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電子競技市場發展如火如荼,各項賽事都有非常多的遊戲愛好者們關注。同時職業選手們所用的各種電競裝備也是遊戲愛好者們追隨的目標,包括像電競顯示器、鍵盤滑鼠、滑鼠墊、耳機、座椅等等。不過你知道這些電競設備和普通產品有什麼區別,他們到底有哪些獨特的設計呢?這裡我們以電競顯示器為例給大家進行詳細解析。
相比普通的顯示器,電競顯示器在研發理念、外觀設計、功能設置、畫面的調校風格等方面都完全不同。比如在外觀設計方面,電競顯示器通常都提供機身高低升降的調節,增加專門的耳機掛架等等;在畫質方面,電競顯示器通常都會更加強調動態畫面的清晰度,而說到動態畫面的清晰度,主要由幾個因素來決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刷新率以及垂直同步兩大方面了。首先我們來看看顯示器的刷新率。
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畫面被刷新的次數。舉個例子,我們看電影時看到的其實是一幅一幅靜止的畫面,類似於放幻燈片,由於人的眼睛有視覺停留效應,前一副畫面留在大腦中的印象還沒消失,緊接著後一副畫面就跟上來了,兩副畫面間的差別很小,這樣我們就感覺畫面在動了,而這一幅一幅的更換畫面,就是在刷新。假設一個動作由20張畫面完成,我們看畫面就會感到卡頓,但這個動作增加到30張的話,看上去就自然多了。即更高的刷新率意味著畫面更流暢、自然,能夠消除圖像閃爍和抖動感,我們長時間面對屏幕眼睛也不會太疲勞,同時也能防止遊戲畫面出現拖尾、延遲、模糊感和斷裂感。過去的液晶顯示器刷新率通常為60Hz,但現在你會發現很多電競顯示器都支持144Hz刷新率了,如AOC的AG271QX、HKC G4 Plus等等。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因素:垂直同步。在玩遊戲時,相信許多玩家都非常痛恨畫面撕裂,本來完美渲染的遊戲被大量水平橫線和卡頓的畫面破壞了。而畫面撕裂和卡頓是由顯卡每秒渲染的幀數和顯示器每秒刷新次數不一致造成的。如果顯示器在顯示一幀圖像時又接收到顯卡傳來的另外一幀圖像,它就會停下正在顯示的圖像,顯示新接收的圖像,這就會造成卡頓或畫面撕裂。過去大家通常會開啟V-Sync(垂直同步)功能,但這會對顯卡造成很大的負擔,會把顯卡幀率鎖定為顯示器默認刷新率(通常是60Hz,即每秒刷新60次)。如果顯卡能均勻地每秒輸出60幀圖像,顯示的畫面就沒什麼問題;但更多情況下是不可能的,V-Sync會把顯卡幀率下調到能整除60的數字,通常是30 FPS,如果顯卡依舊性能不足,顯卡幀率會被進一步下調至20FPS甚至更低。這樣無論每秒接受多少幀畫面,顯示器總是以相同的幀率刷新。自適應同步技術使顯示器刷新率發生改變,適應顯卡的幀率,但遊戲畫面每秒鐘幀數過少,導致畫面不流暢、卡頓,玩遊戲一樣會不爽。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業界有兩大廠商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它們分別是NVIDIA的G-Sync技術和AMD的FreeSync技術,像HKC G4 Plus就採用了AMD的FreeSync技術。兩家廠商在目的上和V-Sync完全一致,就是解決遊戲畫面的撕裂現象,但兩者在處理辦法上就更加聰明了。它們均以顯卡為主導來控制顯示器的刷新(V-Sync則是顯示器為主導),工作原理主要是進行顯卡與顯示器之間的協調,讓顯卡的渲染畫面與顯示器的輸出達到一致,但不會引起幀數的減少,這就意味著玩家既可以擁有高幀數還可以得到平滑的遊戲體驗。
雖然在主要工作原理方面,NVIDIA的G-Sync技術和AMD的FreeSync技術非常接近,但實際上在市場運作方面兩者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G-Sync是NVIDIA的封閉技術,其他公司需要得到NVIDIA的授權和合作才能使用G-Sync,並且需要在顯示器中植入專門的晶片才能使用,也就是說顯卡、顯示器、連接線等幾乎所有部件必須要選擇NVIDIA自己或授權的產品才能使用這項技術;而AMD則採用了開放的方式,FreeSync技術可以自由使用,普及這一技術是AMD的目標,而非創收渠道。
其實AMD FreeSync技術和144Hz超高刷新率是協同工作的。就像HKC G4 Plus顯示器,144Hz搭配FreeSync技術,在實際遊戲操作中我們能夠更清晰的看到比賽進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而且畫面更加連貫,不會出現拖尾、延遲、模糊感和斷裂感。同時對大家眼睛的損傷也更小,讓大家花費最少的資金獲得最流暢、健康的遊戲體驗。
想輕鬆擁有專業電競遊戲裝備,請點擊:http://item.jd.com/4189006.html
3HKC G4 plus詳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