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收官衛星發射成功,進入全球組網時刻,全國上下一片歡騰,我國終於要擁有自己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了!當然,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在加緊更新GPS系統,將在北京時間7月1日凌晨發射第三顆GPS三代衛星。
北鬥三號收官衛星發射瞬間
GPS是美國的定位導航系統,全稱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不過現在也是所有全球定位系統的統稱。目前美國運行在太空的主要還是GPS的二代衛星,相對競爭對手已經不再具有明顯的先進優勢,並且壽命已經接近退役,所以美國計劃將其逐步更換為最新一代的GPS衛星。
GPS三代衛星
本次發射的這顆GPS三代衛星已經是第三顆 了,第一顆在2018年12月23日由spacx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第二顆在2019年8月22日使用德爾塔4火箭發射,而這第三顆將在明天凌晨由spacex的獵鷹9號發射。值得一提的是,GPS三代衛星前面的六次發射,其中有五次將是使用spacex的獵鷹9號發射。有意思的是,或許是獵鷹9號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的緣故,軍方竟同意spacex在這次發射中進行回收火箭。
獵鷹9號發射GPS三代衛星
本次發射的這顆GPS三代衛星重約4000公斤, 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衛星運行軌道為20200km x 20200km x 55°。GPS三代星座採用交叉連接的指揮和控制體系結構,使整個星座能夠從單個地面站同時更新。另外還採用一種新的點波束能力,以增強M碼(軍用)覆蓋範圍和增強對敵幹擾能力,相比GPS二代,三代的精度、穩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金屬銫
大家都知道導航衛星上都安裝了原子鐘,目的就是校正相對論效應,提高定位準確度的。GPS三代衛星使用的是原子鐘是銫原子鐘,北鬥三號使用的是銣原子鐘及氫原子鐘。這幾種原子鐘比較如下:銫鐘的精度高、穩定性極好,無老化現象,缺點是體積較大、能耗較高、價格貴。銣鍾是體積、能耗較小、精度穩定性較高,但有一定老化率。氫鍾精度高、穩定性好,但是體積大、能耗高。值得一說的是,銫原子鐘是世界基準時鐘計量器具,其固有頻率是所有系統中的基準頻率。
原子鐘
與GPS二代衛星相比,三代GPS衛星安裝了一臺LEROS-1C發動機,用作遠地點推進系統。這將使得GPS三代可以更好的修正軌道,並且根據任務需要調整軌道。此外,相對於二代GPS衛星來說,三代衛星具有更大的發射功率,使得地面的接收裝置可以更簡單。高精度信號發射組件,配合新一代的用戶端接收器,三代GPS的民用精度將比二代提高3倍。另外,GPS三代還容許民用範圍內的國際衛星通用,也就是說可以和多個國家的衛星配合使用,相當於太空上有近百顆定位衛星可以使用(最多時),可以大大提高精度、穩定性。
GPS三代衛星展開太陽板
公開數據來看,GPS三代衛星提供的民用精度將達到1米(當前為5~10米),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精度10米、國內5米左右,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免費民用定位精度為1米。當然,加上輔助增強裝置後,四大系統都可以實現釐米,甚至毫米級的定位精度,這也就是為什麼媒體整天說可以實現釐米、毫米級定位,但是民用卻只有幾米的精度緣故。
定位導航衛星
當然,對於民用來說,各個導航系統帶來的精度提高,到達一定程度後,其實意義並不是特別大。而其最大的意義,當然在於軍用方面。GPS三代相對二代來說,最大的變化在於全新增加的M碼(軍碼),據說美國軍方對其抗幹擾能力測試結果極為滿意,而以往的GPS信號非常容易幹擾。根據美國公開的數據,GPS三代衛星抗幹擾能力比二代提高了8倍。
衛星
美國在衛星的技術優勢,還表現在衛星的壽命上,GPS三代衛星的設計壽命為15年(二代為12年),當然實際使用過程往往超過這個時間。當然,我國近年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北鬥三號的設計壽命也達到了10年。
一秒鐘定義
衛星定位系統已經進入全球化的競爭時代,競爭將促使技術更快的發展,並帶動更多的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