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RAM內存晶片領域 國內目前依然是一片空白

2020-11-21 電子發燒友

在DRAM內存晶片領域 國內目前依然是一片空白

浪劍客 發表於 2019-11-29 16:22:53

本月初,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正式宣布,其64層堆棧3D NAND快閃記憶體已開始量產。

雖然國產3D NAND已經取得了突破了,但是在DRAM內存晶片領域,國內依然是一片空白。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福建晉華,由於遭遇美國「禁令」,已長期處於停擺狀態。

受此影響,碩果僅存的合肥長鑫存儲不得不小心翼翼,放慢節奏,強化合規,穩紮穩打。

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目前合肥長鑫的DRAM研發進展順利,已經提前進行機臺安裝,有望在今年年底順利量產國產DRAM內存。

另外,紫光集團在3D NAND領域取得突破之後,也開始進軍DRAM領域,力求在2021年量產。

長鑫存儲:有望年底量產DDR4內存

2017年9月,國家大基金宣布入股國產存儲晶片廠商兆易創新,取得約11%股權,成為了其第二大股東。隨後,兆易創新宣布與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籤署合作協議,研發19納米製程的12吋晶圓DRAM,預算為人民幣180億元,兆易創新出資20%。

目標是研發19nm工藝的DRAM內存,預計在2018年12月31日前研發成功,即實現產品良率(測試電性良好的晶片佔整個晶圓的比例)不低於10%。

而該項目依託的就是合肥睿力集成,由長鑫集成控股,而長鑫集成則是長鑫存儲的母公司。

相對於兆易創新來說,成立於2016年的長鑫存儲還只是一家初創公司。但是,長鑫存儲並不是從0開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在5月15日的GSA Memory+論壇上,長鑫存儲的董事長兼CEO朱一明先生首次對外公開表示,長鑫存儲的DRAM技術主要來自於已破產的德系DRAM廠商奇夢達。

朱一明也強調長鑫存儲通過與奇夢達的合作,將一千多萬份有關DRAM的技術文件及2.8TB數據收歸囊中,這也是公司最初的技術來源之一。

長鑫存儲在所接收技術和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利用專用研發線,展開世界速度的快速迭代研發,已持續投入晶圓超過15000片。

建立了嚴謹合規的研發體系並結合當前先進設備完成了大幅度的工藝改進,開發出獨有的技術體系,拉近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

長鑫存儲的DRAM項目總投資超過72億美元(495億人民幣),項目建設三期工程,一期建設的是12英寸晶圓廠,建成後月產能為12.5萬片晶圓。

據朱一明介紹,長鑫存儲花了1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晶圓廠建設,一共花費25億美金用在研發和資本支出。

另外去年福建晉華由於與美光的專利糾紛,最終導致晉華被禁運,徹底停擺。而這也對長鑫存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長鑫存儲也格外的低調,格外的重視研發的合規和IP策略。朱一明當時表示,長鑫存儲已經擁有16000項專利申請。

資料顯示,目前長鑫存儲開發的是19nm工藝的DRAM內存晶片,去年底已經推出了8Gb DDR4內存樣品,今年三季度推出8Gb LPDDR4內存樣品。

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目前合肥長鑫的DRAM研發進展順利,已經提前進行機臺安裝,有望在今年年底順利量產國產DRAM內存,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晶圓,後續會不斷提升到12.5萬片晶圓/月的目標產能。

雖然長鑫存儲的19nm 8Gb DDR4內存與美光、三星等公司的先進的第三代10nm工藝內存還有一兩代的代差,但是量產推向市場還是可以的,因為市面上很多內存條也就是這個規格,用於製備單條8GB、16GB的內存條也沒有問題。

可以說,這個起點還是非常高的,但後續的良率、產能提升才是關鍵。另外還需要加快縮小與美光、三星等DRAM廠商的技術差距。

根據長鑫存儲去年透露DRAM項目規劃就顯示,長鑫存儲計劃在2018年底量產8Gb DDR4工程樣品;2019年3季度量產8Gb LPDDR4;2019年底實現產能2萬片/月;2020年開始規劃二廠建設;2021年完成17納米技術研發。

從目前來看,長鑫存儲基本是按照既定的計劃在走。

紫光集團:2021年量產DRAM

早在今年6月30日晚間,紫光集團發布公告稱,決定組建紫光集團DRAM事業群,全力加速發展國產內存。隨後,在今年8月底,紫光集團又跟重慶市政府籤署投資協議,宣布在重慶建設DRAM事業群總部及內存晶片工廠,預計今年底動工,2021年正式量產內存。

據知情人透露,紫光集團早在2015年即開始布局DRAM,延攬高啟全加入紫光集團就是布局的開始,在高啟全加入紫光集團的同時,紫光國微(原名同方國芯)收購了任奇偉團隊所創辦的公司(現在的西安紫光國芯),任奇偉團隊的前身是奇夢達公司的西安研發中心,任奇偉團隊一直從事DRAM的研發工作,目前團隊人數約500人。

從紫光國微的年報披露情況看,該團隊的DRAM產品銷售收入每年約在5~6億人民幣之間,其產品自行設計,在境外代工。

2015年,紫光集團還試圖通過收購美光進入DRAM和3D NAND領域,但收購美光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擊,未能如願以償。

不過,目前全球的存儲晶片三巨頭,三星、海力士、美光,都是既做DRAM又做3D NAND。

據知情人透露,紫光集團在收購美光遇阻後,原計劃通過自行研發先進入DRAM領域,然後再進入3D NAND,但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協調下,紫光和湖北省、武漢市合作,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一起,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組建了長江存儲,制定了先三維快閃記憶體,後DRAM的戰略,同時布局DRAM的研發,積蓄DRAM的工藝人才。

據知情人透露,紫光集團藉助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的平臺,聚集了大量的3D NAND和DRAM的工藝研發人員,工藝研發人員人數近2000人。目前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的員工人數近6000人。

需要指出的是,紫光自主研發內存可能需要3到5年時間,這意味著即便2021年廠房建好了,內存生產也只可能是小批量的,大規模的量產可能要等2022年了。

技術來源都是奇夢達?未來發展或受限

從前面的介紹來看,長鑫存儲和紫光集團的DRAM技術來源似乎主要都是奇夢達。

而奇夢達的DRAM技術主要以溝槽式DRAM技術為主,而當前美光、三星等DRAM大廠都採用的是堆棧式技術。

DRAM的製造中以電容定義的方法區分,主要分為堆棧式(Stack)和深溝槽式(Trench)電容器兩大類型。溝槽式DRAM的電容在柵極下方,堆棧式DRAM的電容器則在柵極上方,是這兩種DRAM最大的差異。

在溝槽式DRAM的製造中,必須先在基板蝕刻出溝槽,然後在溝槽中沉積出介電層,以形成電容器,然後在電容器上方再製造出柵極,構成完整的DRAM Cell。

這種工藝最大的技術挑戰有二,一是隨著線寬越來越細,溝槽的寬深比跟著增加,如何蝕刻出這種溝槽,是相當大的技術挑戰。其次,在進行沉積工藝時,由於溝槽的開口越來越細,要在溝槽裡面沉積足夠的介電材料,形成容值夠高的電容器,也越來越難。

相較之下,堆棧式DRAM則沒有上述問題,因此隨著工藝節點越往前推進,溝槽式DRAM的採用者越來越少。

當然,這並不是說長鑫存儲、紫光集團的技術來源於奇夢達,就一定會完全沿著奇夢達的老路來走。但是,目前堆棧式DRAM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要想繞開美光、三星的專利圍堵,顯然是非常的困難。

此前,另外一家國產DRAM廠商——福建晉華選擇的就是堆棧式DRAM路線,而其DRAM技術來源則是與臺灣聯電的合作。整體晉華項目的第 1 期,總計將投入 53 億美元,並將於 2018 年第 3 季正式投產,屆時導入 32 納米製程的 12 寸晶圓月產能,預計達到 6 萬片的規模。公司目標最終推出 20 納米產品,規劃到 2025 年四期建成月產能 24 萬片。

但是,臺灣聯電的DRAM技術來源是否是完全自研呢?

2017年9月,美光在臺灣控告聯電,指控從美光跳槽到聯電的員工竊取DRAM商業秘密,涉嫌將美光 DRAM 技術洩漏給聯電,幫助聯電開發32nm DRAM。隨後戰火開始蔓延至福建晉華。

2017年12月,美光科技在美國加州提起民事訴訟,控告聯電及福建晉華侵害其DRAM的商業機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2月,聯電資深副總經理陳正坤出任晉華集成總經理,而其正是前美光高層。

隨後,福建晉華在國內起訴美光自有品牌Crucial英睿達MX300 2.5-inch SSD 525GB固態硬碟以及Crucial DDR4 2133 8G筆記本內存條等十餘款自有品牌產品涉嫌侵害晉華專利。

雖然美光與晉華的在中國的專利糾紛仍在訴中,不過2018年7月3日,中國福州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針對美光半導體(西安)及(上海)的訴中禁令,禁止美光在中國銷售 26個DRAM 與FLASH 產品,包含相關的固態硬碟 SSD 與記憶卡產品。

隨後,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0月2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考量,將晉華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很快,美系的供應商開始撤出晉華及中斷對於晉華的支持。10月31日,聯電也宣布暫停為福建晉華提供研發協助。至此,福建晉華正式陷入停擺。

從福建晉華的教訓當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光等DRAM大廠是不可能坐視其他新的競爭對手成長壯大起來的。如果選擇與其相同或相近的DRAM技術路線,則有可能被其所擁有的DRAM專利布局所封堵,因此另闢蹊徑選擇走「奇夢達」之前走的溝槽式DRAM技術路線確實是一個相對安全的路徑。

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溝槽式DRAM技術路線有著其自身的「缺陷」,在現有工藝下去做可能不會有問題,但是隨著DRAM製程工藝往10nm、5nm、3nm.。。.。。更先進的製程工藝走下去的時候,溝槽式DRAM技術將會遇到更大的問題。所以,如何在避開美光、三星等國外DRAM大廠的專利圍堵的情況下,尋找到一條可持續走下去的技術路線成為了國產DRAM破局的關鍵。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華為發布自主研發晶片,高通在該晶片領域一片空白
    不管是海思晶片轉正還是鴻蒙作業系統的曝光,都彰顯了華為要對供應鏈大洗牌的決心。近日華為又發布了一款自主研發的晶片,而對手高通在這個晶片的領域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的。這款晶片便是華為凌霄晶片,該晶片是運用於WS5200四核版路由器之上的
  • 俄羅斯在晶片領域一片空白,為何從來不擔心,辦法讓美國也嘆服
    說起晶片,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現代科技日益先進的今天,晶片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為在眾多現代化武器中充當核心角色,各國紛紛加大投資力度。在這個高精尖、競爭相當激烈的晶片領域,美國的晶片技術是最為先進,其次韓國、日本也是晶片大國。
  • 小小一塊晶片,填補國內DSP領域空白
    「通過抱團發展協同創新,聯盟成立6年來取得了一大批創新成果,其中不少填補了國內空白。」集成電路聯盟專職秘書長王志春不無驕傲地說。近日,市科技局聯合長沙晚報社推出的「聚焦長沙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系列報導」第三期,走進集成電路聯盟企業,探訪自主DSP高端晶片產業化的「長沙路徑」。
  • 長鑫DRAM內存晶片投產 總投資約1500億
    (觀察者網訊)9月20日,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在大會上宣布:總投資約1500億元的長鑫存儲內存晶片自主製造項目正式投產,其與國際主流動態隨機存取存儲晶片(DRAM)同步的10納米級第一代8Gb DDR4在大會上首度亮相,一期設計產能達每月12
  • 100%國產內存顆粒內存終上市!終結國產DRAM空白!
    5月14日,光威弈PRO內存條,搭載了長鑫1X nm級別的DDR4內存晶片,並且採用了8層PCB的設計。作為光威搭載純正國產內存顆粒的首秀之作,弈Pro DDR4內存條並沒有加入散熱馬甲,而是很簡單的普條構造,或許是出於控制成本的考慮,儘可能的給大家一個支持國貨的嘗鮮驚喜價,再說了,畢竟不是所有的用戶都需要超頻來使用。
  • 晶片領域幾乎空白,俄羅斯為何從不擔心晶片等卡脖子問題?
    晶片可以說是現代高科技發展的基石,無論是軍用領域還是民用領域,只要涉及高科技領域發展的,必然會對晶片有所依賴,尤其是高端晶片。但是,目前世界上主流高端晶片多數來自美國,而美國為了保持其在世界範圍內的科技優勢,更是不顧規則頻繁打出晶片制裁禁令,意圖壟斷高端晶片市場。
  • 華智新材料 研發晶片散熱襯底填補國內空白
    華智新材料是一家大功率半導體器件散熱及封裝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憑藉國內首創的異質材料精密熱鍵合技術與獨特的高導熱材料配方,華智新材料生產的晶片散熱襯底擁有優異的導熱性能和高可靠性,解決了「北鬥」衛星、相控陣雷達、5G通信基站等重大項目中的大功率晶片散熱難題,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 兆易創新積極布局DRAM領域 將實現國內存儲晶片設計企業在DRAM領域...
    打開APP 兆易創新積極布局DRAM領域 將實現國內存儲晶片設計企業在DRAM領域的突破 全球半導體觀察 發表於 2020-03-27 15:52:58
  • 紫光集團組建DRAM事業群,發力存儲晶片領域
    記者 | 周伊雪1近日,半導體綜合性企業紫光集團在其官網宣布,公司已經成立一個新的事業群,專注於內存晶片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DRAM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系統內存,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數據中心伺服器等設備中。紫光稱,組建該事業群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將進一步拓寬紫光集團在存儲器領域的相關布局,深化和完善「從芯到雲」產業鏈的建設。紫光還宣布,任命刁石京為新事業群董事長、高啟全為新事業群CEO。
  • 俄羅斯晶片技術一片空白,為何不怕被卡脖子?方法值得中國借鑑
    歡迎軍迷們收看本期節目 在這個現代化時代,關於晶片的話題不絕於耳,此起彼伏。雖然說晶片才指甲蓋大小,但就這個小東西,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見,在一些電子設備中,這一設備就是就是它們的「心臟」。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軍事領域上,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 國內存儲晶片廠商布局DRAM,加速國產替代
    存儲晶片是未來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元件,因此存儲晶片的自主可控對我國新一輪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常見RAM晶片有兩大類:SRAM和DRAM。 SRAM被稱為靜態RAM,是目前讀寫速度最快的存儲設備,但是由於造價昂貴,因此SRAM只在對速度要求苛刻的地方使用。譬如CPU的一級緩衝,二級緩衝。 DRAM是指動態RAM。DRAM能留存數據的時間很短,通常斷電即消失,讀寫速度比SRAM要慢不少,但DRAM比SRAM要便宜得多,因此DRAM常被用作計算機的內存。
  • 望洋興嘆,工具機對刀儀,非接觸式,重複性精度1um,國內一片空白
    望洋興嘆,工具機對刀儀,非接觸式,重複性精度1um,國內一片空白,可望而不可即。工具機對刀儀,用來檢測刀具斷裂和磨損,實現序前控制,是機加工自動化生產線不可或缺的檢測工具之一,對刀儀是光學、測量、電氣和機械等多學科技術的結晶,目前該產品完全被國外壟斷。我們仿製了很多龐然大物,比如盾構機,但對小東西卻束手無策,比如晶片,說白了就是殼子好做,但核心元件不好做。
  • 我國19納米晶片,僅用兩年時間量產!打破美韓壟斷
    但是現在合肥長鑫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已經開始攻克17納米工藝的DRAM的晶片了,只要這一個級別的內存晶片也研發成功,那麼,長鑫就一定能夠引領我國存儲器上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但是正是這樣一個很多人都忽略掉了的企業卻在短短兩年的時間研製出了國產的首顆19納米dram晶片,像14納米、10納米、7納米晶片這種高端的核心技術,中國最終只能靠自己,依靠像這樣的企業。
  • 國產EDA並非是一片空白,小苗在發展壯大
    國產晶片的發展正在迎來攻關期,而就在這個關鍵時期,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晶片發展可不僅僅是設計、製造封測那麼簡單,它所涉及到的上下遊產業如此之多,而且環環相扣,複雜程度已經超乎了我們大家的想像。現在的晶片設計可不是早期集成電路時候的手工設計可以完成的,是必須進行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的,而EDA工具軟體正是這個關鍵的工具,說白了,現代晶片沒有EDA就不可能完成設計。
  • 美韓壟斷95%DRAM晶片,國產晶片能突圍?
    DRAM晶片,也叫內存晶片,三星存儲和SK海力士是這個領域頭號玩家,實力有多強就不必說了吧,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DRAM晶片上,我們長期依賴進口,在2019年,我們共進口了3040億美元的晶片,而親自的DRAM晶片佔到1/3,可以說,美韓壟斷了這一市場的95%,而我們能打破這種局面嗎?
  • 採用長鑫內存晶片,國內首款中國芯的DDR4內存條大規模量產
    集微網消息,近日,國內首款中國芯的DDR4內存條——光威弈PRO DDR4內存條,在深圳坪山大規模量產。圖片來源:嘉合勁威據嘉合勁威官方消息,光威弈PRO DDR4內存條採用自主國產的長鑫內存晶片,由深圳市嘉合勁威電子科技公司生產製造。嘉合勁威聲稱,光威弈Pro DDR4是中國首款採用自主國產晶片,性能和品質能夠滿足消費市場需求的國產內存條。
  • 國內企業聯手攻克內存晶片
    我國每年的晶片需求量巨大,然而某些關鍵晶片的國產化率極低。其中就包括存儲晶片,而它在集成電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存儲晶片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存晶片另一種為快閃記憶體晶片,在電腦中,CPU是從系統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這裡最常見的系統內存叫做DRAM(內存晶片/內存條)。
  • 威視芯半導體:填補國內高端電視晶片空白
    威視芯半導體:填補國內高端電視晶片空白 樂川 發表於 2021-01-07 16:06:34 2021中國IC風雲榜「年度新銳公司」徵集現已啟動!
  • 俄羅斯晶片一片空白,為何不怕被卡脖子?方法就連美國都要嘆服
    發展至今,美國早已成為科技的代名詞,掌握了大量重要的先進技術,尤其是晶片,要知道,當今現代武器裝備的核心裝置都離不開晶片的加持,而美國也正是憑藉這一優勢,對一些不服從自己或者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國家發起制裁。令人奇怪的是,俄羅斯在晶片領域幾乎一片空白,為何一點都不擔心被卡脖子?
  • 系統內存怎麼選?詳解SRAM與DRAM的前生今世
    簡單來說——SRAM:是一種比DRAM更快,耗電更少的存儲晶片。DRAM:是一種可以容納比SRAM晶片更多數據的存儲晶片,但它功率更大。首先介紹一些背景。隨機存取存儲器(RAM)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放置在處理器上,為CPU運算存儲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