、穩步的推進整個事件的發展。

之所以把這兩種思維放在一起說,是因為運用逆向思維從目標/結果推導出需要實現的前期步驟後,需要一步步精細化的把這些步驟變為可執行的流程環節,並找出各個環節的關鍵系因素,更重要的是,讓這些環節的實現變得可執行、可量化。

運用逆向思維來規劃職業生涯,需要你有一個明確的大目標,由此目標進行拆解、倒推,從未來倒推至現在,它和發散性思維的思考路徑剛好相反。接下來,再將這個路徑變成一個可執行的流程,流程之中包含許多更細一些的環節。

比如你想在10年後財務自由,這個終極目標要達成的話,現階段靠打工是完成不了的,只有通過創業當老闆實現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這個10年後的目標應該是成為CEO水準的人物,前期是準備工作。倒推的話,成為CEO需要由總監升上來,總監需要從經理升上來,而經理需要從主管的位子上往上爬…同時,各個級別所具備的能力和視野是不一樣的,如下圖所示,要一步步事先自己「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 」的終極美夢,還是得腳踏實地的、一步步打怪升級變強呢!

  運用逆向思維倒推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

當然,上面的路徑其實很粗,你還需要確定在哪個行業發展,做什麼具體的事情,可能有些環節你不用經歷,比如某些創業公司直接從專員幹起,做個一年半載就可能是經理總監級別的(要相信,在這個提倡「萬眾創業,大眾創新」 的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上面以職業層級的發展來規劃路徑,還可以從時間上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見下表:

在時間維度上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

從上表可以看到,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職業發展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進行規劃,每個階段可以定下自己需要改進或是加強的模塊,然後鑽進去,對這些模塊進行細化,列出能夠執行的條款,最好能夠量化(如社交上交幾個好朋友、經手幾個項目等)或者用裡程碑的事件作為該階段的結束和下一個階段的開始(如升職、加薪等)。

說到制定規劃和目標,不得不提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目標管理SMART原則,即S=Specific(明確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達成性)、R=Relevant(相關性)、T=Time-based(時限性)。

目標管理的SMART法則

Specific(明確性)

明確性就是要把你想要達成的職業目標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涉及到如何定義目標屬於達成狀態,此時就需要設定一個無歧義的標準。比如,你需要在下半年完成10篇工作總結的撰寫;年底自己運營的公眾號粉絲數達到1000。

Measurable(可衡量性)

可衡量性進一步詮釋了明確性,而且它指明了目標應該是具體可感知的,能夠量化的。比如上面所提及的2個例子—10篇工作總結和粉絲達到1000。

Attainable(可達成性)

可達成性表面目標必須是符合實際的,通過現有資源或能力能達成的。目標制定既不是放衛星,遙不可及,也不是原有基礎上的九牛一毛,毫無建樹,而應該是切合當下的資源、有一定程度提高。比如,如果你想在2年內實現財務自由,從事的崗位是運營,僅靠自己的努力,這種目標是很難達成的,只會挫傷自己的信心。

Relevant(相關性)

相關性是指我們在目標制定和實現的過程中,要做與目標相關的事情或任務,而不是把時間花在跟目標明顯無關的事物上(吃飯、睡覺、休閒等活動除外)。比如我們要學好運營,可以看心理學、統計學方面的書籍,這些書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我們的運營功力,但閱讀生物學方面的書籍,得到的收益明顯與所耗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不成正比,除非你從事與此相關的工作,

Time-based(時限性)

時限性是指我們的目標是有時間限度的,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個目標或拆分後的小目標。我們不能用「不久」「將來」或「幾個月內」這樣模糊的時間概念去規劃目標,而應該指明是哪一天或哪一個細分的是時間段內完成(拆解的)目標。

綜上,運用逆向思維將終極目標拆解成許多小目標,再經流程化思維理順這些階段性目標,進一步細化這些小目標,再運用目標管理SMART法則去制定目標,將職業規劃變得可執行。

三、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一種系統級別的思維方式,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並找到其中的關鍵性環節,抓住本質,深刻分析並系統性的制定行動方案,採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開展,取得高績效。

運用結構化思維來規劃職業的發展方向,確定未來幾年在哪個領域做什麼樣的事情,找到職業生涯中的關鍵性變量,對照這些關鍵性變量,根據自己舊有的經歷/經驗、現有的實力和未來的理想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我們在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會經歷跳槽轉業,有時候是從同行業的一個公司到另一個公司,有時候從另一個行業跳到另一個行業的同一個崗位,也有直接跳到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總的來說,職業發展所要考慮的2個關鍵性因素可以歸結為行業職業,當然其中也會夾雜公司之間的流動,詳見下圖中的職業生涯矩陣:

 運用結構化思維規劃職業發展方向—職業生涯矩陣

從上圖可以看到,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大體上沿著兩條路徑發展,期間會有以下幾種發展方向:

1.在相同行業、相同崗位上不斷求發展—職業生涯豐富型。這種職業發展路徑很清晰,適合於傳統行業、國有企業等,比如從事工程師這個崗位,其職業發展路徑依次為:

工程師I→工程師II→工程師Ⅲ→工程師IV→工程師V→高級工程師

2.在相同行業、不同崗位上不斷求發展—類種專攻性型。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某個人從事網頁設計崗位,從實習生做起,在不同的公司,有兩種職業發展路徑:

(1)技術-產品路線:

網頁設計→高級網頁設計師→UI→UE→產品策劃→產品經理→產品總監

(2)技術-運營路線:

網頁設計→高級網頁設計師→SEO→SEM→運營主管→運營經理→運營總監

可以看出,此人前期是以網頁設計技能作為切入點,但後期隨著工作的深入,不斷尋找和興趣及工作崗位的切入點,會get策劃、運營、引擎搜索和產品方面的技能,最後到達管理崗位,成為獨當一面的高級管理者。

3.在不同行業、相同崗位上求不斷發展—技能專攻型。此種職業發展路徑廣泛見諸於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原因包括且不限創業公司的壽命短導致人員流動性大、行業間經驗的可轉移性強和網際網路時代對於從業者複合技能的要求高。如孟醒,人稱「雕爺」,做過講師和作家, 先後創立「薛蟠烤串」、「阿芙精油」、「雕爺牛腩」、「河狸家」等9個品牌,橫跨教育、餐飲、美妝行業,行業跨度之大令人咋舌,他對品牌運作的熟稔,使他這幾份事業、這幾個品牌都獲得了不小的成就。當然,這個類型的代表性人物還有「三節課」的發起者、運營界的大牛—黃有璨,他選擇橫向的去了解多種不同類型的產品運營邏輯,在不同的行業中去接手不同的運營項目。

4.在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上求不斷發展—職業生涯變換型。此種職業發展路徑風險極高,一般人可不要輕易嘗試,但正所謂「高風險高收益」,要是轉身成功,那收益也是「剛剛」滴!比如,年輕人喜歡的網絡連續劇《萬萬沒想到》,它是由一個自稱「叫獸易小星」的奇男子導演的。「叫獸」 自2006年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後,按部就班的從事了本專業的對口工作—加入了路橋公司做監理工程師。然而,他並不喜歡這份工作,在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和攝像頭之後他開始把自己打遊戲的過程錄下,配上解說,放在網絡上,沒料到竟引起了關注。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後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2011年他和來自土豆的範鈞、柏忠春一起成立了影視公司萬合天宜;2015年12月,第一部電影《萬萬沒想到:西遊篇》全國上映;2016年3月8日,在2015年中國網紅排行榜中排名第6名。

此刻,喬幫主的話再次在耳邊響起:

要有勇氣追隨心聲,聽從直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想成為的樣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5.在同一行業、同一公司中求不斷發展—事業人才(相同崗位)和職業經理人才(不同崗位)。實際上,這兩種職業發展路徑屬於前面提及的職業生涯豐富型和類種專攻性型種的特殊情形,都是在同一公司裡完成自己的職業成長。不同的是,前者一直專注於同一崗位的錘鍊,終極目標是成為某一項技能/細分領域的大師級管理人才,後者則是在同一公司的不同崗位間輪崗,以期達到對公司內部各環節事務的熟悉,培養全局性視野,終極目標是成為CEO(執行長),掌管整個公司的運轉。

老實說,當前的時代,這種忠心耿耿、一直在同一個企業做的員工實在太少了,要不到達一定瓶頸後出來單幹,要不公司沒有這麼長的壽命。總之,這類情形實在太少!

寫在最後

中國古人講「內聖外王」, 意思是說:作為人,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以達到一種崇高的人生狀態;「外王」是從事政治實踐及其它社會事務,以建功立業。只有內在強大無比了,才能建立外在的不朽功業。其實,放在職業發展裡講,就是「內職業生涯「和」外職業生涯「了。

內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內在的興趣、天賦、能力及動機等內在的、不易被人所察覺的特質,受內外部的影響,它也處在不斷變化、發展中,而且是連續性的,不會有間斷;而「外職業生涯」是指人的職位、社會角色、薪資等外顯境況,它受內職業生涯的影響,同時也受外部環境的深刻影響,極不穩定。

我們初出茅廬,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常常看中的是薪資待遇、工作是否輕鬆、是否體面等外職業生涯的發展,而較少的關注是否能得到技能和品性方面成長、是否有足夠可支配時間學習等內職業生涯的發展。然而,這些外在的因素極易發生變動,而且在你內功不好、不足以匹配相應的外職業生涯的情況下,這種能力和野心的不匹配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困擾。所以,在剛開始職業生涯的時候,不要太在意薪資、舒適這些眼前利益,而要把目光放長遠,以期在最短時間內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就像楊瀾所說:

你唯一能把握的是成長~

同時,不管我們做出何種選擇,都會像那位上文所提及的老師那樣,你的某些東西永遠銘刻在了你的身體和記憶裡,成為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難以改變,最終帶領你走向終極目標的不是別的,就在這些永遠不會改變的東西!

 

作者:蘇格蘭折耳喵,微信公眾號:運營喵是怎樣煉成的,個人微信:g18818233178),數據分析愛好者,擅長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表達,喜歡研究各種跟數據相關的東東。

本文由 @蘇格蘭折耳喵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迷茫?困惑?如何職業規劃?解析數萬名諮詢案例,給你貨真價實!
    作為「教練式」職業規劃諮詢理念的首創機構,我們深信,只有建立在對客戶情況系統、深入剖析基礎之上的諮詢,才具有實踐意義。我們深深理解,掙扎在職場線上,作為普通打工者的迷茫、焦慮、困惑,甚至無奈,我們每天接觸到的客戶,大家說的最多、最愛的一句就是: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 教你3招,破局職業規劃迷茫
    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完美答案,說到底,還是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想得不夠透徹,迷茫,不知未來何去何從。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和行業,如何預瞻並把握自己的職業路徑呢?深度思考這3個方面,為你的職業困惑破局指明方向。
  • 菜鳥到總監——電商運營職業路徑解析
    大家好,我是照影,五年資深新零售總監這期我用自己9年的工作和管理經歷,為大家分享一下電商運營的職業發展路徑。提前規劃和安排團隊工作。2、基本的供應鏈認知。要清楚,運營規劃是建立在供應鏈能力基礎上的。貨品的開發、生產周期、生命周期都要有清楚的認知。3、跳出思維能力。
  • 聊一聊,短期工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在職業規劃的問題上,不僅僅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更多的職場人士也開始了對自身職業生涯的理性規劃和設計。當下不少人會選擇去做短期工,當然我們身為短期工也是要有自己的一個整體規劃,下面小編就和各位聊一聊短期工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這一問題。
  • 應屆生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作為一個職場老鳥,本人也經歷了許多彎路,也很後悔當時在校的自己,沒有提前規劃職業計劃,導致畢業出社會了就跟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在此,小蘇整理了一份關於應屆生職業規劃的詳細寶典,望大家都可以藉此明細日後要走的路。首先,我們要明白,做職業規劃的意義。
  •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怎麼寫
    如何寫職業生涯規劃一、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歷程,是追求自我實現的重要人生階段,對人生價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為大學生的你,需要給自己設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那麼如何寫一份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呢?
  • 找工作迷茫,不知道做什麼,個人職業規劃從這6點出發
    有很多人認為職業規劃沒有必要,或者不懂得如何做好職業規劃。歸根結底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自己能做什麼,或者說自己適合做什麼。對於職業規劃來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有發展空間的崗位。如果自己確實沒有清晰的目標,那麼至少可以先從排除法開始。
  • 如果職場上的你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試試這3個職業規劃工具
    職業規劃比賽複賽的作品是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不要想著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好,職業規劃可以留到未來,這個想法本身就是被動的表現,這樣只會讓你的每一段生活都是被動給予的。提前設計,提前規劃生活,才能讓你每一段生活都是主動創造的狀態。那麼一份職業生涯規劃該怎麼做呢?
  • 「怦怦健身課堂」私人健身教練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路徑
    健身教練行業作為一個朝陽行業,以其健康、樂觀、高薪等吸引了很多人的加入,且都以年輕人為主,但很多人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有點迷茫,對未來的規劃找不到具體的方向, 今天怦怦健身課堂就來講解一下,私人健身教練未來的職業路徑是怎樣的。
  • 了解職業規劃,成為更好的自己
    通過職業規劃,我們可以實現個人生涯發展的方向性。未必只是薪水的提高和職位的晉升,還可能表現為個人樂趣、專業認同、職業自由度、專業自主性。二、 職業規劃解決什麼問題?1、 方向定位不清、自我認知不足;2、 工作缺乏動力、職業倦怠;3、 探索職業發展的可能性路徑;4、 每天忙忙碌碌,但工作成果有限;5、 感覺職場發展不順,看不到有何前途
  • 思維導圖幫助你有效實現職業生涯規劃
    我們決定使用我所知道的有效、也是我常用的工具——思維導圖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思維導圖是你腦內思維過程的外顯。」——TonyBuzan思維導圖簡介思維導圖可以用來幫你的大腦思考和組織信息。當然,你的腦子也是一個強大的思考系統,但為什麼不充分利用思維導圖來強化你的思維呢?
  • 職業規劃不清晰?用SWOT分析幫你看清自己,提升能力,一飛沖天
    但至今工作2年了,眼看自己毫無進展,主管的夢也是遙不可及,更不用說經理了。所以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朝著主管和經理的方向發展。其實像小A這樣的員工在企業裡比比皆是,開始進公司時,信心滿滿,躊躇滿志;幾年過後,卻發現原地打滾,毫無進展;其實這是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清導致的。那麼在我們的工作中有沒有很好的工具去幫助我們清晰定位,並找到職業方向呢?
  • 月薪10000+,越來越迷茫,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相反,有時候我們很努力,但由於方向不明確而迷茫;有時候是我們不滿足於當前狀態,但在短時間內又沒有明確的目標而迷茫;有時候我們按時完成了階段性目標,可每天早出晚歸,日子這樣一天天過去,卻突然發現自己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而迷茫。
  • 10年軟體測試工程師感悟,寫給還在迷茫中的朋友
    甚至,像產品、運營這樣的崗位非技術崗位,也需要對這些技術有所了解。也因此,近年來,Python 是出盡了風頭。Python 入門快,簡單易學,特別是在功能測試在往自動化測試提升上面有更大的優勢。很多測試從業者其實會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覺得自己的工作其實就是用「滑鼠點點點」,其實不是這樣的,測試工程師有自己的價值。如果你熱愛這個行業,好好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年薪30W你完全是可以達到的。
  • 2021年職業規劃不能「病急亂投醫」 正確答案在這裡!
    在特殊的環境中,如何不再依賴於單一技能的職位,如何讓職業也不再是線性的職業路徑式發展?企業如何應對及實施人戰略? 新形勢下,個人和企業都急需要敏捷式的人才戰略,以應對複雜多變的產業經營環境。 數位化的浪潮中,企業急需謀求轉型的解決方案,企業運營面臨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戰,其中包括關鍵技術崗位的人才缺口、職能重塑的人才發展戰略以及員工的職業僵局導致的人才流失等。
  • 如何寫個人職業規劃書?
    四,職業發展路徑。五,彌補差距的行動方案。1大學階段,具體寫的詳細一點應該怎麼做?2,職業發展的初期。3,職業發展的中期。4,職業發展的後期。1,職業規劃設計的完整性,作品內容要求真實完整分析透徹,主要包括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職業目標實施路徑評估調整,職業道德等方面。2,職業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要基本體現人質匹配的思路,目標確定和路徑設計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的環境實際。不主觀臆想。科學合理。3職業規劃設計的操作性。
  • 39歲14年銷售經驗ISFJ職業規劃與發展思路
    ISFJ職業規劃、ISFJ創業、ISFJ自媒體、02 工作經曆本文思路適合ISFJ職業規劃、ISFJ創業、ISFJ自媒體、ISFJ副業打造、ISFJ升職加薪、ISFJ人際關係、ISFJ專業選擇和ISFJ婚戀指南等專題
  • 採購/供應鏈人的職業發展路徑,你走對了嗎?
    採購/供應鏈人的職業發展路徑,你走對了嗎? 受貿易戰和疫情影響 汽車、紡織、電子行業 甚至飲食、木材等行業的 一些供應鏈人 大受其苦 或者被動離崗待崗 或者東家解散 一時迷茫
  • 安博教育Thomas Clawson博士:蓄勢突圍,以新一代國際職業策略規劃...
    新時代的職業生涯不再像是一個路徑,而是一個職業地圖。在易變、複雜、模糊和不確定的情況下,在某一個單一的路徑上,無論個人如何努力和如何爭取做到最佳,也未必能保障自己的職業順利發展,因為一條路徑有可能驟然終結。例如,司機這個職業有可能被無人駕駛汽車所取代。
  • 蓄勢突圍,以新一代國際職業策略規劃提升人才和企業的價值
    企業招人難的同時,職場人士和大學生卻找不到適合自己工作。大學中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往往已經落後於社會。在職員工的壓力也正在不斷增長,未來的發展有太多不確定性。傳統的以職業路徑發展為基礎的生涯規劃已經不符合時代,時代呼喚著以策略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思維觀為基礎的新一代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