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之說是無稽之談,反思教育及其他

2020-12-21 馬躍成

昨天看到三條不幸的消息,一個是廣東的一個大二學生,留言說出去玩,然而三天沒有回來,後來在河邊發現了他的書包,再後來證實已經墜河身亡。還有一個是北交大的大三學生在12月15日跳樓,留下遺書說是失去了了人生的目標,本來以為考試成績作為目標,然而在大學裡感到成績已經變得和原來也不一樣。這篇遺書,讓人沉思良久。

另一個更是令人心痛,這個跳樓的孩子還是一個小學生,然而他留下的字條卻是,我活的太累了,現在只想多睡一會。多麼的悽慘,令人悲痛欲絕,一個小孩子,本該是無憂無慮、活潑動人的時代,他怎麼會覺得活得太累了?

剛才聽了國際關係學院一個教授的演講,決定寫這篇文章,供大家討論。本人的觀點僅是有感而發,不當之處,敬請批評。

這位教授的觀點,主要是中國高考是世界最公平的,是能夠幫助底層青年走向上層的通道,所以,考試是中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他的意思就是考試就是好,什麼素質教育不素質教育,中國人能統一參加高考,是最大的公平。

因為,高考把人們就分層了,上了所謂的「雙一流」的大學,是一個流,上了一般大學的是一個流,沒有上大學的就沒有了前途和希望。他還說,不要拿個別實例跟我說事,可能是說,比如馬雲只是上了一個師範大學,不是成了全國首富嗎?他的意思是,如果沒有上名牌大學,那就只能是社會底層混了,也就沒有什麼前途了。

這位教授,滿腦子裡都是社會等級觀念,鼓吹的都是分分分,考考考。他說的這個確實也是目前社會的現狀,人們追求的都是這麼一個路徑。但是,這個情況好嗎?

北交大跳樓的這個學生就說,以前都是把考試成績當成了唯一追求的目標,並以此為樂,當上了大學以後,發現以前自己努力的那些和自己不一樣了,別的同學不都是分分分了,自己就感到迷茫了。如果,這麼幹下去,這個社會確實是太偏了。

這位教授,也承認自己小的時候,是無憂無慮的度過了快樂的少年和童年,而自己現在4年級的女兒,卻要面臨著日復一日的輔導班的折磨。他說,沒有辦法,自己的孩子上的是800元每個課時的輔導,別人的孩子上的是2000元一個課時的輔導。

他在自鳴得意自己終於通過考試,當上了博士,當上了教授的時候,也嘆息,自己掙得錢,還沒有人家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還沒有北大清華的教授好,他們的孩子都有北大附中、清華附中的優質資源,自己的還在還要上社會上的輔導班。

在他看來,也覺得分層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啊!

據這位教授說,現在很多的「雙一流」大學,從農村來的孩子已經很少了。他在讚賞高考是最公平的分層方式的時候,也承認農村的孩子因為考試不利,被限制了進入高層的機會。那麼從這個角度說,是不是考試也是最不公平的社會分配機制?

你們教授家的孩子上了很好的學校,還有能力花費每個學時好幾百元、上千元的上輔導班,你農村孩子的家庭還在為基本的生活努力,家長進城打工,留守孩子哪有什麼輔導班可上?

但是,你讓他們參加一樣的高考,一張試卷分層,你說,這個方式能說是公平嗎?

每個「雙一流」大學都是國家巨資扶持起來的,也都有農民的一份,為什麼農村的孩子就沒有機會進入這些大學?農村的教育環境,怎麼能和北京這些重點中學相比?而國家把這些資源都賦予給了北大清華教授的孩子們,難道這不正是馬太效應嗎?

我當然不會主張回到張鐵生的時代,我們對那個時代一點也不陌生,我們希望全社會都有一個儘量好的受教育的機會。但是,不要搞什麼分層,也不要說,你當博士教授了,就是上等人了,農村的同學當打工人了,就是下等人了。這樣的分層沒完沒了,只會造成無謂的浪費,每個崗位都是人,生活都是越來越好。

最近這幾年,經常到附近農村走走轉轉,眼看著農村的生活條件每年都要很大的變化,農村的大院子,鋪上了廣場磚,屋裡都裝上了空氣能,冬天不冷夏天不熱,衛生間比單元樓房的一點不差,汽車比咱開的還好很多,村裡的街道都被硬化過,每天都有打掃衛生的。我看到的街頭廁所,如果說和飯店的水平不相上下,一點不誇張,你想不到,每個廁所都配備了一個小鍋爐取暖,還是天燃氣的。

你說,把他們分層到社會最底層,他們還在偷著樂呢。

還有一種考試,看起來也是備受社會推崇,這就是公考,全國每年也都是千軍萬馬奔向公考的考場。我相信這個公考應該比高考和大學裡的課程考試要簡單,這些對那些經過20多年考場鍛鍊的考生們來說,並不是難題。但是,錄取起來並不容易,因為參加公考的人太多了。大多數人可能就因為一個微小的填空題,就與機會失之交臂。

這就讓我們看到了武漢市一個街道招考公務員全部是北大清華的博士碩士,深圳一個小學的招考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士,甚至還有少量是博士,北京石景山某街道招考也全是北大清華的博士碩包攬。

不是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就不能到街道工作。但是,一水的清華北大畢業生湧進一個基層單位,也不是什麼好現象。

另一方面,還有一些非名牌大學畢業生,甚至是大專畢業生,通過專升本、在職讀研等各種渠道,取得了上升的通道。這當然是好事,但是,也有一些人,學歷不高,但是堅持不懈,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考公務員,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就像範進中舉。你說這是值得鼓勵呢?還是應該做些心理輔導?

公務員的工作,其實有很多具體要求,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公務員。其實,有些崗位要求的學歷並不一定有多高,主要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看到,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表現不及普通院校的畢業生,考試能決定你的進入門檻,但是不能保證你的升遷之路。這又讓很多高學歷的人想不通,悶悶不樂。

西方有的國家,雖然沒有我們這樣的高考制度,但是,名牌大學也不是誰想上就能上的,沒有特別優秀的中學成績,常春藤想都別想。但是,他們也沒有一刀切,如果家裡能贊助幾千萬,就可能給你家孩子留個名額,如果你是皇家後代、名人之後,可能就網開一面。

當然,國外的中學教育就可能已經分層了,能夠上國際名校的這些學生,應該在中學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到這些大學的預備校了。分層了嗎?分了。以前以為國外大學比較好考,和我們的大學高考不一樣。

其實,國外的好大學一樣難考,我們也可以成為精英學校,只不過,國外的教育有很多種方式,大學比較多,人們的選擇比較多,就像我們的大學分什麼一本二本三本,還有什麼985,211一樣。他們有各種大學,常春藤的、州立大學、私立大學、社區大學等等,還有按照專業分的、按照地區分的都有,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其實,在國外不是所有的人都本著常春藤奮鬥,中小學也有私立和公立之分,但是,往往私立的學校成績更好。我們常常看到的,美國的學校玩著就上完了,上了好幾年級了,小九九還不會算。這些大概就是公立學校的情況。但是,那些奮戰常春藤的學子們,也是和中國的衡中、毛坦廠中學差不多的。

這個是不是就說,國外在中學就開始分層了呢?

但是,國外的學生們在很早就開始分類學習了,有的人本著常春藤去了,更多的人就選擇了普通的學校,或者是社區學校,也有很多人。

他們沒有像中國的學生那樣,不管什麼情況,都做著清華北大的夢,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誰是什麼結果,只有到高考結束了,分數下來了,才知道,原來自己不是那個料。還有很多人考了一次又一次,個別人像範進中舉,更多的是名落孫山。

其實,這個社會有很多的選擇,如果早點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就提早選擇什麼,可能社會整個的成本就會下降。

不要鼓動人們往一條路上走到黑,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的基礎教育,感覺不很好,但是,國外的科技水平卻不低的一個原因。不是什麼分層不分層,也不是說非要上了常春藤就是高貴之人了,當貨車司機就是低人好幾等了,沒有這些事情。如果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想明白了,人們就會感覺輕鬆很多。

非要讓所有的人都衝著一個目標奮鬥,不到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再說分什麼這個層,那個層,有什麼意思?以前我們都認為的天之驕子,所謂的算是第一層的精英們,現在不是也是隨處了見了嗎?都在一個小學教書,能分出什麼高層還是底層。

有的人考了好幾年才考上了科研所,當了研究員,有的人考了好幾年才考上了公務員,有的人好幾年考上了「雙一流」,有的人就像北交大這個學生一樣,突然感到,和自己想的不一樣了,整個心理就崩潰了。

考試這個方式,現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絕對不能說是最好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因為我們還沒有想到更好的考核辦法。不要以為這個就是最好的分層辦法,也不要說鼓動人們往一條路上走。

過去講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現在是一顆紅心,可以好幾種準備。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是一個火熱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時代。不管在什麼崗位,都要滿懷信心,面向未來。【本文由「馬躍成」帳號發布2020年12月17日】

相關焦點

  • 一位父親的靈魂拷問,教育是用來幹嘛的,為了實現社會分層
    如果您是一位孩子的父母,請耐心的將這篇文章看完;如果你是一位學生,你更應該將這篇文章看完,這些內容可能顛覆你的認知,別人不會告訴你,教育對你來說真正的意味著什麼?這是一位父親對教育的靈魂拷問,質問這個時代的教育,到底是用來幹嘛的?最後的答案是,用來進行社會的分層,將不同教育等級的人們聚攏在一起,實現不同的資源分配。
  • 光明日報:從PISA測試反思我國數學教育改革
    東方IC 資料通過PISA測試,中國數學教育受到國際上的普遍關注,中國的數學教學經驗受到了好評,英國政府還特別引進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但是,綜合三次測試的結果,也可以看到我國數學教育至少存在六大問題。從PISA測試反思我國數學教育改革,可能更有意義。
  • 質量工具之分層法
    分層的目的就是把雜亂無章的原始數據和錯綜複雜的多種因素,按目的、來源、性質等不同的標誌加以分類整理,將標誌相同的數據歸為一層,從而將總體數據分為若干層次,使之系統化。這樣能更確切地反映數據所代表的客觀事實,便於查明質量波動的真實原因和變化規律,進而採取糾正預防措施。2.
  • 合肥皖智教育集團召開第一屆反思會
    徐坤在會議開始便回顧說,在2019年2月26日集團正式成立大會上,集團總裁郭祖彬將每年的「2月26日」這一天確立為皖智的「反思日」,要求各事業部管理人員主動反思、積極反思、深刻反思。緊接著,徐坤引用荀子及《論語》中關於「省身」一語的相關闡釋並說到,管理者對過去工作的復盤與反思,是一種深入總結,是一種理性提升,是為了更好地開啟下一階段的工作;經常性、階段性的反思,可以更好地解決工作中諸多矛盾問題,增強管理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 多國反思中小學理科教育
    通過對小學四年級(64個教育地區)與初中二年級(46個教育地區)的學生數學與科學考試評估,TIMSS 2019年版發現,東亞、美國與北歐地區普遍表現優異(中國大陸未納入研究數據)。頂尖的如韓國,也在反思「應試教育」的危害;落後的如法國,則在尋找學生在理工科方面退步的原因。
  • 鄞州著力打造公辦好初中,宋中的分層作業,曙光的分層走班成亮點
    「戰略籌劃+大增投入」硬核保障 落實初中優先發展 2017年9月,鄞州率全省之先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初中學校建設的工作意見》,提出資源擴充、教育質量、管理品質、師資隊伍四大提升工程,著力加強保障、深化改革。
  • 分層的軟體市場,忽略的小微企業
    後來跨領域聊了些教育/電商流量的操盤奆佬,嘗試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邏輯,跳開原來對軟體的思考慣性,最大的感受就是發現了個認知盲區,以往的思考框架完全忽視了市場的分層情況。企業用戶分三六九等,面臨的需求複雜度不同,針對的產品價格不同,打單所匹配的銷售策略自然也不同。
  • 「撥浪鼓」喚醒的教育反思
    其實,在撥浪鼓活動中,對於材料的投放,我只是提供了製作撥浪鼓的基本材料,對釘子的投放類型沒有特意探討和研究過,然而俊俊創作撥浪鼓的過程給了我反思、觀察的教育啟示:  一是探索課程路徑,關注幼兒視角。一個好的活動材料往往貌似簡單,卻暗含內在的多功能性、科學性、教育性,能吸引幼兒反覆專注地操作,並引發幼兒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去解決問題,發現其中的奧秘。
  • 疫情之下的道德教育:反思與重構
    在這場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殊死搏鬥中人們強烈地意識到,只有公益和公平的原則並不足以使人類倖免於難,與之同等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是人類的公共理性。訴諸公共理性的教育,可以引導人們去觀察、理解現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制度、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制度的形成和不斷改善,還可以引導人們去觀察和分析現代科學技術在疫情防治中的應用,等等。
  • 漢語國際(北京)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分層處理,各個擊破(案例)
    分層處理,各個擊破新課話題是電話約見,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用漢語打電話的經歷應該不多,看似簡單的東西, 想要得體準確地表達並不容易。所以,我分三層處理了這個話題的內容。第一層是日常電話約見,目的是讓學生熟悉約見語言。
  • 劍閣縣:做深做實 分層分類 促推警示教育精細化
    今年以來,劍閣縣紀委監委在全縣範圍內分層分類開展警示教育,結合「支部主題黨日」縣內各級黨組織紛紛開展貼近本單位實際情況的警示教育。「我們在日常監督、巡察走訪時發現,部分單位警示教育存在『一鍋煮』『大雜燴』問題。」劍閣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王振洲介紹,村幹部看領導幹部案例,財務人員看工程領域案例,這樣警示教育對象和案例類別錯位的現象弱化了警示教育的效果。
  • 下課以後,體育老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因此可以說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 一 反思學習目標的設置是否合理 即預設的學習目標本節課學生是否都能夠完成,教師是否能夠有效的把握目標。
  • 案例復盤:CCtalk是如何做好網師分層體系的?
    文章結合作者自身經驗,對如何做好CCtalk的網師分層體系進行了詳細的復盤,其中一些實操的方法以及相關思維,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01 項目背景平臺網師眾多,缺乏分層運營。網師分層對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諸如阿里這類的電商平臺都有完善的商家分級體系,明確了不同等級的權益和運營策略。
  • 李召存:「抗疫」期間幼小銜接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其反思
    主講人: 李召存,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系教授、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幼兒園課程。 課程視頻 大家好,幼小銜接是學前教育中的一個老話題,但也是兒童在人生早期面臨的一次重大轉換,在當前防控抗疫的背景下,學前教育工作的場所從幼兒園轉移到了家庭,使得本學期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教育面臨一定挑戰,這也促使我們對這一話題的反思: 一、幼小銜接面臨的挑戰
  • 英語教育落後中國20年?日本反思落後原因
    為扭轉日本人英語能力持續下降的趨勢,日本政府著手改革教育制度,修訂義務教育的學習指導要領,在今年4月新學期開始之際,將英語定為小學五、六年級的必修科目。對比早已在2001年將英語導入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國,日本教育問題研究專家鈴木款指出,日本的英語教育落後了中國20年。
  • 出於愛也囿於愛,教育面前這件事父母都該反思,別把孩子親手推開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看到這樣一段話感覺說得很在理,大意是說,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著急去愛,卻忘了愛的方法。以至於最終自己親手把孩子推開,卻還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 CCTV發現之旅走進蕾特恩祛痘,探尋科技分層祛痘
    CCTV發現之旅走進蕾特恩祛痘,探尋科技分層祛痘 2020-12-19 15:19:43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 教育部嚴禁分尖子班學渣班,分層教學對或錯?差生家長:堅決反對
    隨著教育的內卷,分層教學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我從未見過沒分班的高中。可能大家不知道,分層教學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任何學校都必須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私自分出好壞。很明顯,目前各地對教育部的這一禁令都有恃無恐:大家都這麼幹,所謂法不責眾,我不怕!優生家長也說:考大學還分重點大學、一本大學、二本大學、專科呢?怎麼就中學分班就不行了?
  • 日本民調結果出爐,僅10%群眾對話有好感,日專家:中國需要反思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大家肯定都很熟悉,這個國家可以說與我國的淵源比較深厚,雖然在歷史當中日本對我們做出了無法饒恕的事情,但隨著國際貿易合作的展開,現如今雙方之間的關係也是緩和了很多,只不過此前日本有一份民調結果卻是引起了我國的注意。
  • 大學教授:眾多家長竟然不知道,教育的真實目的,是為了社會分層
    教育,是現在很多人所看重的,不僅我們的國家看重,家長們也是越來越看重孩子的教育,考大學成為了很多學生的目標。當問及為什麼要供孩子上學時,很多學生和家長紛紛說想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今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可是教育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