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 「抗壓」不行還費電,FPGA將成深度學習「新基建」

2020-11-17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深度學習的突飛猛進,給GPU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英偉達和AMD的顯卡成為人工智慧的「硬通貨」。但是GPU固有的一些缺陷,讓它的大規模應用受到約束,更加抗造的FPGA有望成為AI新的「底層建築」。


過去十年,人工智慧攪局了很多傳統行業,也給顯卡帶來了福音。


說顯卡,好像等同在說英偉達,其實不光英偉達,AMD的顯卡在過去十年也是突飛猛進。



GPU目前來看是最通用的深度學習處理器,英偉達也乘著東風,搖身一變成為雲GPU服務提供商,它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也出了很多SOTA結果。


但是,專門研究機器學習軟體的研究顯示,GPU 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將其大規模應用於人工智慧應用還有很多挑戰。


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 有望彌補這些缺陷。FPGA 在製造後仍可以高度定製的處理器,它比一般處理器更有效率。然而,FPGA很難編程,這個問題需要解決


專業化的人工智慧硬體,已經成為深度學習處理引擎的一個趨勢,國內也有很多公司在開發各種AI加速卡,深度學習的最佳基礎設施到底會花落誰家?


GPU 矩陣運算很強,但「抗壓」不行還費電

三維圖形卡是 GPU 擁有如此多內存和計算能力的原因,它與深層神經網絡有一個共同點: 需要大量的矩陣乘法運算



圖形卡可以並行執行多個矩陣運算,這極大地加快了運算速度。圖形處理器可以將訓練神經網絡的時間從幾天、幾周縮短到幾小時、幾分鐘。


GPU 在深度學習領域的吸引力已經催生了一系列公共雲服務,這些服務為深度學習項目提供強大 的GPU 虛擬機。


但是圖形卡也有硬體和環境的限制,神經網絡訓練通常不會考慮運行神經網絡的系統在部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GPU 實際使用時就會有額外的壓力。


另外,GPU 的能耗很高,需要大量的電力,還得用風扇來冷卻。



如果在臺式機、筆記本電腦或者伺服器機架上訓練神經網絡時,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是部署深度學習模型的環境對 GPU 並不友好,比如自動駕駛汽車、工廠、機器人和許多智能城市的配置,在這些環境中,硬體必須能夠承受如發熱、灰塵、溼度、運動和能耗限制。


一些重要的應用如視頻監控,要求硬體暴露在對 GPU 有負面影響的環境(例如太陽)中,而GPU 使用的電晶體技術已經逐漸見頂,發熱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已經成為掣肘因素。


壽命也是一個問題。一般來說,GPU 的使用時間大約為2-5年,對於每隔幾年就更換電腦的遊戲玩家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大事。


但是在其他領域,比如智能汽車行業,人們期待著更高的耐用性,GPU要想用在車上,就要抗震抗噪防潮等,GPU的設計會更麻煩。


以自動駕駛為例,「自動駕駛汽車的軟體要想商用,至少需要7-10個 GPU (其中大部分將在不到4年內失效) ,對於大多數購車者來說,智能或無人機的成本變得不切實際。


其他行業如機器人技術、醫療保健和安全系統也面臨類似的挑戰。


FPGA加持的深度學習, 推理速度和吞吐量遠超GPU

FPGA 是可定製的硬體設備,具有各種適應性組件,可以針對特定類型的計算體系結構進行優化,如卷積神經網絡。


它們的可定製性降低了電力需求,並在加速和吞吐量方面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它們的壽命也更長,大約是 GPU 的2-5倍,並且對惡劣的環境更有抵抗力。


一些公司已經在他們的人工智慧產品中使用了 FPGA。微軟就是一個例子,它提供了基於 FPGA 的機器學習技術作為 Azure 雲服務的一部分。


但是 FPGA 的問題是它們很難編程。配置 FPGA 需要硬體描述符語言(如 Verilog 或 VHDL)的知識和專業技能



現在的機器學習程序大多是用 Python 或 C 等高級語言編寫的,將它們的邏輯轉換為 FPGA 指令非常困難,使用 TensorFlow、 PyTorch、 Caffe 和其他框架在 FPGA 上運行神經網絡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時間和精力


要對 FPGA 進行編程,需要組建一個同時了解 FPGA 的硬體和神經網絡的優秀團隊,花幾年時間開發一個硬體模型,並在面臨高使用率或高頻率問題的同時為 FPGA 編譯它。


與此同時,還需要具備廣泛的數學技能,以較低的精度準確計算模型,還需要一個軟體開發團隊將人工智慧框架模型映射到硬體架構。


Mipsology 試圖彌合這個鴻溝,推出了一個名為Zebra的 軟體平臺,允許開發人員輕鬆地將深度學習代碼移植到 FPGA 硬體上。


它提供了一種軟體抽象層,可以隱藏通常需要高水平 FPGA 專業知識才能實現的複雜性,只需輸入一個 Linux 命令,Zebra 就可以工作了——它不需要編譯,不需要更改原來的神經網絡,也不需要學習新的工具,而且可以使用 GPU 來訓練。


ASIC不夠靈活,FPGA 更有可能成為深度學習的「底層建築」

一個可以將深度學習代碼轉換為 FPGA 硬體指令的抽象層,應該使用怎樣的架構?



上圖描述的只是眾多探索在人工智慧項目中使用 FPGA 方法的一種,目前,Xilinx 已經將這個抽象層集成到其主板中。


其他公司,如谷歌和特斯拉,也在開發自己的專用人工智慧硬體,並提供雲端或邊緣端的使用環境,還有在神經形態晶片方面的努力,這些專用晶片的體系結構是專為神經網絡設計的。


除此之外,定製化集成電路(ASIC) 也在探索AI方面的應用,但ASIC通常是為一個非常具體的人工智慧任務設計的,缺乏 FPGA 的靈活性,無法重新編程



如果FPGA的開發成本大幅下降,而神經網絡的性能又可提升很多,就可以在不替換硬體的情況下啟動高效的 AI 推理


FPGA 固件開發具有高效率、短周期的特點,未來在快速變化及環境要求嚴苛的領域,大有可為。


參考:

https://bdtechtalks.com/2020/11/09/fpga-vs-gpu-deep-learning/

相關焦點

  • GPU「抗壓」不行還費電,FPGA將成深度學習「新基建」!
    【新智元導讀】深度學習的突飛猛進,給GPU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英偉達和AMD的顯卡成為人工智慧的「硬通貨」。但是GPU固有的一些缺陷,讓它的大規模應用受到約束,更加抗造的FPGA有望成為AI新的「底層建築」。過去十年,人工智慧攪局了很多傳統行業,也給顯卡帶來了福音。
  • 「技術貼」FPGA在深度學習應用中或將取代GPU
    英偉達 (Nvidia) 和 AMD 等公司的股價也大幅上漲,因為事實表明,它們的 GPU 在訓練和運行 深度學習模型 方面效果明顯。實際上,英偉達也已經對自己的業務進行了轉型,之前它是一家純粹做 GPU 和遊戲的公司,現在除了作為一家雲 GPU 服務提供商外,英偉達還成立了專業的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
  • ACL的「深度學習熱」:論文紛紛「入坑」,企業蜂擁「入局」|ACL 2017
    趙衡背著包,磕磕碰碰地跟著人海移動到下一個會場時,他心裡只暗暗後悔沒有再早一點離場。「我猜主辦方也沒想到有這麼多人,今年的場子定得太小了,」趙衡半是無奈半是欣慰地感慨道。作為國內 Top 5 高校的博士生,他感慨自己遇上了 ACL 的「春天」,也遇上了深度學習的「黃金時代」。
  • 「遲來」的《三體》、網盤的「無限戰爭」、新基建遭遇老齡化|極客...
    而新加入進來的阿里,則讓個人網盤這個沉寂已久的賽道,重新起了變化。網易員工傳丁磊選擇了花名「三石」|來源:網絡網易的花名,「隱 P」的阿里本周,已經成立 23 年的網易發了內部令,希望大家不要用「哥姐」或者「總」這樣的稱呼,改為花名制。
  • 這是一份「不正經」的深度學習簡述
    關於深度學習,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優秀的介紹、課程和博客,本文將列舉其中的精華部分,而且,你會發現這是一篇「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在哪兒呢?可能是本文沒有按照「正常」的深度學習博客結構:從數學講起,然後介紹論文、實現,最後講應用。我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介紹深度學習,這可能要比只介紹信息和公式要更加平易近人一些。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深度學習簡介?
  • 深睿醫療入選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在浩瀚的「新基建運動」當中,雷鋒網順勢而為,頒布「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AI為骨,基建為翼,經過四個月的調研和訪談,最終,深睿醫療作為新基建領航企業,入選「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老基建投資為中國鍛造出世界一流的高鐵、橋梁、超高壓輸電等工程能力。新基建浪潮,將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推向全球科技的浪潮之巔。以BATJH為代表的科技巨頭,隨之發起總額超過10000億的投資計劃。雷鋒網從15大行業的1000多個報名公司當中,經四個月的調研和訪談,最終篩選出89家新基建領航企業,及其新基建標杆項目。
  • 「新基建」元年,誰在夯實技術基礎設施?丨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2020年是「新基建」元年,從國家層面的支持,到各個領域的企業紛紛投入建設,以5G、物聯網、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正朝著這個時代奔湧而來。AI巨掣們在經過了疫情的洗禮後愈發堅定,義無反顧投入到了「新基建」的建設中,「新基建」為AI產業化落地注入了新能量。
  • 「2020 最佳 AI 新基建年度榜單」啟動:尋找最「標杆」先行者
    AI落地以來,科技圈遇到的最大浪潮,莫過於「新基建」。今年兩會期間,一眾科技大佬為其吆喝、幫其背書。巨頭之外,各個細分賽道行業的領軍者們也已在新基建戰場上獻策獻力、嶄露頭角。大背景下,作為全行業最先專注AI賽道的科技媒體,雷鋒網緊抓AI市場化急速前進節點,重磅啟動「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評選工作。
  • 「2020 最佳 AI 新基建年度榜單」啟動:尋找最「標杆」先行者
    AI落地以來,科技圈遇到的最大浪潮,莫過於「新基建」。今年兩會期間,一眾科技大佬為其吆喝、幫其背書。騰訊馬化騰說,應把新基建加快延伸到醫療衛生領域。百度李彥宏說,應加快建設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加速產業智能化。
  • 澳門大學陳俊龍:顛覆縱向的「深度」學習,寬度學習系統如何用橫向...
    陳俊龍教授聯想到自己往期所做的相關工作,開始規劃設計一個「又快又準的算法和結構」。BLS 最重要的特點在於它的單隱層結構,具有兩個重要的優勢,一個是「橫向擴展」,另一個則為「增量學習」。與深度神經網絡不同之處在於,BLS 不採用深度的結構,基於單隱層神經網絡而構建,可以用「易懂的數學推導來做增量學習」。
  • 「新基建」元年,誰在夯實技術基礎設施?丨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年是「新基建」元年,從國家層面的支持,到各個領域的企業紛紛投入建設,以5G、物聯網、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正朝著這個時代奔湧而來。AI巨掣們在經過了疫情的洗禮後愈發堅定,義無反顧投入到了「新基建」的建設中,「新基建」為AI產業化落地注入了新能量。作為全行業最先專注AI賽道的科技媒體,雷鋒網重磅啟動「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評選,尋找AI+汽車、IoT、晶片、金融、安防、醫療等10多個行業的新基建領航企業,為政、產、學、研、投五界的決策者,提供權威參考。
  • 深度強化學習走入「死胡同」,繼續死磕電子遊戲還是另闢蹊徑?
    有無數的報告記錄了深度強化學習模型做出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動作。強化學習通常被劃分為除監督機器學習和無監督機器學習以外的第三類,但在我看來,它其實就是監督學習。當前的強化學習實現步驟是這樣的:你開始訓練模型,然後你看著它失敗然後「死掉」,接著你花費大量的時間一次又一次調整獎勵函數,直到你「有可能」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但僅僅是「有可能」。
  • 業界| AMD的GPU現在可以加速TensorFlow深度學習了
    AMD 稱,這是該公司在實現深度學習加速上的重要裡程碑。ROCm 即 Radeon Open Ecosystem,是 AMD 在 Linux 上的開源 GPU 計算基礎環境。這次的 TensorFlow 實現使用了 MIOpen——一個適用於深度學習的優化 GPU 例程庫。目前,AMD 的深度學習加速解決方案已經官方支持 TensorFlow 和 Caffe 兩種框架。
  • 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揭曉:創歷史 鑄元年 致引領者
    新基建。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信息工程項目。2008年,4萬億的老基建投資,為中國鍛造出世界一流的高鐵、橋梁、超高壓輸電等工程能力。2020年的新基建,則會把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正式推向全球科技的浪潮之巔。「如果一項技術被授予圖靈獎,那就說明這個領域的開拓已經結束,到了修修補補和大規模應用的階段。」當前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正如產學兩界打趣所言:在獲得圖靈獎之際,迎來了基礎研究的至暗時刻,也迎來工程應用大爆發的最佳時間。
  • 騰訊和阿里的「新基建大戰」在PK什麼?
    這一舉動被看做是阿里對於國家「新基建項目」的重視,意在早日啟動,搶跑國內市場。一個月後的5月26日,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對外宣布,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用於新基建的進一步布局。一個3年2000億剛下注,另一個就把籌碼加到5年5000億。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智能來自「偏見」?人腦中有一個歸納偏見的世界模型人類大腦是如何學習的?研究表明,「有效的學習和有效的泛化來自於歸納偏見,而構建人工智慧是一種尋找正確的歸納偏見的練習,這種歸納偏見使快速學習成為可能,同時又足夠通用」。
  • 中概股的「劫難」、美團的「回頭草」以及你價值「2000 元」的臉|...
    所以,字節跳動「挖角」Mayer,是希望他「從其數百萬用戶中獲得更多的收入,這些用戶中很多是消費能力有限的青少年。」張一鳴同時在聲明中稱,「Mayer 非常有能力能將公司的產品組合推向新的高度」。TechCrunch 認為,Mayer 被字節跳動選中擔任高層,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流媒體領域非常成功,還因為聘請一位備受關注的美國高管可以部分化解美國政客對 TikTok 在安全上的擔憂。
  • 日語學習 | 混亂的指示代詞,「こ」、「そ」、「あ」的用法辨析
    在日語學習,尤其是日語閱讀當中,常常會遇到「これ」、「それ」、「あれ」等指示代詞,指示代詞的使用會讓文章看起來更有條理性,但是指示代詞的意義和用法卻總是讓日語學習者感到為難,今天,我們就把日語當中的指示詞進行總結,幫助大家理解記憶。● 文章中「こそあ」系詞的基本用法1、在文章當中,基本使用「そ」係指示詞。
  • ...到雲榮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最佳智能一體化人事管理...
    近日,科銳才到雲憑藉在人力資源科技領域的持續創新榮獲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最佳一體化人事管理雲平臺」獎項。今年是「新基建」國策的元年,在此加持下,中國人工智慧的產業落地,更是具備了絕佳的資本環境和數位化土壤及智能化向心力,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夠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也將為傳統產業加速數位化轉型提供新動能。「2020最佳AI新基建項目榜」是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商業案例榜單評選活動,深受政、產、學、研、投五界人士高度認可與深度關注。
  • 專訪大象聲科汪德亮:利用深度學習解決「雞尾酒會問題 」
    機器之心原創作者:吳攀近些年,隨著深度學習的興起,人工智慧已經學會了下圍棋、玩視頻遊戲、識別人臉、做翻譯、駕駛汽車……甚至在德州撲克這種非完美博弈中也開始嶄露頭角。但事實上,變化不止於此,在語音增強方面,深度學習技術正推動「雞尾酒會問題」的解決。