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高通與華為正式達成了相關專利的和解,雙方籤署新的長期全球專利許可協議,徹底解決了長久以來和華為的專利糾紛。
高通與華為什麼會達成和解呢?
近幾年,華為在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上,產品都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其原因是它有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晶片。對於一個手機廠家來說,如果不能夠在核心技術方面形成競爭力的話,在當下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當中,很難存活下去。然而,華為雖然具備了核心競爭力,但在手機市場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就晶片這個方面來說,現在市面上能夠生產高端晶片的也就那麼幾家,麒麟,聯發科,高通,蘋果A,三星。蘋果很顯然是不可能與華為合作的,聯發科的旗艦晶片和高通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說中端機或者低端機可以採用聯發科的晶片來救急,那麼高端機的呢?最後還是要和高通合作!
高通與華為達成和解後對雙方有何影響?
根據高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高通的季營收是48.93億美元。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去年同期是96.35億美元。另外,淨利潤同比下降61%,為8.45億美元,上年同期是21.49 億美元。乍一眼看起來,第三季度似乎是嚴重倒退,但其實是由於之前的數值偏高才導致現在看起來利潤有所下降。在與華為達成和解之後,第四季度的高通股價暴漲11.61%達到103.83美元每股。目前,高通的市值高達1046億美元
其實,根據高通此前的資料顯示,華為和高通早在2018年時就籤過臨時專利費協定。華為每季度專利費也從原來的1億美元增漲到1.5億美元。經過華為公司和高通的漫長談判,最後結果是,華為答應補給高通18億美元追補款。有的小夥伴就不理解了,為什麼華為與高通達成和解了,華為卻還要向高通繳納18億美元?這是因為,雖然華為在5G領域的專利位於世界第一,但是我們的智慧型手機在支持5G網絡的同時還必須支持2G、3G、4G。
雖然現在華為仍然被禁止購買高通晶片,但是他們現在已經允許華為使用無線技術。
此次事件對華為之後的發展又有何影響?
華為之所以願意支付18億的追補款,恐怕也是為了與高通繼續合作,奠定基礎。華為這次選擇「服軟」是因為華為和高通都是通訊專利領域的佼佼者,但是高通畢竟在技術上有更深厚的積累,華為需要追趕,只能夠指望著5G才能夠翻身。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技術以及專利數量的優勢,高通也必然需要與華為合作,所以在未來雙方在5G領域必定會進行更多的專利相互授權,這樣一來,華為在專利費方面向高通支付的費用就會減少。但是,由於華為主要業務是做手機整機的,而高通卻不是,所以在未來也是華為要向高通支付更多的專利費用。
雖然目前我們需要向高通支付高額的專利費用,但是華為的5G技術已經讓他成為可以向蘋果收取專利費用的企業。這也足以讓我們感到驕傲了。中國製造正在慢慢的向中國創造轉變,只需要給他一點時間。
大家對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